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母皂苷元对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茗 季晖 +2 位作者 张树平 姜文国 戴胜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考察知母皂苷元(SAR)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SAR对MC3T3-E1细胞增殖、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 目的:考察知母皂苷元(SAR)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SAR对MC3T3-E1细胞增殖、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皮质骨来源破骨细胞分离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两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计数及骨吸收陷窝计数来观察不同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质量浓度SAR(0.01,0.1,1μg/mL)对MC3T3-E1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P<0.01);处于快速增殖的MC3T3-E1细胞给药处理后各组间ALP活性未见明显差异,但对于增殖晚期MC3T3-E1细胞,不同浓度SAR均可使ALP活性增高,其中1μg/mL组效应最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连续给药处理细胞15 d,SAR各组矿化结节形成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多趋势。此外,各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及骨吸收能力均无明显影响,但均能抑制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结论:SAR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成熟;SAR对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破骨细胞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元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红霞 于腊梅 +3 位作者 黄瑾 张立霞 岳真 李庆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脑内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水平的变化,并研究外源性补充H_2S对大鼠行为学影响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脑内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水平的变化,并研究外源性补充H_2S对大鼠行为学影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连续单一应激方案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技术和亚甲基蓝法检测海马脑区CBS/H_2S体系含量,用多管微电极在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海马神经元放电情况。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P<0.01),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脑区的CBS/H_2S体系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2)与PTSD组比较,PTSD+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 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减小(P<0.01),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加(P<0.01)。(3)微量压力注射L-半胱氨酸(L-cysteine)使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PTSD大鼠通过抑制海马脑区CBS/H_2S体系导致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H_2S改善PT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和兴奋性有关。海马脑区CBS/H_2S体系导致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H_2S改善PT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和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胱硫醚-Β-合成酶 硫氢化钠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 在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4-1BBL和CD3双信号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文国 张树平 +4 位作者 刘荣 李崴 张研君 邵晓枫 王金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的靶向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表达纯化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及抗CD3/抗CD20 diabody,利用台盼蓝计数观察联合应用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及... 目的:探讨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的靶向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表达纯化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及抗CD3/抗CD20 diabody,利用台盼蓝计数观察联合应用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及抗CD3/抗CD20 diabody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白介素-2(IL-2)水平。RT-PCR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mRNA的表达。Calcein检测其联合应用抗CD3/抗CD20双功能抗体及PBL对靶细胞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对靶细胞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减少细胞死亡,促进IL-2分泌及上调穿孔素和颗粒酶mRNA表达。结论: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与抗CD3/抗CD20diabody联合应用,分别靶向4-1BBL和CD3双信号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CD20 B淋巴细 胞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脑区硫化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红霞 潘虹 +3 位作者 王华 蒋淑君 曹璋 辛文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变及杏仁核内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水平的变化,并研究补充H_2S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变及杏仁核内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水平的变化,并研究补充H_2S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连续单一应激方案制备PTSD动物模型,用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用Western blot技术和亚甲基蓝法检测杏仁核CBS/H_2S体系含量,用整体细胞外电生理方法记录杏仁核神经元放电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杏仁核脑区的CBS/H_2S体系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PTSD组比较,PTSD+硫氢化钠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1)。微量压力注射L-半胱氨酸使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PTSD大鼠通过抑制杏仁核CBS/H_2S体系导致抑郁样行为加重。H_2S拮抗PT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杏仁核神经元放电频率和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创伤后应激障碍 胱硫醚Β-合成酶 杏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拮抗药对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垣芳 李祖成 +2 位作者 陈达 杨志宏 岳旺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钙拮抗药对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恒定电流刺激大鼠右侧杏仁核制备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慢性癫痫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的钙拮抗药对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动物模型的后放电时程(ADD)和Ra...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钙拮抗药对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恒定电流刺激大鼠右侧杏仁核制备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慢性癫痫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的钙拮抗药对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动物模型的后放电时程(ADD)和Racine’s分级的影响,并进行给药前后的自身对照。结果不同类型钙拮抗药对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发作的作用不同。尼莫地平40~80mg·kg^-1灌胃可抑制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发作,降低Racine’s分级(均P〈0.01);地尔硫革200mg·kg^-1灌胃可抑制ADD(P〈0.05),但对Racine’s分级无影响(P〉0.05);乙琥胺100~250mg·kg^-1灌胃对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发作及Racine’s分级均无抑制作用(均P〉0.05);苯妥英钠加mg·kg^-1皮下注射可抑制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发作,降低Racine’s分级(均P〈0.01);丙戊酸钠500mg·kg^-1灌胃可抑制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发作,降低Racine’s分级(均P〈0.05);桂利嗪20~60mg·kg^-1灌胃可抑制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发作,降低Racine’s分级(均P〈0.01)。结论L型和T型钙通道可能参与癫痫发病机制,L型钙拮抗药尼莫地平具有抗癫痫点燃作用;较大剂量地尔硫革可抑制ADD,其机制可能与阻滞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有关;T型钙拮抗药乙琥胺对杏仁核癫痫点燃无抑制作用,杏仁核癫痫点燃发作或癫痫大发作与丘脑神经元低闽值T型钙通道无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可抑制杏仁核点燃癫痫发作;苯妥英钠作用的T型钙通道不同于乙琥胺,该两药也可能通过其他机制抗癫痫;丙戊酸钠可能兼有乙琥胺和苯妥英钠对钙通道的抑制作用;桂利嗪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阻滞多种类型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拮抗药 杏仁核点燃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忠华 李娜 +1 位作者 李金莲 石乐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8-261,共4页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钙拮抗剂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 .实验采用有倾向性程序 .吗啡 ( 5mg· kg-1,sc,每日 1次 ,5d)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在训练阶段每天 sc吗啡前 30 min预先给予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钙拮抗剂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 .实验采用有倾向性程序 .吗啡 ( 5mg· kg-1,sc,每日 1次 ,5d)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在训练阶段每天 sc吗啡前 30 min预先给予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0 mg·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 .而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0 mg· kg-1,ip)只在测试前 30 min给药 1次 ,不影响吗啡已形成的小鼠位置偏爱 .结果说明粉防己碱能有效地抑制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滞药 粉防己碱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黑素促进骨骼肌细胞脂肪酸氧化中cAMP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勇君 杨美子 +2 位作者 张凌云 王秀云 邢绍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讨骨胳肌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对脂肪酸氧化的影响,阐明促黑素(α-MSH)对脂肪酸氧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α-MSH、cAMP类似物Bt2cAMP、8-BrcAMP和cAMP拮抗剂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原代骨骼肌细胞(PMC)和C2C12成肌细胞,分为α... 目的:探讨骨胳肌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对脂肪酸氧化的影响,阐明促黑素(α-MSH)对脂肪酸氧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α-MSH、cAMP类似物Bt2cAMP、8-BrcAMP和cAMP拮抗剂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原代骨骼肌细胞(PMC)和C2C12成肌细胞,分为α-MSH组、cAMP类似物组、cAMP拮抗剂加α-MSH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利用(9,10-3H)棕榈酸生成3H2O的方法测定脂肪酸氧化。RT-PCR法测定PMC和C2C12成肌细胞黑皮质素受体(MCR)的表达。结果:α-MSH组和cAMP类似物组与对照组比较脂肪酸氧化显著增加(P<0.05);cAMP拮抗剂RpcAMP预处理组细胞脂肪酸氧化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α-MS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α-MSH和cAMP类似物显著增加了脂肪酸氧化,α-MSH可能与MCR结合通过cAMP信号传导通路促进骨骼肌细胞的脂肪酸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酸腺苷 促黑素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1BBL和CD3双信号的融合蛋白协同抗肿瘤作用研究
8
作者 姜文国 刘荣 +4 位作者 刘芳 王金宏 邵晓枫 舍鸣 朱慧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5-209,共5页
旨在研究4-1BBL/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的特异性靶向杀伤活性。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本室构建的抗-CD3/抗-CD20 diabody和4-1BBL/CD20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产物;采用calcein释放试验测定其介导的体外靶向杀伤活性;采用人... 旨在研究4-1BBL/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的特异性靶向杀伤活性。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本室构建的抗-CD3/抗-CD20 diabody和4-1BBL/CD20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产物;采用calcein释放试验测定其介导的体外靶向杀伤活性;采用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其介导的体内靶向杀伤活性。纯化4-1BBL/CD20融合蛋白在体外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Raji细胞;在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裸鼠移植瘤模型联合人T淋巴细胞4-1BBL/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高效抑制Raji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在体外和体内4-1BBL/CD20融合蛋白均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表达CD20抗原的肿增细胞,是一个有望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特异性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CD20 靶向治疗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氧糖剥夺/复氧的原代培养大白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卞伟华 陈明迎 +4 位作者 张小华 许聪 孙业盈 杨玥 杨美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9-1154,共6页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Ang1-7)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Ang1-7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但至今未见有关Ang1-7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Ang1-7)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Ang1-7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但至今未见有关Ang1-7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厌氧培养及不含葡萄糖的EBSS培养基培养、建立新生大白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环境,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Ang1-7处理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显示,Ang1-7处理组的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CCK8试剂盒检测发现,Ang1-7处理组的细胞活性提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Ang1-7处理组的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率降低、神经元内Ca2+及NO水平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发现,Ang1-7处理组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加。以上结果说明,Ang1-7可降低OGD/R神经元中NO和Ca2+水平,降低Bax蛋白、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OGD/R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率,对OGD/R神经元发挥了保护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在神经元水平上研究Ang-1-7的保护机制奠定基础,对中风等脑缺血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海马神经元 氧糖剥夺/复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向东 姜敏 +1 位作者 王鑫 巩永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0-268,共9页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诱导的小鼠肾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使用微血管夹夹闭小鼠左侧肾蒂45 min诱导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分别于第5、15、30和80天收...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诱导的小鼠肾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使用微血管夹夹闭小鼠左侧肾蒂45 min诱导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分别于第5、15、30和80天收集小鼠血液,通过试剂盒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的浓度。采用过碘酸希夫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ing,PAS)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法检测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ar-1,Kim-1)、炎症细胞标志物F4/80和CD3的表达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IF和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检测GR的表达。选取8周龄雌性小鼠肾脏单侧IR后进行腹腔注射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F,50 mg·kg^(-1)·d^(-1)),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UN和Scr浓度,IF检测Kim-1和F4/80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未处理组相比,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后,第5天小鼠血清BUN升高4.9倍,Scr升高8.3倍;RT-qPCR结果显示,IR组小鼠炎症分子的mRNA较未处理空白组升高3~5倍,GR的mRNA较空白组下降3.5倍。IF和WB结果显示,GR的蛋白质水平显著下调;IR处理的同时,注射MF阻断GR后,BUN和Scr较注射玉米油的对照组均增高,表明阻断GR会导致IR后肾功能损伤加重,IF结果显示Kim-1和F4/80表达明显升高,说明炎性反应增强,肾损伤加重。结论GR的表达和IR诱导肾损伤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阻断GR会进一步加重IR诱导的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糖皮质激素受体 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米非司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取代苯基-1H-1,2,3-三唑-4-基)甲硫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11
作者 曲秀艳 夏东利 李淑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5-1159,共5页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对癌症放疗、化疗患者、器官移植患者以及介入治疗患者更是致命的威胁。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导致菌群失调和机体对真...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对癌症放疗、化疗患者、器官移植患者以及介入治疗患者更是致命的威胁。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导致菌群失调和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致使真菌感染易于发生并难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真菌与人类细胞同为真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口恶]二唑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