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状态及其与血栓负荷的关系
1
作者 汪丹丹 李家飞 沈童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状态及其与血栓负荷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诊治的161例AMI患者,利...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状态及其与血栓负荷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诊治的161例AMI患者,利用Rentrop分级对患者CCC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结果分为CCC形成良好组(2~3级)84例和CCC形成不良组(0~1级)77例。比较2组临床一般资料、心功能指标及血栓负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CCC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MI患者CCC状态与血栓负荷的关系。结果在161例AMI患者中,CCC形成不良发生率为47.83%(77/161)。CCC形成不良组Gensini评分低于CCC形成良好组,白细胞计数高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梗死相关血管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C形成不良组高血栓负荷率高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22%vs 26.1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白细胞计数、血栓负荷为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Gensini评分为CCC形成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OR=2.051,95%CI:1.071~3.928;OR=1.647,95%CI:1.353~2.006;OR=6.418,95%CI:2.654~15.519;OR=0.973,95%CI:0.948~0.999)。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栓负荷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78~0.817)。结论 AMI患者CCC形成不良占比较高,与血栓负荷分级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侧支循环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金国 杨体霞 +6 位作者 沈童童 周利民 陶春明 张军 王东平 王三刚 李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与右室梗死的临床意义探讨
3
作者 张军 陈金国 金妙珍 《安徽医学》 2000年第5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右室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辅助干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蒲开春 王洪飞 李艳红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临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22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临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22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心理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干预组SCL-90躯体化、抑郁、偏执、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抑郁、偏执、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SBP干预组、DBP干预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适当心理护理,对稳定控制患者血压,具有良好辅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理护理 辅助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利民 沈童童 刘俊 《安徽医学》 2012年第7期850-852,共3页
目的比较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应用时的各种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采用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主动电极组,n=30例)和被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 目的比较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应用时的各种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采用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主动电极组,n=30例)和被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n=30例),记录2组术中测试及术后随访期程控的各项参数。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随访期均无并发症出现。主动电极组电极植入即刻起搏阈值较被动电极组高(P<0.05),而阻抗较被动电极组低(P<0.05)。术后心电图,主动电极组心室起搏时QRS波时限较被动电极组窄(P<0.05)。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程控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主动电极RVOTS起搏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电极 右室流出道 心脏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高血压及其合并症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东平 陈金国 +3 位作者 张新书 王三刚 沈童童 周建 《安徽医学》 2010年第7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受检者160例,分为无高血压的对照组(1组),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3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组(4组)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5组),观察两侧颈总动脉内-中...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受检者160例,分为无高血压的对照组(1组),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3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组(4组)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5组),观察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2组、3组、4组及5组的CCA-IMT值均高于对照组,3组、4组及5组的CCA-IMT值均高于2组,4组高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高频超声检测CCA-IMT及斑块形成有助评价动脉硬化及其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 CCA-IMT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周鼓腹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叶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脐周鼓腹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脐周鼓腹垂直注射法,对照组提捏腹部皮肤形成皱褶垂直注射。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及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 目的探讨脐周鼓腹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脐周鼓腹垂直注射法,对照组提捏腹部皮肤形成皱褶垂直注射。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及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脐周鼓腹垂直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减轻皮下出血及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脐周注射 垂直进针 疼痛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