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及其健康效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亚茹 杨剑 +3 位作者 邱卓英 邱服冰 肖晓飞 彭一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 基于WHO 《2018-2030促进身体互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并参照WHO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指南》的要求,采用ICF有关残疾与功能的理论架构和方法,对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的... 目的 基于WHO 《2018-2030促进身体互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并参照WHO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指南》的要求,采用ICF有关残疾与功能的理论架构和方法,对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的身体活动状态、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在社区环境下,残疾人参与康复健身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方法 根据《指南》和ICF,构建适用于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方案,来自深圳市20个社区230例中轻度残疾人,涉及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人参与社区身体活动,由专业康复健身活动指导人员实施和指导。活动类型主要涉及体适能类(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技能类(平衡运动、协调运动等)以及运动和运动游戏项目类(球类运动、游戏运动等),活动强度为低~中,每次活动30~50 min,每月5次,持续6个月。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对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健身活动状况进行调查、运用WHODAS 2.0,对残疾人整体功能进行评定;采用WHOQOL-BREF评估中轻度残疾人的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结果 中轻度残疾人在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IPAQ的工作相关、交通出行相关、家务园艺相关及休闲相关4个领域体育活动的得分显著提高(|t|> 3.391, P <0.001);WHODAS 2.0的认知、活动、自我照护、与他人相处、与生活相关的各项活动、社会参与维度分和总分均显著下降(t> 6.639, P <0.001);WHOQOLBREF的4个维度分显著提高(|t|> 7.486, P <0.001)。结论 参与为期6个月的中轻强度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中轻度残疾人体育活动水平与活动参与度显著提高,整体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康复健身 身体活动 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亚茹 杨剑 +4 位作者 邱服冰 宋贝贝 王少璞 肖晓飞 彭一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0,共5页
目的分析残疾人居家健身的需求和活动现状,制定不同类型残疾人居家康复健身服务实施方案,评估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WH... 目的分析残疾人居家健身的需求和活动现状,制定不同类型残疾人居家康复健身服务实施方案,评估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为依据,为重度残疾人制定功能定向、个别化的居家康复健身活动方案。2023年5月,对37例重度残疾人进行康复体育活动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S 2.0)、WHO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重度残疾人IPAQ低强度休闲身体活动时长显著提高。WHODAS 2.0认知、活动性、自我照护、与他人相处、与生活相关的各项活动、社会参与各维度的评分和总分显著下降,WHOQOL-BR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和总分显著提高。结论功能定向和个别化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健身活动方案能有效提升重度残疾人活动水平,减轻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残疾人 居家康复 康复体育活动 健康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高血流限制训练康复效果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唐乐天 黄兆欣 +1 位作者 刘超 肖晓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9-796,共8页
目的 系统综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实施高血流限制训练(BFRT)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自建库至2024... 目的 系统综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实施高血流限制训练(BFRT)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自建库至2024年5月1日。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纳入7篇,涉及受试者183例,来自6个国家,干预地点主要是医院康复科和康复中心。发表时间集中于2016年至2023年。BFR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时对下肢进行加压,组间放气休息0.5~2 min或不放气。BFRT组的改善作用体现在肌肉力量、肌肉形态和身体功能等方面,能促进肌力增加、肌肉肥大,改善膝关节功能。干预总时长和训练强度会影响改善效果。结论 高BFRT可以改善ACLR术后膝关节周围肌肉状况、促进功能恢复。为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采用低强度肌力训练,每组15~30次重复动作,每次训练4~5组,每周训练2~3次,训练总时长≥3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血流限制训练 膝关节功能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及其在康复领域的系统应用:理论架构、方法和应用领域 被引量:46
4
作者 邱卓英 郭键勋 +14 位作者 孙宏伟 吴世彩 吕军 姚梅林 王国祥 邱服冰 卢雁 许光旭 季林红 井淇 陈迪 郝传萍 李安巧 王少璞 肖晓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目的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的理论架构、方法及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方法运用R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康复胜任力的领域和关键特征,及其在康复人力资源规划、职业能力评价和教育项目和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结果RCF包含实践、... 目的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的理论架构、方法及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方法运用R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康复胜任力的领域和关键特征,及其在康复人力资源规划、职业能力评价和教育项目和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结果RCF包含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5个领域,康复工作者的工作表现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胜任力、活动、知识和技能交互作用的结果。RCF可以规划康复人力资源,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康复教育项目和课程体系,开发康复职业能力认证标准和执业资格鉴定标准。结论本研究分析世界卫生组织RCF产生的影响、核心内容与应用架构,系统地探讨运用RCF构建国家康复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立基于RCF的康复教育项目和课程体系,建立康复人力资源的认证和评估标准等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 康复人力资源 康复教育项目和课程 康复职业能力认证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康复指南研究: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 被引量:143
5
作者 邱卓英 李伦 +14 位作者 陈迪 马洪卓 孙宏伟 王国祥 黄昭鸣 张鸣生 郑洁皎 石秀娥 王少璞 李安巧 肖晓飞 井淇 吴弦光 张爱民 李浩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研究康复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运用国际康复政策文件和分类标准研究康复指南内容,工具包括《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世界残疾报告》、《社区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研究康复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运用国际康复政策文件和分类标准研究康复指南内容,工具包括《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世界残疾报告》、《社区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以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2。结果本研究系统论述WHO-FICs(ICD-11、ICF和ICHI)的理论架构、分类系统、疾病诊断与功能描述、编码、干预和评定方法,提出了在康复循证研究和康复指南制定中运用国际分类家族的理论与方法。结论构建康复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涉及康复本体、术语和编码、疾病诊断和功能描述以及干预和功能评定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 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重度听力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发展状况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迪 邱卓英 +8 位作者 王国祥 李欣 程子玮 李安巧 申兆慧 陈佳妮 田宝 张爱民 肖晓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研究极重度听力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0052名极重度听力残疾人数据为样本,采用多重响应交叉列联表分析康复需求特征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构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的结构方程模型... 目的研究极重度听力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0052名极重度听力残疾人数据为样本,采用多重响应交叉列联表分析康复需求特征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构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极重度听力残疾人报告的康复需求,按照需求程度从高到低在辅助器具需求(61.5%)、护理需求(24.1%)、药物需求(23.4%)、功能训练(17.6%)和手术需求(2.5%)。极重度听力残疾人接受过的康复服务主要集中在辅助器具服务(58.3%),其次是护理服务(24.4%)、药物服务(22.4%)、功能训练服务(22.0%)和手术服务(2.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接受康复服务程度越高,对人工耳蜗手术需求和言语治疗需求的程度越高(P<0.001);经济情况越好,人工耳蜗手术需求越高(P<0.001);年龄对人工耳蜗手术需求和言语治疗需求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极重度听力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主要包括辅助器具、护理、药物和功能训练。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极重度听力残疾人对康复的需求程度提高,说明提高极重度听力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的可及性仍是未来残疾服务发展的重点。根ICF功能理论,结合残疾人需求特征,推广精准康复服务是提升康复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重度听力残疾 康复需求 康复服务 残疾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康复工程技术专业调研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古强 张绍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通过调研分析康复工程行业发展现状,明确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为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问卷、座谈、文献检索等方法,针对国内开展康复辅具服务的医院、公司、行业协会及同类院校展开调研工作。... 目的通过调研分析康复工程行业发展现状,明确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为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问卷、座谈、文献检索等方法,针对国内开展康复辅具服务的医院、公司、行业协会及同类院校展开调研工作。结果康复工程行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主要集中在假肢师、矫形器师和技术支持等岗位。结论康复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坚持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职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康复工程技术 调研 专业建设 假肢矫形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康复胜任力架构的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郝传萍 邱卓英 +3 位作者 李安巧 韩霄 王少璞 肖晓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6-317,共12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以胜任力为本位并且满足残疾学生教育康复需求特点的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水平,适应基于胜任力教育发展的要求。方法运用RCF的理论与方法,参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以胜任力为本位并且满足残疾学生教育康复需求特点的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水平,适应基于胜任力教育发展的要求。方法运用RCF的理论与方法,参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分析学校教育情境中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要求。结果构建了基于RCF的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架构,提出了基于RCF的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原则和基于RCF的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原则,根据学校教育环境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的胜任力模式。结论RCF作为一个服务全民健康的全球康复胜任力架构,其理论与方法对于构建特殊教育专业基于胜任力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RCF构建了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的原则、方法、教育目标以及方法体系,促进实施国家《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特殊教育 本科教育 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在康复中系统应用的方案与路线图 被引量:61
9
作者 姜静远 邱卓英 +19 位作者 王国祥 邱服冰 杨剑 李安巧 马洪卓 朱婷 王梅 孙宏伟 陈迪 黄秋晨 郑洁皎 张鸣生 石秀娥 唐涛 许涛 张爱民 吴弦光 刘巧云 肖晓飞 井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1255,共15页
目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在康复领域宏观层面的政策和理论架构、中观层面的治理与管理机制,以及微观层面的系统应用。方法基于国际康复政策文件,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和《... 目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在康复领域宏观层面的政策和理论架构、中观层面的治理与管理机制,以及微观层面的系统应用。方法基于国际康复政策文件,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等分析康复发展的政策理论架构;探讨WHO-FICs,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2)三大参考分类在康复领域的系统应用。结果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宏观政策和理论架构,明确现代康复服务的内涵和原则。康复服务是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6大要素,包括领导力与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和健康信息系统。要求在康复服务中依据ICD、ICF和ICHI的架构和知识体系,对康复领域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的分类、命名规则、内涵、外延、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进行标准化,并完成康复相关的评估和统计。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治理与管理的中观机制。康复服务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功能定向原则;情景要素包括服务地点、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景三个方面。在康复领域系统应用WHO-FICs推荐采用“评定(ICHI)-功能分类、评定、说明和编码(ICF)-疾病分类、诊断、编码(ICD-11)-康复干预(ICHI)”系统应用模式,遵循“评估(功能和需求)和诊断(疾病和功能)-确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方案-实施康复干预-康复结局评价(功能评定)”的标准化流程。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的微观应用模式,明确康复涉及的主要疾病有28大类,主要功能障碍有7大类,康复干预有6大类。根据ICD-11和ICF推荐的整体功能评估工具有WHO残疾评定方案(WHODAS 2.0)、WHO示范残疾评估表简明版(MDSB)和VB40通用功能领域(VB40),同时推荐ICF核心分类组合用于康复功能和康复结局的评估。WHOFICs在康复病案管理和病案首页报告中的应用,可实现康复病案管理的标准化,基于康复病案首页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编码以及康复绩效报告的标准化为康复付费和支付管理提供了工具。基于WHO-FICs构建标准康复数据集,建立标准化康复大数据,实现功能相关的诊断相关分类和case-mix统计。结论将WHO-FICs分类系统应用于康复领域,在宏观层面构建康复理论和政策架构,在中观层面明确康复治理与管理的机制,在微观层面建立康复应用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康复服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和覆盖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 康复服务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和康复胜任力架构建设物理治疗本科教育 被引量:19
10
作者 肖晓飞 邱卓英 +1 位作者 孙宏伟 李安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康复物理治疗本科专业教育,培养合格物理治疗师。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和《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分析物理治疗师胜任力、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学科体系,构建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本科教育。结...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康复物理治疗本科专业教育,培养合格物理治疗师。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和《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分析物理治疗师胜任力、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学科体系,构建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本科教育。结果物理治疗师胜任力包括康复和残疾与物理治疗,法律、法规、道德和伦理,以及残疾与健康相关的物理治疗3个方面;基于RCF可分析物理治疗师的胜任内容、核心价值观和信念;采用结果导向策略,应用RCF建设基于胜任力的康复物理治疗本科专业。结论ICF理论和RCF理论和方法对建设胜任力的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教育有重要意义。基于RCF构建物理治疗胜任力领域,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原则、策略和教育架构,有助于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康复物理治疗本科教育标准和物理治疗师职业能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 物理治疗师 专业教育 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 康复胜任力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发展状况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子玮 陈佳妮 +11 位作者 邱卓英 孙宏伟 李欣 王国祥 李伦 陈迪 肖晓飞 马洪卓 申兆慧 张爱民 鲁心灵 田红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研究听力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方法使用2019年219473名省级听力残疾人实名制数据作为研究总样本,多重响应分析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47657名听力残疾人报告康... 目的研究听力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方法使用2019年219473名省级听力残疾人实名制数据作为研究总样本,多重响应分析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47657名听力残疾人报告康复需求(21.7%),从高至低分别为辅助器具65.5%、药物22.7%,护理19.1%,功能训练16.2%和手术2.2%。共34684名听力残疾人报告接受康复服务(15.8%),从高至低分别为辅助器具59.8%、药物22.5%、功能训练19.7%,护理19.4%和手术1.8%。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户口性质和残疾等级对听力残疾人报告康复需求和获得康复服务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听力残疾人康复需求主要集中于听力辅助器具、药物和康复训练。获得的相关服务与康复需求结构上匹配度高。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听力残疾相关的康复服务,以进一步提高听力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残疾 康复需求 康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学专业《人体运动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古强 张晓明 +1 位作者 姜影 庄建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6-1410,共5页
随着国家对康复医学的重视,大众康复意识的提高,康复专业教育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铺展开来。笔者通过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及2011-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备案数据显示,目前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50余家,高职高专院校... 随着国家对康复医学的重视,大众康复意识的提高,康复专业教育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铺展开来。笔者通过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及2011-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备案数据显示,目前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50余家,高职高专院校超200家,这些院校普遍开设了《人体运动学》这门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专业 人体运动学 课程教学 综合查询系统 康复医学 康复意识 专业教育 数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在康复科学教育体系和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肖晓飞 刘妤姝 +1 位作者 杨亚茹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1-1267,共7页
目的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及其配套指南在康复科学教育领域和课程开发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RCF及其配套指南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参考基于能力的临床医学教育框架,构建基于RCF的康复科学教育体系。结果 基于RCF构建康... 目的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及其配套指南在康复科学教育领域和课程开发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RCF及其配套指南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参考基于能力的临床医学教育框架,构建基于RCF的康复科学教育体系。结果 基于RCF构建康复科学教育体系,定义和调查康复特定情景需要的胜任力,构建结构化的康复工作者胜任力鉴定体系和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康复科学核心专业教育体系,并进行康复课程开发,从而有助于培养有胜任力的康复工作者。结论 基于RCF构建符合康复科学发展要求的学科教育体系,开发对应的课程内容体系,为我国康复科学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康复从业人员的教育认证、职业准入和职业标准提供了规范、统一的方法和路径,可提升康复科学教育的质量和康复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康复科学 教育体系 课程开发 应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云平台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古强 于守娟 +3 位作者 孟永春 宫健伟 徐林 王德强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16,共5页
我国初步建成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和体系同人民日益增长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的需求不完全适应,同产品高质量、研发高水平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同较为健全的保障制度的要求不完全适应。这些障碍和弊端,必须通过构建高效完善的多元化康复... 我国初步建成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和体系同人民日益增长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的需求不完全适应,同产品高质量、研发高水平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同较为健全的保障制度的要求不完全适应。这些障碍和弊端,必须通过构建高效完善的多元化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体系,严密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相关政策来破除。为此,基于模块化理论、辅具适配流程和数据采集便捷性的要求,设计并开发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云平台,以颠覆性变革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服务范围,为建立较为全面的保障制度和全国统一的赔付机制提供大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康复辅助器具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构建我国康复核心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体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乐天 刘妤姝 +3 位作者 马可 杨影 崔良波 肖晓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76-1285,共10页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康复核心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体系。方法 应用RCF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康复工作者的胜任力特征和教育目标,从而构建康复核心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结果 康复工作者的胜任力包含特定康复情景下的实践...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康复核心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体系。方法 应用RCF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康复工作者的胜任力特征和教育目标,从而构建康复核心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结果 康复工作者的胜任力包含特定康复情景下的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价值观和信念等。康复核心专业教育目标需要对标胜任力特征,从行为、活动任务、熟练度要求出发,设定培养胜任力的知识单元。依据RCF建立的康复核心专业主要涉及康复物理治疗学、康复作业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假肢矫形工程等。结论 康复工作者的胜任力需要转化为基于能力的教育,依据RCF从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言语听力康复、假肢矫形工程等领域系统构建对应的教学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康复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G时频分析的递增负荷诱导肌肉周期动态疲劳估计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世明 许全盛 +2 位作者 翟佳丽 部义峰 韩立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5,共8页
利用信号的时频分析技术,对递增负荷下肌肉周期性动态收缩疲劳程度进行估计。10名男性大学生完成从50-200w+的1-5级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蹬车实验,每级负荷采集最后5s的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信号,将每次向心收缩期的信号... 利用信号的时频分析技术,对递增负荷下肌肉周期性动态收缩疲劳程度进行估计。10名男性大学生完成从50-200w+的1-5级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蹬车实验,每级负荷采集最后5s的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信号,将每次向心收缩期的信号截取出来,通过乔伊-威廉姆斯分布的时频分析估计出肌电信号的瞬时功率谱,进而计算出信号的瞬时平均频率和瞬时中值频率。结果表明,瞬时平均频率和瞬时中值频率在3级负荷之后随负荷递增而近似线性递减,结合积分肌电同时随负荷递增而近似线性递增的特征,可反映递增负荷下肌肉动态收缩疲劳的发生、发展过程;由于瞬时平均频率的计算量小于瞬时中值频率,建议将积分肌电和瞬时平均频率相结合作为评估肌肉周期性动态疲劳的联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表面肌电信号 瞬时频率 肌肉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青少年异常步态的柔韧性训练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世明 康平 +3 位作者 李强 翟佳丽 杨涛 于文兵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脑瘫青少年下肢的柔韧性差,导致其步态出现异常,拟通过下肢柔韧性训练改善脑瘫青少年的异常步态。方法:选取5名脑瘫青少年作为干预对象,以1名正常青少年作为参考对象,对5名脑瘫青少年进行12周的下肢分关节柔韧性训练,采用三维录像... 目的:脑瘫青少年下肢的柔韧性差,导致其步态出现异常,拟通过下肢柔韧性训练改善脑瘫青少年的异常步态。方法:选取5名脑瘫青少年作为干预对象,以1名正常青少年作为参考对象,对5名脑瘫青少年进行12周的下肢分关节柔韧性训练,采用三维录像解析和足底压力分布测试以对比脑瘫青少年柔韧性训练前、后的测试数据。结果:脑瘫青少年重患侧下肢训练后的摆动期、单支撑期与训练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青少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前重患侧下肢膝角—大腿角、膝角—小腿角在形状上与正常青少年相差很大,在训练后均朝着正常青少年的角—角图形状靠近;训练前重患侧下肢足底7个分区压强雷达图形状与正常青少年相差很大,在训练后与正常青少年的雷达图相近似,且Kendall’s W协同系数经训练后得到较大提高。结论:对髋、膝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可提高脑瘫青少年重患侧下肢摆动的协调性,对踝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可促进重患侧下肢足底压力分布的合理性,分关节柔韧性训练可提高整个步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青少年 异常步态 柔韧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的物理治疗本科学科和专业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 被引量:21
18
作者 肖晓飞 马洪卓 +4 位作者 王莎莎 宫健伟 邹敏 李安巧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本文回顾了我国高等院校物理治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亟需建立基于ICF的物理治疗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体系,并将ICF的理论和方法整合进物理治疗的核心课程中,以满足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对物理治疗师的岗位胜任力要求。方法基于... 目的本文回顾了我国高等院校物理治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亟需建立基于ICF的物理治疗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体系,并将ICF的理论和方法整合进物理治疗的核心课程中,以满足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对物理治疗师的岗位胜任力要求。方法基于ICF框架和现代教育和课程理论和方法,构建并开发物理治疗学科、专业和核心课程体系。结果根据ICF,结合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对物理治疗师的岗位胜任力要求,物理治疗的课程体系包括物理治疗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部分,并开发了对应的核心课程:基于ICF的物理治疗的功能诊断、干预、评价。结论ICF的理论和方法提示物理治疗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应该满足更多的与健康相关的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学科 专业 核心课程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球员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重返赛场的运动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壮 钱驿 +6 位作者 胥皞 郝悦 杨京伦 贺忱 高奉 果森 周敬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球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的重返赛场率、重返赛场后的运动表现,以及分析影响球员重返赛场率和重返赛场后运动表现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的临床随访、CBA官网的... 目的:调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球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的重返赛场率、重返赛场后的运动表现,以及分析影响球员重返赛场率和重返赛场后运动表现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的临床随访、CBA官网的伤停报告以及互联网的公开信息收集了2009年至2020年间CBA球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数据。共纳入23名CBA球员,收集相关数据,主要包括球员的一般资料、受伤年龄和损伤相关信息,损伤相关信息包括伤侧、受伤日期、是否重返赛场、重返赛场的日期、受伤到重返赛场之间的天数,以及伤前的最后1个赛季和重返赛场后第1个和第2个赛季的运动表现信息。运动表现用每个赛季中常规赛的平均上场时间和球员效率值(player efficiency rating,PER)进行量化。计算球员的重返赛场率,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球员能否重返赛场和重返赛场后运动表现的相关因素。结果: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球员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重返赛场率为74%。球员重返赛场后第1个赛季的平均PER(7.7±1.9)相较于受伤前(10.7±4.2)明显降低(P<0.05),而球员在重返赛场后第2个赛季的平均PER(9.3±2.9)与受伤前的平均PER(10.7±4.2)相近(P=0.20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伤前PER(B=-0.907,95%CI:-1.434~0.279,P<0.05)是球员从伤前到重返赛场后第1个赛季PER变化的影响因素。身体质量指数(BMI)、受伤时年龄、球员位置和损伤侧等因素与球员是否重返赛场、重返赛场后的运动表现无关。结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球员在ACL损伤后重返赛场率为74%,同时,即使球员重返了赛场,重返后第1个赛季的运动表现也并没有完全恢复,到第2个赛季时才恢复到与伤前相当的运动水平。如果球员在受伤前的球员效率值较高,那么他在重返赛场后第1个赛季的球员效率值可能下降的会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篮球运动员 重返赛场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及表面肌电的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圣楠 柯竟悦 +5 位作者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沈双 李古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2-889,共8页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主观评价表(IKDC)、动态平衡功能和表面肌电评定,并对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与动态平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HSS和IKDC评分均显著增加(|Z|>3.526,|t|>63.544,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Z=-2.392,t=2.650,P<0.05);两组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均增加,内外侧位移减小(|t|>2.368,Z=-3.516,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497,Z=-3.091,P<0.05);试验组臀大肌和臀中肌RMS明显增加(t=-5.900,Z=-2.741,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930,Z=-3.260,P<0.01)。干预后所有患者臀大肌、臀中肌RMS与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呈正相关,与内外侧位移呈负相关(|r|>0.502,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增强臀大肌和臀中肌的激活程度,且动态平衡与表面肌电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核心稳定性训练 动态平衡 压力中心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