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度安徽省滁州市中稻新品种引种研究
1
作者 刘淼才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7期48-50,共3页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滁州地区生产需要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中稻品种。[方法]对引种的3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抗性的综合评价及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参试的几个中稻品种产量排序依次是扬两优013﹥C两优87﹥Ⅱ优838(...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滁州地区生产需要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中稻品种。[方法]对引种的3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抗性的综合评价及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参试的几个中稻品种产量排序依次是扬两优013﹥C两优87﹥Ⅱ优838(CK)﹥Ⅱ优87。其中,扬两优013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单产9127.50kg/hm2,抗性强。C两优87单产8 647.50 kg/hm2,抗性强。[结论]中稻品种C两优87、扬两优013较适宜在安徽省滁州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引种试验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对策
2
作者 王谷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9期22-22,50,共2页
通过对滁州市农业结构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滁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滁州市 农业结构 调整 思考 新农村 农业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浩 于晓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8S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合作组织 滁州市 现状 市场竞争力 农业生产 农村经济 服务型 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熟中粳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高产栽培特性和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淼才 黄明永 +1 位作者 卢继武 杜士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27-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迟熟中粳新品种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技术。[方法]以宁粳7号为材料,从不同播期试验、机插秧不同播量试验、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播量和密度交互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宁粳7号6月份播种,产量降低显著,机插... [目的]探讨迟熟中粳新品种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技术。[方法]以宁粳7号为材料,从不同播期试验、机插秧不同播量试验、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播量和密度交互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宁粳7号6月份播种,产量降低显著,机插秧播种量75、100 g/盘时产量较高;宁粳7号机插秧中播种量100 g/盘,配合移栽株距11 cm时产量最高。[结论]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机插秧移栽行距固定为30 cm时,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移栽株距11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粳7号 播期 播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长三角 加快滁州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5
作者 张浩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6期32-33,共2页
本文阐述了滁州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伏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主导产业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个高油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系)在滁州市的筛选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治洪 陈峰 邹芳 《农技服务》 2019年第3期26-27,29,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滁州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2015~2016年在滁州市农科所试验基地,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送的13个高油黄籽双低新品种(系)进行了筛选试验,以当地主推品种秦优7号作对照。结果表明:13个高油黄籽双低新品种... 为筛选出适合滁州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2015~2016年在滁州市农科所试验基地,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送的13个高油黄籽双低新品种(系)进行了筛选试验,以当地主推品种秦优7号作对照。结果表明:13个高油黄籽双低新品种(系)的栽培表现不一,其中,以1528A×显R、1536A×显R、(2812×早821)A×显R 3个组合的产量较高,分别为243.02公斤/亩、228.32公斤/亩和228.13公斤/亩,比当地主推品种秦优7号增产8.92%、2.33%和2.25%,其余品种(系)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且3个组合的生长势强、一致性齐、抗倒性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新品种(系) 筛选 滁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7
作者 华如枝 陈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53-53,143,共2页
通过新品种筛选试验,对参试的15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滁州市栽培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以天禾油11号、天禾油10号、中核杂488和稼元416这几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油菜 新品种 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整体DNA导入冬小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前进 张德文 +2 位作者 朱启升 夏静 陶侠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6期836-836,共1页
提取蚕豆整体DNA ,用穗颈注射法将其从小麦穗颈部直接注入冬小麦植株体内 ,分别取不同处受体子代 (D2 代 )的植株根尖和幼穗做切片观察受体子代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受体子代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 提取蚕豆整体DNA ,用穗颈注射法将其从小麦穗颈部直接注入冬小麦植株体内 ,分别取不同处受体子代 (D2 代 )的植株根尖和幼穗做切片观察受体子代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受体子代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①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 ,与受体相同 ;②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均出现一定的异常 ,且分裂的各个时期都能发现畸变类型 ,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 (受体 ) ;③不同的处理类型畸变率不同。这些变异有可能与后代生物学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整体DNA导入 冬小麦 细胞遗传学 穗颈注射 染色体 畸变类型 畸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邓衍明 褚芳玲 华如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30-4130,4159,共2页
采用改良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滁菊组培脱毒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滁菊茎段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6-BA+0.1 mg/LNAA;茎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NAA;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 采用改良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滁菊组培脱毒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滁菊茎段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6-BA+0.1 mg/LNAA;茎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NAA;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1 mg/LNAA。接种脱毒结果为,脱毒率>83%,茎尖成活率>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组织培养 热处理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稻新品种引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明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14-4015,共2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滁州市生产需要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中稻品种。[方法]以Ⅱ优838为对照品种,对引种的4个中稻新品种中浙优1号、华胜2号、天丰优084、协优982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生育特性、抗性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品种在... [目的]筛选出适合滁州市生产需要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中稻品种。[方法]以Ⅱ优838为对照品种,对引种的4个中稻新品种中浙优1号、华胜2号、天丰优084、协优982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生育特性、抗性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品种在0.05水平单产区组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显著,5个中稻品种的产量排序是天丰优084>中浙优1号>Ⅱ优838>协优982>华胜2号。天丰优084、中浙优1号的产量分别为9 540.09、497.5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分别增产3.50%、3.04%。[结论]天丰优084和中浙优1号适宜在滁州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 中稻 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野韭菜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立新 郑朝贵 张献广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野韭菜 山野菜 特点 开发利用 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浩 《现代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观念更新 科技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翟培军 《南方农业》 2019年第8期168-169,共2页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一大重点研究内容,也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此,对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说明,详细考察并分析了相关种植技术在我国进行推广时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涉及的...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一大重点研究内容,也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此,对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说明,详细考察并分析了相关种植技术在我国进行推广时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涉及的细节设备以及相关技术,探讨了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了移栽技术与其他技术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论述了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植机械化 插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江淮丘陵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的筛选及高产栽培研究
14
作者 翟培军 黄明永 +2 位作者 卢继武 刘淼才 杜士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35-38,共4页
[目的]筛选和研究适合江淮丘陵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选取生产上应用较多的粳稻品种在江淮丘陵地区种植,通过2年的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和产量特性,从而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利用重点品种设计不同的... [目的]筛选和研究适合江淮丘陵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选取生产上应用较多的粳稻品种在江淮丘陵地区种植,通过2年的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和产量特性,从而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利用重点品种设计不同的氮肥运筹试验,调查氮肥应用对粳稻品种的影响,并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宁粳7号表现了较好的稳产性,适合该地区种植,优质米南粳9108表现也较好。施用氮肥的粳稻产量显著比未施氮肥的高,但减少氮肥使用量,产量并没有下降,同时氮肥前促有利于产量性状的形成。[结论]该研究对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丘陵 粳稻 宁粳7号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度中稻新品种引种研究
15
作者 翟培军 黄明永 +1 位作者 卢继武 武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5-385,392,共2页
对引种的 7个中稻新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抗性的综合评价及产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国豪杂优 1号、中优 6号、Ⅱ优 482 6、Ⅱ优 118等较适宜在滁州市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稻 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油菜品种的适应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汤继保 《安徽农业》 2004年第6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油菜 品种 适应性 产量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油27号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初报
17
作者 陈峰 林凯 +3 位作者 丁必华 汤继保 薛庆珍 华如枝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4期90-91,108,共3页
重点介绍了皖油27号适宜播期、密度和施氮肥量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情况,以期提出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大面积应用于大田生产。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皖油27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栽培方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先广 李文晋 张先卫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6期2-4,共3页
为提高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产量水平,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基本苗、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播种栽培方式基本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但在产量上低于适期播种方式。各种栽培方式2年平均产量为6 768.75 kg/hm^2,较种粮大户增... 为提高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产量水平,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基本苗、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播种栽培方式基本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但在产量上低于适期播种方式。各种栽培方式2年平均产量为6 768.75 kg/hm^2,较种粮大户增产25.4%,增产效果明显。产量构成要素方面,不同栽培方式差异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方式 基本苗 产量 产量构成要素 江淮分水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边瑞香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9
作者 褚芳玲 邓衍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370-5370,5378,共2页
以金边瑞香的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采用侧芽诱导法快速繁殖,研究了金边瑞香的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以金边瑞香的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采用侧芽诱导法快速繁殖,研究了金边瑞香的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生根率100%,且根系发达。经过该试验的驯化移栽,试管苗成活率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边瑞香 组织培养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MMI模型分析安徽省油菜区试品种的稳定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凯 江莹芬 +3 位作者 郑冬梅 余华胜 汤继保 陈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091-6092,共2页
通过将AMMI模型应用于2005~2005年度安徽省油菜区试C组参试品种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AMMI模型优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10个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最好的是驰丰1号。稳定性最差的为笑油3号。讨论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AMMI模型 油菜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