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青素通过抑制铜死亡缓解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痫性发作
1
作者 宁瑞 张翔威 +4 位作者 吴淑华 胡忠波 彭江涛 郭科 李建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5-634,共10页
目的:研究花青素(C3G)抑制铜死亡对慢性癫痫大鼠的影响。方法:应用戊四氮(PTZ)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伊利斯莫(ELC)干预组、四硫代钼酸盐(TTM)干预组、C3G干预组、ELC+C3G干预组。记录各组大鼠癫痫... 目的:研究花青素(C3G)抑制铜死亡对慢性癫痫大鼠的影响。方法:应用戊四氮(PTZ)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伊利斯莫(ELC)干预组、四硫代钼酸盐(TTM)干预组、C3G干预组、ELC+C3G干预组。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的等级、潜伏期及次数;脑电图检测脑部异常放电;膜片钳技术测量海马神经元动作电位;试剂盒测定海马区谷胱甘肽(GSH)和亚铜离子(Cu^(+))含量;尼氏染色评估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海马区铁氧还蛋白1(FDX1)和硫辛酸合成酶(LIAS)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PTZ组的大鼠均表现出癫痫性发作,建模成功;与其他癫痫组比较,ELC干预组癫痫发作级别增加,异常放电增多,潜伏期缩短,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尼氏体颗粒减少,Cu^(+)水平升高,GSH水平降低,FDX1和LIAS表达增多;C3G干预组则反之(P<0.05)。TTM干预组神经元损伤轻于PTZ组,但重于C3G干预组(P<0.05)。ELC+C3G干预组神经元损伤轻于ELC干预组,但重于PTZ组(P<0.05)。结论: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区存在铜死亡,C3G可显著抑制铜死亡缓解慢性癫痫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铜死亡 亚铜离子 铁氧还原蛋白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部血管肉瘤扩大切除1例
2
作者 李俊霏 曹璋 +4 位作者 高红 杨勇 王文龙 贾港杰 左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AS)是一种罕见的内皮源性恶性肿瘤,其在口腔中的发病率仅占所有病例的1%,而舌部血管肉瘤更是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76岁女性患者的舌部血管肉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舌部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难点及治疗...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AS)是一种罕见的内皮源性恶性肿瘤,其在口腔中的发病率仅占所有病例的1%,而舌部血管肉瘤更是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76岁女性患者的舌部血管肉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舌部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难点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血管肉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SNRPA的表达及相关分子机制
3
作者 王思佳 崔敏 +4 位作者 李炳媚 佟美辰 周娜 张骞 曹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3-861,867,共10页
目的 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A(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olypeptide A, SNRP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SNR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NRPA水平... 目的 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A(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olypeptide A, SNRP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SNR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NRPA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5例新鲜胃癌和癌旁组织中SNRP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GC-803和GES-1细胞中SNRPA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和细胞功能实验检测SNRPA表达对胃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NR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组织SNRPA水平诊断胃癌的AUC为0.9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NRPA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SNRPA表达与肿瘤大小、Ki67、浸润深度、p53表达状态具有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SNRPA沉默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Cyclin D1、N-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SNRP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是胃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NRPA 预后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和鼻窦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小梅 田东 牟清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64,F0003,共2页
关键词 鼻窦 ROSAI-DORFMAN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中LY86-AS1和KHDRBS2低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王莎莎 赵文浩 +2 位作者 何锡宁 张杨杨 常文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3,共9页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抗原86反义RNA 1(LY86-AS1)和含KH结构域的RNA信号转导相关分子2(KHDRBS2)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0161数据集,采用加权基...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抗原86反义RNA 1(LY86-AS1)和含KH结构域的RNA信号转导相关分子2(KHDRBS2)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0161数据集,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鉴定与GBM发生密切相关的LY86-AS1和KHDRBS2。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分析LY86-AS1和KHDRBS2表达与GBM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个数据集分析LY86-AS1和KHDRBS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LY86-AS1和KHDRBS2在GBM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获取KHDRBS2的蛋白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KHDRBS2的蛋白表达。结果 LY86-AS1和KHDRBS2在GBM组织中低表达,且与GBM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Y86-AS1和KHDRBS2低表达组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LY86-AS1与初始B细胞、浆细胞、活化自然杀伤(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KHDRBS2与初始B细胞、浆细胞、辅助T细胞、活化NK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LY86-AS1和KHDRBS2在GBM中低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可能作为GBM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GBM) 长链非编码RNA LY86-AS1 KHDRBS2 免疫细胞浸润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酸梭菌通过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影响小鼠DSS结肠炎肠道屏障
6
作者 沈媛媛 程凯 +1 位作者 李丽霞 孙华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结肠炎组、低剂量(1×10^(1...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结肠炎组、低剂量(1×10^(10)CFU/L)酪酸梭菌组和高剂量(1×10^(11)CFU/L)酪酸梭菌组,每组10只。小鼠自由饮用含3.5%DSS的饮用水建立DSS结肠炎模型。酪酸梭菌组小鼠给予10 mL/kg酪酸梭菌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疾病活动度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q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内源性硫化氢酶[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SE)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BS)]及黏液屏障标志物Lypd8(LY6/PLAUR domain containing 8)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SE、CBS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S结肠炎组小鼠DAI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5);肠黏膜上皮缺失,隐窝排列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DSS结肠炎组相比,酪酸梭菌组小鼠DAI及结肠缩短程度显著下降(P<0.05);肠黏膜上皮相对完整,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隐窝排列紊乱减轻;结肠组织中CSE和CBS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Lypd8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CSE、CBS和MIF蛋白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检测ZO-1和occludin表达增多。结论:酪酸梭菌能够显著抑制小鼠DSS结肠炎,主要通过下调内源性硫化氢酶CSE和CBS表达,改善肠黏液屏障,维持肠上皮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内源性硫化氢酶 结肠炎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HSF1、SIRT1与MD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远航 吴淑华 +4 位作者 许晓阳 温菲菲 李红 田东 刘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5-1141,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与SIRT1、MD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HSF1、SIRT1、MDR1的表达,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与SIRT1、MD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HSF1、SIRT1、MDR1的表达,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HSF1、SIRT1、MDR1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2)HSF1阳性组的结直肠癌中,MDR1的表达高于HSF1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F1与MDR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1);(3)HSF1与SIRT1均阳性的结直肠癌组中MDR1的表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F1阳性组中MDR1的表达与SIRT1呈正相关(r=0.316,P<0.01);(4)HSF1、SIRT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HSF1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三者均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中HSF1与MDR1的表达有相关性,参与肿瘤多药耐药性;SIRT1可影响HSF1对MDR1的调控;HSF1、SIRT1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三者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个性化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HSF1 MDR1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A与GSDME介导的结直肠癌细胞焦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司航 王娜娜 +3 位作者 常文丽 刘素素 石文雅 张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0-586,591,共8页
目的检测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丰度,探讨PP1A与GSDME介导焦亡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PIA数据库分析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 目的检测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丰度,探讨PP1A与GSDME介导焦亡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PIA数据库分析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正常黏膜中PP1A蛋白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黏膜中PP1A、GSDME蛋白的表达和CD8^(+)T淋巴细胞丰度。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PP1A、GSDME和CD8^(+)T淋巴细胞丰度的相关性。结果GEPIA数据库检索显示,PP1A与GSDME的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P1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937 vs 0.643,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P1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而GSDME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5),GSDME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错配修复蛋白密切相关(P<0.05);CD8^(+)T细胞在癌浸润前沿的分布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且CD8^(+)T细胞在癌组织中的分布与p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1A与GSDME表达呈负相关(r=-0.196,P<0.05)。PP1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PP1A阴性患者(P<0.05),患者预后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PP1A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p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1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呈负相关,两者表达差异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CD8^(+)T细胞的差异性分布可能与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及肿瘤的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P1A GSDME 细胞焦亡 CD8^(+)T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自噬调控p62-Keap1/Nrf2-GPX4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及奥沙利铂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磊 武寒 +4 位作者 王苗苗 张睿哲 温菲菲 许晓阳 吴淑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目的探讨干预自噬对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和奥沙利铂(OXA)耐药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HCT-8、COLO205、HCT-116、SW620和SW480细胞系,筛选LC3表达适中的HCT-116细胞,检测其与OXA耐药HCT-116/OXA细胞株LC3、p62、Keap1、Nrf2... 目的探讨干预自噬对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和奥沙利铂(OXA)耐药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HCT-8、COLO205、HCT-116、SW620和SW480细胞系,筛选LC3表达适中的HCT-116细胞,检测其与OXA耐药HCT-116/OXA细胞株LC3、p62、Keap1、Nrf2、GPX4蛋白及Fe^(2+)、GSH、MDA的表达差异,并应用自噬和铁死亡干预剂并联合OXA干预HCT-116/OXA细胞株,检测LC3、p62、Keap1、Nrf2、GPX4蛋白及Fe^(2+)、GSH、MDA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对OXA的敏感性,平板克隆、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和侵袭能力。结果5组细胞中HCT-116细胞的LC3、p62和GPX4均呈中等表达量;与HCT-116细胞相比,HCT-116/OXA细胞对OXA敏感性较低,且p62、Nrf2、GPX4蛋白呈高表达,LC3和Keap1呈低表达,Fe^(2+)、GSH、MD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自噬激活剂Rapa组及Rapa+Fer-1组较Fer-1组和对照组的LC3、Keap1蛋白及Fe^(2+)、MDA水平均升高,而p62、Nrf2、GPX4蛋白及GSH水平呈低表达,且Rapa+Fer-1组GPX4蛋白、GSH的水平低于Rapa组(P<0.05)。在自噬抑制剂组中,CQ组及CQ+Erastin组与对照组和Erastin组相比其LC3、p62、Nrf2、GPX4蛋白及GSH水平均呈高表达,Keap1蛋白、Fe^(2+)、MDA均呈低表达,而Erastin组GPX4蛋白、GSH表达低于其余三组,Fe^(2+)、MDA含量高于其余三组(P<0.05)。自噬激活剂联合应用OXA,Rapa干预组与其余三组相比,其对OXA的化学敏感性高、迁移细胞数量少、细胞增殖活性低;Rapa+Fer-1组对OXA的敏感性低于Rapa组,但高于Fer-1组和对照组(P<0.05)。而Fer-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噬抑制剂联合应用OXA,Erastin、CQ+Erastin和CQ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细胞活性、迁移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均降低,其中Erastin组最低,而CQ+Erastin组高于Erastin组、低于CQ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中,自噬参与了铁死亡的调节,干预自噬可通过p62-Keap1/Nrf2-GPX4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发生铁死亡,从而逆转OXA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铁死亡 自噬 p62-Keap1/Nrf2-GPX4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CD163和CD8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妙玲 杨月 +1 位作者 张会芳 韩玉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0-525,530,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lymphocyte-predominant breast cancer,LP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并比较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方法收集...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lymphocyte-predominant breast cancer,LP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并比较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方法收集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LPBC 82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2例原发癌及23例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原发癌和转移癌的表达差异。结果原发癌中PD-L1在肿瘤细胞(tumor cell,TC)和免疫细胞(immune cell,IC)的阳性率分别为25.61%(21/82)、79.27%(65/82),其中TC-PD-L1在组织学分级Ⅱ和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18.00%(9/50)、37.50%(12/32),TC-PD-L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IC-PD-L1在肿瘤最大径≤2 cm和>2 cm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8/27)、85.45%(47/55),在Ki67≤20%和>20%的阳性率分别为60.00%(12/20)、85.48%(53/62),IC-PD-L1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Ki67有关(P均<0.05);TC-PD-L1的表达与CD8+瘤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intratumor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iTILs)密度呈正相关(r=0.277,P<0.05),IC-PD-L1的表达与CD163呈正相关(r=0.259,P<0.05);CD163高表达与较短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显著相关(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的TC-PD-L1和IC-PD-L1表达一致率分别为82.61%(19/23)、47.82%(1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63和CD8+iTILs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原发癌中PD-L1的表达与不良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CD163高表达提示预后差。LPBC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差异,对转移癌PD-L1的重新评估或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肿瘤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PD-L1 CD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大华 田东 +2 位作者 吴淑华 朱玉红 吕增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出汗、心慌、气短1年,以低血糖原因待查入院。CT示左... 目的探讨肾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出汗、心慌、气短1年,以低血糖原因待查入院。CT示左肾上方及左肾前下方见3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与肾分界不清,大小分别为9cm×8cm×7cm、7cm×7cm×7cm和4cm×4cm×4cm。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中心不均匀强化。临床、CT检查考虑为左肾癌。行左肾癌根治术。眼观:左肾上、下极分别见一肿块,切面灰白色,部分区见有坏死,与肾界限不清。镜检:肿瘤由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排列成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部分区域血管丰富,细胞密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部分区域细胞稀疏伴纤维化、黏液变性。肿瘤超过60%的区域内(尤其是肾下极肿块)瘤细胞丰富密集,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4个/10HPF),边缘呈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可见出血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弥漫阳性,CD99、bcl-2阳性,Ki-67增殖指数>20%。病理诊断:左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低度恶性)。术后随访24个月情况良好。结论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非常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应与肾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治疗以手术完全切除为主,并注意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中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淑华 胡金龙 +3 位作者 何双 温菲菲 孙晨博 田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探讨Beclin1、LC3和m TO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Beclin1、LC3和m TO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eclin1、LC3和m TOR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 目的探讨Beclin1、LC3和m TO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Beclin1、LC3和m TO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eclin1、LC3和m TOR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50%、87.19%和46.28%,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LC3蛋白在中+低分化大肠癌中的表达(91.34%、89.58%)高于高分化大肠癌(77.6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95.4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0.45%),m TOR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57.8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5.33%)(P<0.05),Beclin1过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LC3与Beclin1在大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s=0.593,P<0.01),与m TOR表达呈负相关(rs=-0.165,P<0.01),Beclin1和m TOR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eclin1和LC3均阳性、m TOR阴性、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Beclin1和LC3均阴性、m TOR阳性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LC3、m TOR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eclin1、LC3和m TO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和m TO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Beclin1、LC3和m TO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助于评估进展程度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BECLIN1 LC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靶向抑制自噬调控基因Beclin 1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自噬活性及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淑华 何双 +3 位作者 胡金龙 温菲菲 孙晨博 田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9-604,共6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自噬调控基因Beclin 1的表达,检测Beclin 1表达对mTOR、ULK1、LC3-B的表达以及对HCT116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4条针对Beclin 1基因的干扰RNA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载体分别瞬时...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自噬调控基因Beclin 1的表达,检测Beclin 1表达对mTOR、ULK1、LC3-B的表达以及对HCT116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4条针对Beclin 1基因的干扰RNA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载体分别瞬时转染HCT116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筛选出1条抑制率最高的Beclin 1干扰序列后,瞬时转染HCT116细胞,检测mTOR、ULK1及LC3-B的mRNA及蛋白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转染细胞后,BECN1-1245组mRNA及蛋白抑制率最高,达80%。(2)RT-PCR结果显示,BECN1-1245组转染细胞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ULK1与LC3-B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OR在两组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之相同。(3)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BECN1-1245组转染24、48、72 h后,细胞生存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BECN1-1245组转染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Beclin 1在HCT116细胞自噬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抑制Beclin 1的表达,可抑制细胞的自噬活性,并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推测Beclin 1基因可作为结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自噬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BECLIN 1 HCT1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 VEGF Ki-67 MVD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玉贞 吕增华 +1 位作者 朱玉红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青年组)和35例其它年龄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对照组)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青年组)和35例其它年龄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对照组)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3在青年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VEGF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青年组Ki-67和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和P<0.01)。Galectin-3表达与Ki-67和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1)。结论:Galectin-3可能参与了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癌细胞有更强的增殖、浸润和血管形成能力,这是青年乳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青年女性 GALECTIN-3 VEGF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倩倩 杨万群 +7 位作者 王玉波 吴菲 代娟娟 秦蜜蜜 庄金秋 王艳 沈志强 李继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3-703,共11页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黄多糖低、中、高(分别灌胃熟地黄多糖50、100、200 mg/kg)剂量组(PRRPL、PRRPM、PRRPH),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15 d,测定小鼠体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器官系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学、肠道派氏节数目等免疫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脾脏红髓、白髓界限不清,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胸腺指数降低,皮质、髓质不清,结构破坏;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脾淋巴细胞滞留在G0/G1期。与模型组相比,熟地黄多糖能极显著降低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缓解环磷酰胺造成的脾脏组织损坏,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F-γ水平(P<0.05;P<0.01),缓解淋巴细胞周期滞留,且高剂量组熟地黄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造模前后及熟地黄多糖对肠道派氏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熟地黄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免疫低下类疾病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多糖 小鼠 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PIK3CA和PIK3C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燕炜 吴淑华 +2 位作者 李扬扬 高向前 孟晓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癌基因PIK3CA、PIK3CB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并分析PIK3CA和PIK3CB的表达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结合图像进行分析,探讨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癌基因PIK3CA、PIK3CB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并分析PIK3CA和PIK3CB的表达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结合图像进行分析,探讨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IK3CA mRNA和PIK3CB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回访125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结果在300例大肠癌蜡块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IK3C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0.087 9±2.148 7、6.937 6±2.065 3,PIK3CB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5.870 6±2.877 7、8.693 2±2.442 4。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68,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相比,大肠癌组织中PIK3CA mRNA和PIK3CB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二者表达结果呈正相关(r=0.74,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PIK3CA和PIK3CB蛋白表达水平同样升高,二者表达结果呈正相关(r=0.71,P<0.05);生存分析显示PIK3CA和PIK3CB高表达与患者死亡风险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较明显,且PIK3CA和PIK3CB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PIK3CA、PIK3CB高表达亦是大肠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之一。检测大肠癌患者PIK3CA和PIK3CB的表达对于控制大肠癌的进展、确定大肠癌的靶点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PIK3CA PIK3CB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竹云 左金华 +3 位作者 王丽芳 吴淑华 李纪奎 杨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的生物学变化。方法:用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将其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定期获取标本,制备组织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形态计量等方法,观察术后不同阶段腮腺组织中腺泡、肌上皮细胞...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的生物学变化。方法:用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将其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定期获取标本,制备组织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形态计量等方法,观察术后不同阶段腮腺组织中腺泡、肌上皮细胞、导管及间质的形态变化及体积分数。结果: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开始萎缩,其中腺泡体积分数逐渐减少,至30d时已完全消失;间质、导管及肌上皮细胞体积分数增加;各时间组中各组织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萎缩后的腺体最终由扩张及增生的导管、间质(主要含纤维结缔组织)及肌上皮细胞组成。结论: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可促使腺体发生萎缩,从而避免腮腺区域术后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导管 结扎 萎缩 腺泡 肌上皮细胞 形态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与不同上皮内瘤变腺瘤中PI3Kp110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向前 吴淑华 +2 位作者 李扬扬 曹璋 纪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PI3Kp110β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I3Kp110β在138例结直肠腺癌、2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腺瘤、3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目的探讨PI3Kp110β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I3Kp110β在138例结直肠腺癌、2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腺瘤、3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腺瘤、10例结肠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PI3Kp110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LGIN腺瘤、HGIN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p110β在结直肠HGIN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与结直肠LGIN腺瘤、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结直肠癌组织中PI3Kp110β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间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PI3Kp110β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PI3Kp110β对评判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上皮内瘤变 腺瘤 PI3Kp110β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和PDCD5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曲贝贝 左金华 +1 位作者 朱玉红 王丽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A组)、40例多形性腺瘤(B组)及45例黏液表皮样癌(C组)组织中Survivin和PDCD5蛋...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A组)、40例多形性腺瘤(B组)及45例黏液表皮样癌(C组)组织中Survivin和PDCD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Survivin在A、B、C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27.5%、55.6%(χ2=14.556,P<0.01),PDC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65%、33.3%(χ2=17.439,P<0.01);(2)Survivin和PDCD5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3)Survivin和PDCD5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500,P=0.034,γs=-0.316)。结论:Survivin高表达,PDCD5低表达在在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MEC) 存活素 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双染技术观察大鼠萎缩腮腺中肌上皮细胞的增殖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多文 左金华 +4 位作者 毛玉龙 朱玉红 宋守君 王丽芳 宋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萎缩及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 MEC)的增殖变化规律。 方法: 对78 只Wistar大鼠结扎右侧腮腺主导管,HE染色观察正常腮腺及主导管结扎后0(对照)、1、3、5、7、14、21、30、60、90、120... 目的: 观察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萎缩及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 MEC)的增殖变化规律。 方法: 对78 只Wistar大鼠结扎右侧腮腺主导管,HE染色观察正常腮腺及主导管结扎后0(对照)、1、3、5、7、14、21、30、60、90、120、150、180 d腮腺的组织学变化(n=6),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定量分析MEC在腮腺萎缩不同时间点的增殖率及分布情况。 结果: 主导管结扎后,腮腺腺泡细胞逐渐凋亡消失,大量导管样结构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并伴炎性细胞浸润。导管结扎后第3天,MEC快速增殖,5 d时增殖率达到峰值,7 d后MEC增殖率降低,30~150 d时MEC增殖率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180 d时未观察到增殖的MEC,MEC总数显著减少。 结论: 结扎腮腺导管诱导腺体萎缩的过程中MEC早期增殖,随后增殖活力下降、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细胞增殖 腮腺 萎缩 导管结扎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