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葛永春 许红梅 +3 位作者 孙吉花 高云秀 景国强 刘欣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4-65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病区的慢阻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1∶1配对非感染病例,采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病区的慢阻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1∶1配对非感染病例,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499例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8例,且均找到匹配病例,医院感染率为7.87%;例次感染率为8.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住过重症监护病房(ICU)、肺功能分级重或极重度、恶性肿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留置导尿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无创通气及低蛋白血症10种因素是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6种:肺功能分级、恶性肿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低蛋白血症、无创通气。结论医务人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营养支持,重视肺功能的评估,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最佳脱机时间并做好消毒工作,以减少慢阻肺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护士感知老年人跌倒预防管理障碍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秀娟 王芸 +1 位作者 刘莉 商全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89-92,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开展居家老年人跌倒管理的障碍。方法选取滨州市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社区护士开展跌倒预防管理的障碍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来自老年人障碍、来自...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开展居家老年人跌倒管理的障碍。方法选取滨州市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社区护士开展跌倒预防管理的障碍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来自老年人障碍、来自照顾者支持障碍、来自社区护理人员自身障碍及来自跌倒管理支持系统的障碍。结论需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和照顾者的健康教育,纠正错误观念,加强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呼吁医疗政策支持,以提高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预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护士 老年人 跌倒 跌倒预防 社区护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通过调节肺泡巨噬细胞极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静 高煜茹 +5 位作者 蔡钱伟 朱委委 黄潇 孙大康 王晓芝 王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LPS组)、瑞马唑仑干预组(RM+LPS组)和瑞马唑仑对照组(RM组),12 h后处死小鼠取材,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和...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LPS组)、瑞马唑仑干预组(RM+LPS组)和瑞马唑仑对照组(RM组),12 h后处死小鼠取材,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和双侧肺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肺组织的湿干质量比(W/D)、BCA法检测BALF中总蛋白含量评价肺损伤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BALF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的含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标记的巨噬细胞中M1巨噬细胞阳性标志物iNOS+和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的细胞比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肺组织中TNF⁃α、iNOS、CD206、Arg⁃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LPS滴注12 h后小鼠出现明显肺损伤;BALF和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iNOS+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肺组织中TNF⁃α、iNOS mRNA含量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给予瑞马唑仑干预后,与LPS组相比,RM+LPS组小鼠肺损伤明显改善;BALF和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iNOS+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206+细胞显著增加;肺组织中TNF⁃α、iNOS mRNA含量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CD206、Arg⁃1 mRNA含量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瑞马唑仑可通过抑制肺泡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极化,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脂多糖诱导的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极化 瑞马唑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4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李岩 马明明 +3 位作者 张小强 潘雯菲 刘向勇 王晓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88-2091,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4(Ang-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EnVision法免疫组化鉴定HUVECs。LPS诱导细胞损伤,不同剂量的Ang-4干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4(Ang-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EnVision法免疫组化鉴定HUVECs。LPS诱导细胞损伤,不同剂量的Ang-4干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real-time 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p65和TNF-αmRNA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示胞浆内人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与正常组比,LPS组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1),vWF及TNF-α分泌增多(P<0.01),且TLR4、NF-κB p65和TNF-αmRNA表达升高(P<0.01);Ang-4(100μg/L)组可恢复细胞活力,降低vWF及TNF-α含量(P<0.01),抑制LPS所致TLR4、NF-κB p65和TNF-αmRNA的表达(P<0.01)。结论:Ang-4可拮抗LPS诱导的HUVECs损伤,这可能与抑制TLR4-NF-κB p65-TNF-α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4 脂多糖类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von WILLEBRAND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杰氏棒杆菌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王凤霞 李保松 +1 位作者 王涛 纪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3268-3270,共3页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尤其是长期置管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主要特点为尿量增多、尿管内可见持续血尿并有絮状沉渣,伴有或不伴有全身感染症状。本文分析1例留置导尿管引起逆行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治...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尤其是长期置管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主要特点为尿量增多、尿管内可见持续血尿并有絮状沉渣,伴有或不伴有全身感染症状。本文分析1例留置导尿管引起逆行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治疗措施,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杰氏棒杆菌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三联活菌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文娟 李敏 +3 位作者 赵娜 李岩 孙婷 王晓芝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对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机械通气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针对原发病的相应治疗,治疗组在行机械通气后给予双歧三联活菌2.0 g,po,tid,直到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对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机械通气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针对原发病的相应治疗,治疗组在行机械通气后给予双歧三联活菌2.0 g,po,tid,直到患者出现下列结局:发生VAP、撤机、死亡、出院。监测两组患者胃液p H值、胃液定植菌情况及VAP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早期VAP发生率分别为16.9%,17.5%(P>0.05),晚期VAP发生率分别为36.9%,20.6%(P<0.05);胃液p H值<4的比例分别为58.3%,68.0%(P<0.05);VAP致病菌与胃肠道定植菌同源率分别为50.0%,18.5%(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可减少晚期VAP的发生,维持胃液适宜p 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三联活菌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PH值 胃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点与细胞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苏敏 苏珊 +6 位作者 宋书林 孙崇玲 张慧芳 郭晓锋 汪凯 李明 李幸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活动度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年龄、性别、唇腺病理分级、疾病活动度分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活动度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年龄、性别、唇腺病理分级、疾病活动度分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91例pSS患者,男5例,女86例,<50岁及≥50岁患者分别有23、68例,57.14%患者唇腺病理ChisholmⅠ级及以上,腺体外其他器官系统受累约93.41%。腺体外累及中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50.55%),其次为血液系统(45.05%)、球蛋白升高(40.66%)。男性pSS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痛、间质性肺炎、血液系统受累、球蛋白升高。<50岁pSS患者出现发热、补体下降比例高于≥50岁pSS患者,但≥50岁的pSS患者血液系统受累更常见(P<0.01),其中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升高。唇腺中重度损害的pSS患者出现球蛋白升高比例高于唇腺轻度损害者。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及灶性指数(FS)与年龄呈现负相关。中高疾病活动度组的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比例明显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结论 老年p SS患者更易发生血液系统累及,但总体疾病活动度及唇腺损害会较中青年患者轻微,唇腺中重度损害者更常见唾液腺肿大、球蛋白升高。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 灶性指数 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ABCB1基因多态性对比索洛尔血药浓度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迟峰 李玉著 +3 位作者 赵硕然 袁炜婷 姜银松 姜海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比索洛尔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32例,根据C3435T基因型分为CC组4...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比索洛尔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32例,根据C3435T基因型分为CC组49例,CT组64例,TT组19例。3组均口服比索洛尔5mg/d,比较1周后血药浓度及1个月后心功能。结果TT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CC组和CT组[(25.33±10.43)μg/L vs(42.35±15.29)μg/L、(37.38±13.92)μg/L,P<0.05]。CC组和CT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和CT组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比例明显高于TT组(87.8%、84.4%vs 57.9%,P<0.05)。3组治疗前心功能Ⅰ~Ⅱ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vs 29.7%%vs 26.3%,P>0.05)。结论ABCB1基因C3435TCC型和CT型心力衰竭患者对比索洛尔更为敏感,患者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基因型 肾上腺素能β-1受体拮抗剂 P糖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载吲哚菁绿和siSphK1的pH/NIR双响应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体外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9
作者 吕冰洁 闫晓红 +3 位作者 于飞 胡浩然 王路路 杨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5年第8期1550-1558,共9页
目的:构建一种共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和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siRNA(siSphK1)的pH/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双响应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纳米颗粒,并评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目的:构建一种共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和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siRNA(siSphK1)的pH/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双响应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纳米颗粒,并评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合成ZIF-8纳米颗粒,负载ICG和siSphK1,制备ZIF-8@ICG@si‑SphK1纳米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技术和X射线衍射表征纳米颗粒的表观形貌、粒径大小、表面电位和晶体结构。考察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对siSphK1的包封和保护作用以及pH/NIR响应性。通过Western blot、RT-qPCR、MTT实验、流式细胞术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染色评估纳米颗粒在A549细胞中的基因沉默效果和抗肿瘤活性。结果:ZIF-8@ICG@siSphK1纳米颗粒呈典型的多面体结构,平均粒径为(76.8±0.9)nm,ζ电位为(9.2±0.1)mV。纳米颗粒可成功包封siSphK1,保护其免受RNase降解,并展现出良好的NIR响应性,光热转换效率达到39.7%。在808 nm激光照射10 h后,siRNA在pH 5.5环境中的累积释放量显著高于在pH 7.4环境中的释放量。在A549细胞中,ZIF-8@ICG@siSphK1纳米颗粒在NIR照射下能够有效递送siSphK1,显著下调SphK1基因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提高细胞内ROS水平。结论:ZIF-8@ICG@siSphK1纳米颗粒通过基因沉默和光热疗法的联合作用,可有效地增强对A549细胞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鞘氨醇激酶1 pH/NIR双响应性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