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晋 任有亮 +2 位作者 王兆杰 刘毅 彭笳宸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479,491,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27例),骨折术后第5天后行口服维生素D钙咀嚼片、阿伦膦酸钠片治疗,观测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结果完成随访病例A组26例,B组24例,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3天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术后3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骨密度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增加骨密度,能获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抗骨质疏松药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对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林 陈方民 +2 位作者 王蕾 张培训 姜晓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1-345,共5页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诊断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48例(单侧)CTS患者,用高频超声测量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所有病例均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术中直视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诊断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48例(单侧)CTS患者,用高频超声测量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所有病例均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术中直视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评价高频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其测定腕横韧带厚度的诊断阈值,计算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超声检测CTS患者腕横韧带于豌豆骨及钩状骨位置的厚度与神经传导检测的相关性。结果:在钩骨钩采用超声和术中测量CTS患者的腕横韧带,分别为(0.42±0.08)cm和(0.41±0.06)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05),表明超声可准确测量腕横韧带。钩状骨水平腕横韧带厚度与神经传导取最佳截点0.385 cm,灵敏度为0.775,特异度为0.788。豌豆骨水平腕横韧带厚度的最佳截点为0.315 cm,灵敏度为0.950,特异度1.000。豌豆骨及钩状骨位置处腕横韧带的厚度与腕-示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腕-中指SCV均呈负相关性。结论:高频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协助诊断腕管综合征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腕管综合征 韧带 关节 腕关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载mNGF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外磁场引导下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立军 海米提.阿布都艾尼 +3 位作者 宗强 王帅 王亮 倪东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索外磁场引导下磁性纳米载m NGF微粒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效果。方法以PLGA为包覆材料,制备载Fe_3O_4和m NGF纳米微粒悬浮液,进行表征。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成3组,A、B组每周尾静脉注射1次磁性纳米NGF微粒悬浮... 目的探索外磁场引导下磁性纳米载m NGF微粒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效果。方法以PLGA为包覆材料,制备载Fe_3O_4和m NGF纳米微粒悬浮液,进行表征。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成3组,A、B组每周尾静脉注射1次磁性纳米NGF微粒悬浮液,A组左下肢外磁场引导2h,B组不施加外磁场;C组每周仅尾静脉注射同含量的NGF溶液。模型建立2个月测定坐骨神经指数(SFI),行左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查,测定小腿三头肌湿重比,坐骨神经切片HE染色观察。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SFI、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湿重比均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SFI、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湿重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A组的再生神经的排列及密度均好于B组和C组。结论外磁场引导下磁性纳米载NGF微粒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载NGF微粒 外磁场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的2种入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先凯 赵加庆 +4 位作者 任佳彬 王志凌 苏炜良 李瑞 耿晓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凹、凸侧2种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LSS-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68...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凹、凸侧2种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LSS-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68例凹侧症状LSS-DS,以患者侧弯方向分为凹、凸侧,行凹侧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32例(凹侧入路组)或凸侧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36例(凸侧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关节突关节保留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术前后腰椎Cobb角、局部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凹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凸侧入路组(t=-9.190,P=0.000);凹、凸侧入路组小关节突关节保留率分别为(85.74±2.95)%、(84.75±1.88)%,差异无显著性(t=1.659,P=0.102)。2组患者随访(12.1±3.2)月,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均显著降低(P<0.05),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标准,凹侧入路组优良率90.6%(29/32),凸侧入路组优良率94.4%(34/36),差异无显著性(Z=-0.389,P=0.697)。末次随访2组术后腰椎Cobb角、局部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凹、凸侧2种入路UBE均可有效治疗LSS-DS,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均较小且无明显差异,直接症状侧入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伴猝倒型患者脑结构改变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静 刘莹莹 +1 位作者 宗强 张雪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1-1523,共3页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典型的中枢性睡眠疾病,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研究通常认为发作性睡病是一类终身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白天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除此之外还有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症状。患...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典型的中枢性睡眠疾病,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研究通常认为发作性睡病是一类终身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白天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除此之外还有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症状。患者往往在睡眠或小睡之后可获得暂时的清醒,但随着睡眠发作次数的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猝倒 神经影像学 结构改变 患者 睡眠疾病 终身性疾病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