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纱线及织物的颜色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项多闻 李少聪 +3 位作者 王旭 方寅春 张文强 彭旭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71,共8页
为探究纤维在加工成纱线和织物之后的颜色差异,文章通过测色仪采集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纱线和织物的L、a、b值,并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实现纤维、纱线和织物之间的颜色预测。分别以纤维与纱线、纱线与织物、纤维与织物的L、a、b值作为网... 为探究纤维在加工成纱线和织物之后的颜色差异,文章通过测色仪采集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纱线和织物的L、a、b值,并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实现纤维、纱线和织物之间的颜色预测。分别以纤维与纱线、纱线与织物、纤维与织物的L、a、b值作为网络输入和目标,比较了不同训练算法的网络性能;利用控制变量法调整神经元数量和传递函数等,以最小化均方误差与最小色差为目标,确定较合理的网络结构。结果表明:trainlm(Levenberg-Marquardt)训练算法的网络输出与目标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适合作为网络训练算法。隐层神经元数量在100时,样本数据网络输入与隐层、隐层与输出的传递函数分别为tansig和purelin时,均方误差最小且预测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色差较小;3个训练组的平均色差均小于0.7,表明网络预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在企业对于纤维、纱线到织物生产过程中颜色把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原液着色涤纶 均方误差 颜色预测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中低聚物析出机制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谢艳霞 张唯强 +4 位作者 徐亚宁 赵书涵 尹雯萱 张文强 韩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分析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原因,筛选低聚物脱落性能差别显著的2种短纤维进行溶剂萃取和热诱导,制得萃取纤维、热诱导纤维和低聚物,基于其外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等测试,分析低聚物结构组分及其析... 为分析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原因,筛选低聚物脱落性能差别显著的2种短纤维进行溶剂萃取和热诱导,制得萃取纤维、热诱导纤维和低聚物,基于其外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等测试,分析低聚物结构组分及其析出规律与原理。结果表明:2种萃取低聚物的主要成分均为环状三聚体(C 3)和少量PET微晶聚合物,表面低聚物较多的PET短纤维(HM)含有可能是环状四聚体(C 4)的高熔点低聚物;HM低聚物的C 3和PET微晶的熔点相对较高,分别为173.5和146.7℃;C 3在短纤维、萃取低聚物和高温过程分别主要以A、B和A/B混合型晶型存在,HM低聚物的A和B型C 3的熔点相对较高,分别为173.5和314.5℃;2种纤维的低聚物含量相近,与表面低聚物较少的PET短纤维(LM)相比,HM短纤维的结晶度相对偏低11.25%,其A型C 3含量相对偏少,熔点偏高1.7℃,B型C 3的熔点偏高1.9℃,且含二甘醇残基的环聚物含量相对略高;对2种纤维在140~200℃进行热空气热诱导1 h发现,在140、160和180℃时,低聚物析出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HM短纤维析出明显较少,在200℃时低聚物析出量均快速增多,晶型和数量均趋于一致;热诱导作用是影响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因素,纤维后加工的热处理条件、纤维结晶度和聚合过程中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比可能是析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 低聚物析出 热诱导 环聚物 环状三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的涤/黏双组分三色混色纤维配方预测
3
作者 李少聪 项多闻 +3 位作者 王旭 方寅春 张文强 彭旭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为了提高原液着色涤/黏双组分混配色打样效率,基于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选用3种单色(大红、宝兰G、金黄)涤纶短纤维和3种单色(大红、蓝色、黄色)黏胶短纤维为研究对象,以6种单色纤维进行双组分混色,按9种不同混合比例共得到54种... 为了提高原液着色涤/黏双组分混配色打样效率,基于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选用3种单色(大红、宝兰G、金黄)涤纶短纤维和3种单色(大红、蓝色、黄色)黏胶短纤维为研究对象,以6种单色纤维进行双组分混色,按9种不同混合比例共得到54种三色混色双组分纤维样品。利用测色仪测定混色样的颜色特征参数:反射率(R)、颜色深度(K/S)、明亮度(L)、红绿色度(a)及黄蓝色度(b),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对计算混色比例与实际混色比例之间的误差进行评价,以验证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在双组分混配色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54种样品的色差均在1.0以下,均值为0.2775,标准差为0.2177,预测比例与实际比例差距较小,红色涤纶与蓝色、黄色黏胶组合的平均比例误差最小,为1.109%,说明其比例预测效果较好,而黄色涤纶与红色、蓝色黏胶组合的平均色差最小,为0.1721,说明其颜色预测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黏双组分 色纺纱混配色 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 颜色预测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织机的管状三维机织物设计及其矩阵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旭 闵尔君 +2 位作者 李少聪 张文强 彭旭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109,共7页
为优化管状三维机织物的设计,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并运用管状组织的构造方法,提出基于平织机的该类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和矩阵模型。首先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得到表组织图,通过“底片翻转”法得到里组织图,按照分层织制的方法确定管状三... 为优化管状三维机织物的设计,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并运用管状组织的构造方法,提出基于平织机的该类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和矩阵模型。首先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得到表组织图,通过“底片翻转”法得到里组织图,按照分层织制的方法确定管状三维机织物组织图。通过MatLab函数对表组织矩阵元素置换及矩阵调序以获取里组织矩阵,并运用Kronecker积运算实现表、里组织矩阵按比例相互嵌入及表经提升点元素的赋值,从而得到管状三维组织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组织图设计方法及其矩阵模型可提高该类组织的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三维机织物 织物组织图 交织规律 组织矩阵 KRONECKER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