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慢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庆祥 吴小娟 +1 位作者 王金燕 高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0-875,共6页
慢性疼痛是一种临床高发的顽固性疾病,但目前尚无显效的治疗措施,明确其发病机理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细胞程序性坏死(Nec)是一种新发现的可调控性细胞死亡模式,最新研究表明,Nec可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促使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慢性疼痛是一种临床高发的顽固性疾病,但目前尚无显效的治疗措施,明确其发病机理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细胞程序性坏死(Nec)是一种新发现的可调控性细胞死亡模式,最新研究表明,Nec可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促使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条件性敲除或给予靶向药物抑制Nec关键通路蛋白的活性均可显著改善动物模型所形成的疼痛异常行为,故Nec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疼痛的新突破口。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针对Nec的激活途径、在慢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重点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坏死 慢性疼痛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对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晶 崔晓 +1 位作者 于慧 程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对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疗程12周。检测中医病证疗效、血清炎性因子(Hs-CRP、T...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对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疗程12周。检测中医病证疗效、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VAS评分、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TNF-α、IL-6、VAS评分降低(P<0.05),SF-36评分更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可控制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疼痛阈值,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汤 双氯芬酸钠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可逆甲基化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疼痛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邵翠杰 高勇 +2 位作者 金丹 王丹 王德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FA(Compl...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完全弗氏佐剂)组、SAM+Sham组、SAM+CFA组。分别于术后1、3、5、7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因术后3 d疼痛较为明显,处死并取术后3 d脊髓腰膨大部(L4-L6),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DNF基因甲基化以及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FA组大鼠TWL/PWT明显降低(P<0.01);SAM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AM+CFA组大鼠TWL/PWT与CF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CFA组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0.05),SAM+CFA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FA组(P<0.01)。BDNF启动子区不同部位甲基化水平表达有差异。结论:大鼠脊髓水平BDNF启动子区甲基化参与慢性炎性疼痛的发生,腹腔注射SAM减轻慢性炎性疼痛与降低脊髓水平BDNF、改变其启动子区不同部位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脑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性炎性疼痛 S-腺苷蛋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与慢性疼痛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庆祥 吴小娟 +2 位作者 高勇 林峰 商青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3-776,共4页
慢性疼痛是一类机制复杂的疾病,神经炎症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机制。而NLRP3炎性小体是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形成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能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继而引发神经炎症。众多证据表明,NLRP... 慢性疼痛是一类机制复杂的疾病,神经炎症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机制。而NLRP3炎性小体是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形成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能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继而引发神经炎症。众多证据表明,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靶向NLRP3可能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慢性疼痛治疗策略,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综述了NLRP3炎性小体在慢性疼痛中作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性小体 慢性疼痛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指导单孔分体脊柱内镜精准切除钩状突减压颈神经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昌震 王红艳 +4 位作者 孙兆忠 孙宁 冯志萌 李洒 李岳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观测钩状突尖端(uncinate process tip,UPT)、椎弓根峡部和颈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单孔分体脊柱内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钩状突精准切除实现颈神经彻底减压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滨州... 目的:观测钩状突尖端(uncinate process tip,UPT)、椎弓根峡部和颈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单孔分体脊柱内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钩状突精准切除实现颈神经彻底减压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资料,并在Mimics21.0上观测C3~4至C7~T1相关参数:UPT分别至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前缘前后距离(a)、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下缘垂直距离(b)、颈神经起点上缘左右距离(c)、颈神经起点上缘垂直距离(d)、颈神经起点下缘垂直距离(e)、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前后距离(f)、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左右距离(g)、颈神经外展角(∠A)、前倾角(∠B)。结果:C_(3~4)至C_(7)~T_(1),同节段不同性别、不同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节段b、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减压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下缘即可实现颈神经起点下缘减压;随着C_(3~4)至C_(7)~T_(1)节段降低,a逐渐减小;b、d、e、g、∠A、∠B逐渐增加;c、f先增加后减小(P<0.05)。结论:以UPT作为重要骨性标志点,明确颈神经减压范围并精准切除钩状突。UPT向前(0.9±0.5)mm至(2.3±1.3)mm至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向外磨透钩状突,可完成UPT至椎弓根区出口处颈神经腹侧减压;向上(5.5±2.1)mm至(8.0±3.0)mm、向内(1.1±0.5)mm至(1.9±0.9)mm分别磨除部分上位椎体和钩状突后外侧壁增生骨赘,可显露硬脊膜外侧缘和颈神经起点上缘,完成UPT至颈神经起点减压,为手术精准切除钩状突安全减压颈神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 单孔分体脊柱内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钩状突尖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崔静 邸卫华 +5 位作者 李燕 王金燕 毕锋莉 王万胜 王德强 邵翠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89-2692,共4页
背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 背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但是针灸是有创治疗,家长与患儿不易接受。穴位按摩有效地规避了针灸的缺点,因此探讨穴位按摩对语言及智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发育迟滞患儿15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0例和干预组7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语言训练、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第1次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为中期评估,于6个疗程后进行第2次评估为末期评估。结果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智力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发育商(DQ)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3个疗程、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的语言功能及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展障碍 发育障碍 穴位按压 语言疗法 康复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庆祥 王德强 +1 位作者 高勇 吴小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长期的疼痛不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生活和工作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但目前临床上对PHN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长期的疼痛不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生活和工作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但目前临床上对PHN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经济负担更使病人苦不堪言。而皮内注射,在治疗PHN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花费低及疗效确切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是目前疼痛医学研究的方向之一,故本文就皮内注射治疗PHN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甲硫氨酸通过调节脊髓DNA甲基化水平减轻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栾顺莲 李玉娜 +3 位作者 金丹 高勇 王德强 邵翠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94-2299,共6页
背景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本研究采用... 背景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本研究采用甲醛溶液诱导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观察注射L-甲硫氨酸(L-MET)是否会减轻大鼠足底急性炎性痛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疼痛生物标志物和开发理想的镇痛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将2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B组(L-MET+0.9%氯化钠溶液组)、C组(0.9%氯化钠溶液+2 g/L甲醛溶液组)、D组(L-MET+2 g/L甲醛溶液组),每组6只。B组、D组腹腔注射L-MET,2次/d,总量不超过0.18 mg/kg,连续注射3 d;A组、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D组左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2 g/L甲醛溶液20μl,制作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足部肿胀并会出现相应的抬足舔足行为视为模型制作成功;A组、B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全程记录给药后60 min大鼠行为学,并记录疼痛次数,每隔3 min为1个观察时段,共分20个观察时段。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脊髓L4~L6之间脊髓组织,检测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大鼠脊髓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2、DNMT3a、DNMT3b RNA水平。结果A组、B组大鼠无明显不适异常反应;C组、D组大鼠出现躁动不安、注射足抬起不着地、舔咬或抖动注射足等反应,其疼痛行为反应呈典型的双相变化,从注射后即刻开始,持续3~5 min的急性疼痛时相(第一时相),5~10 min的静息期,随后出现可持续0~45 min的继发性疼痛时相(第二时相)。C组、D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次数均多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6~39 min疼痛次数少于C组(P<0.05)。B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B组(P<0.05);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C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DNMT3a、DNMT3b RNA水平高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脊髓DNMT3a RNA水平低于C组,DNMT3b RNA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L-MET对于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DNMT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 甲醛 甲硫氨酸 脊髓 DNA甲基化 镇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突变负荷对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撒焕兰 马克威 +1 位作者 高勇 王德强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0-384,共5页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首位,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外,免疫治疗也成为其不容忽视的治疗策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相继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首位,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外,免疫治疗也成为其不容忽视的治疗策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相继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二线治疗和部分患者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也推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复发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治疗。目前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因此挑选有效及可靠的生物标记物,筛选出接受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成为精准治疗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未来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独立预测生物标记物,但是TMB在预测免疫疗效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本文综述了TMB对于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及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肿瘤 肿瘤突变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Meta 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荟芳 王冉冉 王德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0-1286,共7页
目的综合评价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 目的综合评价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咽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20年6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研究,包括325例患者。咽部电刺激在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评定量表评分(SMD=-0.27,95%CI-0.53^-0.01,P=0.04)和拔管率(RR=4.69,95%CI 2.02~10.87,P<0.001)方面有效,但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SMD=0.24,95%CI-0.32~0.79,P=0.40)、渗漏-误吸量表评分(MD=-0.18,95%CI-0.74~0.39,P=0.54)和住院时间(SMD=-0.16,95%CI-0.42~0.11,P=0.25)方面与对照治疗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咽部电刺激能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鼻饲拔管率,但在经口摄食、减少误吸和住院时间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咽部电刺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调控YAP增强A54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纪伟 武艳 +2 位作者 金丹 陈微微 代娟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联合顺铂调控A549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YAP分子是否参与这一过程。方法以A549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活化的caspase-3、Annexin V、YAP及YAP靶基因CTGF和Cyr6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联合顺铂调控A549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YAP分子是否参与这一过程。方法以A549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活化的caspase-3、Annexin V、YAP及YAP靶基因CTGF和Cyr61的表达水平;CCK-8和MTT实验检测各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各药物对YAP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原癌基因YAP在肺癌细胞中高表达且处于活化状态,高表达的YAP促进肺癌细胞增殖。高浓度的去甲斑蝥素和顺铂能明显降低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然而低浓度的顺铂和去甲斑蝥素的联合用药可通过调控YAP,增加A54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进而抑制细胞增殖。结论低浓度的去甲斑蝥素和顺铂的联合用药增加A54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明显降低YAP的转录活性和YAP的蛋白水平,降低其靶基因CTGF和Cyr6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顺铂 YAP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顺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偶联酶2C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与抑制细胞衰老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纪伟 武艳 +4 位作者 金丹 杜静 宫凯凯 苗双 杨丽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泛素偶联酶2C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但其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肺癌A549细胞为材料,通过RT-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SA-β-Gal细胞衰老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阐明UBE2C与肺癌细胞的增殖、衰... 泛素偶联酶2C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但其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肺癌A549细胞为材料,通过RT-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SA-β-Gal细胞衰老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阐明UBE2C与肺癌细胞的增殖、衰老和迁移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UBE2C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利用基因修饰技术瞬时过表达或靶向沉默UBE2C后,在肺癌A549细胞中,UBE2C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增加3.5倍或减少0.5倍,显著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进而减少或增加细胞的凋亡率。过表达UBE2C后,显著抑制细胞衰老;但沉默UBE2C后,则增加细胞衰老。此外,过表达UBE2C后,下调转移相关基因E-钙黏着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且上调波形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肺癌细胞的迁移。但靶向敲除UBE2C后,上调E-钙黏着蛋白,同时下调波形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本研究的开展将明确UBE2C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以UBE2C为靶点,提高病人生存期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偶联酶2C 细胞增殖 细胞衰老 细胞迁移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