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弹性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1
作者 刘钊 李慧 +4 位作者 王敏敏 王坤 刘菲菲 王玉华 张文晓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06-2811,共6页
目的探讨黏弹性成像(STVi)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02例104个乳腺结节(良性组52个,恶性组52个),均经手术或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目的探讨黏弹性成像(STVi)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02例104个乳腺结节(良性组52个,恶性组52个),均经手术或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使用迈瑞昆仑Resona A20S超声设备获取结节内部及周围2 mm组织的黏性系数和杨氏模量,并分析各自的诊断效能以及弹性参数值与结节最大径的相关性、两参数间相对应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组的弹性参数值[结节内部最大黏性系数(Vi_(max)):5.93(4.33,8.47)Pa·s、最大杨氏模量(E_(max)):81.18(58.31,120.33)kPa;结节周围2 mm组织的最大黏性系数(Vi2_(max)):7.57(5.40,10.16)Pa·s、最大杨氏模量(E2_(max)):117.21(65.66,170.66)kPa]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Vi_(max):3.70(2.69,5.32)Pa·s、E_(max):41.42(28.29,64.25)kPa;Vi2_(max):4.30(3.63,5.65)Pa·s、E2_(max):47.23(36.42,74.67)kPa](P<0.05)。结节周围2 mm组织的诊断效能(Vi2_(max):0.78、E2_(max):0.81)优于结节内部(Vi_(max):0.72、E_(max):0.77)的诊断效能(P<0.05)。联合诊断(Vi2+E2、Vi+E)的AUC值为0.82、0.77,高于单独应用STVi的诊断效能(P<0.05),虽然略高于SWE的诊断效能,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最大径与弹性参数最大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E2_(max)与结节最大径的相关性最强(r=0.510,P<0.05)。结论STVi和SWE对于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结节周围2 mm组织的弹性参数值,其鉴别效能优于结节内部区域,二者联合可以提高STVi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结节 黏弹性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良恶性鉴别 结节最大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耐药信息传递的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许乘凤 杨振林 +5 位作者 花义同 程凯 滕晓飞 张英哲 刘健 王晓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8,220,共7页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somes,EXOs)在乳腺癌细胞间耐药信息的传递作用。方法选用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为模型,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CF-7/ADR外泌体(ADR/EXO);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细胞外泌体形态;运用倒置...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somes,EXOs)在乳腺癌细胞间耐药信息的传递作用。方法选用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为模型,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CF-7/ADR外泌体(ADR/EXO);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细胞外泌体形态;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ADR/EXO与MCF-7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F-7与MCF-7/ADR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60h后细胞内阿霉素药物浓度变化;运用CCK-8法检测ADR/EXO与MCF-7细胞共培养后对阿霉素的IC50的影响;运用RT-PCR检测MCF-7与ADR/EXO共培养后MDR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与ADR/EXO共培养12h和72h后P-g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呈现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杯口状结构,直径为40~100nm;用PKH67标记ADR/EXO显示,ADR/EXO是可以被MCF-7细胞摄取;与ADR/EXO共培养后敏感细胞株MCF-7对阿霉素的IC50耐药性升高2.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与MCF-7/ADR在Transwell小室中共培养60h后的MCF-7细胞,胞内可见阿霉素聚集减少,核区分布减少,荧光强度减弱;MCF-7+ADR/EXO组MDR1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是MCF-7组的8.6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F-7组相比,共培养12h的MCF-7+ADR/EXO组P-gp相对表达量升高4.6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F-7组相比,共培养72h的MCF-7+ADR/EXO组P-gp相对表达量升高3.3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外泌体可能具有传递耐药信息的作用,耐药细胞外泌体能够使敏感细胞获得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细胞外泌体向敏感细胞传递P-gp,不仅可以通过蛋白形式进行传递,而且可以通过mRNA的形式进行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乳腺癌 耐药P-g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乘凤 王晓红 +5 位作者 花义同 程凯 邹伟伟 刘健 张英哲 杨振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Topo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为模型,用免疫磁珠法筛选乳腺癌干细胞;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乳腺癌干细胞生长状态;用CCK-8法检测补骨脂素...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Topo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为模型,用免疫磁珠法筛选乳腺癌干细胞;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乳腺癌干细胞生长状态;用CCK-8法检测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阿霉素和阿霉素与补骨脂素联合用药组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计算逆转倍数;运用RT-PCR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乳腺癌干细胞呈球形生长;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10为(6.77±0.23)μg/mL,IC20为(10.36±0.21)μg/mL;阿霉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为(90.03±3.56)μg/mL,阿霉素与补骨脂素联合用药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为(21.47±0.82)μg/mL,逆转倍数为4.19倍;补骨脂素处理后,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μg/mL组升高1.9倍(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μg/mL组升高2.7倍(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骨脂素处理后,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μg/mL组升高1.8倍(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μg/mL组升高2.4倍(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骨脂素能够上调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加药物的作用靶点,逆转乳腺癌干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拓扑异构酶Ⅱα 耐药 干细胞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IDO表达及活性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杨 李昉璇 +4 位作者 郭丰丽 穆坤 吴楠 张海莲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1-296,共6页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外周血中活性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3例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穿刺标本...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外周血中活性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3例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穿刺标本和血液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癌组织中IDO表达及外周血中色氨酸(tryptophan,Trp)、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浓度与IDO活性,分析IDO表达及活性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与临床T分期(P=0.006)、N分期(P=0.020)、临床分期(P=0.045)及ER状态(P=0.014)有关。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IDO高活性伴随癌组织中IDO高表达(P=0.004),并与临床T分期(P=0.019)及N分期(P=0.047)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与化疗前临床T分期(P=0.049)、ER状态(P=0.025)及分子分型(P=0.014)有关;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与化疗前临床T分期(P=0.014)有关。更重要的是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pCR均与化疗前IDO表达及活性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IDO活性是影响pCR的唯一独立因素(P=0.032)。结论: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和外周血中IDO活性与化疗疗效相关,可以为临床预测化疗是否敏感提供一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新辅助化疗 化疗疗效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增艳 张国强 +4 位作者 于文征 王学霞 孙建荣 高娜 陆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表达,并分析疾病不同阶段各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不...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表达,并分析疾病不同阶段各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不同阶段血浆TM的水平;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采用法国ST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初发组患者血浆TM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平台期组显著升高(P<0.01;P<0.05);复发/难治组较正常对照组及化疗达平台期组升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患者血浆TM水平较初发组显著升高(P<0.05)。骨髓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较正常人升高(P<0.01;P<0.05),复发/难治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最高。同时,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患者,血浆D-二聚体较初发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各凝血指标表达水平与同期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TM、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沙利度胺联合化疗使血浆TM、D-二聚体的表达升高,而它们的升高间接提示患者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栓调节蛋白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过表达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岩 朱恒 +5 位作者 刘元林 王艳国 赵岳 陈秀慧 杨振林 张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过表达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正常小鼠MSC(C3)、转染空载体的小鼠MSC(C3+N)和基因修饰过表达VCAM-1的小鼠MSC(C3+VCAM-1)分别接种在Transwell培养体...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过表达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正常小鼠MSC(C3)、转染空载体的小鼠MSC(C3+N)和基因修饰过表达VCAM-1的小鼠MSC(C3+VCAM-1)分别接种在Transwell培养体系培养8和12 h,以胎牛血清为趋化物质诱导MSC迁移。甲紫(结晶紫)和DAPI染色法观察并计数各组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和迁移率。利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PD98059和Jun激酶(JNK)抑制剂Ⅱ〕阻断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观察各组MSC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MSC在Transwell体系培养8和12 h,C3+VCAM-1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7467±485和8795±255,迁移率分别为(14.9±1.0)%和(17.6±0.5)%,均显著高于C3组〔2731±562和4779±224;(5.5±1.1)%和(9.6±0.4)%〕和C3+N组〔2539±321和5645±1080;(5.1±0.6)%和(11.3±1.1)%〕(P<0.05,P<0.01)。加入JNK抑制剂Ⅱ可抑制MSC的迁移能力,C3+VCAM-1组迁移的细胞数为4843±167,迁移率为(9.7%±0.3)%,显著低于不加JNK抑制剂Ⅱ的C3+VCAM-1组(P<0.01)。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PD98059对MSC的迁移能力无抑制作用。结论 VCAM-1过表达可能通过活化JNK/MAPK通路促进小鼠MSC的体外迁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石素B对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刘翠兰 赵娣 +3 位作者 代娟娟 王丹 李晨 刘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检测尿石素B(UB)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UB处理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运用CCK-8方法、克隆形成、划痕愈合、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UB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检测尿石素B(UB)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UB处理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运用CCK-8方法、克隆形成、划痕愈合、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UB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B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作用;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B对下游信号通路蛋白ERK、AKT、p38、JN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4 h和48 h时,UB可降低U251细胞的吸光度值(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UB可减低细胞克隆形成百分比(P<0.01);UB能降低划痕愈合百分比(P<0.05或P<0.01);UB能降低侵袭细胞数量百分比(P<0.01);UB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2)/M期(P<0.01);UB能显著提高ERK的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1),并抑制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1)。结论UB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细胞周期,并调控ER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B U251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