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关提升万寿菊种子出口贸易精准服务能力研究
1
作者 王晓东 张常弘 +2 位作者 王智亮 刘玮琦 刘振伟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8期111-113,共3页
以我国出口万寿菊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全面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赤峰地区万寿菊出口情况进行研究,搜集整理我国万寿菊种子主要出口国家的植物检疫类技术性贸易措施,全面统计分析万寿菊种子繁育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确定在万寿菊种子... 以我国出口万寿菊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全面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赤峰地区万寿菊出口情况进行研究,搜集整理我国万寿菊种子主要出口国家的植物检疫类技术性贸易措施,全面统计分析万寿菊种子繁育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确定在万寿菊种子繁育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病原真菌,探索研究出一套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流程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从而在源头上降低出口万寿菊种子携带病虫害风险,通过制约万寿菊种子出口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找到解决措施和方法,为优化出口万寿菊种子海关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出口 贸易措施 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分离株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2
作者 刘丹丹 李金荣 +10 位作者 高函雅 李姝怡 彭菲 徐李依娜 王馨 郝宝山 买占海 阿得力江·吾斯曼 赛福丁·阿不拉 刘建华 张伟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2-1351,共10页
【目的】探索采用马/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诱导小鼠感染模型的条件及方法,为马腺疫新药研发及其他相关研究奠定试验基础。【方法】选择昆明小鼠100只,将马源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株(SEE-M)和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株(LXY019)分别设置相应... 【目的】探索采用马/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诱导小鼠感染模型的条件及方法,为马腺疫新药研发及其他相关研究奠定试验基础。【方法】选择昆明小鼠100只,将马源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株(SEE-M)和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株(LXY019)分别设置相应梯度浓度感染小鼠,测定菌株感染小鼠的最低完全致死量(minimum complete lethal dose,MLD)。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Ⅰ组:SEE-M株感染;模型Ⅱ组:LXY019株感染;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分别以80%MLD浓度的相应菌株感染小鼠建立马腺疫感染模型,观察小鼠死亡情况。通过对小鼠脏器系数、内脏载菌量、血清炎性因子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检测,验证小鼠感染模型的构建情况。【结果】马源和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感染小鼠的MLD分别为1.875×10^(9)和8.750×10^(8) CFU。以80%MLD的马源和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感染小鼠建立马腺疫动物模型,死亡率分别为60%和70%,体重呈下降趋势。小鼠感染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Ⅰ、Ⅱ组小鼠肝脏、肺脏、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模型Ⅰ、Ⅱ组小鼠各脏器组织均表现为马链球菌马亚种感染阳性,其中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的载菌量显著高于心脏和脑(P<0.05);模型Ⅰ、Ⅱ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模型Ⅰ、Ⅱ组小鼠内脏均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出血、结构被破坏、内脏细胞坏死脱落等病理变化。【结论】以1.5×10^(9) CFU马源马链球马亚种和7×10^(8) CFU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感染小鼠可成功建立马腺疫动物模型,小鼠感染模型各内脏均会被侵染,其中对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为马腺疫的防治及靶向药物研发奠定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链球菌马亚种 马腺疫 动物模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总科线虫1种中国新纪录种的描述
3
作者 赵迪 赵畅 +5 位作者 田成丽 范海燕 朱晓峰 王媛媛 段玉玺 陈立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9-726,共8页
环总科线虫是一类具有环型食道、根外寄生(少数为半内寄生)植物寄生性线虫,其寄主范围广,主要生活在农作物与木本植物根系周围。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女贞根围土壤中分离获得1种环总科线虫种群,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 环总科线虫是一类具有环型食道、根外寄生(少数为半内寄生)植物寄生性线虫,其寄主范围广,主要生活在农作物与木本植物根系周围。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女贞根围土壤中分离获得1种环总科线虫种群,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环总科线虫为腓尼基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phoenicis)。雌虫体长501.2 (439.2~519.6)μm,环形食道,有两个唇环,口针基球呈锚形,长为82.3 (79.8~85.2)μm,受精囊呈椭圆形且充满圆形的精子细胞,尾长29.8 (28.4~32.7)μm,幼虫和雌虫形态相似,雄虫未见。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对该线虫18S rDNA基因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该线虫种群和H. phoenicis (MN660076)环总科半轮属线虫群体聚类在最高置信度(100%)的分支上。H. phoenicis是我国迄今首次报道的新纪录种,枣椰树是其首选寄主植物,女贞也是其寄主,拓宽了H. phoenicis的寄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总科线虫 腓尼基半轮线虫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原木虫害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4
作者 张泽寰 张义 +7 位作者 赵杰 左鹏 姜世博 常嘉豪 张华夏 张淇淞 刘磊 吴志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进境原木是一种高风险产品,其内部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大,容易对我国本土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随着我国原木进口需求的迅速增长,进境原木的检验检疫工作难度陡增,原木产品通关效率和检疫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满洲里铁路口岸作为... 进境原木是一种高风险产品,其内部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大,容易对我国本土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随着我国原木进口需求的迅速增长,进境原木的检验检疫工作难度陡增,原木产品通关效率和检疫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满洲里铁路口岸作为中国最大的延边陆路口岸,存在大量原木产品通关检疫的现实需求。然而进境原木的体积大、数量多,且虫害多发生于原木内部,现有手段无法高效、准确地对其虫害情况进行检测。本文综合调研了国内外原木虫害检测手段,设计了基于CT成像技术的原木虫害检测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原木虫害检测效率,压缩整体通关时长,具有较大的工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境原木 通关检疫 虫害检测 CT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出境大中动物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彭菲 马玲 +5 位作者 杨东来 张鹏 刘振伟 刘贺 陈超 刘丹丹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为快速检测进出境大中动物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将细菌学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相结,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抑制死菌核酸扩增的特性,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构建一套针对进出境大中动物中具有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MA-q... 为快速检测进出境大中动物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将细菌学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相结,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抑制死菌核酸扩增的特性,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构建一套针对进出境大中动物中具有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MA-qPCR实时荧光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境动物检疫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白睡莲花活性成分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抑菌和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 朱怡萱 +5 位作者 彭菲 刘诗芃 向微微 赛福丁·阿不拉 阿得力江·吾斯曼 刘丹丹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了研究雪白睡莲花多糖、黄酮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和抗炎作用,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雪白睡莲花活性成分(多糖、黄酮),然后采用牛津杯法结合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其对奶牛乳腺炎... 为了研究雪白睡莲花多糖、黄酮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和抗炎作用,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雪白睡莲花活性成分(多糖、黄酮),然后采用牛津杯法结合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其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抑制效果;同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雪白睡莲花多糖、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51.78%和12.00%;体外抑菌试验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糖高敏,抑菌圈直径为23.01 mm±0.43 mm;雪白睡莲花黄酮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可达高敏或中敏,抑菌圈直径为(13.30±0.27)mm~(24.07±0.72)mm;抗炎试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雪白睡莲花多糖、黄酮均能极显著降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3.11%和65.15%。结果表明,雪白睡莲花多糖和黄酮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抗炎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雪白睡莲花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白睡莲花 超声波提取 奶牛乳腺炎 体外抑菌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马链球菌马亚种组方加味优选及其体内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怡萱 刘诗芃 +5 位作者 张伟 李金荣 彭菲 林娜 王语嫣 刘丹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85-4096,共12页
【目的】筛选可抑制马腺疫主要致病菌——马链球菌马亚种的最优中药组方,为临床马腺疫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赤芍、大黄、山豆根等27种中药,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联合药敏试验... 【目的】筛选可抑制马腺疫主要致病菌——马链球菌马亚种的最优中药组方,为临床马腺疫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赤芍、大黄、山豆根等27种中药,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联合药敏试验)结合L(2~6)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马链球菌马亚种中药组方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3~6)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基础组方最佳配比;最后在基础组方的基础上,根据中兽医方剂配伍理论,添加黄芪和当归2味补虚药,通过马腺疫小鼠模型体内抑菌试验筛选加味组方配比,结合组方保护率结果及组织脏器病理变化验证加味组方的体内抑菌作用。【结果】试验筛选出了马链球菌马亚种超敏和高敏的7味中药:浙贝母、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和苦参。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甘草、苦参和浙贝母的MIC分别为0.078、0.078、0.125、0.156、0.156和0.250 mg/mL。雪白睡莲、赤芍、山豆根、甘草、大黄、苦参和浙贝母的MBC分别为0.078、0.125、0.125、0.156、0.156、0.156和0.250 g/mL。根据各单味药物的MIC和两两联合后的MIC计算得出浙贝母与雪白睡莲联合药敏指数>2,二者存在颉颃作用,故剔删浙贝母。通过2次正交试验得出基础组方最佳配比为: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苦参=4∶2∶2∶4∶4∶1;结合加味组方体内抑菌试验可知,黄芪∶当归=1∶1、配伍浓度为0.5 g/mL时,保护率可达87.5%,且中药组方对马链球菌马亚种所致的小鼠肺脏炎性损伤修复良好。【结论】本试验成功优选出1种对马腺疫主要致病菌——马链球菌马亚种具有良好抑菌、组织保护作用的中药组方,配比为: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苦参∶黄芪当归(1∶1)=4∶2∶2∶4∶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腺疫 马链球菌马亚种 中药组方 正交试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滤过型净化法应用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大豆中农药残留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鹏 彭菲 +5 位作者 刘玮琦 刘贺 马玲 刘本纬 刘振伟 刘宁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472,共7页
为研究快速滤过型净化法(m-PFC)对大豆基质中14种常见农药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的适用性,本研究选取两种快速滤过型净化柱(m-PFC柱)作为净化手段,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分析,以外标法作为定性定量依据对14... 为研究快速滤过型净化法(m-PFC)对大豆基质中14种常见农药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的适用性,本研究选取两种快速滤过型净化柱(m-PFC柱)作为净化手段,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分析,以外标法作为定性定量依据对14种农药进行测定,通过对基质效应、净化效果、回收率、多次滤过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农药在大豆基质中的基质效应影响无法忽略,14种农药在0.005~0.5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5%~110%,RSD为4.3%~10.2%,m-PFC柱2(150 mg无水硫酸镁,25 mg MWCNTs,25 mg C18,25 mg PSA)的净化效果更好,两次滤过次数的净化效果、检测准确度、重复性更佳。本方法可对大豆中14种农药进行快速测定,操作简单,效率高,亦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可以作为大豆中其他农药残留检测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m-PFC 净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豆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彭菲 张玉明 才文明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中性粒细胞是重要的先天免疫细胞,随着对其特殊的免疫防御机制——胞外诱捕网(NETs)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充足的证据表明NETs是一把双刃剑,当NETs适当产生时,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诱捕甚至杀灭病原微生物;而NETs在无菌内源性物质或病原... 中性粒细胞是重要的先天免疫细胞,随着对其特殊的免疫防御机制——胞外诱捕网(NETs)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充足的证据表明NETs是一把双刃剑,当NETs适当产生时,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诱捕甚至杀灭病原微生物;而NETs在无菌内源性物质或病原诱导条件下过量产生后,引起多种自身免疫疾病,造成机体代谢和免疫机能紊乱。最近研究发现病原逃避NETs诱捕的免疫机制,与病原本身基因进化和中性粒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有关。该文针对NETs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对增强机体先天免疫机能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S 急慢性炎症 免疫逃避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