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lectin-3 VEGF Ki-67 MVD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韩玉贞 吕增华 +1 位作者 朱玉红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青年组)和35例其它年龄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对照组)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青年组)和35例其它年龄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对照组)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3在青年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VEGF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青年组Ki-67和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和P<0.01)。Galectin-3表达与Ki-67和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1)。结论:Galectin-3可能参与了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癌细胞有更强的增殖、浸润和血管形成能力,这是青年乳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青年女性 GALECTIN-3 VEGF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TNF-α在大鼠败血症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山莨菪碱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凤 于小玲 +3 位作者 石增立 王宝娃 董晓青 赵子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7-587,691,共2页
败血症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近年发现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害反应,主要通过诱导产生过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等间接作用所致。关于败血症形成过... 败血症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近年发现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害反应,主要通过诱导产生过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等间接作用所致。关于败血症形成过程中IL-8、TNF-α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白细胞介素8 TNF-Α 山莨菪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对妊高征孕妇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郝翠芳 于小玲 +2 位作者 孟宪凤 姜秀清 尹秀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3-204,共2页
复方丹参对妊高征孕妇微循环的影响郝翠芳①于小玲②孟宪凤①姜秀清①尹秀芹①丹参作为一种活血化瘀药,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的疾患。近年来,用丹参静脉点滴已成为妊高征孕妇临床治疗的一部分,本文用复方丹参治疗56例妊高征孕妇,... 复方丹参对妊高征孕妇微循环的影响郝翠芳①于小玲②孟宪凤①姜秀清①尹秀芹①丹参作为一种活血化瘀药,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的疾患。近年来,用丹参静脉点滴已成为妊高征孕妇临床治疗的一部分,本文用复方丹参治疗56例妊高征孕妇,观察丹参对妊高征孕妇微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微循环 复方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胃癌形态测量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树华 郑国均 +3 位作者 吴照敏 吴淑华 冯林 雷国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3-285,共3页
采用闭路电视系统对107例胃癌标本进行了形态测量研究。测量结果经计算机做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核面积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最大。据此,我们认为形态测量是判断胃癌预后较为重要的指标。
关键词 胃肿瘤 形态测量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TRPC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齐洁 徐芳 +2 位作者 马慧 崔建国 张清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7-462,共6页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通道5(TRPC5)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对TRPC5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6周龄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通道5(TRPC5)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对TRPC5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6周龄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他汀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他汀干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0只同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喂养至20和30周龄,分别取10只取血并处死。取主动脉根部做石蜡切片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测量并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TRPC5蛋白表达变化。取胸腹段主动脉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中TRPC5通道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的血脂明显下降,斑块总面积明显减小,TRPC5蛋白水平及mRNA含量明显下降;30周龄模型组的TRPC5蛋白表达稍高于20周龄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周干预组较20周干预组相比,TRPC5水平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TRPC5蛋白表达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C5 载脂蛋白E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药物对家兔实验性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的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文丹 陈金荣 +2 位作者 刘巍 石磊 崔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72-227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肝性脑病 治疗药物 治疗作用 实验性 设计 家兔 学生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细胞及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景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6-218,共3页
肝纤维化系由肝纤维结缔组织弥漫增生所致,大多系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病理特征为肝内弥漫性纤维增生,但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硬化为肝内弥漫性纤维增生、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和微循环改变,其发病机理尚... 肝纤维化系由肝纤维结缔组织弥漫增生所致,大多系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病理特征为肝内弥漫性纤维增生,但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硬化为肝内弥漫性纤维增生、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和微循环改变,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关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胶原纤维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祥盛 杜宗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神经鞘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因组织学不同而各有命名,如由恶性梭形细胞和腺样成分组成者称恶性腺样神经鞘瘤;混有间叶成分(如骨、类骨、软骨、横纹肌及脂肪组织等)者,称神经鞘恶性间叶瘤。1973年Woodruff把只含有横纹肌成分者称恶性蝾螈... 神经鞘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因组织学不同而各有命名,如由恶性梭形细胞和腺样成分组成者称恶性腺样神经鞘瘤;混有间叶成分(如骨、类骨、软骨、横纹肌及脂肪组织等)者,称神经鞘恶性间叶瘤。1973年Woodruff把只含有横纹肌成分者称恶性蝾螈瘤。早在1932年,Masson曾将此类肿瘤列入含神经的横纹肌瘤内。此后,文献中仅见个例报告。1981年,国内张众等以“含横纹肌肿瘤成分的周围神经肿瘤”报告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蝾螈瘤 神经组织肿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炎症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不同病期的变化
9
作者 冯学斌 刘凤 +1 位作者 傅振荣 吴福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促炎症细胞因子(IL- 6 、IL- 8 、TNF- α) 以及T 细胞亚群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30 例急性期、21 例恢复期及28 例健康儿童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促炎症细胞因子(IL- 6 、IL- 8 、TNF- α) 以及T 细胞亚群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30 例急性期、21 例恢复期及28 例健康儿童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培养上清液IL- 6 、IL- 8 及TNF- α水平,以及外周血T 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急性期血清及PBMC 上清液IL- 6 、IL-8 、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且以IL- 8 、TNF- α增高为显著,恢复期上述3 种细胞因子仍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3 、CD4 、CD8 阳性细胞百分率及淋转率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至恢复期除CD8 阳性细胞百分率恢复正常外,CD3 、CD4 阳性细胞及淋转率仍低于正常儿;重型病儿血清IL- 8 、TNF- α显著高于轻型病儿,PBMC 诱生的TNF- α水平亦高于较轻型病儿。结论:过敏性紫癜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失调,IL- 8 、TNF- α等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是介导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症损伤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T 细胞亚群失调及其功能低下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IL-6 IL-8 TNF2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流变学初步观察
10
作者 冯学斌 刘凤 +1 位作者 黄薇 许玉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0-101,共2页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HSP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HSP患儿21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8岁9个月),其中...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HSP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HSP患儿21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8岁9个月),其中男10例,女11例;所有病例均具有典型皮肤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过敏性紫癜 初步观察 红细胞聚集性 变态反应性疾病 急性期 血小板计数 血液粘度 血液流变学改变 肾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鬼鲉毒素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袁文丹 于业军 +2 位作者 刘晓萍 张彩梅 郭菲菲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7,共7页
实验选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 )为细胞模型,观察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毒素在体外对免疫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毒素对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检测注射毒素局部组织过氧化物的含量,应用维生素C(Vc)探讨其对毒鱼蛰伤... 实验选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 )为细胞模型,观察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毒素在体外对免疫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毒素对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检测注射毒素局部组织过氧化物的含量,应用维生素C(Vc)探讨其对毒鱼蛰伤有无治疗或阻断作用。结果表明,日本鬼鲉毒素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MTT活性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P物质(Substance P, SP)表达明显降低;通过电镜观察到毒素损伤巨噬细胞结构,Vc治疗组有部分改善;毒素注射局部皮肤组织中MDA 含量明显升高,而抗氧化GSH -Px、SOD 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降低,Vc治疗组MDA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提高。结果提示,被日本鬼鲉蛰伤后局部组织容易感染和难愈合的原因可能与免疫细胞活力下降密切相关。抗氧化剂Vc可以减轻毒素的作用,毒鲉科棘毒鱼蜇伤的机制可能部分与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 毒素 巨噬细胞 氧化损伤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