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肺动脉收缩期加速时间/射血时间比值评估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肺成熟度 被引量:3
1
作者 田飞 窦连峰 +1 位作者 唐丽玮 刘玉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主肺动脉收缩期加速时间(AT)/射血时间(ET)比值对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肺成熟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重度子痫前期在我院住院并自愿接受超声检查的孕妇65例,根据孕周分为早发型(孕20~33^(+6)周)重度子... 目的探讨胎儿主肺动脉收缩期加速时间(AT)/射血时间(ET)比值对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肺成熟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重度子痫前期在我院住院并自愿接受超声检查的孕妇65例,根据孕周分为早发型(孕20~33^(+6)周)重度子痫前期组(A组,n=30)和晚发型(孕34~40周)重度子痫前期组(B组,n=35)。选取超声检查孕周与A、B组相匹配的正常孕妇作为各自对照组(分别为30例、35例)。超声多普勒测量胎儿主肺动脉血流参数,包括AT、ET、AT/E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于分娩即刻采集羊水(约15 mL),检测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值。比较A、B组胎儿主肺动脉血流参数及其与对照组有无差异,分析血流参数与羊水L/S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胎儿主肺动脉AT、ET、AT/ET、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小于各自对照组(均P<0.05)。A组、B组胎儿主肺动脉AT/ET比值与羊水L/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1、0.383,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T/ET诊断早发型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33,当假阳性率为5%时,灵敏度分别为0.853、0.912,特异度分别为0.583、0.611,截断值分别为0.185、0.255。结论胎儿主肺动脉AT/ET比值能对重度子痫前期做出初步诊断,并可定量评估胎儿肺成熟度,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无创、可重复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重度子痫前期 胎儿肺成熟度 主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任澎 张冰 +3 位作者 马丽 刘永国 莫红梅 李秀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选ACS患者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选ACS患者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AC-1)和P选择素(CD62P)水平的变化,并与疑诊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AC-1、CD62P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AC-1:62.47±3.91和67.91±10.42比32.46±8.93;CD62P:16.73±3.74和18.53±5.62比7.67±2.21,均为P<0.05),经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两组PAC-1、CD62P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AC-1:43.62±9.67比62.47±3.91,46.55±4.86比67.91±10.42,均为P<0.05;CD62P:12.38±3.29比16.73±3.74,13.39±3.41比18.53±5.62,均为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森锰锌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劲松 栾春业 +5 位作者 王强 徐艳 张晶 环飞 程洁 肖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代森锰锌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PC-12细胞加入代森锰锌0,1,10,30,60和120μmol.L-1,培养24h后,应用WST-8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PC-12细胞中加入代森锰锌0,1,30和120μmol.L-1,培养24h后,... 目的探讨代森锰锌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PC-12细胞加入代森锰锌0,1,10,30,60和120μmol.L-1,培养24h后,应用WST-8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PC-12细胞中加入代森锰锌0,1,30和120μmol.L-1,培养24h后,流式细胞术FITC-AnnexinⅤ/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及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以及ER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代森锰锌浓度增加,代森锰锌组晚期凋亡率升高,呈浓度依赖关系,IC50为49.95μmol.L-1。代森锰锌120μmol.L-1组细胞晚期凋亡率为(90±4)%(P<0.05);Hoechst33258染色可见细胞核膨大、染色质边集浓染等凋亡特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cl-2逐渐降低,Bax和p-ERK1/2表达增高(P<0.05),代森锰锌120μmol.L-1组p-ERK1/2积分吸光度分别为128.0±2.5和178.4±4.0。结论代森锰锌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ERK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代森锰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第一反应者早期除颤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尹丽达 王佳森 +1 位作者 贺永超 李爱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57-1764,共8页
背景现阶段,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每年约有1万人死于院外心脏骤停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5%。早期除颤为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 背景现阶段,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每年约有1万人死于院外心脏骤停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5%。早期除颤为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搜集有关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对患者周存活出院率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包含22530例患者,文献质量总体在中等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了AED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率高于现场第一反应者未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者〔OR=0.47,95%CI(0.45,0.50),P<0.001〕;专业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高于非专业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者〔OR=0.72,95%CI(0.65,0.81),P<0.001〕。结论现场第一反应者早期除颤可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且接受过早期除颤培训的专业急救第一反应者予以早期除颤较非专业急救第一反应者可有效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心血管疾病 第一反应者 非专业急救 心脏除颤 存活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ABCB1基因多态性对比索洛尔血药浓度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迟峰 李玉著 +3 位作者 赵硕然 袁炜婷 姜银松 姜海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比索洛尔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32例,根据C3435T基因型分为CC组4...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比索洛尔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32例,根据C3435T基因型分为CC组49例,CT组64例,TT组19例。3组均口服比索洛尔5mg/d,比较1周后血药浓度及1个月后心功能。结果TT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CC组和CT组[(25.33±10.43)μg/L vs(42.35±15.29)μg/L、(37.38±13.92)μg/L,P<0.05]。CC组和CT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和CT组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比例明显高于TT组(87.8%、84.4%vs 57.9%,P<0.05)。3组治疗前心功能Ⅰ~Ⅱ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vs 29.7%%vs 26.3%,P>0.05)。结论ABCB1基因C3435TCC型和CT型心力衰竭患者对比索洛尔更为敏感,患者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基因型 肾上腺素能β-1受体拮抗剂 P糖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