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被引量:5
1
作者 胡飞 徐婷婷 +7 位作者 彭辉 胡本进 苏贤岩 毕思佳 吴振晨 朱克旭 徐丽娜 王振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收集草地贪夜蛾致病性莱氏绿僵菌,丰富昆虫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形态学和ITS-r 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r006进行了鉴定,以浸渍法生物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进行... 收集草地贪夜蛾致病性莱氏绿僵菌,丰富昆虫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形态学和ITS-r 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r006进行了鉴定,以浸渍法生物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分离的Mr006菌株鉴定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蛹均有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16%、88.38%、70.71%、53.03%和22.73%,蛹的校正死亡率为76.26%;对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C50分别为3.55×10^(4)、8.23×10^(4)、3.63×106、4.16×10^(7)、4.23×10^(8)和2.57×10^(5)孢子/mL;用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和蛹的LT50值分别缩短至3.47、3.94、4.90、6.73、9.01 d和4.02 d。田间喷施莱氏绿僵菌Mr006分生孢子悬浮液后20 d,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可达64%以上,持效性较好。莱氏绿僵菌Mr006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强,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鉴定 草地贪夜蛾 致病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飞 徐婷婷 +7 位作者 胡本进 苏贤岩 耿丽丽 毕思佳 吴振晨 彭辉 朱克旭 徐丽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对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探索一套适用于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分别于苗期、心叶期、吐丝期开展田间防治研究,评价防治效果、鲜穗产量及增产率,以达到减少化学用药、挽回产量,实现全... 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对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探索一套适用于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分别于苗期、心叶期、吐丝期开展田间防治研究,评价防治效果、鲜穗产量及增产率,以达到减少化学用药、挽回产量,实现全程绿色防控的目标。结果表明,播前40%溴氰虫酰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玉米种子出苗率增加19.25%、苗后14 d防治效果可达74.48%;心叶初期、末期分别施用G033A颗粒剂、10%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90.62%;吐丝期PS3可湿性粉剂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减量20%)联合使用,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78.42%。全生育期相对于农户自防区减少化学用药4次,其中生物农药替代1次;平均穗粒重最高为253.82 g,籽粒增产率为5.69%;鲜穗产量最高为16243.70 kg/hm^(2),鲜穗增产率为4.86%。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对玉米生长安全,综合防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药,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草地贪夜蛾 绿色防控 防治效果 增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许萃敏 朱克旭 +3 位作者 李瑞雪 苏雪强 周荣 汪泰初 《中国蚕业》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蚕桑产业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为高效推动安徽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发展规模、科技创新、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壮大等角度出发,全面总结了安徽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安徽省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蚕桑产业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为高效推动安徽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发展规模、科技创新、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壮大等角度出发,全面总结了安徽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安徽省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科技创新、强化资源利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安徽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发展对策 规模化 多元化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