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Kupffer相病灶与非瘤肝实质强度比值鉴别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癌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哲元 王修明 +7 位作者 谭庆亭 谢霞 张雷 栾好梅 王博娟 刘群 张华斌 白志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Kupffer相病灶与非瘤肝实质强度比值(IR)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HC)/肝转移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4例HCC(HCC组)、30例IHC及51例肝转移癌(非HCC组),对比组间基于CEUS时间-强度曲线所获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Kupffer相病灶与非瘤肝实质强度比值(IR)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HC)/肝转移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4例HCC(HCC组)、30例IHC及51例肝转移癌(非HCC组),对比组间基于CEUS时间-强度曲线所获定量参数,包括血管相病灶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灌注曲线下面积(WiAUC)、廓清曲线下面积(WoAUC)、灌注廓清曲线下面积(WiWoAUC)及Kupffer相病灶与非瘤肝实质I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基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单一CEUS参数及联合模型鉴别HCC与IHC/肝转移癌的效能。结果HCC组PI、WoAUC及WiWoAUC均明显高于(P均<0.001)、而IR明显低于非HCC组(P<0.001)。PI、WoAUC、WiWoAUC及IR鉴别HCC与IHC/肝转移癌的AUC分别为0.673、0.741、0.738及0.736,均低于联合模型(0.862,P均<0.05)。结论CEUS Kupffer相病灶与非瘤肝实质IR可用于鉴别HCC与IHC/肝转移癌;结合血管相定量参数可提高鉴别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检查 库普弗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组学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优化甲状腺C-TIRADS 4a和4b结节分类
2
作者 李鑫焱 张文鑫 +2 位作者 杨玉娥 刘菲菲 孙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组学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优化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4a及4b结节分类的价值。方法:共纳入575名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超声图像中提取组学特征,并通过降维筛选出最优特...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组学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优化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4a及4b结节分类的价值。方法:共纳入575名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超声图像中提取组学特征,并通过降维筛选出最优特征子集构建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RF)两个模型。分别计算两个模型诊断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良性和恶性倾向两组。结合两个模型判定结果对C-TIRADS分类进行优化,对于4a类结节,若两个模型均判为良性,则降为3类,若两个模型均判定为恶性,则升为4b类,否则维持4a类。对于4b类结节,若两个模型均判定为良性,则降为4a类,若两个模型均判为恶性,则升为4c类,否则维持4b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优化前后的性能。结果:共提取464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21个特征构建LightGBM和RF模型。当两个模型截断值分别为0.486和0.501时,模型在区分良恶性倾向方面性能最优。结合模型判定对C-TIRADS分类进行优化,训练集中152个4a类结节降为3类,62个4a结节升为4b类,38个4b结节降为4a类,106个4b类结节升至4c类,AUC由0.692提高至0.847。验证集中仍展现出良好的优化性能,AUC由0.688升至0.767。Delong检验显示C-TIRADS优化前后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来优化甲状腺C-TIRADS 4a和4b结节的分类能显著提升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以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用于乳腺癌效果
3
作者 杨玉娥 李鑫焱 +1 位作者 张文鑫 孙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以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用于乳腺癌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6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其对治疗反应分为有效组(n=68)与无效组(n=96),并按8∶2比例随机划分训练集(n=131)与验证集(n=33)。基... 目的观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以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用于乳腺癌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6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其对治疗反应分为有效组(n=68)与无效组(n=96),并按8∶2比例随机划分训练集(n=131)与验证集(n=33)。基于NAC前超声图像以CNN提取并筛选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利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法(KNN)、随机森林(RF)及多层感知器(MLP)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筛选其中效能最优者,计算深度学习评分(DL-Score),结合临床特征绘制列线图。结果5种影像组学模型中,MLP模型预测NAC用于乳腺癌效果的综合效能最佳,其在训练集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7.78%、92.21%及0.929,在验证集分别为78.57%、84.21%及0.921。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DL-Score均为NAC用于乳腺癌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基于此绘制的列线图在训练集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3.30%、92.21%及0.953,在验证集分别为85.71%、94.74%及0.955,其AUC均稍高于MLP模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判别改善指数显示,加入临床特征(即上述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提高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P<0.001)。结论基于CNN超声影像组学可预测NAC用于乳腺癌效果;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或可提高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深度学习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联合二维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孙芳 石岩 +4 位作者 杨智 唐丽玮 崔广和 高岩冰 董景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66-1871,共6页
目的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回顾性分析结节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央区... 目的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回顾性分析结节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剪切波弹性测值判断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建立模型后,纳入131个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进行验证,与术后病理比较,评价预测能力。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纳入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大小、多灶性、包膜浸润及Emean值。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的预测概率值绘制ROC曲线,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应用验证组进行验证,其准确性为93.1%,敏感度为90.5%,漏诊率为9.5%,特异度为93.2%,误诊率为6.8%。结论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构建预测模型,对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提高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 弹性成像 二维超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对比指数联合常规超声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高峰 石岩 +4 位作者 徐翠 杨智 许永波 董景云 孙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1-66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对比指数(ECI)能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经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82例,病灶282个。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转...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对比指数(ECI)能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经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82例,病灶282个。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转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ECI测值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界值。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及T检验比较转移组及非转移组原发甲状腺病灶的二维超声征象及ECI测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超声特征。结果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原发灶最大径、纵横比、钙化种类、病灶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是否可疑多发、ECI测值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被膜不连续、可疑多发、ECI测值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ECI测值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3.4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其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84.62%,准确度为80.85%。ECI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20,其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8.46,准确度为89.36%。结论在PTC病灶的高ECI指数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常规超声联合使用时,可提高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弹性对比指数 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6
作者 刘钊 李慧 +4 位作者 王敏敏 王坤 刘菲菲 王玉华 张文晓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06-2811,共6页
目的探讨黏弹性成像(STVi)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02例104个乳腺结节(良性组52个,恶性组52个),均经手术或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目的探讨黏弹性成像(STVi)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02例104个乳腺结节(良性组52个,恶性组52个),均经手术或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使用迈瑞昆仑Resona A20S超声设备获取结节内部及周围2 mm组织的黏性系数和杨氏模量,并分析各自的诊断效能以及弹性参数值与结节最大径的相关性、两参数间相对应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组的弹性参数值[结节内部最大黏性系数(Vi_(max)):5.93(4.33,8.47)Pa·s、最大杨氏模量(E_(max)):81.18(58.31,120.33)kPa;结节周围2 mm组织的最大黏性系数(Vi2_(max)):7.57(5.40,10.16)Pa·s、最大杨氏模量(E2_(max)):117.21(65.66,170.66)kPa]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Vi_(max):3.70(2.69,5.32)Pa·s、E_(max):41.42(28.29,64.25)kPa;Vi2_(max):4.30(3.63,5.65)Pa·s、E2_(max):47.23(36.42,74.67)kPa](P<0.05)。结节周围2 mm组织的诊断效能(Vi2_(max):0.78、E2_(max):0.81)优于结节内部(Vi_(max):0.72、E_(max):0.77)的诊断效能(P<0.05)。联合诊断(Vi2+E2、Vi+E)的AUC值为0.82、0.77,高于单独应用STVi的诊断效能(P<0.05),虽然略高于SWE的诊断效能,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最大径与弹性参数最大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E2_(max)与结节最大径的相关性最强(r=0.510,P<0.05)。结论STVi和SWE对于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结节周围2 mm组织的弹性参数值,其鉴别效能优于结节内部区域,二者联合可以提高STVi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结节 黏弹性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良恶性鉴别 结节最大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分型 被引量:9
7
作者 孙芳 许永波 +4 位作者 崔广和 李鑫焱 董景云 焦玉婷 唐丽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79-2283,共5页
目的基于超声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分型,筛选影响其Luminal分型的重要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2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免疫组化特征,根据免疫组化特征将患者分为Luminal组和... 目的基于超声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分型,筛选影响其Luminal分型的重要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2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免疫组化特征,根据免疫组化特征将患者分为Luminal组和非Luminal组。使用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贝叶斯网络、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等5个分类器构建模型。根据模型原始倾向评分绘制ROC曲线,计算AUC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5种模型的AUC。选用最佳模型,筛选预测乳腺癌Luminal分型的重要变量。结果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logistic回归分析与SVM有较高的预测能力,高于其他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SVM建立模型,影响Luminal分型的最重要的三个预测变量分别为结节大小、边缘、钙化。结论基于超声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分型,SVM与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影响Luminal分型的最重要的三个超声特征分别为结节大小、边缘、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浸润性乳腺癌 Luminal分型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灿 张海娴 +3 位作者 李丽霞 唐丽玮 孙芳 崔广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OT)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15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TNBC组(12例)和非TNBC组(141例),比较两组超声及DOT图像特征...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OT)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15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TNBC组(12例)和非TNBC组(141例),比较两组超声及DOT图像特征。结果 TNBC组与非TNBC组的超声BI-RADS分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5.00%和8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62,P<0.05);TNBC组血红蛋白总量(HBT)、血氧饱和度(SO2)及DOT BI-RADS分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7%、83.33%、83.33%,非TNBC组HBT、SO2及DOT BI-RADS分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49%、90.07%、9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4、0.000、0.536,P>0.05)。结论 TNBC在常规超声图像上无特征性表现,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结合DOT有助于提高TNBC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光散射成像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激素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类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明珠 牛敏昌 +3 位作者 刘菲菲 董景云 唐丽玮 高岩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DRA)的类型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我院行超声检查且产后时间为8~12周的产妇157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脐上3 cm、脐上2 cm、脐部、脐下2 cm及脐下3 cm五个位置的腹直肌间距(IRD)...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DRA)的类型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我院行超声检查且产后时间为8~12周的产妇157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脐上3 cm、脐上2 cm、脐部、脐下2 cm及脐下3 cm五个位置的腹直肌间距(IRD)。根据2019年疝学会发布的指南,任一位置IRD≥2 cm诊断为DRA;IRD<2 cm诊断为无DRA,并对DRA类型进行细分。同时,分析常见DRA类型的腹直肌最大间距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136例产妇经高频超声诊断为DRA,IRD宽度为2.00~7.71 cm,其中脐上分离型11例,脐水平分离型31例,脐及脐上分离型64例,脐及脐下分离型1例,全程分离型29例;常见DRA分离类型中全程分离型的IRD最大,其次为脐及脐上分离型,全程分离型选择性剖宫产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12)。结论:产后女性脐及脐上部同时发生DRA最常见,全程分离DRA程度最大,且选择性剖宫产女性比例大。高频超声可为产后女性DRA类型特征提供影像学依据,进而指导产后康复运动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测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庆一 李倩倩 +1 位作者 白培瑞 崔广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中主要生理参数及不同计算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方法:基于超声影像测量了183例胎儿的双顶径(BPD)、股骨长(FL)、腹围(AC),分别计算出3个参数的直线回归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此分别预测正常体质量胎儿和...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中主要生理参数及不同计算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方法:基于超声影像测量了183例胎儿的双顶径(BPD)、股骨长(FL)、腹围(AC),分别计算出3个参数的直线回归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此分别预测正常体质量胎儿和低体质量胎儿的体质量,并与Campbell公式的预测结果比较。结果:上述预测胎儿体质量的方程中,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的均值最小(正常体质量胎儿为214.91±152.113,低体质量胎儿为261.69±151.150),符合率最高(正常体质量胎儿为68.5%,低体质量胎儿为67.5%)。结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胎儿体质量的精确度最高,且在预测低体质量胎儿的出生体质量上的优势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体重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异位妊娠破裂超声误诊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守君 齐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9-749,共1页
患者女,3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腹痛5天"入院;平时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异常阴道出血史。查体:右侧腹触及15cm×10cm肿物,右腹压痛、反跳痛(+),血压70 mmHg/50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8×109/L,中性粒细... 患者女,3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腹痛5天"入院;平时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异常阴道出血史。查体:右侧腹触及15cm×10cm肿物,右腹压痛、反跳痛(+),血压70 mmHg/50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5.4%。CT平扫:右侧腹膜后间隙16.7 cm×12.8cm×8.7cm多发片状高密度血肿及类脂质密度区,边界不清,周围大血管被包埋,右肾受压前移,右肾下极与之分界不清;盆腔内见少量液体密度区(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腹膜后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攀 郝亮 +4 位作者 成雨 杨蓓蓓 魏勇 夏振红 于守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73-2876,共4页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以病因多、进展快为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密不可分。在诸多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能实时、动态的对胰腺、胆道系统进行全面的扫查,在病因诊断、分级、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超声在急...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以病因多、进展快为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密不可分。在诸多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能实时、动态的对胰腺、胆道系统进行全面的扫查,在病因诊断、分级、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超声在急性胰腺炎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作一概述,以期为临床急性胰腺炎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超声检查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LGF/sFlt-1联合胎盘3D-PDI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飞 刘玉芳 +1 位作者 李保卫 张金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联合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3D-PDI)对子痫前期(P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且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120例,随访至分娩后1周。于孕14~2... 目的探讨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联合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3D-PDI)对子痫前期(P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且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120例,随访至分娩后1周。于孕14~20周常规产检时检测血清PLGF和sFlt-1水平,并计算PLGF/sFlt-1比值,同时超声检测胎盘3D-PDI,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根据孕20周后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55例)和对照组(65例),根据病情轻重将PE组进一步分为非重度PE组(35例)和重度PE组(20例)。比较各组PLGF/sFlt-1及3D-PDI,并分析PLGF、sFlt-1与3D-PD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或联合预测PE的价值。结果2组孕妇年龄、检测孕周、妊娠高血压史及生育史等均无差异(P>0.05)。PE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水平、早产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入住率及孕前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PE组血清PLGF/sFlt-1、3D-PDI均低于对照组,重度PE组血清PLGF/sFlt-1、3D-PDI均低于非重度PE组(均P<0.05)。PLGF与VFI呈显著正相关(P<0.01),sFlt-1与VFI呈显著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LGF/sFlt-1、VI、FI、VFI对PE均有预测价值,VI、FI、VFI联合预测PE的价值高于各参数指标[曲线下面积(AUC)=0.951],血清PLGF/sFlt-1、VI、FI、VFI四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0.987)。结论PE患者孕早期血清PLGF、sFlt-1与胎盘VFI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孕早期血清PLGF/sFlt-1及胎盘VI、FI、VFI均减低,4种指标联合应用预测PE的效能最高,可为临床早期筛查或预测PE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 子痫前期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肺动脉收缩期加速时间/射血时间比值评估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肺成熟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飞 窦连峰 +1 位作者 唐丽玮 刘玉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主肺动脉收缩期加速时间(AT)/射血时间(ET)比值对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肺成熟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重度子痫前期在我院住院并自愿接受超声检查的孕妇65例,根据孕周分为早发型(孕20~33^(+6)周)重度子... 目的探讨胎儿主肺动脉收缩期加速时间(AT)/射血时间(ET)比值对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肺成熟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重度子痫前期在我院住院并自愿接受超声检查的孕妇65例,根据孕周分为早发型(孕20~33^(+6)周)重度子痫前期组(A组,n=30)和晚发型(孕34~40周)重度子痫前期组(B组,n=35)。选取超声检查孕周与A、B组相匹配的正常孕妇作为各自对照组(分别为30例、35例)。超声多普勒测量胎儿主肺动脉血流参数,包括AT、ET、AT/E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于分娩即刻采集羊水(约15 mL),检测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值。比较A、B组胎儿主肺动脉血流参数及其与对照组有无差异,分析血流参数与羊水L/S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胎儿主肺动脉AT、ET、AT/ET、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小于各自对照组(均P<0.05)。A组、B组胎儿主肺动脉AT/ET比值与羊水L/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1、0.383,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T/ET诊断早发型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33,当假阳性率为5%时,灵敏度分别为0.853、0.912,特异度分别为0.583、0.611,截断值分别为0.185、0.255。结论胎儿主肺动脉AT/ET比值能对重度子痫前期做出初步诊断,并可定量评估胎儿肺成熟度,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无创、可重复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重度子痫前期 胎儿肺成熟度 主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置管引流治疗华法林导致肾盂血肿1例
15
作者 刘攀 郝亮 +1 位作者 杨蓓蓓 于守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84岁。因“尿频、尿急10 d,肉眼血尿2 d”入院。患者既往循环缺血病史2年,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病史3年,服用华法林3 mg/d;帕金森病史12年,服用美多巴、盐酸苯海索治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 1临床资料患者女,84岁。因“尿频、尿急10 d,肉眼血尿2 d”入院。患者既往循环缺血病史2年,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病史3年,服用华法林3 mg/d;帕金森病史12年,服用美多巴、盐酸苯海索治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未见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7.41;尿常规检查示:隐血(+++),红细胞计数55325/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血肿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坤 张文晓 +3 位作者 李保卫 王明辉 李高峰 卢艳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技术测得的肝脏弹性模量值与肝脏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3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技术测得的肝脏弹性模量值与肝脏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3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48例,B级45例,C级42例,应用SWE技术测得肝脏的EI值,135例患者均检测血清肝脏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将测得的肝脏EI值与Child-Pugh分级及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值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测得的弹性模量值与Child-Pugh分级、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的检测值均呈正相关(r=0.812、0.767、0.778、0.792、0.683,P<0.05);弹性模量值与血清肝脏纤维化指标在Child A级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764、0.612、0.702、0.758;在Child B级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0.828、0.787、0.792、0.754;在Child C级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0.808、0.857、0.892、0.845。结论弹性模量值为无创性评估肝脏弹性及硬度的指标,其与Child-Pugh分级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但能够对肝脏硬化程度进行评估,动态观察肝脏纤维化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诊疗依据,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肝功能的储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弹性模量值 肝脏纤维化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3
17
作者 周荣佼 王金燕 孙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细胞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斑块伴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为研究组,并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对象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脂、血细胞纤维结...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细胞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斑块伴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为研究组,并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对象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脂、血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6.936、13.260、13.585和13.347,P均<0.001)。易损斑块患者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较稳定斑块患者均升高(t=6.204、3.112、7.438和6.961,P均<0.05)。结论:细胞纤维结合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血脂异常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且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血脂 细胞纤维结合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中孕产前无创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灿 王坤 +4 位作者 李丽霞 王明辉 徐翠 张风琴 卢克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53-3755,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产前无创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11~14周孕妇713例,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厚度异常的孕妇根据自愿行无创DNA检测,并随访...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产前无创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11~14周孕妇713例,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厚度异常的孕妇根据自愿行无创DNA检测,并随访观察。结果:713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27例,21例行无创DNA检查,21-三体3例,18-三体1例,1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6例出现异常。6例未行无创DNA检查的孕妇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2例出现异常;21-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范围为3.7~4.4 mm,平均4.0 mm;1例18-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约5.0 mm。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联合无创DNA检测能够提高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颈项透明层 无创DNA 胎儿染色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频率反转恢复及水激发两种压脂方式在乳腺iShim-IVIM成像中的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强 高琪敏 +3 位作者 邹雪雪 马德晶 张虎 秦东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926-2929,共4页
目的探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和水激发(WE)两种压脂技术在乳腺iShim-IVIM成像中的优缺点。方法随机选取20例乳腺肿物患者,分别使用SPAIR技术和WE技术对乳腺行iShim-IVIM扫描及DCE-MRI扫描,计算SPAIR-iShim和WE-iShim图像的SNR值、CN... 目的探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和水激发(WE)两种压脂技术在乳腺iShim-IVIM成像中的优缺点。方法随机选取20例乳腺肿物患者,分别使用SPAIR技术和WE技术对乳腺行iShim-IVIM扫描及DCE-MRI扫描,计算SPAIR-iShim和WE-iShim图像的SNR值、CNR值及ADC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采用WE技术图像的SNR值及CNR值均显著高于SPAIR技术(均P<0.05)。采用WE技术与SPAIR技术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WE技术与SPAIR技术图像肿物中心区域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Shim-IVIM成像中采用WE压脂技术较SPAIR压脂技术图像质量明显提高,但SPAIR技术与WE技术均可满足诊断的需求,且ADC值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IVIM成像 iShim序列 乳腺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和ADC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20
作者 王文娟 吴萌 +3 位作者 冯晓丹 杜瑶 王倩倩 刘菲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5年第5期665-6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前乳腺癌原发灶超声图像联合磁共振图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具有完整超声图像和ADC图像的378例乳腺癌接受NAC患者,对超声...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前乳腺癌原发灶超声图像联合磁共振图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具有完整超声图像和ADC图像的378例乳腺癌接受NAC患者,对超声图像和ADC图像乳腺癌原发灶分别进行病灶分割、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互信息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与降维,通过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构建超声组学模型、ADC组学模型及两者联合的双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评估3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超声图像和ADC图像中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426、1433个,最终各筛选出与NAC疗效最相关的特征3个、4个,基于筛选后的特征构建单模态及两者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双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865、0.842,高于单模态的超声组学模型(0.807、0.719)和ADC组学模型(0.775、0.767),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具有较高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超声图像与ADC图像的双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能较有效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但其临床应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