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动脉入路失败后转尺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和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范光亮 孙超 +2 位作者 马永刚 吕伟波 王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失败后转尺动脉入路(transulnar approach,TUA)在神经介入手术中作为一种补充入路的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至8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介入外科连续收治的18...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失败后转尺动脉入路(transulnar approach,TUA)在神经介入手术中作为一种补充入路的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至8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介入外科连续收治的189例行TRA的患者其中23例TRA穿刺失败后转TUA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术前采用多普勒超声评估桡动脉、尺动脉的直径和深度。术中均使用6 F桡动脉鞘组建立通路。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评估穿刺动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通畅性。观察记录TUA在神经介入手术的技术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行神经介入手术,术前多普勒超声测量前臂尺动脉直径为(2.1±0.3)mm,深度(5.6±1.0)mm。转TUA行神经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1.3%(21/23),21例无须重新消毒准备而直接转为TUA,2例TUA失败后转为经股动脉入路。失败的原因包括反复穿刺置入导丝失败(1例)、置管剧烈疼痛导致失败(1例)。术后手推前臂血管造影,尺动脉痉挛8例(34.8%)。术后复查多普勒超声均未发现前臂或尺动脉脉搏减弱及手部缺血事件。1例穿刺点伤口脂肪液化,2例出现穿刺点周围血肿,1例穿刺点周围麻木。术后30 d随访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无尺动脉闭塞。结论术中TRA失败后转TUA在神经介入手术中作为一种补充入路,安全、可行,总体并发症少。但因其存在穿刺及置管难度较大、位置深、直径小、搏动弥散等问题,需经过较长的学习曲线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尺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 超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ALPS在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牛训玲 王承炎 +4 位作者 刘华琼 李承龙 狄宁宁 姜兴岳 许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197,共6页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中废物清除的途径,其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进行评估。目前,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中废物清除的途径,其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进行评估。目前,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疾病中的GS功能改变,它在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进展、认知障碍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GS、DTI-ALPS方法与应用优势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进展、预测影响预后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疗效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磁共振成像 神经系统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伟 王洪岩 +3 位作者 马莎莎 杜洪澎 于佳佳 徐宁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6,共6页
目的 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制,为构建提高该群体自我同情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山东省2所三甲医院29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 目的 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制,为构建提高该群体自我同情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山东省2所三甲医院29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进行调查。利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和疾病接受度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的影响,采用AMOS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得分为(82.60±20.88)分。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社会支持、自我护理能力、疾病接受度可独立解释自我同情45.1%的变异。社会支持可直接影响自我同情(β=0.173),也可通过自我护理能力、疾病接受度间接影响自我同情(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2.97%)。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处于中等水平,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社会支持,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疾病接受度,以提高患者的自我同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卒中 自我同情 社会支持 自我护理能力 疾病接受度 资源保护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4
作者 张奇 郭翀 +3 位作者 范光亮 赵斌 钟晓飞 李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组(62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正性重构、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及最大斑块长度;并进行超声检查,对峰值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率(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管腔狭窄程度、回声强弱进行记录。结果: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的低衰减斑块出现比例显著降低,钙化斑块体积、PSV、EDV显著升高,脂质斑块体积、RI显著降低,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斑块回声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和P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衰减斑块、较大的脂质斑块体积、较低的PSV和EDV、较严重的管腔狭窄程度、较低的斑块回声,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910(95%CI:0.851~0.97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9%。结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于不稳定CAS斑块的无创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Xper CT应用于脑干出血穿刺
5
作者 郭科 刘静 张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究半导体激光联合Xper CT用于脑干出血穿刺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脑干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通过CT引导徒手穿刺脑干出血,试验组通过半导体激光联合Xper... 目的探究半导体激光联合Xper CT用于脑干出血穿刺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脑干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通过CT引导徒手穿刺脑干出血,试验组通过半导体激光联合Xper CT进行脑干出血穿刺。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5、7 d血肿清除率和术后1、3、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5、7 d,试验组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个月和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和Xper CT联合开展脑干出血穿刺是一种既实用又易于掌握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实时引导、精准定位、简便易行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Xper CT 脑干出血 微创钻孔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差异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芳 孙奇玫 +5 位作者 刘欣 姜雪锦 宋淑霞 邵方飞 宋立霞 孙吉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2-847,共6页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差异,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防控的认识。方法以某三甲医院2012年10月-2018年9月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差异,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防控的认识。方法以某三甲医院2012年10月-2018年9月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结果分为CRAB组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将两组患者按照配对标准1∶1配对,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最终匹配成功46对,CRAB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179 192元,CSAB组为82 314元,两组差值为96 878元;CRAB组住院日数中位数为49 d,CSAB组为27 d,两组差值为22 d;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住院日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AB医院感染患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西药费(29 246元)、材料费(19 465元)和治疗费(12 872元),占直接经济损失费用的63.6%。结论CRAB医院感染导致患者住院日数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因此降低CRAB医院感染发生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通过抑制铜死亡缓解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痫性发作
7
作者 宁瑞 张翔威 +4 位作者 吴淑华 胡忠波 彭江涛 郭科 李建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5-634,共10页
目的:研究花青素(C3G)抑制铜死亡对慢性癫痫大鼠的影响。方法:应用戊四氮(PTZ)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伊利斯莫(ELC)干预组、四硫代钼酸盐(TTM)干预组、C3G干预组、ELC+C3G干预组。记录各组大鼠癫痫... 目的:研究花青素(C3G)抑制铜死亡对慢性癫痫大鼠的影响。方法:应用戊四氮(PTZ)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伊利斯莫(ELC)干预组、四硫代钼酸盐(TTM)干预组、C3G干预组、ELC+C3G干预组。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的等级、潜伏期及次数;脑电图检测脑部异常放电;膜片钳技术测量海马神经元动作电位;试剂盒测定海马区谷胱甘肽(GSH)和亚铜离子(Cu^(+))含量;尼氏染色评估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海马区铁氧还蛋白1(FDX1)和硫辛酸合成酶(LIAS)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PTZ组的大鼠均表现出癫痫性发作,建模成功;与其他癫痫组比较,ELC干预组癫痫发作级别增加,异常放电增多,潜伏期缩短,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尼氏体颗粒减少,Cu^(+)水平升高,GSH水平降低,FDX1和LIAS表达增多;C3G干预组则反之(P<0.05)。TTM干预组神经元损伤轻于PTZ组,但重于C3G干预组(P<0.05)。ELC+C3G干预组神经元损伤轻于ELC干预组,但重于PTZ组(P<0.05)。结论: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区存在铜死亡,C3G可显著抑制铜死亡缓解慢性癫痫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铜死亡 亚铜离子 铁氧还原蛋白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面具在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涛 邢梦杨 +3 位作者 陈伟 徐军 徐文虎 李泽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究3D打印导航面具在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DSA引导组,n=20)和B组(3D打印面具组,n=20),A组采取DSA引导行球囊压迫术,B组采取3D打印... 目的探究3D打印导航面具在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DSA引导组,n=20)和B组(3D打印面具组,n=20),A组采取DSA引导行球囊压迫术,B组采取3D打印面具引导行球囊压迫术,记录穿刺所用时间、手术总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对患者术后效果进行总体评价。结果与A组相比,B组在首次穿刺时间、手术总时间、DSA扫描次数等方面显著降低,而在首次穿刺成功率、术中球囊呈“梨形”例数、远期疗效等方面明显高于A组。结论3D打印面具引导球囊压迫术有穿刺准确、节省时间、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经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数字化设计 导航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涛 陈伟 +4 位作者 徐军 徐文虎 吕伟波 李炳伟 李泽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评价C臂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C臂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15例,术前及术后分别计算视觉模拟评分(VAS),研究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 目的评价C臂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C臂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15例,术前及术后分别计算视觉模拟评分(VAS),研究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球囊在三维重建下均显示位于Meckel腔内,并根据Meckel腔形状在三维重建下呈现不规则的"三角锥"型,术后疼痛均有所缓解,术后1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明显下降,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100%,93.3%,86.7%,无严重不良作用产生。结论C臂CT能快速、安全、简便地完成卵圆孔穿刺并提供了比经典的"梨形"图像更精细的三维图像。C臂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进行球囊压迫有穿刺准确、节省时间、疗效确切的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C臂CT 三维重建 经皮球囊压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伟凯 马永刚 +4 位作者 吕伟波 石鹏 范光亮 杨明飞 王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6,134,共8页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动脉狭窄可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引发神经功能障碍。随着脑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的进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由于两者解剖关系及血流动力学机制复杂,目前...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动脉狭窄可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引发神经功能障碍。随着脑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的进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由于两者解剖关系及血流动力学机制复杂,目前对于UIA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该文围绕UIA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类型,对其解剖位置关系、血流动力学特点、治疗策略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介入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同期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通过下调环氧化酶2降低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睿 郭翀 +5 位作者 彭江涛 胡忠波 郭科 张鑫帆 吴淑华 李建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目的:研究布洛芬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区环氧化酶2(COX-2)和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癫痫组(epilepsy)和治疗组(ibuprofen)。运用戊四氮(PTZ)诱导建立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并用... 目的:研究布洛芬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区环氧化酶2(COX-2)和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癫痫组(epilepsy)和治疗组(ibuprofen)。运用戊四氮(PTZ)诱导建立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并用布洛芬干预,采用行为学观察检测大鼠癫痫发作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COX-2的表达情况,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收集并分析大鼠海马区动作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大鼠癫痫发作明显,海马区COX-2表达升高,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降低,海马区COX-2表达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兴奋性降低(P<0.05)。结论:布洛芬通过下调COX-2降低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癫痫发作强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布洛芬 环氧化酶2 膜片钳 动作电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辛基衣康酸通过Keap1/Nrf2/GPX4通路减少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 被引量:3
12
作者 章朝 王梓 +5 位作者 宁瑞 吴淑华 胡忠波 郭翀 郭科 李建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43-451,共9页
目的:探讨4⁃辛基衣康酸(4⁃OI)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戊四氮组(PTZ)和4⁃辛基衣康酸和戊四氮联合治疗组(4⁃OI+PTZ)。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行为学及脑电图变化,应用尼氏染... 目的:探讨4⁃辛基衣康酸(4⁃OI)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戊四氮组(PTZ)和4⁃辛基衣康酸和戊四氮联合治疗组(4⁃OI+PTZ)。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行为学及脑电图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变化,膜片钳技术评估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兴奋性,试剂盒测定海马区铁离子、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Kle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TZ组癫痫样发作明显,神经元尼氏体的含量显著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显著增加,海马区铁离子、MDA、PTGS2与Keap1的表达明显升高,GSH、Nrf2、GPX4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癫痫组相比,4⁃OI处理组癫痫发作等级降低,神经元尼氏体的含量显著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显著下降,海马区铁离子、MDA、PTGS2与Keap1的表达明显下降,GSH、Nrf2与GPX4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4⁃OI可以通过抑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Keap1的活性,进而上调Nrf2和GPX4表达,抑制神经元铁死亡并缓解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戊四氮 Keap1/Nrf2/Gpx4通路 铁死亡 4⁃辛基衣康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对癫痫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翀 吴淑华 +1 位作者 朱玉红 李建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神经元自噬现象,探讨氯喹对神经元自噬现象的影响,探讨氯喹缓解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及氯喹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和脑电图变化,用HE、... 目的: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神经元自噬现象,探讨氯喹对神经元自噬现象的影响,探讨氯喹缓解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及氯喹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和脑电图变化,用HE、Niss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海马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LC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无痫样发作,脑电图波形正常,神经元处于正常状态,自噬处于低水平;戊四氮致痫组有重型的痫样发作,脑电图记录呈高频高幅的癫痫波形,并且出现神经元的大量死亡(P<0.05),LC3较对照组表达增高(P<0.05);氯喹干预组有轻型痫样发作,与戊四氮致痫组对比,脑电图记录癫痫波形减少,神经元的损伤明显减轻(P<0.05),LC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自噬过程被抑制。结论:氯喹可以有效的抑制癫痫发作过程中出现的神经元自噬现象,减少神经元的死亡,从而达到缓解癫痫发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癫痫状态 自噬 神经元损伤 海马 戊四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鹏 马永刚 +1 位作者 吕伟波 王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4-572,共9页
神经介入是脑血管疾病诊疗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选择合适的动脉建立通路是介入手术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是神经介入诊疗的常规入路,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解剖相关局限性,难以适用于所有的患者。近期多项研究提... 神经介入是脑血管疾病诊疗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选择合适的动脉建立通路是介入手术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是神经介入诊疗的常规入路,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解剖相关局限性,难以适用于所有的患者。近期多项研究提示经尺动脉入路、经肱动脉入路以及经颈动脉入路等“非常规入路”可能是安全有效的选择。笔者现主要围绕不同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介入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动脉入路 经桡动脉入路 经尺动脉入路 经肱动脉入路 经颈动脉入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ALAT1调控miR-487a-3p抑制H_(2)O_(2)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国静 张振 赵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1-926,共6页
目的:研究lncRNA MALAT1(MALAT1)调控miR-487a-3p对H_(2)O_(2)刺激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H_(2)O_(2)处理PC12细胞后MALAT1和miR-487a-3p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测... 目的:研究lncRNA MALAT1(MALAT1)调控miR-487a-3p对H_(2)O_(2)刺激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H_(2)O_(2)处理PC12细胞后MALAT1和miR-487a-3p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TNF-α、IL-6和IL-1β表达水平,在线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ALAT1和miR-487a-3p靶向关系。结果:H_(2)O_(2)处理PC12细胞后,MALAT1表达水平升高,miR-487a-3p表达水平降低;H_(2)O_(2)处理PC12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TNF-α、IL-6和IL-1β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抑制MALAT1或过表达miR-487a-3p可抑制PC12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和炎症反应;在线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ALAT1可靶向调控miR-487a-3p的表达,抑制miR-487a-3p可逆转抑制MALAT1对抑制H_(2)O_(2)诱导PC12神经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反应。结论:MALAT1通过靶向调控miR-487a-3p以减缓H_(2)O_(2)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T1 miR-487a-3p H_(2)O_(2) 凋亡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模型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腺苷A1、A2α受体的表达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鲁文先 陈金波 +3 位作者 董晓梦 苏毅鹏 苏鑫阳 李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65-271,共7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腺苷A1、A2α受体(A1R、A2αR)在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中的表达及天舒...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腺苷A1、A2α受体(A1R、A2αR)在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中的表达及天舒胶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假手术组(SO组)、电刺激三叉神经节(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trigeminal ganglion,ESTG)组、天舒胶囊干预组(TC组)。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TNC中CGRP、A1R、A2αR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对CGRP、A2αR、A1R表达的影响:ESTG组大鼠CGRP、A2αR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G组大鼠腺苷A1R的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天舒胶囊对CGRP、A2αR、A1R表达量的影响:天舒胶囊干预组大鼠TG、TNC中CGRP、A2αR蛋白表达量低于ESTG组,A1R蛋白表达量高于EST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RP、A2αR、A1R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参与偏头痛痛觉信息的产生和传递过程,预防应用天舒胶囊可调节大鼠偏头痛发作时的相关活性物质,可能对偏头痛的发作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腺苷A1受体 腺苷A2α受体 电刺激三叉神经节模型 天舒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超 王波 +3 位作者 韩建一 李珍珠 史怀璋 李泽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均以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并结合微导管到位情况及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微导管稳...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均以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并结合微导管到位情况及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微导管稳定性判断塑形效果。结果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中微导管均精确到位,导管头端稳定,动脉瘤栓塞致密。10例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1例Hunt-Hess分级Ⅴ级患者术后死亡;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考虑可能为麻醉诱导过程中破裂;1例术前再破裂出血。结论 3D打印辅助精准塑形微导管,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顺利到位且保持稳定,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微导管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导管塑形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钢 安吉洋 +4 位作者 宋锦宁 孙雷涛 李丹东 马旭东 张斌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2-727,共6页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中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通路的激活,探讨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Nec-1干预组、赋形剂组,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中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通路的激活,探讨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Nec-1干预组、赋形剂组,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干预组术前30min侧脑室注射坏死性凋亡的抑制剂Nec-1或赋形剂。各组于预定时间点评估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碘化丙啶(PI)荧光法检测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后RIP3的表达升高,并出现核移位,脑含水量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皮质及海马PI阳性细胞亦显著增加(P<0.01)。给予Nec-1后RIP3表达水平较SAH组降低,同时脑组织内坏死的神经细胞及脑组织含水量减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P<0.01)。结论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被激活并在神经功能损伤及脑水肿中发挥重要作用,RIP3可能作为坏死性凋亡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其中。抑制坏死性凋亡对SAH后早期脑保护及减轻脑水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坏死性凋亡 早期脑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胃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胃瘫病人营养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洪岩 王玉果 +4 位作者 李梅花 王俊伟 安冉冉 王树君 李勐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9-222,227,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胃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EN)对重型颅脑损伤胃瘫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对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胃瘫病人85例,随机分为回输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鼻空肠管输注营养液联合鼻胃管减... 目的:探讨自体胃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EN)对重型颅脑损伤胃瘫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对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胃瘫病人85例,随机分为回输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鼻空肠管输注营养液联合鼻胃管减压引流的EN方式,回输组把减压引流的胃液经营养管道与EN液混合后回输至空肠;对照组将减压引流胃液弃去,补充等量的温开水。记录两组病人胃液引流量和回输时间;EN后1周、EN后2周两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及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回输组病人开始回输的时间是入院后3~7d;回输持续时间(9.12 ± 3.2) d;24h回输胃液量为(1298.1 ± 629.5) mL,病人均能耐受胃液回输。回输组7 d热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病人EN后2周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改善,回输组病人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回输组病人腹胀、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便秘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胃液回输联合EN能够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胃瘫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加病人对EN的耐受性.减少腹胀、腹泻、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胃瘫 胃液回输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草酚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斌 王美玲 +1 位作者 马文彬 张青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501,共7页
目的:探讨圣草酚(eriodictyol)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幼龄Wistar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HIBD)组、HIBD+eriodictyol 1 mg/kg组和HIBD+eriodictyol 2 mg/kg组和HIBD+eriodictyol 4 mg/kg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圣草酚(eriodictyol)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幼龄Wistar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HIBD)组、HIBD+eriodictyol 1 mg/kg组和HIBD+eriodictyol 2 mg/kg组和HIBD+eriodictyol 4 mg/kg组,每组10只。采用Rice-Vannucci法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大鼠分别口服1、2和4 mg/kg的圣草酚,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则口服生理盐水;Y迷宫实验检测新异臂进入次数;根据TTC法计算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及脑指数;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并行病理学评分;TUNEL染色法观察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pichlorohydrin-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测定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BD组大鼠脑组织损伤程度、细胞凋亡水平及TNF-α、IL-6和iNOS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IBD组相比,经2和4 mg/kg圣草酚给药治疗后,脑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促炎因子TNF-α、IL-6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Keap1、p-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圣草酚可减轻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草酚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Nrf2/HO-1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