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雪梅 张兆松 +6 位作者 吴海玮 李春林 苏川 季旻 王勇 朱翔 吴观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在成虫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 方法 收集新鲜的日本血吸虫成虫 ,常规固定、包埋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超薄冷冻切片。用纯化的抗rSj338单特异多克隆抗体为一抗 ,同时 ,以... 目的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在成虫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 方法 收集新鲜的日本血吸虫成虫 ,常规固定、包埋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超薄冷冻切片。用纯化的抗rSj338单特异多克隆抗体为一抗 ,同时 ,以正常兔血清作阴性对照 ;以直径为 10nm胶体金颗粒标记的蛋白A进行定位 ,进行组织化学反应 ,透射电镜观察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在成虫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 结果 高密度胶体金颗粒主要分布于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外膜上 ,在线粒体的嵴上也见分布。结论 rSj338蛋白确为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线粒体相关蛋白 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LAIR-1/CD305基因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树德 曹奇志 +2 位作者 冯小英 张晓姝 薛江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6-828,共3页
目的:研究人LAIR-1/CD305启动子及其5′上游调控序列。方法:通过检索NCBI中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获得LAIR-1的转录本序列及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500bp的序列。利用Promoter 2.0等软件预测LAIR-1的启动子序列,然后利用MatInspector等... 目的:研究人LAIR-1/CD305启动子及其5′上游调控序列。方法:通过检索NCBI中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获得LAIR-1的转录本序列及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500bp的序列。利用Promoter 2.0等软件预测LAIR-1的启动子序列,然后利用MatInspector等软件对启动子序列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启动子功能模块进行预测。结果:LAIR-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上游的600~200bp区域内。在转录调控区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预测到13种启动子功能模块。结论:LAIR-1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多种转录因子和5′端上游调控序列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LAIR-1 启动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对免疫系统乙酰胆碱酯酶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涛 刘希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神经免疫损伤过程中乙酰胆碱酯酶与Caspase-3表达的作用。方法:ELISA检测不同缺血时间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2、IL-12、IL-4、IL-10含量,脑组织、胸腺、脾脏AChE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 目的:探讨脑缺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神经免疫损伤过程中乙酰胆碱酯酶与Caspase-3表达的作用。方法:ELISA检测不同缺血时间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2、IL-12、IL-4、IL-10含量,脑组织、胸腺、脾脏AChE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胸腺、脾脏Caspase-3活化片段P32、P17的表达;免疫组化标示AChE在神经细胞的表达状况;分析了AChE与细胞凋亡、TNF-α、IL-2、IL-12、IL-4、IL-10、NK细胞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侧脑组织AChE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在缺血12小时时间点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胸腺、脾脏AChE在缺血1小时增高,与缺血侧脑组织趋势基本一致;在缺血2小时之前TNF-α、IL-2、IL-12亦与缺血侧脑AChE的变化一致,血清IL-4、IL-10无明显变化。自缺血3小时之后NK活性、TNF-α、IL-2、IL-12与缺血侧脑AChE的变化完全相反,而IL-10与缺血侧脑AChE的变化基本一致,IL-4含量在各缺血时间点变化不明显,仅在缺血12小时时间点略有升高。P17/(P32+P17)比值与AChE有关,且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结论:脑缺血导致AChE持续增高通过活化Casepase-3,诱导缺血脑组织、胸腺、脾脏细胞凋亡,进而导致Th1/Th2失衡影响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乙酰胆碱酯酶 CASPASE-3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MSC对PHA活化T细胞周期以及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栾希英 张光波 +5 位作者 胡玉敏 於葛华 王明元 段巧艳 段祥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周期和活化的影响,探讨MSC对T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骨髓MSC,体外扩增培养3代后用于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SC对PHA作用下T细胞周期和早期表型CD25、C...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周期和活化的影响,探讨MSC对T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骨髓MSC,体外扩增培养3代后用于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SC对PHA作用下T细胞周期和早期表型CD25、CD69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人骨髓MSC体外可使PHA刺激下的T细胞滞留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下调活化T细胞早期表型CD25、CD69的表达,抑制IL-2、IFN-r的分泌。结论人骨髓MSC体外可通过对T细胞周期的影响抑制其活化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调节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抑制性受体LAIR-1表达升高 被引量:8
5
作者 薛江楠 王春艳 +2 位作者 张晓姝 曹奇志 宿振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374,377,共3页
目的:研究LAIR-1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夹心ELISA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溶型sLAIR-1的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LAIR-1在患者PBMC中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B细胞上的... 目的:研究LAIR-1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夹心ELISA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溶型sLAIR-1的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LAIR-1在患者PBMC中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B细胞上的表达。结果:肿瘤患者血清sLAIR-1水平为(4.6±3.2)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sLAIR-1水平(3.9±3.0)μg/L,P<0.05。NK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表达LAIR-1水平上调。肺癌患者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B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人。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中LAIR-1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肿瘤患者LAIR-1分子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抑制性受体LAIR-1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R-1 CD305 抑制性受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8^+T细胞活化及周期和IL-17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国艳 张思英 +3 位作者 李广云 王斐斐 都海波 栾希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对脐血CD8+T细胞活化、周期及IL-17分泌的调节作用,为其在临床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消化法分离、培养hPMSCs,体外扩增培养3代后用于实验;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8+T细胞;应... 目的: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对脐血CD8+T细胞活化、周期及IL-17分泌的调节作用,为其在临床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消化法分离、培养hPMSCs,体外扩增培养3代后用于实验;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8+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hPMSCs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脐血CD8+T细胞早期表型CD25、CD69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佛波酯(PMA)刺激下脐血CD8+T细胞对IL-17分泌的影响。结果:hPMSCs体外可使脐血CD8+T细胞滞留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下调活化脐血CD8+T细胞早期表型CD25、CD69的表达,上调其IL-17的分泌。结论:hPMSCs体外可通过对脐血CD8+T细胞周期的影响抑制其活化,并且上调脐血CD8+T细胞IL-17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MSCs CD8+T细胞 免疫调节 细胞周期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上调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D-L1表达并增强其诱导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IL-10^+T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炜玮 李恒 +5 位作者 徐逢皇 都海波 李晓华 易君祝 王国艳 栾希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195,200,共6页
目的比较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 PMSC)对脐血和外周血IL-10^+T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并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 PMSC;反转录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在h PMSC的表达... 目的比较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 PMSC)对脐血和外周血IL-10^+T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并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 PMSC;反转录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在h PMSC的表达;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红细胞花环法纯化T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活化T细胞并与h PMSC进行共培养,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在阻断型PD-L1 m Ab和IFN-γ预刺激的条件下h PMSC对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CD4^+IL-10^+T细胞、CD8^+IL-10^+T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结果 h PMSC可诱导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CD4^+IL-10^+T细胞、CD8^+IL-10^+T细胞分化,且对外周血T细胞向IL-10^+T细胞分化的诱导能力明显高于对脐血T细胞向该细胞分化的诱导能力;IFN-γ预处理h PMSC后,h PMSC促进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IL-10^+T细胞分化能力明显增强;h PMSC高表达PD-L1,IFN-γ可明显上调其在h PMSC上的表达;阻断PD-L1在h PMSC上表达后,脐血、外周血中CD4^+IL-10^+T细胞、CD8^+IL-10^+T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结论 h PMSC诱导外周血T细胞向IL-10^+T细胞分化的能力明显高于其诱导脐血T细胞向该细胞分化的能力。IFN-γ可通过上调PD-L1在h PMSC上的表达,增强h PMSC对脐血和外周血T细胞向IL-10^+T细胞分化的诱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IL-10+T细胞 γ干扰素(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型LAIR-1分子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ELISA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薛江楠 洪燕 +2 位作者 韩卫宁 欧阳为明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LAIR-1 夹心ELISA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5和TGF-β对人PBMC上LAIR-1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姝 曹奇志 +2 位作者 王春艳 张骞 薛江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7-648,共2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15和TGF-β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LAIR-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以IL-15和TGF-β作用于人PBM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BMC上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的表达。结果:与单独PHA刺激组相比,IL-15刺激7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15和TGF-β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LAIR-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以IL-15和TGF-β作用于人PBM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BMC上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的表达。结果:与单独PHA刺激组相比,IL-15刺激72h后细胞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阳性细胞百分率也有所下降;TGF-β刺激的PBMC上LAIR-1表达水平也有所降低。结论:IL-15和TGF-β都可以下调PHA活化PBMC上LAI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 IL-15 TGF-Β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活性的抗体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美华 付风华 +2 位作者 程颖 宫照龙 胡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 :研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的抗独特型抗体。方法 :AchEmAb是一种IgG1抗体 ,先用木瓜蛋白酶酶切 ,然后采用AchE Sepharose 4B和SPA亲和层析柱进行提取纯化 ,获得纯化的mAbFab段。以Fab作为抗原免疫小鼠 ,制备抗Fab片段的独... 目的 :研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的抗独特型抗体。方法 :AchEmAb是一种IgG1抗体 ,先用木瓜蛋白酶酶切 ,然后采用AchE Sepharose 4B和SPA亲和层析柱进行提取纯化 ,获得纯化的mAbFab段。以Fab作为抗原免疫小鼠 ,制备抗Fab片段的独特型抗体 (AIdAb)。结果 :酶催化ELISA法检测证明 ,抗mAb 3F3片段的AIdAb具有AchE活性。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一株具有AchE活性的AIdA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单克隆抗体 独特型 抗体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2E6对大鼠脑缺血组织AChE的特异性标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燕 胡涛 +3 位作者 付风华 高美华 董梦华 宋衍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09,I004,共3页
目的 :建立特异性检测中枢胆碱能神经AChE的新方法。方法 :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用抗乙酰胆碱酯酶 (AChE)单克隆抗体 2E6对脑缺血不同时点脑组织AChE进行定量检测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缺血侧脑组织重量与AChE含量呈正相关。ACh... 目的 :建立特异性检测中枢胆碱能神经AChE的新方法。方法 :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用抗乙酰胆碱酯酶 (AChE)单克隆抗体 2E6对脑缺血不同时点脑组织AChE进行定量检测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缺血侧脑组织重量与AChE含量呈正相关。AChE水平在缺血 0 5h明显升高 (P <0 0 5 ) ,1h - 2h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从 3h起显著升高 ,12h达高峰 ,此时 ,脑神经细胞胞浆及胞膜AChE标记阳性。结论 :2E6可用于AChE的定量检测及特异性标示 ,为研究胆碱能神经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脑缺血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希伟 胡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58,共2页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家兔小腿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变化。方法 :建立家兔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 ,制备特异识别神经系统AChE的单克隆抗体 ,以该抗体作为一抗 ,酶标羊抗兔IgG作为二抗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测...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家兔小腿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变化。方法 :建立家兔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 ,制备特异识别神经系统AChE的单克隆抗体 ,以该抗体作为一抗 ,酶标羊抗兔IgG作为二抗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坐骨神经神经损伤后 0 .5h、3h、12h组 ,坐骨神经断点、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组织AChE的含量。结果 :坐骨神经损伤 0 .5h后 ,断点处AChE含量最高 ,波长 492nm之OD值为 ( 0 .64 0± 0 .0 68) ,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胫神经、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含量 0 .5h时最低 ,波长 492nm之OD值分别为 ( 0 .2 13± 0 .0 72 )、( 0 .2 0 3±0 .0 60 ) ,3h最高 ,12h时降低。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 ,断点及其远端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 ,但变化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坐骨神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片剂及单味药对化疗损伤小鼠细胞因子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涛 耿排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复方片剂 单味药 化疗损伤小鼠 细胞因子 NK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技术筛选乙酰胆碱酯酶有效抗原表位的研究
14
作者 张群 胡雪梅 +4 位作者 赵明东 高美华 傅凤华 苏长海 孙殿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1-314,319,共5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效抗原表位。方法:收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阴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采用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柱(CNBractivedsepharoseTM4B)纯化抗乙酰胆碱酯酶的多克隆抗体并定量;用纯化的抗乙酰... 目的:筛选和鉴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效抗原表位。方法:收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阴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采用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柱(CNBractivedsepharoseTM4B)纯化抗乙酰胆碱酯酶的多克隆抗体并定量;用纯化的抗乙酰胆碱酯酶的抗体对随机的12肽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进行5轮免疫学筛选,随机挑取克隆;采用Westernblot免疫识别,识别为阳性的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并与乙酰胆碱酯酶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将获得的不同表位的阳性克隆分别免疫小鼠,采用Westernblot筛选能刺激小鼠产生抗乙酰胆碱酯酶抗体的阳性克隆,进行生物学活性的鉴定。结果:经5轮免疫学筛选后挑取的49个克隆中,经Westernblot识别15个克隆能被抗乙酰胆碱酯酶抗体识别。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共有7种不同的表位,其中1种表位与乙酰胆碱酯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余6种表位与其无一级结构的同源性。经动物免疫初步实验筛选,共有5个免疫原性较强的阳性克隆,其免疫的鼠血清均可识别人乙酰胆碱酯酶。结论:获得了5种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效抗原表位,1种可能为结构表位,4种为模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噬菌体肽库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白细胞共同抗原的鉴定及其对B细胞活化的影响
15
作者 王运平 张淑珍 朱立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用单克隆抗体鉴定白细胞共同抗原并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B细胞株3D5免疫Balb/c小鼠得到单抗5H12,借助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5H12抗原在多种白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并从白细胞膜中提取... 目的:用单克隆抗体鉴定白细胞共同抗原并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B细胞株3D5免疫Balb/c小鼠得到单抗5H12,借助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5H12抗原在多种白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并从白细胞膜中提取5H12抗原,通过增殖试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对其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5H12抗原表达于多种白细胞表面,包括休止T细胞、休止B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体外PHA激活的T细胞、体外antiμ激活的B细胞、也表达在T细胞株(Jurkat、Peer)、B细胞株(3D5、Daudi、CESS、BJAB)、单核细胞株U937和髓细胞株K652表面。增殖试验表明,该抗原与相应单抗结合后导致B细胞活化抑制。对抗原的初步分析显示:5H12是一种单链蛋白质分子,分子量为22kD。结论:5H12是一种单链膜蛋白分子,属于白细胞共同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共同抗原 5H12 分子量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rhG-CSF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
16
作者 陈英玉 李波清 +2 位作者 高美华 张颖妹 王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1-451,共1页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rhG-CSF为免疫原,建立了6株稳定分泌抗G-CSF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研究了其分泌抗体的某些生物学特性。1材料与方法1.1抗原rhG-CSF,人用制剂,由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系马大龙教授...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rhG-CSF为免疫原,建立了6株稳定分泌抗G-CSF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研究了其分泌抗体的某些生物学特性。1材料与方法1.1抗原rhG-CSF,人用制剂,由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系马大龙教授赠送。1.2细胞及动物Bal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CSF 单克隆抗体 研制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源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比较
17
作者 栾希英 刘现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9-851,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人骨髓源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B7H4和PDL1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上的表达;应用抗体阻断试验分析B7H4、PDL1分别在HB... 目的:比较研究人骨髓源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B7H4和PDL1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上的表达;应用抗体阻断试验分析B7H4、PDL1分别在HBMSCs和HPMSCs对T细胞增殖及周期影响中的作用。结果:HBMSCs上高表达免疫负性调控分子B7H4,而HPMSCs上高表达免疫负性调控分子PDL1。分别应用B7H4mAb和PDL1mAb阻断,可使HBMSCs和HPMSCs对PHA激发的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下调T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数量,上调S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弱HBMSCs和HPMSCs对T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HBMSCs和HPMSCs可通过表达不同的免疫负性调控分子介导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B7H4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7通过促进活化性受体表达和STATs磷酸化增强NK9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18
作者 孙雨飞 蒋亚楠 +2 位作者 于淮海 王玉芳 付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讨IL-27影响NK92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将NK92细胞分别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IL-27(10、20、30及60 ng/ml)下培养24 h,LDH法检测NK92细胞对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细胞表面受... 目的:探讨IL-27影响NK92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将NK92细胞分别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IL-27(10、20、30及60 ng/ml)下培养24 h,LDH法检测NK92细胞对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细胞表面受体NKG2D、NKp30和NKp46的表达水平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水平,WB检测STATs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建立重度免疫缺陷型小鼠的前列腺癌(DU145细胞)模型,使用IL-27和NK92细胞联合局部治疗,评估其抗肿瘤活性。结果:10、20及30 ng/ml浓度的IL-27均可显著促进NK92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且30 ng/ml的IL-27对其细胞毒的促进作用最强(P<0.05或P<0.01)。30 ng/ml IL-27能显著促进NK92细胞表面受体NKG2D、NKp30和NKp46的表达(均P<0.05)、明显促进NK92分泌穿孔素(P<0.05),但不影响颗粒酶B的分泌(P>0.05);上调STAT1、STAT3及STAT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P<0.01)。IL-27和NK92细胞局部联合治疗可明显延长前列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P<0.05)。结论:IL-27可增强NK92细胞对实体肿瘤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两者联合治疗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长期,该作用与IL-27上调NK92细胞中JAK-STAT通路STAT1、STAT3、STAT5磷酸化水平和促进细胞中多种活化性受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7 NK92 JAK-STATs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7联合IL-15通过磷酸化STATs途径调控NK9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亚楠 孙雨飞 +1 位作者 王坤 付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IL-27联合IL-15对NK92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分子和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高表达IL-15的NK92(IL-15-NK92)细胞分别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IL-27(0、10、20、30及60 ng/ml)下培养24 h,ELISA法检测IL-27对IL-15-NK92细胞分泌IL-1... 目的:探讨IL-27联合IL-15对NK92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分子和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高表达IL-15的NK92(IL-15-NK92)细胞分别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IL-27(0、10、20、30及60 ng/ml)下培养24 h,ELISA法检测IL-27对IL-15-NK92细胞分泌IL-15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IL-27对IL-15-NK92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CCK-8法检测IL-27对IL-15-NK9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IL-15-NK92细胞表面受体NKG2D、NKp30和NKp46的表达水平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水平,LDH法检测IL-15-NK92细胞对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WB检测STAT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30 ng/ml的IL-27可以促进IL-15-NK92细胞IL-15的分泌(P<0.01)、明显增强其迁移能力(P<0.05),但明显抑制其增殖能力(P<0.05);并且显著促进IL-15-NK92细胞表面受体NKG2D、NKp30和NKp46的表达(均P<0.05)、明显促进穿孔素分泌(P<0.05)但不影响颗粒酶B的分泌(P>0.05)。30 ng/ml的IL-27可显著促进IL-15-NK92细胞对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细胞的杀伤能力(P<0.05或P<0.01),并且上调STAT1、STAT3、及STAT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P<0.01)。结论:IL-27可增强IL-15-NK92细胞对实体肿瘤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该作用与IL-27上调IL-15-NK92细胞中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STAT1、STAT3、STAT5磷酸化水平和促进该细胞中多种活化性受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7 IL-15 NK92细胞 抗肿瘤 JAK-STA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核系造血发育和调控
20
作者 郭玉洁 冯小英 薛江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2,共2页
血小板是血液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机体通过巨核系造血维持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创伤修复、固有免疫应答以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核系造血受造血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ECM)等多种因素... 血小板是血液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机体通过巨核系造血维持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创伤修复、固有免疫应答以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核系造血受造血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ECM)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调控,这些调控机制的异常可导致多种巨核/血小板谱系相关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巨核系造血研究进展迅速,对血小板发育成熟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现就近年来巨核系造血调控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系造血 巨核细胞 细胞外基质 抑制性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