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腹部疾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廷亮 王兴华 +3 位作者 于俊凤 刘义升 刘希杰 陈强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0-342,36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母乳喂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腹部手术的新生儿病例分为营养支持组(58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观察与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母乳喂养有关的并发症、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母乳喂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腹部手术的新生儿病例分为营养支持组(58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观察与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母乳喂养有关的并发症、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营养支持组治愈55例,因患短肠综合征放弃治疗3例。传统治疗组39例治愈,胆道闭锁术后未愈1例。营养支持组切口裂开的发生率较传统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水平未见明显异常。23例接受早期母乳喂养的患儿,未发生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结论新生儿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安全有效,术后早期母乳喂养有助于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婴儿 新生儿 疾病 手术期间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黏膜屏障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庆华 管清海 +3 位作者 商琼琼 杨斌 李玲 陈强谱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IEN)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黏膜屏障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6例病人随机分为IEN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保守治疗,IEN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I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血、...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IEN)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黏膜屏障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6例病人随机分为IEN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保守治疗,IEN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I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两组间的并发症、治愈等情况以及细胞因子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血和尿淀粉酶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愈率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7和第14天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血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EN可改善SAP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细胞因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免疫功能 肠黏膜屏障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术后患者经双腔T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希环 王凤 +1 位作者 徐桂珍 王秀珍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6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54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且T管引流通畅;15例出现T管有营养液引出,导管堵塞26例(再通23例),营养管脱出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T管 胆道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营养免疫及人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凤 王庆华 陈强谱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4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和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180例。EEN组术后20~24h开始行EEN;PN组术后1d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开始PN。术前、术后1d、7d检测营养...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和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180例。EEN组术后20~24h开始行EEN;PN组术后1d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开始PN。术前、术后1d、7d检测营养指标、免疫和人体成分指标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免疫指标及人体成分指标值均有降低,但EEN组术后下降程度显著小于PN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EEN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人体成分的变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 人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采集血标本再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凤 郑春辉 +3 位作者 周希环 宿振国 欧琨 陈强谱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集血标本(采血)的可行性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ICC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集血标本(采血)的可行性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ICC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两组标本检验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1 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血标本 PICC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检验结果 静脉穿刺采血 血生化检查 血生化检验 方法选择 结果比较 导管堵塞 观察组 血常规 并发症 对照组 实验室 t检验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方秀新 郑春辉 +2 位作者 周希环 王庆华 颜琬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9期9-11,38,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以积极预防该人群亚健康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70例为研究对象,构建个人、家庭、单位/社区共同参与式保健模式,采取群体干预及个体指导相结合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以积极预防该人群亚健康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70例为研究对象,构建个人、家庭、单位/社区共同参与式保健模式,采取群体干预及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实施有氧运动、饮水及饮食调节等措施。干预前后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亚健康指标测试。结果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亚健康相关指标参数比较,被测人群的体质量、脂肪、体质指数、肥胖度、腰臀比明显降低(P<0.01);肌肉含量、蛋白总量、骨总量、体内细胞质量、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水分总量以及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该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减少体质量及体脂量,改善腹部脂肪堆积;增强肌力,增加骨量,改善体内水分含量,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围绝经期妇女罹患骨质疏松症及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妇女 护理干预 亚健康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人体成分 被引量:8
7
作者 方秀新 郑春辉 +3 位作者 王庆华 修红闽 傅廷亮 周希环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0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的变化特点,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62例为观察组;以30~44岁身体健康的青年女性66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各项人体组成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体质量、...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的变化特点,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62例为观察组;以30~44岁身体健康的青年女性66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各项人体组成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体质量、脂肪、体质指数、肥胖度、体表面积、臀围、腹外围、腹内围、臀腰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瘦体质量、肌肉、蛋白总量、骨总量、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水分总量、体内细胞质量百分比以及基础代谢率、身体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存在超重、脂肪含量超标、腹部脂肪堆积、肌肉含量减少、体内水分减少以及骨总量下降等问题,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护理人员应指导该类人群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做好自我监控,预防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围绝经期 人体成分 生物电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胆总管囊肿外引流胆汁回输1例
8
作者 丁国建 耿磊 +3 位作者 冯文玉 刘纪君 孙文健 傅廷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52-252,共1页
我们对1例胆总管囊肿患儿行囊肿外引流的同时,给予空肠置管,进行胆汁回输,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患儿,女,1岁5个月,体重10 kg,因“腹泻半个月,皮肤黄染4 d”入院。体查: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右上腹可触及约4 cm &#21... 我们对1例胆总管囊肿患儿行囊肿外引流的同时,给予空肠置管,进行胆汁回输,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患儿,女,1岁5个月,体重10 kg,因“腹泻半个月,皮肤黄染4 d”入院。体查: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右上腹可触及约4 cm &#215;3 cm 大小肿物,质韧,有触痛,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肝脏肋缘下1 cm 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WBC 9.48&#215;109/L,RBC 3.93&#215;1012/L,Hb 110 g/L,PLT 364&#215;109/L,NEUT%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胆汁回输 外引流 小儿 移动性浊音 空肠置管 皮肤黄染 皮肤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拇内收肌厚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晓叶 方秀新 +2 位作者 吕小芹 周希环 张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9期62-6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人拇内收肌厚度值测量,初建国内健康人群各年龄段拇内收肌厚度参考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参加体检的人员、医院病房陪护人员及实习护生共1 000人,首先进行营养评估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将符合纳入...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人拇内收肌厚度值测量,初建国内健康人群各年龄段拇内收肌厚度参考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参加体检的人员、医院病房陪护人员及实习护生共1 000人,首先进行营养评估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859人,按性别与年龄分10组,统一使用皮褶厚度计测量惯用手、非惯用手拇内收肌厚度。结果 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组的双手拇内收肌厚度均显著高于18~30岁年龄组、31~40岁年龄组;在同一年龄段,男性拇内收肌厚度显著高于女性;同年龄段同性别人群中,惯用手拇内收肌厚度显著高于非惯用手;健康成年人惯用手与非惯用手拇内收肌厚度值与身高、体质量、BMI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拇内收肌厚度值各年龄段、性别之间、惯用手与非惯用手均有不同,其参考值可为临床营养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群 成年人 营养评估 拇内收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体液含量与分布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杜妍妍 陈强谱 +7 位作者 周磊 孔令群 赵宝磊 张长习 卢艳敏 魏强 孙宝房 冀海斌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6-350,共5页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体液含量与分布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3至6月入住我科的61例病人,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病人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7天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总体液(TBW)的含量,并依据年...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体液含量与分布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3至6月入住我科的61例病人,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病人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7天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总体液(TBW)的含量,并依据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液体净入量分组,分析影响病人体液变化的因素。结果 :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第1天病人ICW、ECW、TBW明显增加(P<0.05),且以ECW增加为主,并于术后第3至7天降至术前水平。不同种类手术病人术后第1天体液净增加量不同,女性较男性体液增加多,并且术后第1天体液净增加量与手术时间、液体净入量呈正相关。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病人存在体液潴留现象,以ECW潴留为主;手术时间延长、液体净入量增加是术后病人体液潴留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液含量 体液分布 液体潴留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胆管炎伴间质黏液变性误诊为胆管癌1例报告
11
作者 范松松 张芳 +3 位作者 杨立鹏 曹学峰 卢艳敏 张兴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6-1628,共3页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9岁,因“渐进性无痛性黄疸10余天”于2020年8月13日收入本院肝胆外科。入院查体: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可扪及增大胆囊,内张力较高。实验室检查:ALT 191.8 U/L,AST 335.4 U/L,TBil 209.1 μmol/L, DB...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9岁,因“渐进性无痛性黄疸10余天”于2020年8月13日收入本院肝胆外科。入院查体: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可扪及增大胆囊,内张力较高。实验室检查:ALT 191.8 U/L,AST 335.4 U/L,TBil 209.1 μmol/L, DBil 105.3 μmol/L,IBil 103.8 μmol/L,GGT 993.7 U/L,CA19-9 96.0 U/L, AFP及CA125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上腹部增强CT检查可见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交界区偏心性增厚伴近端胆管扩张,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间质黏液变性 胆管肿瘤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