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侧CA1到外侧隔核的神经元投射参与调控小鼠的社交记忆 被引量:1
1
作者 游晶晶 王丹 +4 位作者 孙琳杉 刘彬 闫海静 王文涛 刘翠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3-361,共9页
目的:探讨参与调控小鼠同类个体识别及社交记忆行为的神经环路。方法:通过在腹侧CA1(vCA1)脑区注射腺相关病毒AAV5-hsyn-GFP,进行同性别陌生个体及熟悉个体社交行为,检测即早基因c-fos全脑表达情况,明晰小鼠在识别同类陌生个体及熟悉个... 目的:探讨参与调控小鼠同类个体识别及社交记忆行为的神经环路。方法:通过在腹侧CA1(vCA1)脑区注射腺相关病毒AAV5-hsyn-GFP,进行同性别陌生个体及熟悉个体社交行为,检测即早基因c-fos全脑表达情况,明晰小鼠在识别同类陌生个体及熟悉个体时各脑区神经元被激活情况。通过外侧隔核区(LS)逆向腺病毒注射及Fos表达,以确定参与调控小鼠同类个体识别及社交记忆的神经环路。通过药理学遗传的方法检测选择性抑制vCA1到LS的神经投射对小鼠同类个体识别的影响。结果:小鼠前额叶皮层(PFC)、海马齿状回(DG)、伏隔核(NAc)在识别熟悉及陌生个体时均存在较多神经元激活;vCA1及LS在识别陌生个体时存在更多神经元激活;vCA1脑区到LS脑区有直接的神经投射。药理学遗传手段抑制vCA1到LS的神经投射后,在三箱室社交行为实验中,不会影响小鼠辨别同类和无生命物体的能力,但是损害了小鼠识别陌生小鼠的能力。结论:vCA1、PFC、DG、NAc及LS等多个脑区参与小鼠同类社交行为,而vCA1及其到LS的神经投射则参与调控了小鼠对同类个体的社交记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记忆 同类个体识别 腹侧CA1 外侧隔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石素B对人神经胶质瘤U118 MG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作者 刘翠兰 李建军 +4 位作者 姜贺 刘晶 王丹 李晨 赵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574,共9页
目的:观察尿石素B(UB)对人神经胶质瘤(GBM)的U118 MG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118 MG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1)UB)和不同浓度(20、40、80、120、160和200μmol·L^(-1))U... 目的:观察尿石素B(UB)对人神经胶质瘤(GBM)的U118 MG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118 MG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1)UB)和不同浓度(20、40、80、120、160和200μmol·L^(-1))UB组,培养24、48和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将U118 MG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1)UB)和不同浓度(40、80和120μmol·L^(-1))UB组,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U118 MG细胞克隆形成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U118 MG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U118 MG细胞侵袭百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U118 MG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U228 MG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U118 MG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作用24、48和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UB组U118 MG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与对照组比较,40、80和120μmol·L^(-1)UB组U118 MG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划痕愈合实验,作用24和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40、80和120μmol·L^(-1)UB组U118MG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40、80和120μmol·L^(-1)UB组侵袭U118 MG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80和120μmol·L^(-1)UB组U118 MG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或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UB组U118 MG细胞中Vimentin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E-cadherin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UB能够抑制人GBM的U118 M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U118 MG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并上调Bax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并引起细胞周期G2/M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B 神经胶质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雌鼠抑郁样行为和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晶 吴敏 +4 位作者 孟凡涛 代娟娟 刘翠兰 胡凤爱 李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目的检测雌鼠不同性周期时的抑郁样行为、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量及雌激素剥夺和补加对抑郁样行为和BDNF表达的影响,阐明雌激素对抑郁症发病和治疗的调控作用。方法雌性C57小鼠利用阴道涂片染色法区分为发情前期和发情间... 目的检测雌鼠不同性周期时的抑郁样行为、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量及雌激素剥夺和补加对抑郁样行为和BDNF表达的影响,阐明雌激素对抑郁症发病和治疗的调控作用。方法雌性C57小鼠利用阴道涂片染色法区分为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组,采用强迫游泳行为评价两组雌鼠的抑郁样行为,并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组小鼠海马中总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运用糖水偏好方法检测基础条件下和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条件下卵巢摘除(OVX)后雌鼠的抑郁样行为。最后,在CUS条件下,利用糖水偏好、强迫游泳及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雌激素补加对雌激素剥夺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和海马中总BDN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强迫游泳行为结果显示发情间期雌鼠不动时间高于发情前期(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发情间期海马中总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比发情前期显著降低(P<0.05)。糖水偏好结果显示:基础条件下,与假手术组相比,卵巢摘除组糖水偏好值没有变化(P> 0.05),CUS条件下,糖水偏好值降低(P<0.05)。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结果显示外源性补加雌激素能翻转CUS条件下OVX所诱导的糖水偏好值的降低和不动时间的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OVX后海马BDNF总mRNA水平降低(P<0.05),而外源性补加雌激素后海马BDNF总mRNA水平恢复(P<0.05)。结论雌鼠性周期能影响抑郁样行为和海马BDNF的表达,雌激素缺失能增加小鼠对CU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的易感性;而外源性雌激素补加能翻转CUS条件下OVX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和海马BDNF mRNA表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抑郁样行为 雌激素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所致抑郁小鼠性行为受损及VTA脑区BDNF的表达下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丹 邱长云 +5 位作者 孟凡涛 赵娣 刘翠兰 刘晶 李晨 王文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460,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对小鼠性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Control组和CUS组,并平衡两组间小鼠的体质量,对照组3~5只/笼,正常喂养;CUS组给予21 d CUS结合单笼饲养,建立抑郁模型。21 d后...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对小鼠性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Control组和CUS组,并平衡两组间小鼠的体质量,对照组3~5只/笼,正常喂养;CUS组给予21 d CUS结合单笼饲养,建立抑郁模型。21 d后,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验证CUS的效果。通过嗅觉偏好测试和雌鼠尿液嗅实验检测小鼠的性行为,检测小鼠腹侧被盖区(VT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CUS导致小鼠糖水偏好降低(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5)等抑郁样行为,小鼠嗅觉偏好测试中在雌鼠垫料一侧的时间与在雄鼠垫料一侧的时间无差异,雌鼠尿液嗅实验中闻嗅雌鼠尿液的时间减少(P<0.05)等性行为受损,且CUS小鼠VTA脑区BDNF的蛋白表达降低,BDNF总mRNA和ExonⅠ、ExonⅡ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S致抑郁小鼠性行为受损和VTA脑区BDNF表达下降,表明BDNF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US致小鼠性行为受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抑郁 性行为 腹侧被盖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敏 田晓玲 +5 位作者 邱长云 张奇 刘璐 朱婷婷 樊翠翠 许红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6-631,共6页
目的分析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术后颅内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行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 目的分析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术后颅内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行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n=324),依据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治疗过程等差异。结果324例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2例,感染率为9.87%。颅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株(47.37%),革兰阳性菌8株(42.10%),真菌2株(10.53%)。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颅内出血量、术前备皮距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溶凝治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8项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预防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而颅内出血量、术前备皮距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围手术期重要环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预防颅内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微创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所致抑郁小鼠中缝背核脑区BDNF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孟凡涛 刘晶 +4 位作者 王文涛 代娟娟 游晶晶 胡凤爱 李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小鼠中缝背核脑区的表达情况。方法将2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10)和CUS组(n=10)两组,CUS组给予21 d应激,对照组每天抓取1次&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小鼠中缝背核脑区的表达情况。方法将2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10)和CUS组(n=10)两组,CUS组给予21 d应激,对照组每天抓取1次&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对2组小鼠进行抑郁样行为检测;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小鼠中缝背核脑区5-和色胺(5-HT)神经元和BDNF蛋白的共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中缝背核脑区组织中总BDNF mRNA'BD NF外显子(Exons)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CUS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与总BDNF mRN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CUS能导致小鼠糖水偏好值明显降低(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BDNF与中缝背核5-HT神经元存在共定位。CUS能导致小鼠中缝背核脑区总BDNF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US组小鼠糖水偏好值与总BDNF mRNA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CUS组小鼠FST不动时间与总BDNF mRNA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BDNF Exons mRNA检测结果显示CUS能导致小鼠中缝背核脑区BDNF Exon IV(P<0.05)和VI(P<0.05)mRNA表达降低,而Exon I(P>0.05)和Exon II mRNA(P>0.05)表达则没有显著变化。结论CUS能诱导产生抑郁样行为,并能导致中缝背核脑区5-HT神经元中BDNF表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抑郁样行为 中缝背核 5-和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酮对抑郁样行为和海马中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凯新 王三旺 +5 位作者 翟庆龄 赵娣 刘晶 孟凡涛 李晨 陈金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观察诺卡酮(nootkatone)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海马脑区神经再生及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诺卡酮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目的观察诺卡酮(nootkatone)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海马脑区神经再生及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诺卡酮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CUS组(CUS+0.9%氯化钠溶液),CUS+诺卡酮组(CUS+诺卡酮)。用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试验来评价小鼠的抑郁行为表型;用RT-PCR检测海马BDNF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BDNF、PKA及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状回脑区神经元的再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S组小鼠糖水偏好降低(P<0.05),强迫游泳潜伏期减少和不动时间增加(P<0.05),海马BDNF mRNA和蛋白表达量、PKA和p-CREB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CUS组小鼠相比,CUS+诺卡酮组小鼠糖水偏好增加(P<0.05),强迫游泳潜伏期增加和不动时间减少(P<0.05),BDNF mRNA和蛋白表达量、PKA和p-CREB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CUS组海马双皮质素(DCX)标记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与CUS组比较,CUS+诺卡酮组DCX标记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诺卡酮可改善CUS小鼠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和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诺卡酮 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通过激活小鼠海马脑区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娣 刘翠兰 +3 位作者 李晨 王文涛 王丹 王凯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观察柚皮苷(NRG)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脑区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柚皮苷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柚皮苷处理组(NRG)、CUS处理组(CUS)、CUS和柚皮苷... 目的:观察柚皮苷(NRG)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脑区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柚皮苷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柚皮苷处理组(NRG)、CUS处理组(CUS)、CUS和柚皮苷联合处理组(CUS+NRG)。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来评价小鼠的抑郁行为表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中m TOR和p70S6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海马齿状回(DG)脑区插管注射雷帕霉素,抑制m TOR信号通路,利用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m TOR信号通路抑制对NRG抗小鼠抑郁作用的影响。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US组小鼠糖水偏好明显降低(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CUS组小鼠相比,CUS+NRG小鼠糖水偏好显著增加(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S组小鼠海马m TOR和p70S6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CUS+NRG组m TOR和p70S6K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DG脑区微注射m TOR蛋白的抑制剂雷帕霉素明显抑制柚皮苷对糖水偏好的增加作用(P<0.05)和对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减少作用(P<0.05)。结论:柚皮苷改善CUS小鼠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海马区m TOR和p70S6K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柚皮苷 mTOR信号转导通路 雷帕霉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受体AdipoR1对肺癌细胞PC9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代娟娟 杨丽娟 +4 位作者 武艳 杜静 孟凡涛 安佳佳 李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0,49,共7页
目的:观察过表达或敲低人脂联素受体1(AdipoR1)对肺癌细胞PC9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AdipoR1对肺癌的调控作用。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dipoR1在PC9细胞及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中的表达量;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Adip... 目的:观察过表达或敲低人脂联素受体1(AdipoR1)对肺癌细胞PC9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AdipoR1对肺癌的调控作用。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dipoR1在PC9细胞及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中的表达量;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AdipoR1过表达和shRNA干扰载体,转染至PC9细胞中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dipoR1的表达情况。运用CCK8方法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AdipoR1激动剂AdipoRon、AdipoR1过表达及AdipoR1敲低对PC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AdipoR1在PC9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 <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ipoR1过表达的PC9细胞中Adipo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细胞(P均<0.05),AdipoR1干扰组AdipoR1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细胞(P均<0.05)。CCK8和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在24 h和48 h时,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dipoRon能显著降低PC9细胞的增殖和划痕愈合率,过表达AdipoR1的PC9细胞增殖和划痕愈合率明显低于空载体细胞,而AdipoR1敲低能明显促进PC9细胞的增殖和划痕愈合率(P均<0.05)。结论:AdipoR1激动剂AdipoRon或AdipoR1过表达能抑制肺癌细胞PC9的增殖和迁移活性,而AdipoR1敲低则能明显促进肺癌细胞PC9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受体1 脂联素受体激动剂 PC9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LncRNA MIR31HG基因稳定转染PC9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娟娟 杨丽娟 +4 位作者 杜静 苗双 席思川 李晨 武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1-806,共6页
目的:检测过表达人MIR31HG基因对PC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促癌基因MIR31HG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全长序列,分子克隆至 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将pcDNA3.1-MIR31HG过表达质粒和对照质... 目的:检测过表达人MIR31HG基因对PC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促癌基因MIR31HG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全长序列,分子克隆至 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将pcDNA3.1-MIR31HG过表达质粒和对照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人肺癌PC9细胞。采用酶切鉴定法检测MIR31HG过表达载体的构建情况。通过G418药物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MIR31HG的PC9细胞系(PC9-pcDNA3.1-MIR31HG,稳定转染组)和对照细胞系(PC9-pcDNA3.1,空载体组)。采用RT-PCR法检测稳定转染细胞系中MIR31HG基因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PC9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功扩增得到了MIR31HG的特异基因片段;MIR31HG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后分别产生目的基因和载体2个片段。RT-PCR法检测,稳定转染组细胞中MIR31H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5)。CCK-8检测,在培养24、36和48 h时,稳定转染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划痕愈合实验,在培养48 h时,稳定转染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LncRNA MIR31HG基因的真核过表达载体和过表达MIR31HG的稳定转染PC9细胞系,且MIR31HG过表达能够促进肺癌PC9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 PC9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石素B对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刘翠兰 赵娣 +3 位作者 代娟娟 王丹 李晨 刘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检测尿石素B(UB)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UB处理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运用CCK-8方法、克隆形成、划痕愈合、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UB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检测尿石素B(UB)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UB处理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运用CCK-8方法、克隆形成、划痕愈合、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UB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B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作用;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B对下游信号通路蛋白ERK、AKT、p38、JN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4 h和48 h时,UB可降低U251细胞的吸光度值(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UB可减低细胞克隆形成百分比(P<0.01);UB能降低划痕愈合百分比(P<0.05或P<0.01);UB能降低侵袭细胞数量百分比(P<0.01);UB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2)/M期(P<0.01);UB能显著提高ERK的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1),并抑制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1)。结论UB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细胞周期,并调控ER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B U251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