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3SCH3与H2O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卞贺 张士国 夏道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1-40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SCH3与H2O2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的真实性进行了验证。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变化情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SCH3与H2O2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的真实性进行了验证。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变化情况也确认了反应过程,找到了一条可行的反应通道。结果表明,CH3SCH3与H2O2反应主要经历了O对S的进攻、H转移以及O—O键断裂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硫醚 过氧化氢 反应机理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2SnO_4水热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彩红 刘国霞 阴军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0,共3页
以SnCl4.5H2O、CdCl2·1/2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d2SnO4粒子。通过XRD和SEM对其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制成气敏元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Cd2SnO4粒子为多面体,对乙醇、丙酮和三乙胺有较高的灵敏度... 以SnCl4.5H2O、CdCl2·1/2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d2SnO4粒子。通过XRD和SEM对其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制成气敏元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Cd2SnO4粒子为多面体,对乙醇、丙酮和三乙胺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好的响应-恢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SnO4 水热法 气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自由基与IB金属小团簇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秋红 李大枝 +2 位作者 宋明芝 卞贺 张士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8-574,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和PBE1PBE方法,对IB金属小团簇与C2H3自由基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2H3M0/-n(M=Cu、Ag、Au;n=1-3)最稳定及其异构体的结构都相同,只是键长、键角有所不同.在C2H3M0/-n(M=Cu、Ag、Au;n=1-3)的最稳定...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和PBE1PBE方法,对IB金属小团簇与C2H3自由基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2H3M0/-n(M=Cu、Ag、Au;n=1-3)最稳定及其异构体的结构都相同,只是键长、键角有所不同.在C2H3M0/-n(M=Cu、Ag、Au;n=1-3)的最稳定结构中,C2H3自由基和金属团簇都作为整体单元存在.由于金属团簇与C2H3自由基的相互作用,在红外吸收光谱中,C2H3自由基中C=C、C-H键的伸缩振动发生了红移,而随着团簇中金属原子数目的增多,C=C键及C-H键的伸缩振动,红移程度减小.基于含时密度泛函(TDDFT)计算,模拟了C2H3M-n(M=Cu、Ag、Au;n=1-3)最稳定结构的光电子能谱(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H3自由基 IB金属 团簇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S_(2^-)和Ga_4S_(3^-)团簇结构及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作者 董晨初 李大枝 +1 位作者 张士国 尚玲玲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和BP86方法,对Ga_3S_2^-团簇和Ga_4S_3^-团簇进行结构优化,并计算和分析了最稳定结构的成键性质及振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Ga_3S_2^-团簇和Ga_4S_3^-团簇的最稳定结构是由"Ga-S-Ga"结构单...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和BP86方法,对Ga_3S_2^-团簇和Ga_4S_3^-团簇进行结构优化,并计算和分析了最稳定结构的成键性质及振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Ga_3S_2^-团簇和Ga_4S_3^-团簇的最稳定结构是由"Ga-S-Ga"结构单元和处于端位的"Ga-S"结构单元组成的.键级分析表明上述两结构单元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分析红外振动光谱数据也发现在"Ga-S-Ga"单元和"Ga-S"单元处有红外强峰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3S_2^- Ga_4S_3^- 结构 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中己硫醇的生成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宏超 张士国 +1 位作者 卞贺 夏道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1-386,共6页
采用DFT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1-己烯与H2S生成己硫醇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 采用DFT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1-己烯与H2S生成己硫醇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变化情况也确认了反应过程。1-己烯与H2S反应生成1-己硫醇和2-己硫醇的相应活化能为204.0和177.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硫醇 H2S 反应机理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