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1
作者 刘娣 陈骞 +1 位作者 李苓 蒋华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6-1373,共8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治疗的76例MM患者作为MM组,另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治疗的76例MM患者作为MM组,另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量和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Th17型细胞因子(IL-17)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PD-1、Th1、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与MM患者临床分期、免疫分型的关系。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M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1、Th1、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对MM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MM组CD4^(+)T PD-1、CD8^(+)T PD-1、IL-4、IL-6、IL-10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2、IFN-γ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R-ISS分期Ⅲ期患者CD4^(+)T PD-1、CD8^(+)T PD-1、IL-4、IL-6、IL-10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Ⅱ期及Ⅰ期者,且Ⅱ期患者明显高于Ⅰ期患者(均P<0.05);Ⅲ期患者IL-2水平明显低于Ⅱ期及Ⅰ期者,且Ⅱ期患者明显低于Ⅰ期患者(均P<0.05)。IgG型患者CD4^(+)T PD-1、CD8^(+)T PD-1、IL-4、IL-6、IL-10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IgA型、轻链型和非分泌型患者,而IL-2水平明显低于IgA型、轻链型和非分泌型患者(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4^(+)T PD-1、CD8^(+)T PD-1、IL-4、IL-6、IL-10和IL-17与MM患者R-ISS分期均呈正相关(r=0.623,0.635,0.728,0.330,0.742,0.412),与免疫分型呈负相关(r=-0.664,-0.756,-0.642,-0.479,-0.613,-0.323);IL-2与MM患者R-ISS分期呈负相关(r=-0.280),与免疫分型呈正相关(r=0.483)。未缓解组CD4^(+)T PD-1、CD8^(+)T PD-1、IL-4、IL-6、IL-10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而IL-2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 PD-1、CD8^(+)T PD-1、IL-4、IL-6、IL-10、IL-17升高是MM患者化疗疗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IL-2升高是保护因素(OR<1,P<0.05)。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的7个因素容差在0.714-0.885之间,方差膨胀因子在1.130-1.400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上7个因子联合预测MM患者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42,特异度和敏感度为0.741和0.909。结论:MM患者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量和血清Th2、Th17型细胞因子呈高表达,Th1型细胞因子呈低表达,且PD-1、Th1、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与患者临床分期、免疫分型均有关,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MM患者的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H1型细胞因子 TH2型细胞因子 Th17型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浸润、MFAP5与膀胱癌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庆磊 满其荣 +3 位作者 李平 王磊 王翔 程广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浸润、微纤维相关蛋白5(MFAP5)与膀胱癌(UCB)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80例UCB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D4^(... 目的:研究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浸润、微纤维相关蛋白5(MFAP5)与膀胱癌(UCB)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80例UCB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D4^(+)T细胞密度及MFAP5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疾病分级、分化程度患者CD4^(+)T细胞密度及MFAP5表达。根据患者病灶CD4^(+)T细胞密度,将71例患者分为CD4^(+)T细胞低密度组45例(<中位数)、高密度组26例(≥中位数);根据患者病灶中MFAP5表达,将71例患者分为MFAP5低表达组48例(0~4分)、高表达组23例(5~12分)。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复发、转移、生存情况(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二年生存率)。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CD4^(+)T细胞密度、MFAP5表达、阳性率均升高(P<0.05)。UCB发展过程中CD4^(+)T细胞、MFAP5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与临床分期Ta~T1期、病理分级G_(1)、G_(2)级、高分化患者相比,临床分期T_(2)~T_(4)期、病理分级G3级、低分化患者CD4^(+)T细胞密度及MFAP5表达升高(P<0.05)。与低密度组相比,高密度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缩短,二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转移率升高(P<0.05);与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缩短,二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转移率升高(P<0.05)。结论:UCB中CD4^(+)T细胞浸润、MFAP5表达与患者分期、疾病分级、分化程度呈正相关。CD4^(+)T细胞浸润密度高、MFAP5高表达患者预后复发率、转移率较高,生存率较低,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CD4^(+)淋巴T细胞 微纤维相关蛋白5 膀胱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媛媛 邢超 +2 位作者 袁倩倩 张开贤 张旭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每日吗啡消耗量(DMC)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局部肿瘤复发率。结果MWA及PVP技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12例(12/77,15.58%)、B组19例(19/35,54.29%)见骨水泥渗漏,A组低于B组(P<0.001);未见其他并发症。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DMC和ODI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01);A组治疗后3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1),A组治疗后6个月DMC及ODI均低于B组(P均<0.01),其余各时间点组间疼痛VAS评分、DMC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A组[17.14%(18/105)]病变局部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32.35%(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PVP联合MWA治疗转移癌致VCF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且短期局部控制肿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肿瘤转移 椎体成形术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吴林霖 颜志平 +5 位作者 张雯 刘清欣 瞿旭东 刘凌晓 王小林 罗剑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脏原发灶;40例(B组)仅行TACE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脉癌栓情况、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结果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0 d(A组)及141 d(B组),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广泛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腔内植入 ^125I粒子条 门静脉 广泛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例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自伯海 郭秀苹 陈守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584-584,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癌 相关性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66
6
作者 叶欣 范卫君 +54 位作者 王忠敏 王俊杰 王徽 王俊 王春堂 牛立志 方勇 古善智 田辉 刘宝东 仲楼 庄一平 池嘉昌 孙锡超 阳诺 危志刚 李肖 李晓光 李玉亮 李春海 李岩 杨霞 杨武威 杨坡 杨正强 肖越勇 宋晓明 张开贤 陈仕林 陈炜生 林征宇 林殿杰 孟志强 赵晓菁 胡凯文 柳晨 柳澄 顾春东 徐栋 黄勇 黄广慧 彭忠民 董亮 蒋磊 韩玥 曾庆师 靳勇 雷光焰 翟博 黎海亮 潘杰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消融专家委员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5-322,共18页
局部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正处在起步与发展阶段,为了肺结节热消融治疗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由"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 局部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正处在起步与发展阶段,为了肺结节热消融治疗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由"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消融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国内有关专家,讨论制定了"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主要内容包括:(1)肺部亚实性结节的临床评估;(2)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技术操作规程、适应证、禁忌证、疗效评价和相关并发症;(3)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筛查 肺亚实性结节 肺磨玻璃结节 热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引导物理消融及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邱媛媛 吴清松 +2 位作者 张旭升 杨森 张开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约50%以上恶性肿瘤晚期可发生骨转移,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活动障碍是骨转移患者的主要症状。影像学引导物理消融治疗骨转移可明显减轻疼痛;影像学引导经皮骨水泥成形术可增强骨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疗效较好。本文... 约50%以上恶性肿瘤晚期可发生骨转移,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活动障碍是骨转移患者的主要症状。影像学引导物理消融治疗骨转移可明显减轻疼痛;影像学引导经皮骨水泥成形术可增强骨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疗效较好。本文对影像学引导物理消融、经皮骨水泥成形术及二者联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肿瘤转移 物理消融 经皮骨水泥成形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学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初步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俊超 张开贤 +5 位作者 王超 陆建 王勇 陈荔 朱光宇 郭金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与普通食管内照射支架术后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置入食管内照射支架的食管癌患者,分为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组30例(实验组)和普通食管内照射支架组36例(对照...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与普通食管内照射支架术后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置入食管内照射支架的食管癌患者,分为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组30例(实验组)和普通食管内照射支架组36例(对照组),就两组病例术后的再狭窄、支架移位、胸痛等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时间进行对照研究。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再狭窄率无统计学意义(20.0%比30.6%,P=0.403);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中位再狭窄发生时间延长(161.5 d比138 d,P=0.025)。实验组较对照组移位率增高(33.3%比8.3%,P=0.014),两组中位移位发生时间无统计学意义(91.5 d比166 d,P=0.236)。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186 d比178 d,P=0.486)。两组在其他支架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可以延缓支架再狭窄发生时间,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移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食管癌 ^125I粒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8-3p靶向调控ZEB1表达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静 滕圣敏 李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87-2193,共7页
目的探讨miR-128-3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手术切除的5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收集结直肠癌细胞系和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采用qPCR... 目的探讨miR-128-3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手术切除的5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收集结直肠癌细胞系和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采用qPCR法检测miR-128-3p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将miR-128-3p mimic、mimic NC、miR-128-3p inhibitor和inhibitor NC转染至SW620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8-3p与ZEB1的靶向关系,将ZEB1质粒单独或联合miR-128-3p mimic转染至SW620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改变,分别采用qQCR和WB实验检测SW620细胞中ZEB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miR-128-3p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中低表达(均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瞬时转染miR-128-3p mimic能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瞬时转染miR-128-3p inhibitor能显著增强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8-3p直接靶向调节ZEB1的表达,过表达ZEB1能促进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同时转染miR-128-3p可下调ZEB1蛋白和mRNA表达,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结论miR-128-3p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miR-128-3p通过靶向调控ZEB1抑制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128-3p 转录因子E盒结合蛋白1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