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的电化学方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 杜秀秀 耿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于有机/无机酸的混合电解液环境中,采用循环伏安方法,掺杂态聚苯胺在不锈钢表面被聚合并成膜。交流阻抗、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的测试表明:不同质子酸掺杂所得的聚苯胺薄膜颜色有所不同;聚合过程中的循... 于有机/无机酸的混合电解液环境中,采用循环伏安方法,掺杂态聚苯胺在不锈钢表面被聚合并成膜。交流阻抗、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的测试表明:不同质子酸掺杂所得的聚苯胺薄膜颜色有所不同;聚合过程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有对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峰,但其峰的数目及对应电位值因电解液中氢离子浓度及掺杂酸的阴离子性质不同而有所变化;酸的种类和浓度还影响聚苯胺的防腐性能;有机/无机酸混合掺杂所得的聚苯胺热稳定性和有机溶解性较单一酸掺杂聚苯胺热稳定性和溶解性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有机磺酸的掺杂,使得产品溶解性和热稳定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循环伏安法 溶解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型Li_2Fe_(0.5)Mn_(0.5-x)V_xSiO_4(x=0-0.1)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姚海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6,73,共3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喷雾溅射法成功制备出了球型Li_2Fe_(0.5-x)Mn_0.5V_xSiO_4(x=0-0.1)。合成的产物经XRD和SEM分析手段进行表征。此外,还考察了V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掺杂量为0.05时能大幅度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Li2Fe0.5Mn0.5SiO4 硅酸盐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提取液在盐酸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谢彦 阴军英 +2 位作者 刘元伟 杨仲年 张凤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3,共5页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研究了红茶提取液(BLE)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和缓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红茶茶叶中提取的缓蚀剂,对碳钢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缓...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研究了红茶提取液(BLE)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和缓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红茶茶叶中提取的缓蚀剂,对碳钢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增大。红茶提取液中的有效缓蚀成分为抑制阴阳极反应的混合型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茶叶 盐酸 缓蚀剂 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碳化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商希礼 刘美玲 +1 位作者 李长海 李贞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7,共7页
目的提高半导体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方法通过Hummers法和半封闭一步热裂解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和g-C_3N_4,再分别利用溶剂热法、热缩聚法和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得相应的TiO_2/g-C_3N_4、ZnO/g-C_3N_4、RGO/g-C_3N_4复... 目的提高半导体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方法通过Hummers法和半封闭一步热裂解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和g-C_3N_4,再分别利用溶剂热法、热缩聚法和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得相应的TiO_2/g-C_3N_4、ZnO/g-C_3N_4、RGO/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以降解罗丹明B(Rh B)来评价其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以尿素与三聚氰胺的混合物为原料通过热裂解法制备的g-C_3N_4,比使用纯尿素制备的g-C_3N_4具有更优的催化效果。TiO_2、ZnO、RGO的引入提高了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Rh B的降解率分别为95.6%、95.0%、78.1%。RGO质量分数为2.0%时,RGO/g-C_3N_4复合材料的催化效率最高。结论通过g-C_3N_4特殊的能带调控优势与TiO_2、ZnO、RGO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强度和电子传导能力,进而提高了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 TiO2/g-C3N4 ZnO/g-C3N4 RGO/g-C3N4 复合材料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红红 谢彦 杨仲年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973-1976,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缓蚀剂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MBT),采用静态失重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探讨了其在盐酸介质中对Q235碳钢缓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缓蚀剂浓度提高,碳钢的腐蚀速率下降,因此HMBT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缓蚀剂。HMBT在... 合成了一种新型缓蚀剂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MBT),采用静态失重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探讨了其在盐酸介质中对Q235碳钢缓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缓蚀剂浓度提高,碳钢的腐蚀速率下降,因此HMBT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缓蚀剂。HMBT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HMBT分子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自由能表明既包括物理吸附也包括化学吸附。动电位极化的测量结果表明HMBT是一种混合型的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缓蚀剂 失重 动电位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裴玲 卞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8-1011,1050,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a-h)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采用B3LYP/6-311++G(2d,2p)进行了单点能计算。通过该类化合物酚羟基键解离焓(BDE)、电离势(IP)、质子解离焓...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a-h)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采用B3LYP/6-311++G(2d,2p)进行了单点能计算。通过该类化合物酚羟基键解离焓(BDE)、电离势(IP)、质子解离焓(PDE)、质子亲和势(PA)和电子转移焓(ETE)等参数对9种物质的抗氧化机理(抽氢反应机理、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和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酚羟基的活性不同,B环C4’位酚羟基的活性最强。对于不同的抗氧化机理,不同的物质表现出了不同的抗氧化活性,抽氢反应机理表明各物质的抗氧化性顺序为Res>e>a>b≈d≈g>f≈h>c,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机理表明各物质的抗氧化性Res>e>h≈a>f>d>b>g>c,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机理表明各物质的抗氧化性顺序为d>Res>e>f>h>a>b>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性 密度泛函理论 键解离焓 电离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介质中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红红 谢彦 +1 位作者 刘元伟 杨仲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0-725,共6页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缓蚀剂:水杨醛缩氨基硫脲(ST),并考察了其在1 mol/L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通过静态失重、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技术手段研究缓蚀剂浓度对腐蚀速率及缓蚀效率的影响,阐明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T在盐酸...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缓蚀剂:水杨醛缩氨基硫脲(ST),并考察了其在1 mol/L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通过静态失重、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技术手段研究缓蚀剂浓度对腐蚀速率及缓蚀效率的影响,阐明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T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逐渐增大。ST的加入显著降低了自腐蚀电流密度,为抑制阴极反应为主的缓蚀剂。ST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席夫碱 碳钢 电化学阻抗 酸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丽 王广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0,共3页
采用模板自组装技术以氧化亚铜为模板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热分析仪对不同比例复合的聚苯胺/二氧化钛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反... 采用模板自组装技术以氧化亚铜为模板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热分析仪对不同比例复合的聚苯胺/二氧化钛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苯胺(ANI)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聚苯胺的复合使得聚苯胺/二氧化钛的粒径均比纯二氧化钛的有所增大,但随着苯胺用量的增大,粒径呈减小的趋势。可见光催化复合材料降解苯酚的研究表明,聚苯胺复合有利于光催化效率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随着苯胺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苯酚 光催化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棉花秸秆稀酸水解糖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圣燕 刘国银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065-2068,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稀酸法对棉花秸秆进行水解糖化。探索了微波辐射温度、微波辐射时间、料液比及硫酸浓度对秸秆水解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棉花秸秆稀酸水解糖化的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温度80℃,微波辐射时间50min,料液比... 采用微波辅助稀酸法对棉花秸秆进行水解糖化。探索了微波辐射温度、微波辐射时间、料液比及硫酸浓度对秸秆水解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棉花秸秆稀酸水解糖化的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温度80℃,微波辐射时间50min,料液比1∶16g/mL,硫酸浓度3.0%。各影响因素对还原糖收率的影响顺序为:料液比>微波辐射温度>硫酸浓度>微波辐射时间。在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下,还原糖收率为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微波辐射 稀酸水解 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吸附污水中氨氮的性能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4-877,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一系列过渡金属(Zn,Fe,Cu)改性活性炭吸附剂,并探讨其吸附污水中氨氮的性能。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活性炭吸附氨氮性能,其中铜为最佳改性元素。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 采用浸渍法制备一系列过渡金属(Zn,Fe,Cu)改性活性炭吸附剂,并探讨其吸附污水中氨氮的性能。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活性炭吸附氨氮性能,其中铜为最佳改性元素。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氨氮行为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改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温度为25℃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7.19 mg/g,其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过渡金属 改性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官能团化棉花秸秆吸附剂的制备及其Cu^(2+)、Ni^(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晶 贾冬梅 姜欣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3-185,共3页
利用经酒石酸和三氯氧磷酯化改性的棉花秸秆吸附废水中的Cu2+和Ni 2+,研究了不同吸附条件(如: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改性棉花秸秆对Cu2+、Ni 2+的吸附受pH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 利用经酒石酸和三氯氧磷酯化改性的棉花秸秆吸附废水中的Cu2+和Ni 2+,研究了不同吸附条件(如: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改性棉花秸秆对Cu2+、Ni 2+的吸附受pH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改性棉花秸秆对Cu2+、Ni 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9.78、1.65mg/g。棉花秸秆对Cu2+、Ni 2+的吸附过程均遵循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棉花秸秆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亚硝酸根的快速萃取-比色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国霞 张海霞 张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7-560,共4页
以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为显色剂,聚乙二醇6000为萃取剂,硫酸铵为盐析剂,建立了双水相萃取-比色法快速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分析方法,并对影响相分离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6000用量3.0 m L,硫酸铵用量2.5 g,亚... 以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为显色剂,聚乙二醇6000为萃取剂,硫酸铵为盐析剂,建立了双水相萃取-比色法快速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分析方法,并对影响相分离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6000用量3.0 m L,硫酸铵用量2.5 g,亚硝酸根的显色产物被萃取到聚乙二醇相,最大吸收波长为540 nm。亚硝酸根在2.0-80μg/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24,方法的检出限为1.07μg/L,对于质量浓度为5.0μg/L和50.0μg/L的亚硝酸根进行10次反复测量,得到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9%和2.47%。该方法用于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回收率为98.4%-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亚硝酸根 双水相萃取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锰氧化物沸石对甲醛废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晶 贾冬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96-1398,共3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载锰氧化物沸石,应用其对高浓度甲醛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载锰氧化物沸石去除甲醛的循环使用性能,并对甲醛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载锰沸石对浓度为1%的甲醛的去除容量达4 133 mg/g,且循环利用3次,去除容量仍... 利用水热法制备载锰氧化物沸石,应用其对高浓度甲醛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载锰氧化物沸石去除甲醛的循环使用性能,并对甲醛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载锰沸石对浓度为1%的甲醛的去除容量达4 133 mg/g,且循环利用3次,去除容量仍达3 500 mg/g,通过吸附-催化氧化的协同作用,将甲醛最终转变为H2O和CO2,实现了室温下甲醛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载锰氧化物沸石 去除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岩棉用水溶性钼酚醛树脂胶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国霞 王彩红 +1 位作者 党艳秋 李亚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5-2057,共3页
以Ba(OH)2为催化剂,合成了水溶性钼酚醛树脂Mo PF,研究了原料(苯酚、甲醛、钼酸铵和Ba(OH)2)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合成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对所粘接岩棉的结构和耐热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m甲醛∶m苯酚∶m钼酸... 以Ba(OH)2为催化剂,合成了水溶性钼酚醛树脂Mo PF,研究了原料(苯酚、甲醛、钼酸铵和Ba(OH)2)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合成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对所粘接岩棉的结构和耐热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m甲醛∶m苯酚∶m钼酸铵=3∶1∶0.54,60℃恒温反应1 h后升温至70℃,并于70℃恒温反应2 h,Mo PF所粘接岩棉的耐热性与纯酚醛树脂(PF)相比有明显提高。初始分解温度为450℃,比PF-岩棉提高190℃;885℃时失重8%,比PF-岩棉减少22%;红外光谱表明,钼元素以钼氧键的形式引入到PF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棉 水溶性 钼酚醛树脂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A分子筛改性催化剂制备及其吸附氨氮的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3,257,共5页
分别采用过渡金属(Fe,Zn,Cr,Cu)、盐酸、氢氧化钠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4A分子筛改性,并测其吸附污水中氨氮性能。结果表明,Fe和SDS协同改性的4A分子筛去除氨氮性能最佳,在25℃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3.20 mg/g,其吸附动力学符合... 分别采用过渡金属(Fe,Zn,Cr,Cu)、盐酸、氢氧化钠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4A分子筛改性,并测其吸附污水中氨氮性能。结果表明,Fe和SDS协同改性的4A分子筛去除氨氮性能最佳,在25℃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3.20 mg/g,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表面活性剂 改性4A分子筛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花生中主要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跃金 汪林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381-1383,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花生油脂中主要成分,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等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2流量为10~12 L/h的前提下,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0 h,夹带剂用量20 m...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花生油脂中主要成分,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等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2流量为10~12 L/h的前提下,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0 h,夹带剂用量20 mL。在此条件下,花生油脂的萃取率可达50.39%。影响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 萃取 花生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改性的4A分子筛对氨氮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5-1049,共5页
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改性4A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改性前后4A分子筛的结构,并研究了其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4A分子筛... 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改性4A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改性前后4A分子筛的结构,并研究了其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4A分子筛吸附氨氮性能,CTAB的改性效果优于LAS,且当两种表面活性剂m(CTAB)∶m(LAS)=10时复配效果最佳。此外,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对改性4A分子筛吸附氨氮行为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改性前后4A分子筛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温度为25℃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61 mg/g和6.15 mg/g,其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4A分子筛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硅藻土对氨氮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1,共4页
用过渡金属(Fe、Cu、Zn)改性硅藻土,利用红外吸收光谱(IR)表征了改性前后硅藻土的结构,并研究了其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硅藻土吸附氨氮性能。此外,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 用过渡金属(Fe、Cu、Zn)改性硅藻土,利用红外吸收光谱(IR)表征了改性前后硅藻土的结构,并研究了其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硅藻土吸附氨氮性能。此外,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对改性硅藻土吸附氨氮行为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改性硅藻土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温度为25℃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8.11 mg/g,其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硅藻土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氯丙烷改性豆渣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元伟 张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9-1452,共4页
以环氧氯丙烷化学改性豆渣(CBD)为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重金离子Pb(II)。研究了溶液吸附温度、p 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改性豆渣吸附Pb(Ⅱ)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为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 以环氧氯丙烷化学改性豆渣(CBD)为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重金离子Pb(II)。研究了溶液吸附温度、p 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改性豆渣吸附Pb(Ⅱ)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为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较为相符,为多层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Ⅱ) 吸附 改性豆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海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4-246,共3页
通过以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修饰剂,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且将其成功应用于聚合物PE薄膜改性研究。同时,采用SEM、FT-IR、AFM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经GPTMS修饰的纳米SiO2能够实现对聚合物PE薄膜的改性,可... 通过以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修饰剂,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且将其成功应用于聚合物PE薄膜改性研究。同时,采用SEM、FT-IR、AFM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经GPTMS修饰的纳米SiO2能够实现对聚合物PE薄膜的改性,可以明显改善PE薄膜的韧性、透光率、流滴消雾功能及抗老化性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PE薄膜 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