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的电化学方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 杜秀秀 耿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于有机/无机酸的混合电解液环境中,采用循环伏安方法,掺杂态聚苯胺在不锈钢表面被聚合并成膜。交流阻抗、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的测试表明:不同质子酸掺杂所得的聚苯胺薄膜颜色有所不同;聚合过程中的循... 于有机/无机酸的混合电解液环境中,采用循环伏安方法,掺杂态聚苯胺在不锈钢表面被聚合并成膜。交流阻抗、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的测试表明:不同质子酸掺杂所得的聚苯胺薄膜颜色有所不同;聚合过程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有对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峰,但其峰的数目及对应电位值因电解液中氢离子浓度及掺杂酸的阴离子性质不同而有所变化;酸的种类和浓度还影响聚苯胺的防腐性能;有机/无机酸混合掺杂所得的聚苯胺热稳定性和有机溶解性较单一酸掺杂聚苯胺热稳定性和溶解性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有机磺酸的掺杂,使得产品溶解性和热稳定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循环伏安法 溶解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型Li_2Fe_(0.5)Mn_(0.5-x)V_xSiO_4(x=0-0.1)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姚海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6,73,共3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喷雾溅射法成功制备出了球型Li_2Fe_(0.5-x)Mn_0.5V_xSiO_4(x=0-0.1)。合成的产物经XRD和SEM分析手段进行表征。此外,还考察了V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掺杂量为0.05时能大幅度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Li2Fe0.5Mn0.5SiO4 硅酸盐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提取液在盐酸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谢彦 阴军英 +2 位作者 刘元伟 杨仲年 张凤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3,共5页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研究了红茶提取液(BLE)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和缓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红茶茶叶中提取的缓蚀剂,对碳钢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缓...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研究了红茶提取液(BLE)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和缓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红茶茶叶中提取的缓蚀剂,对碳钢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增大。红茶提取液中的有效缓蚀成分为抑制阴阳极反应的混合型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茶叶 盐酸 缓蚀剂 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防污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昭 陈宇 +3 位作者 刘姣 朱本峰 陈鑫卉 刘元伟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通过在丙烯酸树脂分子中引入有机硅,制备一种具有低表面能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CP-CC021。方法探讨合成工艺中有机硅单体和引发剂含量以及添加纳米级Si O2粒子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获得了最大接触角的最佳工艺条件,添... 目的通过在丙烯酸树脂分子中引入有机硅,制备一种具有低表面能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CP-CC021。方法探讨合成工艺中有机硅单体和引发剂含量以及添加纳米级Si O2粒子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获得了最大接触角的最佳工艺条件,添加纳米Si O2粒子增大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在涂层表面形成了大量微-纳结构状的突起,显著提高涂层的疏水性能。结论有机硅单体(VTMS)质量分数为23.0%,引发剂(AIBN)质量分数为0.50%,纳米Si O2粒子添加量(质量分数)为7.4%,得到的涂层接触角为1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表面能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 纳米SiO2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提取液对盐酸溶液中Q235碳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彦 刘元伟 +1 位作者 段海龙 杨仲年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39,7,共4页
为了开发新型环境友好的天然缓蚀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马齿苋中的有效成分,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研究了不同浓度马齿苋提取液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马齿苋提取液在盐酸介质中对... 为了开发新型环境友好的天然缓蚀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马齿苋中的有效成分,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研究了不同浓度马齿苋提取液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马齿苋提取液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增大而升高,30℃下当提取液的浓度达到0.16 g/m L时,其缓蚀效率可达91%以上;随温度升高,马齿苋提取液对碳钢的缓蚀效率降低;马齿苋提取液是一种抑制阴阳极反应的混合型缓蚀剂,有效成分吸附在碳钢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方程式,其在碳钢表面的吸附属于自发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物理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提取液 缓蚀作用 失重法 动电位极化曲线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介质中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红红 谢彦 +1 位作者 刘元伟 杨仲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0-725,共6页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缓蚀剂:水杨醛缩氨基硫脲(ST),并考察了其在1 mol/L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通过静态失重、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技术手段研究缓蚀剂浓度对腐蚀速率及缓蚀效率的影响,阐明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T在盐酸...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缓蚀剂:水杨醛缩氨基硫脲(ST),并考察了其在1 mol/L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通过静态失重、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技术手段研究缓蚀剂浓度对腐蚀速率及缓蚀效率的影响,阐明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T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逐渐增大。ST的加入显著降低了自腐蚀电流密度,为抑制阴极反应为主的缓蚀剂。ST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席夫碱 碳钢 电化学阻抗 酸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丽 王广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0,共3页
采用模板自组装技术以氧化亚铜为模板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热分析仪对不同比例复合的聚苯胺/二氧化钛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反... 采用模板自组装技术以氧化亚铜为模板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热分析仪对不同比例复合的聚苯胺/二氧化钛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苯胺(ANI)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聚苯胺的复合使得聚苯胺/二氧化钛的粒径均比纯二氧化钛的有所增大,但随着苯胺用量的增大,粒径呈减小的趋势。可见光催化复合材料降解苯酚的研究表明,聚苯胺复合有利于光催化效率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随着苯胺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苯酚 光催化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官能团化棉花秸秆吸附剂的制备及其Cu^(2+)、Ni^(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晶 贾冬梅 姜欣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3-185,共3页
利用经酒石酸和三氯氧磷酯化改性的棉花秸秆吸附废水中的Cu2+和Ni 2+,研究了不同吸附条件(如: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改性棉花秸秆对Cu2+、Ni 2+的吸附受pH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 利用经酒石酸和三氯氧磷酯化改性的棉花秸秆吸附废水中的Cu2+和Ni 2+,研究了不同吸附条件(如: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改性棉花秸秆对Cu2+、Ni 2+的吸附受pH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改性棉花秸秆对Cu2+、Ni 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9.78、1.65mg/g。棉花秸秆对Cu2+、Ni 2+的吸附过程均遵循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棉花秸秆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船舶用钢预膜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宇 陈鑫卉 +2 位作者 朱本峰 刘元伟 张昭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15-21,共7页
目的研究CP-CI021海水介质预膜缓蚀剂的缓蚀行为及复配工艺。方法主要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CP-CI021对Q235碳钢在海水介质中的缓蚀行为,并优化出预膜缓蚀剂最佳复配工艺。结果 CP-CI021预膜缓蚀剂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经预... 目的研究CP-CI021海水介质预膜缓蚀剂的缓蚀行为及复配工艺。方法主要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CP-CI021对Q235碳钢在海水介质中的缓蚀行为,并优化出预膜缓蚀剂最佳复配工艺。结果 CP-CI021预膜缓蚀剂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经预膜处理的Q235碳钢测试的EIS阻抗模值增大了2个数量级。结论得到了预膜缓蚀剂的最佳复配工艺,有机膦PHA质量浓度为7.3 g/L,助剂A质量浓度为3 g/L,助剂B质量浓度为5 g/L,缓蚀效率高达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预膜缓蚀剂 电化学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海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4-246,共3页
通过以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修饰剂,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且将其成功应用于聚合物PE薄膜改性研究。同时,采用SEM、FT-IR、AFM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经GPTMS修饰的纳米SiO2能够实现对聚合物PE薄膜的改性,可... 通过以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修饰剂,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且将其成功应用于聚合物PE薄膜改性研究。同时,采用SEM、FT-IR、AFM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经GPTMS修饰的纳米SiO2能够实现对聚合物PE薄膜的改性,可以明显改善PE薄膜的韧性、透光率、流滴消雾功能及抗老化性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PE薄膜 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观模拟研究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本文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W/O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 本文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W/O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最低。但在表面活性剂浓度相同时,随着油水比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最利于其形成;而在油水比相同条件下,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依然为稳定的微乳液。也就是说直链表面活性剂最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此模拟结果从介观水平上提供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W/O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为微乳液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微乳液 末端距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析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甲苯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国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采用正丁醇为萃取剂,硫酸铵为盐析剂,建立了盐析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甲苯的分析方法,并对影响相分离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当水相体积为10m L,萃取剂正丁醇为300μL,盐析剂硫酸铵为4.5g,萃取时间为10min时,甲苯在0.01-0.... 采用正丁醇为萃取剂,硫酸铵为盐析剂,建立了盐析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甲苯的分析方法,并对影响相分离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当水相体积为10m L,萃取剂正丁醇为300μL,盐析剂硫酸铵为4.5g,萃取时间为10min时,甲苯在0.01-0.50mg·L^-1和0.50-25.00mg·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7和0.99982,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mg·L^-1,对于质量浓度为0.50mg·L^-1的甲苯进行7次反复测量,得到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3%。该方法用于饮用自来水和河水中痕量甲苯的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59%和9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甲苯 盐析微萃取 气相色谱法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影响的介观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海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O/W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O/W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最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相同时,随着油水比的降低,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最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而在油水比相同时,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依然为稳定的微乳液。也就是说直链表面活性剂最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此模拟结果从介观水平上提供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为微乳液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微乳液 末端距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羟基化制备苯二酚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长海 商希礼 +2 位作者 刘美玲 杜平 郑晶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1,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Fe-Al的纳米TiO2复合金属氧化物Fe-TiO2和Fe-Al-TiO2;采用XRD、TEM和XPS对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材料的光催化羟基化苯酚制备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性能;结果表明Fe-TiO2和Fe-Al-TiO2在紫外光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Fe-Al的纳米TiO2复合金属氧化物Fe-TiO2和Fe-Al-TiO2;采用XRD、TEM和XPS对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材料的光催化羟基化苯酚制备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性能;结果表明Fe-TiO2和Fe-Al-TiO2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羟基化性能和催化稳定性。苯二酚的最高收率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 光催化羟基化 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TiO_2空心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15
作者 姚海波 韩国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模板法用于制备单分散二氧化钛空心微球(HTS),采用聚苯乙烯(PSA)为模板球,在乙醇溶剂中钛酸四丁酯(TBOT)经水蒸汽催化水解形成二氧化钛/PSA复合微球,然后经高温煅烧得到HTS。经SEM分析,HTS具有优异的单分散性和...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模板法用于制备单分散二氧化钛空心微球(HTS),采用聚苯乙烯(PSA)为模板球,在乙醇溶剂中钛酸四丁酯(TBOT)经水蒸汽催化水解形成二氧化钛/PSA复合微球,然后经高温煅烧得到HTS。经SEM分析,HTS具有优异的单分散性和表面形貌;经XRD分析,在500℃煅烧而成的HTS呈锐钛矿型;同时深入分析了TBOT掺量和反应时间关键因素的影响;HTS粒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PSA模板球粒径大小实现。此方法还可用于制备二氧化锆空心微球及其它无机空心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合物 光学材料 溶胶-凝胶化学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软阈值和连续概率奇异值的跟踪算法
16
作者 王海军 张圣燕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1-86,共6页
针对目标跟踪中IVT(Incremental visual tracking)算法对遮挡问题比较敏感,1算法计算量大的缺点,将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子空间假定为具有高斯噪声和拉普拉斯噪声,同时引入二进制值以排除遮挡因素,提出了基于最小软阈值... 针对目标跟踪中IVT(Incremental visual tracking)算法对遮挡问题比较敏感,1算法计算量大的缺点,将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子空间假定为具有高斯噪声和拉普拉斯噪声,同时引入二进制值以排除遮挡因素,提出了基于最小软阈值和连续概率奇异值的目标跟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对光照、遮挡、尺度变化等因素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最小软阈值 贝叶斯估计 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白藜芦醇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曼 裴玲 +1 位作者 王宜尚 陈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47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分析了氧化白藜芦醇分子酚羟基在不同溶剂中清除自由基活性能力大小,对其三种抗氧化机制:H原子转移(HAT)机制、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SET-PT)机制、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SPLET)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气...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分析了氧化白藜芦醇分子酚羟基在不同溶剂中清除自由基活性能力大小,对其三种抗氧化机制:H原子转移(HAT)机制、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SET-PT)机制、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SPLET)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气相中不同位置酚羟基清除·OH、·OOH自由基的抗氧化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任何溶剂中氧化白藜芦醇分子C4’位的酚羟基活性最高,在气相和苯中HAT机制是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最主要机制,在极性溶剂中SET-PT机制是热力学上最有利的途径,而在所有环境中SPLET机制都不是最主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白藜芦醇 密度泛函理论 抗氧化性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8-羟基喹啉衍生物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
18
作者 裴玲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4-99,共6页
运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上对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能量的计算,探讨了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吸收光谱。结果表... 运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上对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能量的计算,探讨了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引入取代基后,键长和氮原子上的电荷发生明显改变,与金属的配位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衍生物 前线分子轨道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香豆酸酰基化天竺葵素抗氧化性能的理论研究
19
作者 裴玲 朱军号 《滨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2-78,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上对气相和溶剂中天竺葵素和对-香豆酸酰化天竺葵素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合H原子转移机理(HAT)、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机理(SET-PT)、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机理(SPLET)对...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上对气相和溶剂中天竺葵素和对-香豆酸酰化天竺葵素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合H原子转移机理(HAT)、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机理(SET-PT)、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机理(SPLET)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天竺葵素的3-OH、对-香豆酸酰化天竺葵素的5-OH为其可能的活性位点;在气相中HAT机制是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最主要机制;在极性溶剂中SPLET机制是热力学上最有利的途径,而在所有环境中SET-PT机制都不是最主要的机制。此外,还发现在气相和非极性溶剂中对-香豆酸酰基化天竺葵素的抗氧化性强于未酰基化的天竺葵素,尤其是在SET-PT机制中;在极性溶剂中,则略弱于未酰基化的天竺葵素;酰基化天竺葵素的抗氧化性可能与溶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化 密度泛函理论 键解离焓 电离势 质子亲和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软剂对印花棉织物整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田田 张建刚 《染整技术》 CAS 2020年第12期24-27,共4页
棉织物印花后需要使用柔软剂进行后整理,从而得到不同的手感风格。为了保证柔软剂的使用既能使织物得到不同的手感,又不会过多地影响织物的颜色及断裂强力,介绍了一种三元共聚有机硅类柔软剂和一种季铵化聚醚嵌段氨基硅油柔软剂在棉织... 棉织物印花后需要使用柔软剂进行后整理,从而得到不同的手感风格。为了保证柔软剂的使用既能使织物得到不同的手感,又不会过多地影响织物的颜色及断裂强力,介绍了一种三元共聚有机硅类柔软剂和一种季铵化聚醚嵌段氨基硅油柔软剂在棉织物数码印花后整理中的应用,探究了不同的使用配比对织物颜色、毛效、断裂强力、抗皱性及手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柔软剂的使用不会对印花织物的颜色造成破坏;季铵化聚醚嵌段氨基硅油柔软剂可使织物具有棉质柔软的特点,三元共聚有机硅类柔软剂可使棉织物具有滑爽的特点,两者复配可使织物兼顾滑爽、棉质柔软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柔软剂 氨基硅油 复配 数码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