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爱英 夏吉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89,共3页
作为医疗事业的源头,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医疗人才的重任。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医学知识、医疗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优秀医疗人才,其中医疗人才的医患沟通能力便是一项重要内容。故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 作为医疗事业的源头,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医疗人才的重任。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医学知识、医疗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优秀医疗人才,其中医疗人才的医患沟通能力便是一项重要内容。故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探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把握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状况和培养机制,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患沟通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6
2
作者 柳忠豪 刘峰 +17 位作者 陈江 黄翠 韩向龙 胡文杰 胥春 刘伟才 牛丽娜 马楚凡 赵一姣 赵克 郑明 陈亚明 黄庆丰 满毅 徐明明 邓旭亮 周倜 师晓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在口腔美学修复工作中,数字化美学设计以可视化的效果辅助医生预判治疗效果,增进医患双方对美学目标认知、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理想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尚无明确规范,很多医师对于如何在诊疗工作中进... 在口腔美学修复工作中,数字化美学设计以可视化的效果辅助医生预判治疗效果,增进医患双方对美学目标认知、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理想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尚无明确规范,很多医师对于如何在诊疗工作中进行数字化美学设计缺少系统认识。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美学诊疗设计流程,提升治疗结果的均质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CSDDI)召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此项共识。共识对数字化美学资料的采集要点、整合步骤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美学修复宏观决策树及针对不同临床应用场景的相应工作流程,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学修复 数字化美学设计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盖髓材料治疗龋源性露髓恒牙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汶源 史文毅 +2 位作者 万梅 邵禹 陈正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比较Bio-dentine、iRoot BP Plus、TheraCal■LC和氢氧化钙直接盖髓对龋源性露髓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龋源性露髓恒牙360颗。随机分为A组(Bio-dentin... 目的:比较Bio-dentine、iRoot BP Plus、TheraCal■LC和氢氧化钙直接盖髓对龋源性露髓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龋源性露髓恒牙360颗。随机分为A组(Bio-dentine组)、B组(iRoot BP Plus组)、C组(TheraCal■LC组)和D组(氢氧化钙组),每组90颗。比较4组盖髓时长。治疗后第1、3、6、12个月测量并计算成功率以及牙本质桥的厚度和密度。结果:在盖髓时长方面,C组小于A、B组,A、B组小于D组(P<0.05)。在成功率方面,第1个月,4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A组高于C组(P<0.05);第6、12个月,A、B两组高于C、D组(P<0.05)。在牙本质桥厚度方面,第1个月,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P<0.05);第3、6、12个月,A、B两组高于C、D组(P<0.05)。在牙本质桥密度方面,第1、3、6、12个月,A、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P<0.05)。结论:对于龋源性露髓恒牙,Bio-dentine与iRoot BP Plus疗效相当,且均优于TheraCal~?LC和氢氧化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源性露髓 直接盖髓术 Bio-dentine iRoot BP Plus TheraCal■LC 氢氧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头颈部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凌楠 周思远 +1 位作者 刘晓燕 王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1,共9页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关的HNSCC不仅具有预后良好的独特临床特点,而且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紧密互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HPV及其诱发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在HNSCC的发病、进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HPV阳性HNSCC的免疫逃逸机制,探讨HPV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与宿主适应性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本文将分析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改善HPV相关HNSCC预后方面的潜在价值,并评估免疫分析在预后预测中的潜在应用。此外,我们将针对性地讨论HPV相关HNSCC的新兴免疫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期促进针对HPV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在HNSCC,特别是免疫反应活跃的口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负载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家鹤 魏凌飞 +1 位作者 曾妮 柳忠豪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渐进性负载对种植体骨结合及边缘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只雄性比格犬,每侧下颌种植3枚种植体并随机分为即刻负载、渐进性负载、不负载3组;不负载组和即刻负载组种植术后分别使用2.5 mm和7.0 mm愈合基台,并在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渐进性负载对种植体骨结合及边缘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只雄性比格犬,每侧下颌种植3枚种植体并随机分为即刻负载、渐进性负载、不负载3组;不负载组和即刻负载组种植术后分别使用2.5 mm和7.0 mm愈合基台,并在整个实验期间不更换基台高度;渐进性负载组种植术后使用2.5 mm基台并在种植体植入后2周、4周、6周通过改变种植体愈合基台高度(3.5 mm、5.5 mm、7.0 mm)对种植体渐进性加载,术后0周,4周,6周,8周测量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术后8周取种植体骨标本拍摄Micro-CT制作硬组织切片,观察种植体周新骨生成情况,并行种植体周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表面积分数(bone surface/bone volume,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及骨小梁间隔(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及种植体骨结合率(BIC)测量。结果:共植入36枚种植体,仅即刻负载组1枚脱落,总体生存率97.2%。边缘骨水平稳定,Micro-CT骨显微参数无差异。硬组织切片显示活跃新骨生成,渐进性和即刻负载组BIC值高于不负载组,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在延期种植下,种植体植入颌骨后行渐进性负载能形成良好骨结合,骨结合效果优于不负载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负载 骨改建 骨显微结构分析 种植体骨结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单根牙位点保存的标准化影像学分析方法研究
6
作者 杨志康 李玲 +4 位作者 彭体武 任光辉 王新峦 姜雨汐 柳忠豪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75-882,共8页
目的: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指导下,依据牙槽骨解剖特征建立大鼠单根牙牙槽骨缺损模型,确定兴趣区范围与定量指标,建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的大鼠单根牙牙槽骨缺损修复分析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 目的: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指导下,依据牙槽骨解剖特征建立大鼠单根牙牙槽骨缺损模型,确定兴趣区范围与定量指标,建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的大鼠单根牙牙槽骨缺损修复分析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选取5月龄雄性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解剖分析组,用于通过Micro-CT确定缺损位置和尺寸;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实验组用于验证模型和评价方法可行性。在上颌第一磨牙区制备直径2 mm×深度2 mm缺损,通过Micro-CT分析量化颊侧骨高度丢失(buccal bone height loss,BBHL)和缺损区域新生骨及骨微结构。结果:成功建立了SD大鼠的标准牙槽骨缺损模型,未损伤相邻牙齿且缺损区域颊侧骨壁厚度为(0.36±0.06)mm。术后8周,GBR组较Control组中间点、最低点BBHL和骨小梁距离显著减少(P<0.05),骨体积分数显著增加(P<0.05),骨小梁厚度及数量也较Control组有所改善。结论:在Micro-CT指导下建立了标准化的大鼠牙槽骨缺损模型用于模拟临床单根牙缺损以及缺损修复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可重复性,为牙槽嵴保存技术和骨再生材料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前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位点保存 动物模型 定量分析 牙槽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龈瓣缝合法对骨性埋伏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并发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7
作者 刘湘奇 吴家顺 +4 位作者 刘育豪 陈江海 罗雪婷 杨辛 匡世军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9-684,共6页
目的:评价两种龈瓣缝合法对骨性埋伏下颌第三磨牙(bone embedd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BeM3M)拔除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设计,将376颗BeM3M分为两组。对照组197颗BeM3M拔除后,对龈瓣进行封闭式缝合(一期... 目的:评价两种龈瓣缝合法对骨性埋伏下颌第三磨牙(bone embedd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BeM3M)拔除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设计,将376颗BeM3M分为两组。对照组197颗BeM3M拔除后,对龈瓣进行封闭式缝合(一期缝合法);实验组179颗BeM3M拔除后,切除部分龈瓣组织,进行开放引流式缝合(二期缝合法)。记录术后出血和感染、术后反应、迟发性感染以及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M2M)远中牙周探诊深度。结果:拔牙后出血、感染、疼痛以及术后6个月M2M远中牙周探诊深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牙后肿胀和开口受限情况轻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迟发性感染发生率(2.8%)低于对照组(1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瓣二期缝合法能够减轻BeM3M术后的并发症,降低迟发性感染的发生率,且对M2M远中牙周探针深度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骨性埋伏下颌第三磨牙 牙拔除术 术后并发症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部复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8
作者 贾港杰 曹璋 +5 位作者 杨勇 李建卫 王文龙 李俊霏 刘璇 左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4,共3页
孤立性纤维性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好发于胸膜,发生于颞部者极其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颞部复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复习文献。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学特征 复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八钙/聚多巴胺涂层在钛表面的构筑及生物相容性检测
9
作者 刘梦玉 魏祥 +4 位作者 林丹 李尧 徐纯峰 魏凌飞 于德栋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00-208,共9页
目的为提高钛合金的生物活性及其促进骨再生的能力,利用聚多巴胺(PDA)的黏附特性,在3D打印钛片(3D-PT)表面制备了一种磷酸八钙(OCP)陶瓷涂层(OCP/PDA/3D-PT)。方法通过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和仿生矿化工艺在3D-PT表面制备OCP/PDA涂层。采用... 目的为提高钛合金的生物活性及其促进骨再生的能力,利用聚多巴胺(PDA)的黏附特性,在3D打印钛片(3D-PT)表面制备了一种磷酸八钙(OCP)陶瓷涂层(OCP/PDA/3D-PT)。方法通过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和仿生矿化工艺在3D-PT表面制备OCP/PDA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接触角测试和黏附强度实验对涂层的理化特性及亲水性进行检测。同时,将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直接共培养,通过细胞骨架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附着细胞的形态,以及利用CCK-8实验评估细胞增殖活性进而评估所制备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XRD、TEM和SAED结果证实OCP/PDA涂层在3D-PT表面成功制备且与3D-PT牢固结合。接触角测试表明,与3D-PT组相比,OCP/PDA/3D-PT组的亲水性显著提高。黏附强度实验显示,OCP/PDA涂层的附着力达到GB/T9286标准1级。细胞骨架染色和CCK-8实验进一步证明该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成功构建了OCP陶瓷涂层与3D-PT基体的强结合界面,并且显著提高了3D-PT表面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涂层 聚多巴胺 结合强度 润湿性 钛合金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表面处理对超透氧化锆粘接性能及美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周瑜 王耀瑶 +2 位作者 陈梓杰 刘璐 郝鹏杰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6-412,共7页
目的:比较3种内表面处理方式对超透氧化锆的粘接性能及美学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超透氧化锆切削成不同尺寸作为试验标准试件,选择3种表面处理方式(氧化铝喷砂、二硅酸锂涂层、上釉)对其进行处理,... 目的:比较3种内表面处理方式对超透氧化锆的粘接性能及美学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超透氧化锆切削成不同尺寸作为试验标准试件,选择3种表面处理方式(氧化铝喷砂、二硅酸锂涂层、上釉)对其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断裂试验、颜色测量。实验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LSD检验)对组间均值对比分析。结果:粘接强度:二硅酸锂涂层组>上釉组>喷砂组>对照组,色差:喷砂组>上釉组>二硅酸锂涂层组。结论:二硅酸锂涂层处理后粘接强度明显大于喷砂组及上釉组,同时其产生的色差小于喷砂组及上釉组,小于临床可接受阈值。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在选择合适的内表面处理方式时建议优先选择二硅酸锂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透氧化锆 粘接性能 美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复合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牛德龙 柳忠豪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3-377,共5页
自体骨移植术作为临床上治疗大面积骨缺损的“金标准”,仍具有供体来源有限且易造成二次创伤等局限性。骨组织工程中功能性复合支架具有机械性能强、生物相容性高等特点,各种细胞生长因子、药物、金属离子等加入赋予支架促增殖、抗炎、... 自体骨移植术作为临床上治疗大面积骨缺损的“金标准”,仍具有供体来源有限且易造成二次创伤等局限性。骨组织工程中功能性复合支架具有机械性能强、生物相容性高等特点,各种细胞生长因子、药物、金属离子等加入赋予支架促增殖、抗炎、成骨等生物学特性,由此形成的功能性复合支架为骨缺损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有望成为自体骨材料的替代方案。本文就近年来骨组织工程中各种功能性复合支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后续功能性复合支架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修复 功能性复合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钛表面构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传递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晓霞 柳忠豪 +3 位作者 陈贤帅 欧阳江林 李文杰 江静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7,共31页
二氧化钛纳米管(TiO_(2)NTs)作为一种新型表面改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纳米结构、高比表面积及优异的抗菌和药物缓释能力,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热点。系统综述TiO_(2)NTs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进展,重点分析纳米管在细菌感染... 二氧化钛纳米管(TiO_(2)NTs)作为一种新型表面改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纳米结构、高比表面积及优异的抗菌和药物缓释能力,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热点。系统综述TiO_(2)NTs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进展,重点分析纳米管在细菌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及其对药物释放的调控机制。同时,探讨多种抗菌剂的分类及负载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层层自组装和溶液浸渍等技术,并分析封接技术在提升药物释放效率中的关键作用及影响因素。尽管TiO_(2)NTs在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实际应用仍面临结构稳定性、药物释放精准度及长期安全性等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优化纳米管设计、开发多功能复合材料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长期效果,以进一步推动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管 抗菌性能 药物缓释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T在拔牙后位点保存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志康 姜雨汐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3-749,共7页
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维持和再生直接影响种植修复效果,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μ-CT)技术因其分辨率高、可三维成像和定量分析等优势,成为评估位点保存效果的重要影像学测量工具。但由于动物模型... 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维持和再生直接影响种植修复效果,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μ-CT)技术因其分辨率高、可三维成像和定量分析等优势,成为评估位点保存效果的重要影像学测量工具。但由于动物模型选择、系统程序应用、图像采集方法、图像评估和定量分析方式差异大这一研究现状,使读者难以系统、定量、科学地比较分析各类手术方案或骨再生材料在不同研究中的修复效果与参数,导致难以依据文献结果得出最佳决策。因此,本文在Micro-CT成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动物模型选择的基础上,综述了Micro-CT在拔牙后位点保存动物模型研究中的样本的放置与固定、图像采集设备参数选择、感兴趣区圈画方式、常规与特异性定量指标意义和选择考量方式,并总结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以期推动Micro-CT技术在牙槽骨保存研究中的标准形成,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位点保存 动物模型 定量分析 牙槽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牙位点保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耿英熹 牛珂歆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5期168-169,共2页
拔牙位点保存是指拔牙后为减少拔牙窝的骨丢失和加速骨形成,立即对拔牙窝采取修复性或保护性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屏障膜隔离、材料填充或生物活性分子调控等手段,促进骨再生。本文系统综述了鼠、犬、兔、猪、羊等动物作为主流拔牙动物... 拔牙位点保存是指拔牙后为减少拔牙窝的骨丢失和加速骨形成,立即对拔牙窝采取修复性或保护性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屏障膜隔离、材料填充或生物活性分子调控等手段,促进骨再生。本文系统综述了鼠、犬、兔、猪、羊等动物作为主流拔牙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优势和劣势及目前的研究前景,构建以研究目的为导向的拔牙位点保存动物模型,为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探索骨再生机制、验证生物材料性能及优化临床方案中发挥核心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拔牙位点保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上颌骨及髁突虚拟位置与术后现实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安东 王晓霞 +1 位作者 周文娟 柳忠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对比数字化正颌外科手术方案中上颌骨及髁突的虚拟位置与术后现实位置的差别,探究术前虚拟设计在术中实现的程度。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采用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6例,收... 目的:对比数字化正颌外科手术方案中上颌骨及髁突的虚拟位置与术后现实位置的差别,探究术前虚拟设计在术中实现的程度。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采用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6例,收集患者术前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T_(0))和术后1周CT数据(T_(1)),使用CCMF Plan软件对术后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并替换术后模型中的牙列数据,将颅骨解剖结构与术前虚拟设计模型进行匹配,选取髁突及上颌骨的解剖标志点及其连线,对比标志点在三维方向上的坐标变化以及标志点连线与参考平面的角度变化,分析术后髁突及上颌骨位置相对虚拟设计中的位置偏差。结果:术后上颌骨实际位置与虚拟设计位置在水平向及垂直向的偏差为1 mm左右,前后向偏差约为1.5 mm。术后双侧髁突与虚拟设计位置相比,大多发生向前、向外、向下的移动(平均距离分别为0.15 mm、1.54 mm、2.19 mm)及向前、向外、向上的旋转(平均角度分别为4.32°、1.02°、0.86°)。结论:采用3D打印咬合导板辅助可较好实现数字化手术方案的虚拟设计,但与术后颌骨的实际位置存在一定误差,可能与虚拟设计中下颌旋转轴有关,提示有必要采用患者个性化髁突旋转轴进行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的规划,并采用髁突定位装置来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正颌外科手术 安氏Ⅲ类错[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规划软件中下颌运动交互模块的初步构建
16
作者 蔡安东 王晓霞 +2 位作者 王铁军 杜平功 柳忠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3-877,共5页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构建数字化正颌外科规划软件中的下颌交互模块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基于CCMF Plan正颌规划软件,使用空间矩阵算法解算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实现下颌运动的还原,根据距离重要性采样算法拟合患者个性化的下颌旋转轴并...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构建数字化正颌外科规划软件中的下颌交互模块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基于CCMF Plan正颌规划软件,使用空间矩阵算法解算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实现下颌运动的还原,根据距离重要性采样算法拟合患者个性化的下颌旋转轴并验证模拟下颌运动的精确性。使用下颌旋转轴指导手术规划,验证术中髁突位置实现的准确性。结果:开发出可再现患者下颌运动,以下颌旋转轴指导升支旋转的下颌运动交互模块。该模块还原模拟的下颌运动轨迹与真实轨迹误差约1 mm,同一开口度时的下颌骨模型表面距离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值约0.3 mm。其指导的正颌手术术后髁突的角度偏差约为3°,距离偏差约1.5 mm。结论:该下颌运动交互模块可以较为精确地拟合下颌旋转轴,并还原患者个性化的下颌运动,术后髁突位置实现的精确性满足临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虚拟手术规划 骨性Ⅲ类 下颌旋转轴 下颌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负荷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胡洁羽 贾璐荣 +1 位作者 周文娟 柳忠豪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目的模拟种植体渐进性负荷过程,评估渐进性负荷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APDL)程序,计算种植体植入6个月内使用常规负荷(对照组)及渐进性负荷(实验... 目的模拟种植体渐进性负荷过程,评估渐进性负荷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APDL)程序,计算种植体植入6个月内使用常规负荷(对照组)及渐进性负荷(实验组)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密度,观察种植体周围1 mm^(3)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内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及骨密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内皮质骨骨密度降低0.19 g/cm^(3),而实验组仅降低了0.15 g/cm^(3),松质骨内各区域骨密度在实验组中相比对照组增长0.4 g/cm^(3)。实验组皮质骨内骨密度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松质骨内实验组增长大于对照组。有限元分析实验组等效应力分布范围及最大值(8.9 MPa)明显大于对照组(6.68 MPa)。结论在种植术后6个月内使用渐进性负荷方式,能够使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有助于种植体愈合过程中边缘骨组织的稳定。与常规负荷方式相比,渐进性负荷方式下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增长程度更多,效果优于常规负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负荷 骨改建 骨密度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18
作者 于汶源 赵鹏 +6 位作者 邵禹 徐勇 徐进 谢磊 于承浩 何秋萍 陈正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目的探讨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Rh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SACC病灶和正常唾液腺组织各27例,... 目的探讨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Rh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SACC病灶和正常唾液腺组织各27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hoC的表达水平。针对RhoC基因序列设计3条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SACC-LM和SACC-83细胞系中并评估转染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比较RhoC、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OC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扭曲家族bHLH转录因子1(TWIST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差异。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hoC可能的上游微小RNA(miRNA)及其在SACC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二者的结合位点。结果RhoC在SACC中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沉默RhoC后,实验组ROCK1、p-p38MAPK、TWIST1、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降,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p38MAP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miR-138-5p在SACC中低表达,miR-138-5p micmic可以显著下调转染RhoC野生型质粒后293T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RhoC在SACC中高表达,沉默RhoC可能靶向下游ROCK1/p38MAPK/TWIST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SACC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同时促进其凋亡。miR-138-5p在SACC中低表达,是RhoC潜在的上游基因,二者可能存在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 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 上皮-间充质转化 miR-138-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2-OT/SOX2轴通过Gli1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调控肺鳞癌H520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洪亮 曾莉莉 +5 位作者 武艳 苗双 倪娜 刘乃国 陈微微 杜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31-1439,共9页
目的 探讨SOX2-OT在肺鳞癌细胞H520迁移能力调控中的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 选用肺癌细胞株中SOX2-OT高表达的肺鳞癌细胞H520,敲低其SOX2-OT转录水平,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穿膜实验对细胞迁移能力进行检测,q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上... 目的 探讨SOX2-OT在肺鳞癌细胞H520迁移能力调控中的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 选用肺癌细胞株中SOX2-OT高表达的肺鳞癌细胞H520,敲低其SOX2-OT转录水平,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穿膜实验对细胞迁移能力进行检测,q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的表达。通过过表达Gli1进一步分析SOX2-OT的作用机制;用miR-200c抑制剂或类似物转染细胞,分析SOX2-OT对Gli的正向调控机制。结果 敲低SOX2-OT抑制了H5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时伴随着细胞EMT表型的变化。SOX2-OT能够正向调控转录因子Gli1,Gli1过表达可逆转SOX2-OT敲低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miR-200c抑制剂可有效逆转SOX2-OT敲低导致的SOX2下调。结论 SOX2-OT/SOX2轴通过Gli1介导的EMT过程来调控肺鳞癌细胞H520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2-OT H520细胞 GLI1 SOX2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特性种植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L-6、Cbfα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鹏飞 侯玉东 +2 位作者 潘晶晶 孙龙 孙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特性种植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L-6、Cbfα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机械磨光(PT)、喷砂酸蚀(SLA)、阳极氧化(AD)法制备3种不同表面的纯钛标准试件,SEM观察表面形貌并分析表面元素构成;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各组表面静态水...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特性种植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L-6、Cbfα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机械磨光(PT)、喷砂酸蚀(SLA)、阳极氧化(AD)法制备3种不同表面的纯钛标准试件,SEM观察表面形貌并分析表面元素构成;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各组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将成骨细胞(MC3T3-E1 Sub-clone 14)培养于试件表面,细胞培养板为对照,MTT法检测接种1、3、5、7 d细胞增殖率,RT-q PCR法检测接种6、12、24 h白细胞介素6(IL-6)和核心结合因子(Cbfα1)mRNA表达。结果:PT组表面呈机械划痕,SLA组呈大小、深浅不一的窝洞,AD组呈较均匀的圆孔状,3组表面主要元素分别为Ti、Ti/Al、Ti/O。3组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分别为54.47°±3.33°、75.42°±8.32°、38.91°±4.00°(P<0.05);MTT显示各实验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AD>PT>SLA(P<0.05);RT-q PCR显示在同一时间点各实验组IL-6 mRNA表达下调、Cbfα1 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且AD>SLA>PT(P<0.05)。结论:AD相对PT及SLA表面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下调IL-6 mRNA表达及上调Cbfα1 mRNA表达,提示AD种植体表面在种植早期可获得更好更快的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特性 喷砂酸蚀 阳极氧化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