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径级绒毛白蜡矿质养分再吸收特征比较研究
1
作者 董林水 宋爱云 马翠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探讨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系统分析了不同径级绒毛白蜡雄株N、P、K、Ca、Mg的养分再吸收特征。研究表明,落叶前绒毛白蜡叶片N、P、K发生了明显的养分回流,而Ca和Mg则在叶片中进一步的富集。绒毛白蜡植株个体N元素的养分再吸... 为探讨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系统分析了不同径级绒毛白蜡雄株N、P、K、Ca、Mg的养分再吸收特征。研究表明,落叶前绒毛白蜡叶片N、P、K发生了明显的养分回流,而Ca和Mg则在叶片中进一步的富集。绒毛白蜡植株个体N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集中分布在40%—60%之间, Ca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则集中分布(–10%)—(–40%)之间,而其他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取值范围则相对分散。对比表明,绒毛白蜡小径级植株N元素再吸收效率高于中大径级植株,而其K元素再吸收效率则明显低于中大径级植株。相关分析表明,绒毛白蜡N与P的养分再吸收效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落叶前叶片的有机N、P组分在分别被水解为氨基酸和无机P之后再转运出来,而这两种生理过程是同时进行且存在密切关联的。Ca与Mg的养分再吸收效率也表现为显著正相关;Ca和Mg分别为细胞壁和叶绿素的重要结构性元素,落叶期这两种元素在植物叶片中经常出现持续积累的“负转移”现象,说明这两种元素的养分再吸收生理过程存在相似性和关联性。绒毛白蜡幼树成熟鲜叶N/P比值大于16,而当绒毛白蜡直径在10 cm以上时, N/P多小于14,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逐步由P限制转变为N限制;因而,建议随着人工林林龄的增长逐步增加氮肥的施用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系统认识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白蜡 养分再吸收 径级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