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不同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稳定性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姣姣 陈冬 +7 位作者 黄立成 李杨 董晋延 黄超 王纯波 刘永定 杜劲松 潘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2-1764,共13页
为了揭示滇池不同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稳定性及其驱动因子,于2020年对滇池草海、大泊口、外海3个具有一定空间分隔的区域,按季度进行4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大泊口区域的溶解氧、透明度指标显著高于外海,总氮、总磷、悬浮物、叶绿素a和化... 为了揭示滇池不同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稳定性及其驱动因子,于2020年对滇池草海、大泊口、外海3个具有一定空间分隔的区域,按季度进行4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大泊口区域的溶解氧、透明度指标显著高于外海,总氮、总磷、悬浮物、叶绿素a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浓度显著低于外海,草海理化因子浓度介于大泊口与外海之间。研究期间3个区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1属(枝角类12属、桡足类8属、轮虫21属),轮虫种类和密度均占较大比例。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大泊口(7771.3 ind./L)>草海(2901.1 ind./L)>外海(634.8 ind./L);年平均生物量草海(3.72 mg/L)>大泊口(2.15 mg/L)>外海(2.09 mg/L)。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与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结果表明,滇池3个区域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导致大泊口与草海、外海群落结构呈极显著差异的属种为轮虫类群的种类,导致草海与外海群落结构呈极显著差异的属种为枝角类和轮虫类群的种类。此外,浮游动物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经过生态修复后水质有所改善的湖区其浮游动物群落稳定性反而有所下降。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稳定性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溶解氧、pH和叶绿素a。本研究结果发现滇池异质生境的浮游动物群落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生态修复后短期内水环境的变化会降低以耐污种为优势所形成的浮游动物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浮游动物 群落稳定性 多样性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