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甘露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武玉永 于敏 武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496-4498,4555,共4页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方法]以魔芋粉为底物,从崐嵛山采集的土壤中,经平板法筛选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优势菌株。将该菌株的一段16S r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所属菌种,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酶的性质做初步...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方法]以魔芋粉为底物,从崐嵛山采集的土壤中,经平板法筛选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优势菌株。将该菌株的一段16S r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所属菌种,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酶的性质做初步研究。[结果]该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产酶量不同,不同温度下的相同培养基中产酶量也不同,在LB培养基中,27℃下培养较30℃利于该菌株产酶,而SOC培养基在30℃下培养较27℃利于该菌株产酶;该菌株所产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55℃,之后温度升高酶活力会急剧下降。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测得酶活力可达95.3 U。[结论]为甘露聚糖降解产物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酶 最适温度 最适PH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裂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武玉永 谭秀华 姚庆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6-1128,1148,共4页
[目的]筛选海藻酸钠高效降解菌并研究其产酶活性。[方法]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通过驯化培养、初筛、复筛得到一株优势菌,并对该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最适产酶条件及酶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优选出1株海藻酸钠高效降解菌8号菌株,... [目的]筛选海藻酸钠高效降解菌并研究其产酶活性。[方法]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通过驯化培养、初筛、复筛得到一株优势菌,并对该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最适产酶条件及酶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优选出1株海藻酸钠高效降解菌8号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为杆状。该菌在30℃培养72h产酶量最高。海藻酸钠裂解酶作用的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1.00%~2.00%,最适pH值为7.o,最适反应温度为4JD℃,温度继续升高,酶活力急剧下降。[结论]为海藻酸钠的有效降解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降解酶 筛选 最适温度 最适PH值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果胶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谭秀华 闫苗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564-14565,共2页
[目的]对从环境中筛选到的一种产果胶酶酶活较高的菌株进行酶学特征研究。[方法]通过功能平板从果园土壤中筛选到一种产果胶酶的菌株,通过DNS法在不同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测定该酶酶活力。[结果]对菌株TP1粗酶进行的分析表明:其最适温度... [目的]对从环境中筛选到的一种产果胶酶酶活较高的菌株进行酶学特征研究。[方法]通过功能平板从果园土壤中筛选到一种产果胶酶的菌株,通过DNS法在不同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测定该酶酶活力。[结果]对菌株TP1粗酶进行的分析表明: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7.50,酶活为38U,半衰期为1h,在80℃保温5min其酶活由最初酶活的79%下降到15%,温度下降到65℃后活性可恢复到最初酶活的65%以上。[结论]菌株TP1所产果胶酶的酶学特征适合推广,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菌株 鉴定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乙酰辅酶A羧化酶3个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武玉永 谭秀华 马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02-4006,共5页
[目的]为构建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叶绿体表达载体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甘蓝型油菜叶片中提取的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克隆羧基转移酶β亚基基因.以从开花20~29d后油菜幼胚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生物素羧... [目的]为构建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叶绿体表达载体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甘蓝型油菜叶片中提取的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克隆羧基转移酶β亚基基因.以从开花20~29d后油菜幼胚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生物素羧化酶和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的。cDNA序列。最后,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3个亚基基因被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结果]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3个亚基基因分别被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3个亚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为76.6、44.0和81.5kD,其融合蛋白分别占总菌体蛋白的12%、10%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莱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单交换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武玉永 姚庆收 马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31-4434,共4页
[目的]为研究质体定位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转化叶绿体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上的甘蓝型油菜的叶绿体DNA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与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可发生同源重组的DNA片段,构建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单交换表... [目的]为研究质体定位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转化叶绿体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上的甘蓝型油菜的叶绿体DNA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与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可发生同源重组的DNA片段,构建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单交换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通过平板定性分析和Western印迹对所构建载体上的表达盒进行功能鉴定。[结果]以甘蓝型油菜的叶片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4 357 bp的DNA片段,包含2个开放阅读框RbcL和β-CT。成功构建了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单交换表达载体pHBM720,而且同一多顺反子的3个基因均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结论]该叶绿体多顺反子单交换表达载体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与安全性,比双交换表达载体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绿体DNA 多顺反子 单交换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氧糖剥夺/复氧的原代培养大白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卞伟华 陈明迎 +4 位作者 张小华 许聪 孙业盈 杨玥 杨美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9-1154,共6页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Ang1-7)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Ang1-7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但至今未见有关Ang1-7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Ang1-7)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Ang1-7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但至今未见有关Ang1-7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厌氧培养及不含葡萄糖的EBSS培养基培养、建立新生大白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环境,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Ang1-7处理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显示,Ang1-7处理组的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CCK8试剂盒检测发现,Ang1-7处理组的细胞活性提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Ang1-7处理组的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率降低、神经元内Ca2+及NO水平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发现,Ang1-7处理组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加。以上结果说明,Ang1-7可降低OGD/R神经元中NO和Ca2+水平,降低Bax蛋白、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OGD/R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率,对OGD/R神经元发挥了保护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在神经元水平上研究Ang-1-7的保护机制奠定基础,对中风等脑缺血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海马神经元 氧糖剥夺/复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RNA干扰(RNAi)文库的构建
7
作者 谭秀华 武玉永 +1 位作者 单长民 马立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0-924,共5页
为了通过构建高通量RNAi(RNA干扰)双元载体来得到油菜RNAi文库,对PCR引物设计时,在目的片段5′端和3′端分别引入合适的酶切位点序列,在3种中间载体的基础上构建高通量RNAi双元载体pHBMT4。该载体Bsu36Ⅰ酶切位点间的片段可被油菜的任... 为了通过构建高通量RNAi(RNA干扰)双元载体来得到油菜RNAi文库,对PCR引物设计时,在目的片段5′端和3′端分别引入合适的酶切位点序列,在3种中间载体的基础上构建高通量RNAi双元载体pHBMT4。该载体Bsu36Ⅰ酶切位点间的片段可被油菜的任意一种功能片段取代。载体pHBMT4含有用以检测载体功效的gus报告基因,原多克隆位点处被一个插入目标序列表达框取代,该框含有的反向重复nos终止序列可自然形成发夹环结构引发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通过抽提的油菜总DNA与载体pHBMT4相连转化获得了油菜RNAi文库,为以后研究油菜的基因组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文库 构建 油菜 双元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植物RNAi双元载体的构建
8
作者 谭秀华 宋晓冬 +2 位作者 杨玥 于敏 马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74-3476,3519,共4页
[目的]为利用RNAi技术研究植物基因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技术克隆一系列RNAi双元载体所需要的元件: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CamV35S)、氨基糖苷3′-腺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da)、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终止信号(... [目的]为利用RNAi技术研究植物基因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技术克隆一系列RNAi双元载体所需要的元件: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CamV35S)、氨基糖苷3′-腺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da)、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终止信号(nos),并进行组装,在双元载体质粒pCAMBIA1301的基础上构建目的载体。[结果]通过7种中间载体的构建,最后成功得到双元载体质粒pHBMT14。[结论]该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以后的植物基因组功能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构建 基因克隆 双元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