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3D技术辅助与传统方式单孔分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苏炜良 张民 +5 位作者 戴国华 徐奎帅 王大巍 耿晓鹏 刘栋 窦永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15-622,共8页
目的比较数字3D技术辅助与传统方式单孔分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LSS-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42例LSS-DS行单孔分体内镜手术... 目的比较数字3D技术辅助与传统方式单孔分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LSS-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42例LSS-DS行单孔分体内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数字3D技术辅助单孔分体内镜手术20例(3D组),传统单孔分体内镜手术22例(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外侧关节面保留率、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标准。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与传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3.3±24.0)、(65.7±23.8)min,差异无显著性(t=1.020,P=0.314);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3±14.7)、(66.7±17.1)ml,差异无显著性(t=-0.298,P=0.767)。外侧关节面保留率3D组(88.2±6.3)%,明显高于传统组(82.7±4.6)%(t=3.201,P=0.003)。传统组1例发生硬膜撕裂,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D组3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传统组4例,均给予药物抗凝治疗并适当推迟下地活动时间。3D组20例随访6~13个月,(8.2±2.0)月;传统组22例随访6~12个月,(7.7±1.7)月。末次随访3D组与传统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5.0%(19/20)、90.1%(20/22),2组差异无显著性(Z=-0.311,P=0.756)。2组患者术后3、6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数字3D技术辅助下单孔分体内镜手术治疗LSS-DS短期疗效确切,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孔分体内镜手术 数字3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切除腰椎管内骨软骨瘤1例
2
作者 张民 耿晓鹏 +3 位作者 苏炜良 胡鹏 邵滨 戴国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6-508,共3页
骨软骨瘤也称外生骨疣,来源于前软骨和结缔组织,是常见良性骨肿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脊柱骨软骨瘤十分罕见[1],主要累及颈椎,其次为胸椎、腰椎、骶椎[2]。骨软骨瘤属于良性肿瘤,无症状的脊柱骨软骨瘤可以观察,定期... 骨软骨瘤也称外生骨疣,来源于前软骨和结缔组织,是常见良性骨肿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脊柱骨软骨瘤十分罕见[1],主要累及颈椎,其次为胸椎、腰椎、骶椎[2]。骨软骨瘤属于良性肿瘤,无症状的脊柱骨软骨瘤可以观察,定期复查。肿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产生神经症状时,应积极手术治疗,及时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手术方式主要为传统开放式手术,传统手术需要切除椎板,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术后易出现硬膜外瘢痕粘连、脊柱不稳定、后凸畸形等并发症。Hung等[3]将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应用到颈椎骨软骨瘤的治疗中,具有微创、保持脊柱稳定性、软组织破坏小、恢复快等优势。2023年1月我们采用UBE治疗腰椎内骨软骨瘤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E技术 脊柱内镜 单侧双通道 骨软骨瘤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指导单孔分体脊柱内镜精准切除钩状突减压颈神经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昌震 王红艳 +4 位作者 孙兆忠 孙宁 冯志萌 李洒 李岳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观测钩状突尖端(uncinate process tip,UPT)、椎弓根峡部和颈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单孔分体脊柱内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钩状突精准切除实现颈神经彻底减压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滨州... 目的:观测钩状突尖端(uncinate process tip,UPT)、椎弓根峡部和颈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单孔分体脊柱内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钩状突精准切除实现颈神经彻底减压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资料,并在Mimics21.0上观测C3~4至C7~T1相关参数:UPT分别至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前缘前后距离(a)、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下缘垂直距离(b)、颈神经起点上缘左右距离(c)、颈神经起点上缘垂直距离(d)、颈神经起点下缘垂直距离(e)、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前后距离(f)、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左右距离(g)、颈神经外展角(∠A)、前倾角(∠B)。结果:C_(3~4)至C_(7)~T_(1),同节段不同性别、不同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节段b、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减压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下缘即可实现颈神经起点下缘减压;随着C_(3~4)至C_(7)~T_(1)节段降低,a逐渐减小;b、d、e、g、∠A、∠B逐渐增加;c、f先增加后减小(P<0.05)。结论:以UPT作为重要骨性标志点,明确颈神经减压范围并精准切除钩状突。UPT向前(0.9±0.5)mm至(2.3±1.3)mm至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向外磨透钩状突,可完成UPT至椎弓根区出口处颈神经腹侧减压;向上(5.5±2.1)mm至(8.0±3.0)mm、向内(1.1±0.5)mm至(1.9±0.9)mm分别磨除部分上位椎体和钩状突后外侧壁增生骨赘,可显露硬脊膜外侧缘和颈神经起点上缘,完成UPT至颈神经起点减压,为手术精准切除钩状突安全减压颈神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 单孔分体脊柱内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钩状突尖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的2种入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先凯 赵加庆 +4 位作者 任佳彬 王志凌 苏炜良 李瑞 耿晓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凹、凸侧2种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LSS-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68...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凹、凸侧2种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LSS-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68例凹侧症状LSS-DS,以患者侧弯方向分为凹、凸侧,行凹侧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32例(凹侧入路组)或凸侧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36例(凸侧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关节突关节保留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术前后腰椎Cobb角、局部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凹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凸侧入路组(t=-9.190,P=0.000);凹、凸侧入路组小关节突关节保留率分别为(85.74±2.95)%、(84.75±1.88)%,差异无显著性(t=1.659,P=0.102)。2组患者随访(12.1±3.2)月,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均显著降低(P<0.05),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标准,凹侧入路组优良率90.6%(29/32),凸侧入路组优良率94.4%(34/36),差异无显著性(Z=-0.389,P=0.697)。末次随访2组术后腰椎Cobb角、局部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凹、凸侧2种入路UBE均可有效治疗LSS-DS,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均较小且无明显差异,直接症状侧入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胸椎间盘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岳飞 李瑞 +3 位作者 王光林 刘维克 窦永峰 孙兆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6年8月~2019年10月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9例TDH。定位患椎节段后建立软组织通道,扩大成形椎间孔。对软性椎间盘,内镜下直接摘...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6年8月~2019年10月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9例TDH。定位患椎节段后建立软组织通道,扩大成形椎间孔。对软性椎间盘,内镜下直接摘除;对钙化性椎间盘,采用“涵洞减压”技术处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胸脊髓功能评分(11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脊膜、胸神经损伤,术后CT、MR示胸椎管减压充分。随访6~25个月,平均15.4月,其中7例>12个月。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JOA、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MacNab标准,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对钙化性突出椎间盘可采用“涵洞减压”技术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后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宋钦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023-1023,共1页
目的分析在脊柱转移瘤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予以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予以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组患... 目的分析在脊柱转移瘤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予以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予以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VAS评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为13.79%,较于对照组的31.03%显著眭差异。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可有效降低脊柱转移瘤患痛苦的治疗方式。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而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减少并发症,安全系数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脊柱脊柱转移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合并双侧Ⅲ型枕骨髁骨折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垚 林万程 +4 位作者 姚思远 徐晓航 宋继鹏 丁立祥 王春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29,共6页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atlanto-occipital dislocation,AOD)由严重创伤导致颅椎之间韧带损伤而引起,又称枕颈脱位或颅颈脱位[1],占急性颈椎损伤的0.67%~1.0%[2]。在21世纪初,由于缺乏对这类损伤的认识、现场急救水平低下,很少有患者能够...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atlanto-occipital dislocation,AOD)由严重创伤导致颅椎之间韧带损伤而引起,又称枕颈脱位或颅颈脱位[1],占急性颈椎损伤的0.67%~1.0%[2]。在21世纪初,由于缺乏对这类损伤的认识、现场急救水平低下,很少有患者能够在转运至急诊或创伤中心时保持存活,因此国内外报道较少[3]。AOD致死的机制包括:(1)脑干和上颈髓的直接损伤;(2)继发椎动脉损伤,导致大量出血或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脊髓受压或缺血坏死[4]。近年来,随着院前急救水平以及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生还并转运至医疗中心接受进一步的治疗[5]。及时且恰当的外固定对于防止神经功能恶化至关重要,此外,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包括枕颈固定融合在内的手术干预是治疗所有不稳定型或者合并神经损伤的AOD的最佳方式[6、7]。我们收治了1例合并双侧Ⅲ型枕骨髁骨折的创伤性AOD患者,对其进行了及时的诊断与手术干预,经过5年随访,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技术 韧带损伤 合并神经损伤 椎动脉损伤 脊髓受压 缺血坏死 临床结果 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随访的疗效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大巍 邵滨 +2 位作者 邢建强 房清敏 孙兆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随访的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随访2年以上...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随访的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随访2年以上,比较患者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椎体活动域、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0例随访24~35个月(平均28.5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中位数6(1~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3(1~5)分和末次随访时1(0~3)分(P<0.05);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6(1~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2(0~6)分和末次随访时1(0~3)分(P<0.05);ODI术前(70.8±4.6)%,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6.6±1.6)%和末次随访时(9.9±1.2)%(P均=0.000);病变节段椎体活动域(过伸位角度+过屈位角度),术前L 4~5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为9.62°±0.78°,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9.91°±0.72°(P=0.037),但与末次随访9.91°±0.61°无统计学差异(P=0.058);L 5~S 1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10.78°±1.27°、10.84°±1.43°和°,10.92°±0.97°,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260,P=0.771);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前(6.52±1.12)mm,与术后3个月(6.38±0.93)mm和末次随访(6.42±1.29)mm无统计学差异(F=0.329,P=0.720)。按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患者术后优良率95.0%(76/8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能明显缓解症状,中期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AL序列在臂丛神经扫描方案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夏吉凯 刘新疆 +3 位作者 房清敏 张迪 范万峰 王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3.0 T MRI上IDEAL、3D-FIESTA-c、STIR序列在臂丛神经显示中的表现,确定最佳扫描方案。材料与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MR冠状位扫描,扫描序列包括IDEAL序列及对比3D-FIESTA-c、STIR序列。3种序列通过主观观察评... 目的对比分析3.0 T MRI上IDEAL、3D-FIESTA-c、STIR序列在臂丛神经显示中的表现,确定最佳扫描方案。材料与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MR冠状位扫描,扫描序列包括IDEAL序列及对比3D-FIESTA-c、STIR序列。3种序列通过主观观察评分、客观测量计算SNR、CNR两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IDEAL序列具有稳定可靠的脂肪抑制能力,可以获得多重的图像对比,显示臂丛神经节后段图像上与STIR序列相比,信噪比更高,神经与周围组织对比更高,神经走行显示更清晰、准确;节前神经显示,在清晰度及对比度上较3D-FIESTA-c序列稍差,但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IDEAL可以取代STIR、3D-FIESTA-c序列,作为扫描臂丛神经的常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L5/S1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10
作者 邢建强 冯晴 +2 位作者 刘栋 刘彬 邵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SLDH 46例,患侧卧位,定位... 目的探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SLDH 46例,患侧卧位,定位L4/5椎间隙,棘突中线旁开10~12 cm健侧作为进针点,建立工作通道至Ⅰ区,内镜下取出游离髓核组织。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观察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术后1周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5±0.4)、(3.0±0.4)分,术后1年分别为(1.6±0.3)、(1.9±0.3)分,与术前(5.8±0.5)、(7.1±0.6)分比较明显改善(均P=0.000);ODI术后1周、1年分别为(22.6±4.1)%、(9.8±2.8)%,与术前(69.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术后1周、1年优良率分别为89.1%(41/46)、93.5%(43/46)。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2.2%(1/46)。结论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对侧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肌萎缩为首发症状的脑膜瘤1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波 胡鹏 +2 位作者 郑麒 范卫明 刘庆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42-843,共2页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衍生物,多来自蛛网膜细胞及含蛛网膜成分组织,脑室内脑膜瘤来自脑室内脉络丛,也可来自硬脑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是颅内常见的良眭肿瘤。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1例罕见的以双下肢肌肉...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衍生物,多来自蛛网膜细胞及含蛛网膜成分组织,脑室内脑膜瘤来自脑室内脉络丛,也可来自硬脑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是颅内常见的良眭肿瘤。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1例罕见的以双下肢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的纤维型脑膜瘤,现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脑膜瘤 文献回顾 首发症状 肌萎缩 下肢肌肉萎缩 蛛网膜细胞 成纤维细胞 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膳食营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华英 陈奕如 +2 位作者 宁华秀 李艳玲 齐玉梅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211,共10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膳食营养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变化。方法:检索2019年12月1日至2022年10月5日科学网(Webof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发表的新冠肺炎膳食营养领域(COVID-19-DN)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膳食营养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变化。方法:检索2019年12月1日至2022年10月5日科学网(Webof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发表的新冠肺炎膳食营养领域(COVID-19-DN)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隶属国家、研究机构、重要期刊、作者耦合、高频关键词等文献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4 665篇英文文献。文献计量显示,COVID-19-DN领域相关文献从2020年开始几何式上升,2021年达高峰。国家分布显示,Top3发文量国家分别是美国(929篇)、意大利(481篇)、英国(446篇)。Top3中介中心性地区为南非(0.17)、苏格兰(0.16)、瑞士(0.14)。研究机构分析显示,发文量及中介中心性均位居Top10以上的研究机构计4个,分别是牛津大学(Univ Oxford,42篇)、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 Sch,40篇)、卡塔尔大学(Qatar Univ,33篇)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33篇)。其中北京大学(15篇)是唯一位居Top20中介中心性的中国研究机构。期刊共被引分析显示,发文量及高被引论文刊出Top2期刊是INT J ENV RES PUB HE(344/18),NUTRIENTS(261/29),位居第三者,前者是PLOS ONE(74/4),后者是APPETIE(53/14)。主题词聚类涵盖食品安全、体力活动、营养干预和生活方式四大方面。作者耦合分析显示,Top3作者分别为意大利作者el bilali,hamid(12篇),英国作者smith,lee及中国香港作者jia,peng (各10篇)。高被引论文分析显示,Top15论文主要来自意大利、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研究内容涉及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及行为生活方式变化。尤其关注肥胖青少年、老年共病人群及ICU重症病人等新冠易感、高风险群体的营养状态。高频热点关键词包括体力活动、营养、精神健康、肥胖等主要类别。结论: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能够客观反映COVID-19-DN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范式逐渐转向关注单纯营养素之外的以维护健康为中心的支持免疫系统最佳功能的营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膳食营养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 被引量:37
13
作者 毕经纬 李瑞 +3 位作者 孙宁 李岳飞 王建业 孙兆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与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月腰椎...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与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月腰椎管狭窄症147例随访1.5年资料,其中UBE 76例,PTED 7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5年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个月硬膜囊面积增加值,术后1.5年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UBE组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囊撕裂2例,PTED组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囊撕裂1例。与PTED组相比,UBE组手术时间短[(67.8±6.7)min vs.(78.9±6.0)min,t=-10.572,P=0.000],术后硬膜囊面积增加值大[(79.8±21.9)mm^(2) vs.(63.5±24.4)mm^(2),t=4.266,P=0.000],2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5年2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年2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和PTED都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均可实现显著的腰椎管减压,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皮椎间孔镜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田霖 胡鹏 +8 位作者 宁华秀 耿晓鹏 张汉立 王光林 孙兆忠 张民 李宏达 芦怀旺 谭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5-552,共8页
目的比较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传统PTE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 目的比较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传统PTE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0月我科114例PTED的临床资料,采用3D技术辅助PTED 55例(观察组),传统PTED 59例(对照组),比较2组建立通道时间、神经根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建立通道时间(10.5±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8±3.5)min(t=-4.018,P=0.000)。观察组神经根减压时间(44.5±9.8)min,对照组(45.0±8.5)min,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56,P=0.798)。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1±3.0)ml,对照组(14.4±2.6)ml,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306,P=0.194)。对照组1例行走根损伤,1例术后切口红肿。观察组随访(13.9±3.6)月,对照组(14.6±1.8)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70,P=0.171)。2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4,P=0.630;F=0.295,P=0.588)。末次随访2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53/55)vs.94.9%(56/59),χ^(2)=0.142,P=0.706]。结论数字3D技术辅助PTED与传统PTED治疗DLSS安全、有效,数字3D技术辅助PTED可优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孔分体内镜下单侧减压与双侧减压治疗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玉红 冯波 +3 位作者 戴国华 苏炜良 胡鹏 耿晓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4-1002,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OSE技术...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OSE技术行单侧减压与双侧减压治疗的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老年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单、双侧减压组(A、B组)分别为6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腰椎动力X线片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矢状位平移量(sagittal translation,ST)、入路侧关节面保留率及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anal,CAC)。术前及术后7d、3个月、18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腰痛和腿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与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内术后各指标随时间推移改善显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个月、18个月B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A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手术节段ST、RO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面保留率B组较A组更高(P<0.05)。手术节段CAC术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B组较A组更大(P<0.05),CAC改善率B组较A组更高(P<0.05);两组术后CAC较术前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的优良率A组为86.7%,B组为91.7%,两组间优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术后出现健侧下肢麻木不适症状,B组发生1例轻度硬脊膜撕裂。结论:OSE技术行单侧减压和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的中重度中央管及双侧侧隐窝狭窄LSS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双侧减压较单侧减压更充分,临床疗效更优,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减压 双侧减压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玉红 张民 +5 位作者 戴国华 田霖 芦怀旺 刘彬 胡鹏 孙兆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1年1月~2021年7月采用OSE技术和UBE技术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1年1月~2021年7月采用OSE技术和UBE技术治疗的159例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BE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59.63±7.97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7±1.73kg/m^(2),L3/4节段10例,L4/5节段45例,L5/S1节段25例,单侧减压47例,双侧减压33例;OSE组79例,男37例,女42例,年龄56.70±11.75岁,BMI 23.64±1.76kg/m^(2),L3/4节段8例,L4/5节段50例,L5/S1节段21例,单侧减压48例,双侧减压31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前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矢状位平移量(sagittal translation,ST)、手术节段三维CT轴位关节面长度及小关节内切角度、MRI T2加权像轴位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术前、术后次日、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腰痛和腿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OSE组与UBE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BE组相比,OSE组切口更小(2.12±0.22cm vs 2.70±0.4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次日、3个月、1年的腰痛及下肢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1年的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手术节段ST、ROM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小关节内切角度及关节突保留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良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UBE技术一样,应用OSE技术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充分,早期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7
作者 许世东 张景贺 +2 位作者 邢建强 田霖 窦永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2-716,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和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共98例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和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共98例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资料,按患者意愿,其中57例选择局麻下PELD,41例选择全麻下UBE。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个月、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年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0.2±0.3)h vs.(6.3±0.4)h,t=-86.819,P=0.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更低[1.8%(1/57)vs.14.6%(6/41),χ^(2)=4.181,P=0.041]。2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40/41)vs.98.2%(56/57),P=1.000]。结论UBE和PELD均为治疗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术方式,PELD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伟 胡鹏 冯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5-809,共5页
动物模型可模拟人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这对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浅析,为实验者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