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小说的先锋性还能维系多久
1
作者 李盛涛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7期74-7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崛起的中国先锋派小说如今已烟消云散,但其留下的文学遗产甚至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结束,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当下诸多文学问题的思索。仅就当下的网络小说而言,就有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值得探究:网络小说创作有没有先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崛起的中国先锋派小说如今已烟消云散,但其留下的文学遗产甚至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结束,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当下诸多文学问题的思索。仅就当下的网络小说而言,就有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值得探究:网络小说创作有没有先锋问题?传统的先锋文学概念在言说网络小说时是否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先锋性 先锋派小说 文学遗产 小说创作 先锋文学 言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初期吴越学人探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邢培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5,共6页
东汉初期,吴越地区出现了一个学人群体,他们的著述丰富,体裁多样,作品内容广泛,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独特的文章风格,对后世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吴越学人对本土文化有比较清晰的意识,他们守持这种文... 东汉初期,吴越地区出现了一个学人群体,他们的著述丰富,体裁多样,作品内容广泛,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独特的文章风格,对后世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吴越学人对本土文化有比较清晰的意识,他们守持这种文化,维护这种文化,甚至张扬这种文化,并以之与中原主流文化相比对、相抗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吴越文化 地域色彩 独特风格 深远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商周时期农作物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3,共4页
商周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较快的时期,《诗经》中的大量诗歌涉及到了这一时期普遍种植的粟(小米)、麦(大麦)、来(小麦)、黍(谷)、稷(谷)、稻(大米)、粱、菽(豆)等粮食作物和瓜、葫、桃、枣等瓜果菜蔬以及桑、麻、葛等经济作物,并有考古发... 商周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较快的时期,《诗经》中的大量诗歌涉及到了这一时期普遍种植的粟(小米)、麦(大麦)、来(小麦)、黍(谷)、稷(谷)、稻(大米)、粱、菽(豆)等粮食作物和瓜、葫、桃、枣等瓜果菜蔬以及桑、麻、葛等经济作物,并有考古发掘实物予以证实。先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考古资料 商周时期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所见农田耕种方式与生产工具的考古学关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芳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4,共4页
农业生产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物质生产门类,先民的耕种方式经历了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诸阶段。《诗经》中所见耒、耜、斧、?、钱、?、?、?、?等生产工具,被用于整地、中耕、收获、加工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部分... 农业生产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物质生产门类,先民的耕种方式经历了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诸阶段。《诗经》中所见耒、耜、斧、?、钱、?、?、?、?等生产工具,被用于整地、中耕、收获、加工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部分耕种方式和生产工具可以与考古发现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商周时期 耕种方式 生产工具 考古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经》看商周时期的农耕生产习俗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6-159,共4页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宝鸡的斗鸡台和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有谷子粒(稷),这说明了黄河流域自古适于农耕,是生产稷的好地方。先民将自己的生活与土地相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后,围绕农耕生产形成了一系列习俗...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宝鸡的斗鸡台和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有谷子粒(稷),这说明了黄河流域自古适于农耕,是生产稷的好地方。先民将自己的生活与土地相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后,围绕农耕生产形成了一系列习俗,苦在其中,亦乐在其中,在土地上建立起尊严和自信。《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展示了商周时期繁复有序的农耕生产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商周时期 《诗经》 农耕 习俗 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河流域 相对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与照亮——胡学文的《隐匿者》及其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显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6-168,共3页
《隐匿者》主要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非常态人生中的煎熬与成长,展示了人性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由此出发,小说还将思维的触角探向社会与存在层面,启示读者隐匿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更抽象的意义上,它其实是人生的常态。这使得《隐匿者》在... 《隐匿者》主要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非常态人生中的煎熬与成长,展示了人性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由此出发,小说还将思维的触角探向社会与存在层面,启示读者隐匿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更抽象的意义上,它其实是人生的常态。这使得《隐匿者》在寻常的苦难写作层面之上,还具有了丰富的哲理意蕴。其实,在现代神话的喧嚣之中,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就是以人道主义精神之光将各式各样的"隐匿者"照亮,这也是当下"底层写作"的真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学文 隐匿者 底层写作 照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小说叙事中的日常生活图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盛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日常生活图景如何在网络小说中得以表现,体现了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问题。在文本层面,网络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图景主要体现为官场、情场和商场,存在着文本层面与实存层面的根本性差异。而在话语层面的日常生活叙述主要分为凡俗性叙述和智性叙... 日常生活图景如何在网络小说中得以表现,体现了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问题。在文本层面,网络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图景主要体现为官场、情场和商场,存在着文本层面与实存层面的根本性差异。而在话语层面的日常生活叙述主要分为凡俗性叙述和智性叙述,前者体现为叙述语言的口语化与鲜明的当代性,后者则体现为活泼、灵动的多样化追求。网络小说的日常生活叙述使得日常生活图景能以众彩纷呈的形式得到艺术性地展现,其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问题也成为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整个当代文学的症结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叙述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植的四言诗
8
作者 邢培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4,共5页
曹植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在五言诗,但他的四言诗也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他遵循着"诗言志"的传统观念,用四言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人生志趣。他以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巧妙的表达手法,成功地解决了四言诗实字化以后所产生的堆砌... 曹植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在五言诗,但他的四言诗也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他遵循着"诗言志"的传统观念,用四言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人生志趣。他以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巧妙的表达手法,成功地解决了四言诗实字化以后所产生的堆砌板滞的问题,将四言诗创作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四言诗 诗言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玄同、刘半农“双簧信”作用的再认识
9
作者 耿宝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7-141,共5页
钱玄同、刘半农的"双簧信",确实起到了推动文学革命向前发展的作用,但仅仅是引子。《新青年》同人共同演绎的一系列"双簧戏"的喧闹、新文学阵营在理论和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使林纾有些沉不住气。《国故》的创刊,... 钱玄同、刘半农的"双簧信",确实起到了推动文学革命向前发展的作用,但仅仅是引子。《新青年》同人共同演绎的一系列"双簧戏"的喧闹、新文学阵营在理论和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使林纾有些沉不住气。《国故》的创刊,又使林纾以为有了同盟军,从而促成了林纾的反击。于是,新旧思潮的激战真正开始,新文学思潮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初步扫除了阻碍新文学发展的障碍,加速了文学革命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玄同 刘半农 双簧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的构建
10
作者 边小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85-87,共3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关系着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是衡量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山东百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关系着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是衡量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山东百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为蓝本,深入探讨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长效机制的构建途径,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长效机制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极》神话精神探析
11
作者 闫清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0-81,共2页
文章通过对影片《无极》彰显的神话精神的探析,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神话性类比,空间造型语言的神话性塑造,后现代文化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神话性浸染三个方面的神话精神内涵,使影片的“命运”主题在神话精神层面得以合理阐释,以飨读者。
关键词 类比 造型 叙事 神话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说主题类型看当代文学场的生态性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建军 李盛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中国当代文学场分为体制文学场和网络文学场,其生态性问题可从小说主题类型角度进行探究。在体制文学场中,"遭遇"主题成为排他性,甚至一元性的文学选择,显示当代文学创作陷入了一种群体性的复制与重复之中。而网络小说在主题... 中国当代文学场分为体制文学场和网络文学场,其生态性问题可从小说主题类型角度进行探究。在体制文学场中,"遭遇"主题成为排他性,甚至一元性的文学选择,显示当代文学创作陷入了一种群体性的复制与重复之中。而网络小说在主题类型方面对体制文学做出了生态性的突破。网络穿越小说对传统的"遭遇"主题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写出了主体的历史能动性;在网络玄幻小说的"成长"主题中,对不同层次生存环境的想象、主人公的神启式成长和"灵肉共修"方式极具审美独特性;而网络盗墓类小说发展了"寻找"主题小说,使文本意义的传达从指涉走向隐喻。网络小说主题类型的丰富反讽性地折射出了当代生存环境的非生态性,并开启了一个文学自由想象的时代,从而具有重要的文学生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类型 体制文学场 网络文学场 生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论教学中的优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雪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75-76,共2页
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国古代文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使古代文论和古代艺术紧密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教... 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国古代文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使古代文论和古代艺术紧密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古代文论 教学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