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玮 柳权 +3 位作者 黄兰姬 矫莉 唐健 贾树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59-1863,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并发症、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6~7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并发症、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6~7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E组,n=45)和对照组(C组,n=45)。E组患者诱导时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切皮前再次给予0.25 mg/kg。C组患者诱导时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两组患者余诱导、维持方案一致。记录患者入室(T_(0))、打开胸膜前(T_(1))、打开胸膜后15 min(T_(2))、打开胸膜后30 min(T_(3))、拔除喉罩前(T_(4))的SpO_(2)、PaCO_(2)、PaO_(2)。于T_(0)和术后24 h(T_(5))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 mL并检测TNF-α、IL-6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呼吸干预、术中体动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术中知晓发生情况和总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E组患者T1时刻PaO_(2)明显降低,PaCO_(2)明显升高(P<0.01),T_(2)时刻PaO_(2)明显升高,PaCO_(2)明显降低(P<0.01),喉罩置入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呼吸干预次数明显减少,且以减弱呼吸为主(P<0.01)。与T_(0)时刻比较,T_(5)时刻TNF-α、IL-6浓度均升高,且C组升高程度高(P<0.01);喉罩拔除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少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的呼吸抑制,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维持自主呼吸期间呼吸稳定性,减轻急性期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单孔胸腔镜 喉罩全身麻醉 保留自主呼吸 呼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 被引量:103
2
作者 孙雪华 曾邦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丙泊酚 麻醉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兴奋性 神经传递 临床麻醉 抑制性 全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调节ROS/RAGE/NF-κB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的影响
3
作者 吴兴卫 王建营 +3 位作者 郭成晓 刘紫仪 孙超 于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1,共9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小胶质细胞的炎症保护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作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完全培养基)、Rema组(200μg/mL瑞马唑仑)、模型组(1μg/mL LPS)和不同浓度给药组(1μg/mL LPS+50、100、200μg/mL R...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小胶质细胞的炎症保护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作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完全培养基)、Rema组(200μg/mL瑞马唑仑)、模型组(1μg/mL LPS)和不同浓度给药组(1μg/mL LPS+50、100、200μg/mL Rema)。Rema组单纯用200μg/mL的瑞马唑仑处理细胞26 h,模型组用LPS处理细胞24 h,不同浓度给药组先用不同浓度的瑞马唑仑预处理细胞2 h,再加LPS处理24 h。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评估LPS和瑞马唑仑对BV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分泌;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Bax、Bcl-2、IL-1β、RAGE、NF-κB、P-NF-κB、IκBα、p-IκBα、INOS和Arg-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核转位以及细胞M1/M2极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V2细胞活性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基因表达与分泌增加,SOD和GSH活性下降,细胞内MDA及ROS含量增加,RAGE蛋白水平上升,IκBα和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NF-κB发生核转位,M1极化标志物INOS表达增加,M2极化标志物Arg-1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LPS+Rema组细胞活性增加,炎症因子基因表达与分泌减少,SOD和GSH活性升高,细胞内MDA及ROS含量减少,RAGE蛋白水平下降,IκBα和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减少,抑制NF-κB核转位发生,M1极化标志物INOS表达减少,M2极化标志物Arg-1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通过调节NF-κB通路以及ROS的产生使小胶质细胞从M1表型转移到M2表型,从而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瑞马唑仑 NF-ΚB 氧化应激 小胶质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并同期心内畸形矫治术麻醉一例
4
作者 王建波 史文文 +5 位作者 赵文香 齐美 张全意 张庆广 王红丽 陈晓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单肺移植 同种异体 心内畸形矫治术 同期 艾森曼格综合征 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心内缺损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肿瘤致全身麻醉中高气道阻力一例
5
作者 孙雪华 孙成飞 +2 位作者 邱军明 刘波 贺桂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38,共1页
患者,女,78岁,结肠癌,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病史。术前检查Hb101g/L,血糖10.17mmol/L。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余无明显异常。
关键词 气管内肿瘤 气道阻力 全身麻醉 剖腹探查术 肺纹理增多 外伤手术 术前检查 X线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清宫术后过度换气致呼吸暂停一例
6
作者 孙敏 解立杰 +1 位作者 叶婷 杜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7-777,共1页
患者,女,19岁,167 cm,54 kg,ASAⅠ级。因“药流后下腹痛20 d,伴阴道少量流血”入院。既往情绪激动后有眩晕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6℃,HR 78次/分,BP 116/73 mmHg,RR 20次/分。ECG示:窦性心律,ST改变。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 患者,女,19岁,167 cm,54 kg,ASAⅠ级。因“药流后下腹痛20 d,伴阴道少量流血”入院。既往情绪激动后有眩晕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6℃,HR 78次/分,BP 116/73 mmHg,RR 20次/分。ECG示:窦性心律,ST改变。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妇科彩超示:宫腔内异常回声。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为“不全流产”,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清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换气 呼吸暂停 不全流产 窦性心律 清宫术 全凭静脉麻醉 血生化 胸部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DMD基因Alu元件插入突变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及其白发症状分析
7
作者 李慧 张如意 +3 位作者 李长叶 张肖林 郑庆印 刘秀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0-580,共11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缺乏的一种严重X连锁隐性遗传病,突变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点突变、插入突变等,这些突变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了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表达,最终...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缺乏的一种严重X连锁隐性遗传病,突变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点突变、插入突变等,这些突变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了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表达,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报告了1例DMD基因第59号外显子(exon 59,E59)插入突变引起的DMD,该患儿相关生化指标明显异常,表现较为明显的DMD早期症状,并出现了多处白发。其母亲和姐姐为携带者,生化指标轻微异常,母亲有轻微临床症状,姐姐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基因和身体状况正常。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该插入片段为AluYa5亚家族的Alu元件,该片段插入可产生两个终止密码子,末端含一段多聚腺苷酸尾(polyA)。为了解该插入突变对于DMD基因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症状的关联,通过外显子剪接增强子(exonic splicing enhancer,ESE)预测发现,该插入并不影响E59的剪接,由此推测该插入序列会最终出现在DMD基因的mRNA序列中,插入序列中的2个终止子和polyA很可能会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终止作用,不能产生有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这可能是导致DMD发生的机制。另外该患儿除了典型的DMD症状外,还出现了过早白发症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DMD基因编码区插入Alu元件导致的DMD,为研究Alu序列逆转座引发基因突变提供线索,同时扩展了对DMD基因突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Alu元件 插入突变 白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胡燕华 曹庆博 +2 位作者 孙雪华 姚光 王耀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及血压的变化,探讨术后镇痛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术毕A...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及血压的变化,探讨术后镇痛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术毕A组接电子镇痛泵,配方为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0.01mg/kg+格拉司琼3mg,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抽静脉血测ET-1、NO、6-Keto-PGF1α血浆浓度。结果A组术后血压平稳,与术前比无明显变化。B组术后24h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术前分别升高了16.5%、15.9%。A组和B组ET-1浓度在术后24h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但B组升高更明显(A组为29.2%,B组为77.0%,P<0.01);术后24hA组和B组NO浓度较术前分别降低了33.3%和60.0%,6-Keto-PGF1a浓度分别降低了20.3%和42.0%(P<0.01)。A组术后出现心绞痛及心电图心肌缺血1例,B组6例。结论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引起的舒缩血管物质分泌失衡状态,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内皮素 一氧化氮 6-酮前列腺素F1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建波 盖荣华 +1 位作者 来庆阁 王连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1-62,共2页
目的 :观察异丙酚麻醉诱导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方法 :心肺功能正常的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 18例 ,用异丙酚 2 0mg/kg、芬太尼 4μg/kg、潘库溴铵 0 0 8mg/kg和琥珀胆碱 1 5mg/kg麻醉诱导。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和插... 目的 :观察异丙酚麻醉诱导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方法 :心肺功能正常的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 18例 ,用异丙酚 2 0mg/kg、芬太尼 4μg/kg、潘库溴铵 0 0 8mg/kg和琥珀胆碱 1 5mg/kg麻醉诱导。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后 1、3和 5分钟时SBP、DBP、MAP和HR ,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 1、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 变化。结果 :插管前SBP、DBP和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 ,降幅分别为 30 0 %、2 1 5 %和 2 5 2 % ;插管后迅速升至诱导前水平。HR在各时期均无明显变化。插管前血栓素A2 降低 ,前列环素增加 ,T/K值降低 ,插管后逆转 ;内皮素 1无明显变化。结论 :异丙酚所致的血栓素A2 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全身麻醉 TXB2 PGI2 血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文文 王建波 +3 位作者 吕跃凤 王连文 于金香 张全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5-597,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20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术后采用PCEA,Ⅱ组术后肌注哌替啶。于术前、术毕、术后24 h和48 h记录收缩压(SBP)、舒张...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20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术后采用PCEA,Ⅱ组术后肌注哌替啶。于术前、术毕、术后24 h和48 h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抽取肘静脉血测NO和ET。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术后24 h和48 h的SBP和DBP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0.01),术后24 h和48 h Ⅰ组较Ⅱ组降低明显(P<0.05),各时期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毕、术后24 h和48 h ET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Ⅰ组术后24 h和48h较Ⅱ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术毕NO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和48 h又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EA能降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ET水平,并使血压降低,对NO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患者 术前 ET 妊高征 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内皮素 一氧化氮 S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和pH利多卡因对蛙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建波 崔存德 +2 位作者 李平 来庆阁 张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3-334,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和pH利多卡因对蛙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用5%碳酸氢钠调制出7种不同浓度和pH值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离体蛙坐骨神经标本实验,测定动作、电位衰减时间。结果和结论:将盐酸利多卡因溶液pH由...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和pH利多卡因对蛙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用5%碳酸氢钠调制出7种不同浓度和pH值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离体蛙坐骨神经标本实验,测定动作、电位衰减时间。结果和结论:将盐酸利多卡因溶液pH由4.5增加到6.0,可明显缩短其起效时间,增强神经阻滞作用,但对作用持续时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利多卡因 动作电位 神经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癫痫药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女性癫痫患者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冬梅 孙凤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727-1728,共2页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女性癫痫患者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女性癫痫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口服治疗,0.5 g/d。分别于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6个月时,抽取空腹静脉血...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女性癫痫患者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女性癫痫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口服治疗,0.5 g/d。分别于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6个月时,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月经及卵巢变化情况,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雄激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6个月时,FSH、LH、PRL、E2、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用药3、6个月时FSH、T均高于用药前,PRL、E2、P均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6个月后,38例(76.0%)患者月经周期尚在参考范围内;12例(24.0%)患者月经周期出现异常。6例(12.0%)患者出现PCOS。16例(32.0%)患者为高雄激素血症。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可使女性癫痫患者机体PRL、P水平降低,T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惊厥药 女性 生殖 内分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缝背核参与NO介导的脊髓对吗啡依赖和戒断的调节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承伟 巩春智 +3 位作者 赵彦明 高桃 刘强 张励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索大鼠脑干内神经核团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60±20)g,随机分为戒断组,依赖组,生理盐水组,纳洛酮组和抑制剂组。建立吗啡依赖与戒断并进行... 目的:探索大鼠脑干内神经核团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60±20)g,随机分为戒断组,依赖组,生理盐水组,纳洛酮组和抑制剂组。建立吗啡依赖与戒断并进行行为学观测评分后取材相关部位,连续冠状冰冻切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计数各组动物相同层面脑片和脊髓背角nNOS标记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戒断组大鼠,戒断症状及总评分较对照组和依赖组大鼠差异显著(P<0.01);给NOS抑制剂组戒断症状评分较戒断组明显降低(P<0.05)。生理盐水组和纳洛酮组于中缝背核相应区域计数到部分nNOS标记神经元,但两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赖组与戒断组大鼠nNOS标记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加(P<0.05);而NOS抑制剂组大鼠nNOS标记神经元数量较戒断组明显减少(P<0.05)。脊髓背角切片显示,依赖组与戒断组大鼠nNOS标记神经元计数均较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NOS抑制剂组大鼠nNOS标记神经元数量较戒断组减少显著(P<0.05),其变化与中缝背核结果一致。结论:脑内中缝背核可能参与通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信号通路介导的脊髓对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脊髓 吗啡 戒断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与慢性疼痛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庆祥 吴小娟 +2 位作者 高勇 林峰 商青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3-776,共4页
慢性疼痛是一类机制复杂的疾病,神经炎症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机制。而NLRP3炎性小体是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形成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能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继而引发神经炎症。众多证据表明,NLRP... 慢性疼痛是一类机制复杂的疾病,神经炎症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机制。而NLRP3炎性小体是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形成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能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继而引发神经炎症。众多证据表明,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靶向NLRP3可能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慢性疼痛治疗策略,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综述了NLRP3炎性小体在慢性疼痛中作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性小体 慢性疼痛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血浆胰岛素分泌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建波 李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本文观察了15例体外循环病人术中不同时期血浆胰岛素、血糖、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改变。结果显示,尽管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浆胰岛素和血糖浓度明显升高,但胰岛素/血糖比值明显下降,这提示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或延迟。在影响胰岛素... 本文观察了15例体外循环病人术中不同时期血浆胰岛素、血糖、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改变。结果显示,尽管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浆胰岛素和血糖浓度明显升高,但胰岛素/血糖比值明显下降,这提示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或延迟。在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中,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在大鼠ARDS及炎症反应中作用及GCs对其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如意 刘秀珍 +3 位作者 杨军厚 杨玥 谭玉军 刘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24-2626,共3页
目的:探讨RhoA(Ras homolog gene family,member A)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与该基因的关系。方法:制作油酸型大鼠ARDS模型并用GCs干预,... 目的:探讨RhoA(Ras homolog gene family,member A)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与该基因的关系。方法:制作油酸型大鼠ARDS模型并用GCs干预,检测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和肺组织RhoA的表达,并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系并用RhoA特异siRNA和GCs干预,检测RhoA和IL-6的表达。结果:GCs干预后的ARDS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LIF表达降低,而RhoA的表达也相应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后,RhoA表达升高,siRNA和GCs干预后,RhoA表达明显下降,IL-6与RhoA表达变化相似。结论:RhoA在ARDS和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采用SiRNA抑制RhoA表达能减轻炎症反应,GCs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该基因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炎症 RHOA GCS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型ARDS大鼠肺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秀珍 刘凤 +3 位作者 石增立 张如意 李娜 石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53-1856,共4页
目的: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基因的差异表达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阐明ARD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舌下静脉注射油酸制作ARDS模型,腹主动脉取血并进行血气分析,取肺组织,部分... 目的: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基因的差异表达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阐明ARD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舌下静脉注射油酸制作ARDS模型,腹主动脉取血并进行血气分析,取肺组织,部分组织固定进行病理学观察,其余组织提取RNA,经逆转录合成掺入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然后与基因芯片(涵盖27 044转录本,代表22 012个基因)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Sam3.0进行统计处理,用博奥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V4.0进行功能分析。随机选择3个差异表达基因,用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血气分析和病理学观察确定造模成功。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ARDS大鼠肺组织中,表达上调1.5倍以上的基因有73个,下调1.5倍以上的基因有298个,其中代谢相关基因上调的有1个,下调的有29个;免疫相关基因上调的有3个,下调的有7个;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上调的有2个,下调的有9个;神经相关的基因上调的有3个,下调的有3个。结论:油酸型ARDS大鼠肺组织中发生了许多基因差异表达,这些基因涉及代谢、免疫、信号转导和神经等方面的功能,为初步阐明ARDS的发病机制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HDAC抑制剂增加持续性术后痛大鼠脊髓TNF-α的含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兴国 宋立娟 张励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3-737,共5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抑制剂对皮肤/肌肉切口和牵拉(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 SMIR)持续性术后痛大鼠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清...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抑制剂对皮肤/肌肉切口和牵拉(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 SMIR)持续性术后痛大鼠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8组(n=8/组),假手术+人工脑脊液组(Ⅰ组),假手术+二甲基亚砜组(Ⅱ组),假手术+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SAHA)组(Ⅲ组),假手术+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TSA)组(Ⅳ组),SMIR+人工脑脊液组(Ⅴ组),SMIR+二甲基亚砜组(Ⅵ组),SMIR+SAHA组(Ⅶ组)和SMIR+TSA组(Ⅷ组)。结果:与Ⅰ组和T0比较,Ⅴ-Ⅷ组在T2-5时MWT明显下降(P <0.05),T4时脊髓TNF-α含量明显升高(P <0.05);与Ⅴ组比较,Ⅶ-Ⅷ组在T3-5时MWT明显升高(P <0.05),T4时脊髓TNF-α含量明显下降(P <0.05)。结论:鞘内给予HDAC抑制剂对持续性术后痛大鼠具有镇痛作用,持续性术后痛时脊髓TNF-α含量增加可能与组蛋白乙酰化异常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乙酰化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术后痛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胸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盖荣华 王建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普通胸科手术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囊肿并发胆道穿孔、休克救治1例
20
作者 刘希杰 冯文玉 +3 位作者 王兴华 傅廷亮 夏永福 张如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60-560,共1页
胆总管囊肿并发穿孔罕见,常因迅速出现休克而危及患儿生命,需及早予抗休克和行胆道引流术。我们收治1例婴儿胆总管囊肿并发胆道穿孔、严重休克患儿,经积极抗休克、生命支持和手术治疗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胆道穿孔 抗休克 并发 救治 生命支持 胆道引流术 严重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