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1
作者 张奇 郭翀 +3 位作者 范光亮 赵斌 钟晓飞 李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组(62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正性重构、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及最大斑块长度;并进行超声检查,对峰值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率(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管腔狭窄程度、回声强弱进行记录。结果: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的低衰减斑块出现比例显著降低,钙化斑块体积、PSV、EDV显著升高,脂质斑块体积、RI显著降低,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斑块回声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和P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衰减斑块、较大的脂质斑块体积、较低的PSV和EDV、较严重的管腔狭窄程度、较低的斑块回声,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910(95%CI:0.851~0.97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9%。结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于不稳定CAS斑块的无创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ALAT1调控miR-487a-3p抑制H_(2)O_(2)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静 张振 赵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1-926,共6页
目的:研究lncRNA MALAT1(MALAT1)调控miR-487a-3p对H_(2)O_(2)刺激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H_(2)O_(2)处理PC12细胞后MALAT1和miR-487a-3p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测... 目的:研究lncRNA MALAT1(MALAT1)调控miR-487a-3p对H_(2)O_(2)刺激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H_(2)O_(2)处理PC12细胞后MALAT1和miR-487a-3p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TNF-α、IL-6和IL-1β表达水平,在线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ALAT1和miR-487a-3p靶向关系。结果:H_(2)O_(2)处理PC12细胞后,MALAT1表达水平升高,miR-487a-3p表达水平降低;H_(2)O_(2)处理PC12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TNF-α、IL-6和IL-1β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抑制MALAT1或过表达miR-487a-3p可抑制PC12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和炎症反应;在线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ALAT1可靶向调控miR-487a-3p的表达,抑制miR-487a-3p可逆转抑制MALAT1对抑制H_(2)O_(2)诱导PC12神经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反应。结论:MALAT1通过靶向调控miR-487a-3p以减缓H_(2)O_(2)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T1 miR-487a-3p H_(2)O_(2) 凋亡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模型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腺苷A1、A2α受体的表达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鲁文先 陈金波 +3 位作者 董晓梦 苏毅鹏 苏鑫阳 李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65-271,共7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腺苷A1、A2α受体(A1R、A2αR)在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中的表达及天舒...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腺苷A1、A2α受体(A1R、A2αR)在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中的表达及天舒胶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假手术组(SO组)、电刺激三叉神经节(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trigeminal ganglion,ESTG)组、天舒胶囊干预组(TC组)。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TNC中CGRP、A1R、A2αR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对CGRP、A2αR、A1R表达的影响:ESTG组大鼠CGRP、A2αR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G组大鼠腺苷A1R的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天舒胶囊对CGRP、A2αR、A1R表达量的影响:天舒胶囊干预组大鼠TG、TNC中CGRP、A2αR蛋白表达量低于ESTG组,A1R蛋白表达量高于EST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RP、A2αR、A1R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参与偏头痛痛觉信息的产生和传递过程,预防应用天舒胶囊可调节大鼠偏头痛发作时的相关活性物质,可能对偏头痛的发作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腺苷A1受体 腺苷A2α受体 电刺激三叉神经节模型 天舒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晓雨 刘庆新 +2 位作者 李莎 徐静 侯一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浆...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浆趋化因子CXCL12及s VCAM-1。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25例)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79例)。分析ABCD^2评分、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单独及趋化因子CXCL12联合s VCAM-1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同型半胱氨酸(Hcy)、ABCD^2评分、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XCL12[OR=1.454,95%CI(1.133,1.866)]、s VCAM-1[OR=1.008,95%CI(1.003,1.014)]是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中危(4~5分)患者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ABCD^2评分低危(0~3分)患者(P<0.05);ABCD^2评分高危(6~7分)患者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ABCD^2评分低、中危患者(P<0.05)。ABCD^2评分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95%CI(0.671,0.886),截断值为4.5分,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72.2%;趋化因子CXCL12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909,95%CI(0.850,0.968),截断值为9.6μg/L,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91.1%;s VCAM-1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75,95%CI(0.781,0.968),截断值为682.7μg/L,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87.3%;趋化因子CXCL12联合s VCAM-1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78,95%CI(0.799,0.956),截断值为9.6μg/L、682.7μg/L,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3.5%。结论趋化因子CXCL12和s VCAM-1是TIA后短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对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趋化因子CXCL12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径及迂曲与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崔建国 梁淑芹 +7 位作者 杨倩倩 石斗飞 徐文文 齐洁 马慧 闫晓红 毛艳华 张清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23-3028,共6页
背景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是易被忽视的疾病,目前因无明确的相关指标而导致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无法快速准确判定MVA,且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径及迂曲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0年9月就诊于滨... 背景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是易被忽视的疾病,目前因无明确的相关指标而导致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无法快速准确判定MVA,且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径及迂曲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0年9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心绞痛症状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361例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每例患者的SYNTAX评分,大于0分者为冠心病(CAD)组,等于0分者再按照临床标准分为MVA组及非冠心病(NCAD)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胆红素及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和冠状动脉迂曲的情况〕,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基线资料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结果MVA组与CAD组的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比例、ESR、Hb、NLR、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血糖(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A组与NCAD组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吸烟史、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比例、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较CAD组,冠状动脉近段平均内径〔OR=8.279,95%CI(5.459,12.556),P<0.001〕、冠状动脉迂曲〔OR=6.761,95%CI(3.755,12.174),P<0.001〕、Hb〔OR=1.057,95%CI(1.031,1.083),P<0.001〕、女性〔OR=3.019,95%CI(1.379,6.609),P=0.006〕、高血压〔OR=0.194,95%CI(0.106,0.353),P<0.001〕、糖尿病〔OR=0.105,95%CI(0.020,0.548),P=0.008〕、LDL-C〔OR=0.617,95%CI(0.412,0.914),P=0.019〕是原发性MVA的独立影响因素;相较NCAD组,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OR=9.246,95%CI(6.050,14.129),P<0.001〕、冠状动脉迂曲〔OR=4.105,95%CI(2.288,7.363),P<0.001〕、Hb〔OR=1.042,95%CI(1.017,1.068),P=0.001〕、Glu〔OR=1.214,95%CI(1.030,1.432),P=0.021〕、高血压〔OR=0.282,95%CI(0.154,0.517),P<0.001〕及糖尿病〔OR=0.138,95%CI(0.026,0.745),P=0.021〕是原发性MVA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原发性MVA〔OR=5.150,95%CI(3.366,7.881),P<0.001〕、女性〔OR=1.460,95%CI(1.097,1.944),P=0.009〕、高血压〔OR=1.564,95%CI(1.169,2.094),P=0.003〕和HDL-C〔OR=1.479,95%CI(1.067,2.050),P=0.019〕是冠状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与原发性MVA独立负相关,Hb、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与原发性MVA独立正相关。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增大、冠状动脉迂曲可能是原发性MVA的继发表现而不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 冠状动脉迂曲 冠状血管造影术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草酚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斌 王美玲 +1 位作者 马文彬 张青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501,共7页
目的:探讨圣草酚(eriodictyol)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幼龄Wistar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HIBD)组、HIBD+eriodictyol 1 mg/kg组和HIBD+eriodictyol 2 mg/kg组和HIBD+eriodictyol 4 mg/kg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圣草酚(eriodictyol)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幼龄Wistar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HIBD)组、HIBD+eriodictyol 1 mg/kg组和HIBD+eriodictyol 2 mg/kg组和HIBD+eriodictyol 4 mg/kg组,每组10只。采用Rice-Vannucci法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大鼠分别口服1、2和4 mg/kg的圣草酚,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则口服生理盐水;Y迷宫实验检测新异臂进入次数;根据TTC法计算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及脑指数;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并行病理学评分;TUNEL染色法观察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pichlorohydrin-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测定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BD组大鼠脑组织损伤程度、细胞凋亡水平及TNF-α、IL-6和iNOS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IBD组相比,经2和4 mg/kg圣草酚给药治疗后,脑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促炎因子TNF-α、IL-6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Keap1、p-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圣草酚可减轻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草酚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Nrf2/HO-1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S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葛汝丽 陈方民 +2 位作者 韩笑峰 苏长海 马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内含子4上a/b基因的多态性与单纯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脑 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89例2型糖尿病合并CI病人的基因型,并与对照组 比较。结...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内含子4上a/b基因的多态性与单纯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脑 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89例2型糖尿病合并CI病人的基因型,并与对照组 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CI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26.97%)明显高于对照组(12.5%)及2型糖尿病组(12.68%),a等 位基因的频率(13.4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及2型糖尿病组(6.3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OS基因ab 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合并CI有相关性,等位基因a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波 胡鹏 王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7,共4页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生物信号从突触前膜经突触传递到突触后膜。突触的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可引起突触可塑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维持突触发挥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从...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生物信号从突触前膜经突触传递到突触后膜。突触的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可引起突触可塑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维持突触发挥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从突触后致密区的发现和组成成分、参与突触可塑性的主要神经递质、以及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等3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后致密区 可塑性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实施前后患者定量脑电图分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傅勇 李希芝 +2 位作者 鹿树军 郭玉洁 盛玉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66-1670,共5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实施前后患者定量脑电图(QEEG)功率谱的变化,探讨其在CAS实施后脑功能改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施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于CAS实施前、后进行脑电... 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实施前后患者定量脑电图(QEEG)功率谱的变化,探讨其在CAS实施后脑功能改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施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于CAS实施前、后进行脑电图(EEG)检查。记录EEG检查结果,测量双侧前额区(FP_1、FP_2)、中央区(C_3、C_4)、枕区(O_1、O_2)、颞区(T_3、T_4)各频段(δ﹢θ)/(α﹢β)的相对功率比值(DTABR)。结果 CAS实施前,EEG检查结果正常9例,轻度异常15例,中度异常10例,重度异常2例。CAS实施后,EEG检查结果正常12例,轻度异常17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1例。CAS实施前、后EE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82,P=0.060)。CAS实施前、后双侧枕区(O_1、O_2)DTAB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实施后双侧前额区(FP_1、FP_2)、中央区(C_3、C_4)、颞区(T_3、T_4)DTABR均低于CAS实施前(P<0.05)。结论 CAS实施前、后QEEG在前头部有明显变化,可能与颈动脉在头部血流分布特点有关。QEEG可作为评价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实施前、后脑功能改善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定量脑电图 相对功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实验模型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晓梦 苏毅鹏 陈金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当前偏头痛的实验模型多是基于血管源性学说、皮层扩布性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基因(遗传)学说等发病机制而建立,实验模型多选择大鼠,本文以发病机制学说为分类依据,对当前国内...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当前偏头痛的实验模型多是基于血管源性学说、皮层扩布性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基因(遗传)学说等发病机制而建立,实验模型多选择大鼠,本文以发病机制学说为分类依据,对当前国内外偏头痛实验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实验模型 机制 方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自护行为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崔玉芳 侯佃臻 +3 位作者 邱会芬 程玲 毛雪梅 宋淑霞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自护行为水平。方法采用一般危险因素调查表、高危因素调查表及自护行为调查表对进行问卷调查初次发病的197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和12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压力...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自护行为水平。方法采用一般危险因素调查表、高危因素调查表及自护行为调查表对进行问卷调查初次发病的197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和12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压力、不良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老年患者(均P<0.01),Ⅲ期高血压、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均P<0.01),遵医用药、饮食控制、定期监测得分显著低于老年患者(均P<0.01)。结论生活压力、不良的生活方式、Ⅲ期高血压、肥胖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遵医用药、饮食控制、定期监测得分低是自护行为低下的主要原因。应对中青年人群加强相关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护行为水平,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老年人 中、青年人 危险因素 自护行为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脑微循环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庆新 肖新兴 +1 位作者 陈刚 王文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186-3188,共3页
背景临床研究证明血尿酸水平增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但血尿酸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未见研究报道。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时间(MCCT)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尿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 背景临床研究证明血尿酸水平增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但血尿酸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未见研究报道。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时间(MCCT)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尿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3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3 d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0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组)及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SCVS组和非SCVS组。测定所有患者MCCT及血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中28例(27.2%)发生SCVS。对照组、非SCVS组、SCVS组患者MCCT依次升高〔(7.7±0.6)、(9.8±1.7)、(10.8±1.9)s;P<0.05〕,SCVS组患者血尿酸水平〔(297.5±91.6)mmol/L〕均高于对照组〔(240.6±87.2)mmol/L〕和非SCVS组〔(249.0±94.9)mmol/L〕(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尿酸水平与MCCT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尿酸水平与MCCT呈正相关,提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可能是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微循环时间 血管痉挛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作性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瑞 王雪贞 +2 位作者 李希芝 李斌 衣香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2-476,共5页
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时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者报道了3例以发作性症状为表现的cSAH,1例为烟雾病,1例为颅内大动脉狭窄,1... 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时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者报道了3例以发作性症状为表现的cSAH,1例为烟雾病,1例为颅内大动脉狭窄,1例为疑似脑淀粉样血管病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因此,临床上对于表现为cSAH的患者,需考虑多方面的病因,完善必要相关检查,以尽早诊断、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底异常血管病 脑淀粉样血管网病 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调脂药物evolocumab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敬霞 相丛 +1 位作者 马真真 马学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3,共3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根据2008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心脑血管粗病死率为229/10万,占我国死因顺位首位。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以LDL-C升高最为关键,LDL-C具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是动脉粥...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根据2008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心脑血管粗病死率为229/10万,占我国死因顺位首位。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以LDL-C升高最为关键,LDL-C具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是动脉粥样硬化(AS)起始和进展的重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强化调脂治疗有益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并且逐渐得到认可([1])。在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前蛋白转化酶类 胆固醇 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邱会芬 侯佃臻 +1 位作者 崔玉芳 殷忠俊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4例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与常模及34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白癜风患者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4例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与常模及34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白癜风患者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7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和慢性湿疹患者(P<0·05,P<0·01),其幻想、退避评分显著高于慢性湿疹患者(P<0·01,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进而产生社交危机感。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对其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心理疗法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肌萎缩为首发症状的脑膜瘤1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波 胡鹏 +2 位作者 郑麒 范卫明 刘庆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42-843,共2页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衍生物,多来自蛛网膜细胞及含蛛网膜成分组织,脑室内脑膜瘤来自脑室内脉络丛,也可来自硬脑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是颅内常见的良眭肿瘤。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1例罕见的以双下肢肌肉...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衍生物,多来自蛛网膜细胞及含蛛网膜成分组织,脑室内脑膜瘤来自脑室内脉络丛,也可来自硬脑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是颅内常见的良眭肿瘤。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1例罕见的以双下肢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的纤维型脑膜瘤,现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脑膜瘤 文献回顾 首发症状 肌萎缩 下肢肌肉萎缩 蛛网膜细胞 成纤维细胞 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君霞 刘庆新 肖新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79-48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尿酸水平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myloid recurosr protein,APP)及β分泌酶-1(beta-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oxonic... 目的观察不同血尿酸水平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myloid recurosr protein,APP)及β分泌酶-1(beta-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oxonic acid Potassium salt,OAPS)的方法建立不同水平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APP及BACE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PS处理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海马区APP及BACE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1),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血尿酸水平升高(P<0.05),海马区APP及BACE1表达减少(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血尿酸水平增高(P<0.01),高剂量组的大鼠海马组织APP的表达减少(P<0.05),BACE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于正常水平的血尿酸可能为AD发生或发展的危险因素,其水平越高对AD危险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β分泌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庆新 肖新兴 陈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04-2606,共3页
目的:研究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03例发病3 d内住院并行DSA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收集患者hunt-hess分级、尿酸水平、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脑微... 目的:研究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03例发病3 d内住院并行DSA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收集患者hunt-hess分级、尿酸水平、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脑微循环时间(microvascular 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MCCT)及出院时改良的Ranking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等资料,以病情的轻重、转归和有无脑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分组,另选43例单纯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UA水平与他们的关系。结果:41例重症组患者血UA水平[(288.55±90.77)mmol/L]明显高于62例轻症组患者[(244.71±96.17)mmol/L](t=2.315,P=0.023)及对照组[(240.59±87.25)mmol/L](t=2.469,P=0.016)。28例SCVS组患者UA水平[(297.47±91.55)mmol/L]明显高于非SCVS组75例患者[(248.97±94.93)mmol/L](t=2.329,P=0.022)及对照组[(240.59±87.25)mmol/L](t=2.633,P=0.01)。预后不良组22例患者UA水平[(311.92±90.85)mmol/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81例患者(248.64±93.45,t=2.883,P=0.006)及对照组[(240.59±87.25)mmol/L](t=3.076,P=0.003)。UA与MCCT呈显著正相关性(r=0.67,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U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血UA水平升高有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尿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健康教育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佃臻 时秀莲 +1 位作者 邱会芬 崔玉芳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3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1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取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并发便秘、...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1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取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并发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并发症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Kozak序列-5T/C及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 被引量:1
20
作者 鹿树军 赵斌 陈煜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45-748,共4页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Kozak序列-5T/C和纤维蛋白原(Fib)β-148C/T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健康体检者130例(对照组)和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Kozak序列-5T/C和纤维蛋白原(Fib)β-148C/T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健康体检者130例(对照组)和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用PCR-RFLP检测GPⅠbKozak序列-5T/C和Fibβ-148C/T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频率分布特点及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β-148C/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30.1%,对照组为21.9%,(P<0.05),脑梗死组GPⅠb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为48.7%,对照组为39.6%,(P<0.05),两个多态性位点连锁不平衡系数D为-0.018(P>0.05)。结论Fibβ-148C/T位点T等位基因和GPⅠbKozak序列C等位基因是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二者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纤维蛋白原 基因频率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