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A肾病系膜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病理分级、肾功能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赵国英 赵铭锋 +3 位作者 赵玉红 来玉红 吴淑华 高金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检测IgA肾病肾小球内旷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波形蛋白等细胞骨架蛋白表达,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病理分级、肾功能关系。方法:对63例肾穿刺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通过... 目的:检测IgA肾病肾小球内旷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波形蛋白等细胞骨架蛋白表达,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病理分级、肾功能关系。方法:对63例肾穿刺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α-SMA及波形蛋白在。肾小球的表达。参考Cockcrof-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α-SMA、波形蛋白在IgA肾病标本中均100%阳性表达,α-SMA及波形蛋白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α-SMA、波形蛋白表达与WHO分级、Katafuchi氏。肾病积分及GFR均呈正相关关系。在与GFR相关性方面,rsMA高于波形蛋白。结论:α-SMA可作为评估IgA肾病患者肾病变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波形蛋白 WHO分级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部原发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2
2
作者 薛良圆 徐磊 +2 位作者 郭晓霖 田春梅 张林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63-867,共5页
目的对照病理分析腹盆部原发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腹盆部SF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4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SFT发生于腹腔4例,盆腔5例... 目的对照病理分析腹盆部原发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腹盆部SF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4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SFT发生于腹腔4例,盆腔5例,腹股沟区1例,同时位于腹盆腔2例。肿块呈囊实性1例、实性11例,最大径6.3~20.0 cm。CT平扫肿块呈等/低密度,病灶内见钙化灶3例,出血灶1例。MRI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8例,T2WI/T2压脂呈均匀低信号1例,余7例均呈高低混杂信号,特征“阴阳图”4例,瘤内见流空血管影4例。增强扫描:12例均呈不均匀强化,10例呈“地图样”强化,2例呈花斑样强化,其中1例呈持续强化,1例呈渐进性强化,其余10例呈“快进慢出型”强化;6例瘤内见迂曲血管影,即“蚯蚓钻土”征。除坏死囊变区外,将8例行MRI检查的肿瘤实性成分分为两类:A类结节,T1WI等信号,T2WI/T2压脂低信号,增强检查无强化;B类结节,T1WI等低信号,T2WI/T2压脂高信号,增强检查呈轻-中度/显著强化,5例肿块为两类结节共存,3例为B类结节。病理示:5例肿瘤细胞见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增多,为非典型或恶性SFT。12例SFT的免疫组化标记物中,CD34阳性率100%,STAT6及Bcl-2阳性率91.7%,Vimentin阳性率83.3%,CD99阳性率75%。结论腹盆部SFT存在特征性影像表现,且肿块内部不同影像特征与病理组织成分相对应。肿块直径>10 cm或瘤内出现不规则钙化灶时,应警惕肿瘤恶变可能。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腹盆部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竹云 左金华 +3 位作者 王丽芳 吴淑华 李纪奎 杨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的生物学变化。方法:用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将其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定期获取标本,制备组织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形态计量等方法,观察术后不同阶段腮腺组织中腺泡、肌上皮细胞...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的生物学变化。方法:用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将其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定期获取标本,制备组织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形态计量等方法,观察术后不同阶段腮腺组织中腺泡、肌上皮细胞、导管及间质的形态变化及体积分数。结果: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开始萎缩,其中腺泡体积分数逐渐减少,至30d时已完全消失;间质、导管及肌上皮细胞体积分数增加;各时间组中各组织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萎缩后的腺体最终由扩张及增生的导管、间质(主要含纤维结缔组织)及肌上皮细胞组成。结论: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可促使腺体发生萎缩,从而避免腮腺区域术后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导管 结扎 萎缩 腺泡 肌上皮细胞 形态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倩倩 杨万群 +7 位作者 王玉波 吴菲 代娟娟 秦蜜蜜 庄金秋 王艳 沈志强 李继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3-703,共11页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黄多糖低、中、高(分别灌胃熟地黄多糖50、100、200 mg/kg)剂量组(PRRPL、PRRPM、PRRPH),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15 d,测定小鼠体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器官系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学、肠道派氏节数目等免疫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脾脏红髓、白髓界限不清,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胸腺指数降低,皮质、髓质不清,结构破坏;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脾淋巴细胞滞留在G0/G1期。与模型组相比,熟地黄多糖能极显著降低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缓解环磷酰胺造成的脾脏组织损坏,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F-γ水平(P<0.05;P<0.01),缓解淋巴细胞周期滞留,且高剂量组熟地黄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造模前后及熟地黄多糖对肠道派氏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熟地黄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免疫低下类疾病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多糖 小鼠 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 臧隽章 +1 位作者 冯振卿 吴淑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8-662,共5页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过程。目前对于肿瘤转移的发生机制存在多种研究,包括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与微环...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过程。目前对于肿瘤转移的发生机制存在多种研究,包括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细胞外基质,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等,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关于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对这一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髓源性细胞 融合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喹对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脑内谷氨酸受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荆丽丽 谭宏伟 +3 位作者 于静 杨冰 吴淑华 李建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5期10-12,2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喹对戊四氮(PTZ)慢性致痫大鼠脑内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喹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g/k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喹对戊四氮(PTZ)慢性致痫大鼠脑内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喹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g/kg)、PTZ致痫组(10只,腹腔注射0.5%PTZ溶液,40 mg/kg)、氯喹不同剂量治疗组(1、2、3组,各10只,分别腹腔注射0.5%氯喹溶液20、40、60 mg/kg)。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氯喹对各组GluR2表达的影响。结果 PTZ致痫组GluR2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喹可增强GluR2的表达,PTZ致痫组与氯喹治疗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喹能够剂量依赖性地调节GluR2表达,提示氯喹可通过其对GluR2的调节作用达到抗癫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癫痫 戊四氮 谷氨酸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钙黏蛋白和CD44v6蛋白在青年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玉红 吕增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2-75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与CD44v6蛋白在青年(≤35岁)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8例青年(≤35岁)和68例老年(≥60岁)胃腺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cad和CD44v6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与CD44v6蛋白在青年(≤35岁)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8例青年(≤35岁)和68例老年(≥60岁)胃腺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cad和CD44v6的表达。结果:远离癌组织的正常胃黏膜上皮几乎全部上皮细胞膜着色,即正常表达;而胃癌组织中E-cad呈异常表达,即细胞质着色或异质性着色。青年胃癌组织E-cad异常表达率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和76.5%,而老年胃癌组织E-cad异常表达率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6%和5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胃癌淋巴结癌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E-cad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3.6%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淋巴结癌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80.4%;无淋巴转移组阳性表达率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胃癌组织中E-cad异常表达和CD44v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cad蛋白异常表达及CD44v6蛋白高表达预示青年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青年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青年 上皮钙黏蛋白 CD44拼接变异体v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中Ki67及EGFR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峰阶 朱君 +2 位作者 赵大华 胡宝光 孙长华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Ki67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Ki67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查胃癌组织中Ki67与EGFR表达,利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及spearman相关分析Hp感染与Ki67及EGF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76例胃癌患者中Hp阳性组41例,Hp感染阳性率为53.94%;其中Hp阳性组患者胃癌组织中EGFR及Ki67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EGFR表达(r=-0.401,P=0.001)及Ki67表达(r=-0.370,P=0.003)均与Hp感染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i67和EGFR的表达高于Hp感染阴性的胃癌患者,表明Hp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KI6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基因c-erbB2、c-myc和抑癌基因p16、p53在口腔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协同作用
9
作者 刘乃国 张卫群 +3 位作者 吴淑华 单长民 吕增华 曹同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0-362,369,F005,共5页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erbB2、c myc和抑癌基因 p1 6、p5 3在口腔鳞癌 (OSCC)中的蛋白表达及其协同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对口腔鳞癌中 4种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结果 :口腔鳞癌中c erbB2、c myc、p1 6和...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erbB2、c myc和抑癌基因 p1 6、p5 3在口腔鳞癌 (OSCC)中的蛋白表达及其协同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对口腔鳞癌中 4种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结果 :口腔鳞癌中c erbB2、c myc、p1 6和 p5 3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依次为 46.67%、60 %、86.67%和 63 .3 3 %。肿瘤部位不同 ,erbB2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腭癌和口底癌中的erbB2蛋白表达都明显高于唇癌和牙龈癌中的erbB2表达。c myc蛋白表达与 p1 6蛋白表达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 结论 :以上 4种基因的蛋白表达增高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c erbB2蛋白过表达在腭癌和牙龈癌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c myc和 p1 6蛋白表达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c-erbB2 C-MYC 抑癌基因 基因P16 基因p53 口腔鳞癌 蛋白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再通后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学敏 孙长华 +4 位作者 朱玉红 王晶 杨勇 丁长玲 左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在不同的导管结扎时间点再通后的再生能力,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在结扎7d(A组)、结扎14d(B...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在不同的导管结扎时间点再通后的再生能力,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在结扎7d(A组)、结扎14d(B组)、结扎21d(C组)再通后取不同时间点(0、1、3、5、7、10、14、21、28d)腮腺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腺体组织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等方法研究AQP5和PDCD5在腮腺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腮腺主导管结扎再通后3组均出现腺体再生现象,结扎7d和14d组的腮腺再通后AQP5表达逐渐增多,可分别在再通后第14天和第21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结扎21d组,在再通28d后仍未能完全恢复。PDCD5在腺体再通后随导管的凋亡出现增高趋势,3组分别在再通后第5天、第10天、第14天达到最高水平,B组峰值最大,C组其次,A组峰值最小。结论: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时间越久,其再生能力越差,AQP5的表达是腮腺组织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腺体再生过程中导管样结构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主导管再通 水通道蛋白5 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环氧合酶-2和C-met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来玉红 吕增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45,454,共4页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 (COX-2)和C-met蛋白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用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对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8例肠化伴异型增生和76例胃腺癌标本,分别检测COX-2和C-...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 (COX-2)和C-met蛋白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用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对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8例肠化伴异型增生和76例胃腺癌标本,分别检测COX-2和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 C-met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的表达低于其他胃黏膜病变组织;从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COX-2的表达逐渐增高.COX-2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C-met蛋白与COX-2表达异常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 化生 异型增生 胃肿瘤 环氧合酶-2 C-MET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珊珊 韩玉贞 曾令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乳腺原发癌干细胞与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新鲜的乳腺癌标本,经快速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伴有腋窝淋巴结的转移,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别提取乳腺原发癌与...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乳腺原发癌干细胞与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新鲜的乳腺癌标本,经快速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伴有腋窝淋巴结的转移,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别提取乳腺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干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hh、Ptch、Smo和Gli-1在乳腺原发癌干细胞与相应转移癌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hh在乳腺原发癌干细胞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tch在乳腺原发癌干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转移癌干细胞,而Smo、Gli-1在乳腺原发癌干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转移癌干细胞.结论:与乳腺原发癌干细胞相比,转移癌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更高的活化状态,从而具有更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癌干细胞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镇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姜爱丽 张小妍 +1 位作者 于静 李丰玲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单孔腹腔镜(LESS)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经脐LESS手术的患者共147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单孔腹腔镜(LESS)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经脐LESS手术的患者共147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49例,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镇痛组49例,对照组4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析患者术后指标。结果观察至术后48 h采用术后镇痛的两组与对照组相比,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静脉滴注氟比洛芬组(P<0.05);采用术后镇痛的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S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该方法经济、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切口局部浸润麻醉 术后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外发现腹膜后神经鞘瘤1例报告
14
作者 王勇 黄海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30期25-26,共2页
目的:报告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术后病理及随访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结果:本病人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 目的:报告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术后病理及随访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结果:本病人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不高,最终确诊依靠术后病理,腹腔镜下腹膜后神经鞘瘤切除安全、有效,完整切除肿瘤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腹膜后肿瘤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