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E驱动创新人才培养在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以滁州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龙门 詹歌 +3 位作者 于士军 贾小丽 吕日琴 周梦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2期267-272,共6页
实验实践教学是践行工程教育认证核心价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成果导向(OBE)教学模式,项目孵化—精准引导—创新研发以半、全开放式产品研发实验为主线,线上线下联合教学,进行模块化、进阶式教学,提... 实验实践教学是践行工程教育认证核心价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成果导向(OBE)教学模式,项目孵化—精准引导—创新研发以半、全开放式产品研发实验为主线,线上线下联合教学,进行模块化、进阶式教学,提高实验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及科学性;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完成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同时可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该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应用型食品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综合实验 OBE 创新 实验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S25噬菌体生物特性及对食品中致病菌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5
2
作者 龙门 詹歌 +3 位作者 金双潮 周卉 杜庆飞 王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03-308,共6页
该试验以JS25噬菌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稳定性的基础上,确定其对宿主细胞的侵染时间及最佳感染复数,最后通过在即食食品中的抑菌效应确定对即食食品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1、侵染时间为20 min、最适温度及... 该试验以JS25噬菌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稳定性的基础上,确定其对宿主细胞的侵染时间及最佳感染复数,最后通过在即食食品中的抑菌效应确定对即食食品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1、侵染时间为20 min、最适温度及p H值分别为4~60℃和6~9;另外,JS25噬菌体的潜伏期为20 min,60 min后平均裂解量为24.55 PFU/cell;试验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在即食食品中有较高的稳定性,且随噬菌体初始效价的增加,对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加;但是在不同即食食品中的生物防治效果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当效价为108及1010 PFU/g时,能分别有效的抑制鲜牛奶和圆白菜在贮藏过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当效价大于109 PFU/g时,对肉干及火腿中的致病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稳定性 生物防治 效价 即食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JS25噬菌体在液态食品中的释放规律及生物防制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龙门 孙梦媛 +2 位作者 谢文 周卉 王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4-300,共7页
为了提高JS25噬菌体的稳定性及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并研究微囊粉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释放规律及稳定性,确定其对液态食品的生物防制作用。结... 为了提高JS25噬菌体的稳定性及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并研究微囊粉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释放规律及稳定性,确定其对液态食品的生物防制作用。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微囊粉包埋率可达87.4%;该条件下的微囊粉粒径分布在20~90?m之间,且呈正态分布;并且与浮游态噬菌体相比,微囊化的JS25噬菌体稳定性显著增加至35 d(4℃和20℃)。另外,JS25微囊粉在不同液态食品中均可迅速释放,并有较高的稳定性;鲜牛奶、蛋清液及肉汤中,当S25噬菌体微囊粉添加量分别超过0.1、1.0、2.0 g/kg时,对鲜致病菌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说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固定JS25噬菌体,并且对液态食品有较高的生物防制作用。因此,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可以用于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生产加工及液态食品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生物 工艺 微囊化 结构表征 液态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士军 贾小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252-253,264,共3页
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要求,构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开展专业认证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课程体系 专业认证 食品质量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于士军 柴新义 +1 位作者 向玉勇 张汆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5期276-277,共2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能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获取资源与服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理念受到了较大冲击。通过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成为教学工...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能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获取资源与服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理念受到了较大冲击。通过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成为教学工作研究和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食品生物化学 案例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应用于“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教学方法探索
6
作者 钱宗耀 于士军 +1 位作者 吕日琴 贾小丽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3期117-119,共3页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作为食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基本原理、工艺技术、设备及安全控制等内容。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符合食品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运用OBE理念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提出以实践...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作为食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基本原理、工艺技术、设备及安全控制等内容。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符合食品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运用OBE理念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提出以实践技能学习的理念为主线,强调实践技能学习,并将最新的工艺进展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通过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以期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OBE理念 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LSTM及权重组合策略的膜污染预测
7
作者 陈坤杰 张士航 +3 位作者 劳裕婷 孙啸 贲宗友 柏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4-690,共7页
针对膜分离法回收谷朊粉加工废水中的蛋白质时极易出现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权重组合模型用于对膜污染状况的预测。以谷朊粉加工废水提取回收中试生产线采集... 针对膜分离法回收谷朊粉加工废水中的蛋白质时极易出现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权重组合模型用于对膜污染状况的预测。以谷朊粉加工废水提取回收中试生产线采集的14个相关变量作为输入,以膜通量变化量作为输出,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ack propagation,BP)、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4种基准模型和BiLSTM模型1种给定模型,通过误差倒数法计算基准模型与给定模型的权重,构建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最后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为评价指标,分析单项模型与权重组合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权重组合模型能够综合单项模型优点,在性能上显著优于单项模型;其中BP+BiLSTM+RF模型R^(2)高达0.9906,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MSE为1.004 L^(2)/(h^(2)·m^(4)),在所有模型中最低,相较BP、BiLSTM和RF单项模型,分别降低46.05%、67.24%、50.81%。所开发的权重组合模型可用于谷朊粉加工废水蛋白回收处理时膜污染程度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膜污染预测模型 权重组合策略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中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磊 项芳芝 +1 位作者 苗文娟 殷培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5-210,共6页
综述了菊花中常见的5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就各提取工艺的原理和技术参数进行阐述,以期为菊花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 菊花 生物活性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眼蜂在我国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9
作者 向玉勇 张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4,共5页
从赤眼蜂的分类、寄主范围、寄生机制、寄生潜能、大规模生产、田间放蜂技术、大面积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我国赤眼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赤眼蜂 生物防治 寄生机制 寄生潜能 田间放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精油对金银花贮藏期害虫锯谷盗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向玉勇 黄安迪 戴荣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978,985,共9页
采用滤纸药膜法和广口瓶熏蒸法,在室内测定了大蒜、生姜、花椒和八角茴香4种植物精油对金银花贮藏期害虫锯谷盗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锯谷盗成虫均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和熏蒸活性,平均驱避率分别为70.71%、60.64%、53.78%和... 采用滤纸药膜法和广口瓶熏蒸法,在室内测定了大蒜、生姜、花椒和八角茴香4种植物精油对金银花贮藏期害虫锯谷盗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锯谷盗成虫均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和熏蒸活性,平均驱避率分别为70.71%、60.64%、53.78%和66.33%,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7%、51.71%、47.01%和56.28%,差异达显著水平。4种植物精油的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锯谷盗成虫的驱避活性有显著差异,随着植物精油浓度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各植物精油的驱避活性逐渐降低,浓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驱避活性无显著影响。4种植物精油的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锯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植物精油浓度的降低,熏蒸活性逐渐降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熏蒸活性逐渐增强。进一步的毒力分析表明,大蒜精油的毒力最强,12 h的LC50值为6.01μL/L,随时间的延长,各植物精油的熏蒸毒力明显增强。这说明4种植物的精油对金银花贮藏贮藏期害虫锯谷盗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为新型无公害杀虫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锯谷盗 驱避活性 熏蒸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食品模拟体系中的释放 被引量:7
11
作者 龙门 周卉 +2 位作者 谢文 廖琪 王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2-267,共6页
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并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通过构建不同的食品模拟体系分析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Ca Cl2组成的体系能有效地构建JS25噬菌体微囊粉,通过响应面优化... 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并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通过构建不同的食品模拟体系分析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Ca Cl2组成的体系能有效地构建JS25噬菌体微囊粉,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海藻酸钠和Ca Cl2添加量分别为3.72、2.55 g/100 m L时,JS25噬菌体包埋率可达88.38%;该条件下的JS25微囊粉粒径分布在20~90μm之间,且呈正态分布;并且与浮游态噬菌体相比,微囊化的JS25噬菌体稳定性显著增加至35 d(4℃和20℃)。另外,JS25微囊粉在不同食品模拟体系中均可迅速释放,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在8 min后释放率均达75%以上。说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固定JS25噬菌体,并且对噬菌体效价影响较小。因此,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可以用于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生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S25噬菌体 微囊化 结构表征 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家蝇对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玉勇 程凯 +3 位作者 周书芹 付绪亮 许柱 王旭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滁州市家蝇对6种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滁州市的家蝇对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辛硫磷、溴氰菊酯6种常用杀虫剂都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其LD50分别为1.1858、1.9505、0.9530、47.1834、1.2120、... 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滁州市家蝇对6种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滁州市的家蝇对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辛硫磷、溴氰菊酯6种常用杀虫剂都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其LD50分别为1.1858、1.9505、0.9530、47.1834、1.2120、1.0053μg/只,相对抗性系数分别为49.62、139.32、207.17、263.59、390.97、1675.50。滁州应停止使用这些杀虫剂,加强对家蝇抗性对策的研究,延缓家蝇抗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药性 微量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横纹叶蝉再描述(半翅目:叶蝉科:宽头叶蝉亚科:广头叶蝉族)
13
作者 李虎 戴子威 +1 位作者 汪佳佳 戴仁怀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横纹叶蝉亚属[Pediopsoides(Glaphyropsis)]为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宽头叶蝉亚科(Eurymelinae)中的一个小类群,该亚属全世界已知5种,主要分布在东洋区,中国记录4种。对其中两种的形态进行再描述,以进一步理清... 【目的】横纹叶蝉亚属[Pediopsoides(Glaphyropsis)]为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宽头叶蝉亚科(Eurymelinae)中的一个小类群,该亚属全世界已知5种,主要分布在东洋区,中国记录4种。对其中两种的形态进行再描述,以进一步理清横纹叶蝉亚属的物种组成。【方法】基于检视标本,采用比较形态学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横纹叶蝉亚属中的薄膜横纹叶蝉[P.(G.)membrana(Zhang,2010)]和三叉横纹叶蝉[P.(G.)trifurcata(Li,Dai&Li,2013)]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重新描述了两种叶蝉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其雄虫外生殖器的结构特点,并提供了相应的特征图。通过形态学比较发现:薄膜横纹叶蝉特征与前人描述相比,除阳茎侧缘薄膜状突起略有不同外,其余均无差异;三叉横纹叶蝉与山纹横纹叶蝉[P.(G.)montaninversa(Yang&Zhang,2013)]除阳茎干末端有无一对薄膜状的刺状突起不同外,其余特征无差异。【结论】提议山纹横纹叶蝉为三叉横纹叶蝉的次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广头叶蝉 分类 异名 形态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总生物碱对家蝇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向玉勇 汪建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3-816,共4页
在室内测定了石蒜总生物碱对家蝇的生物活性,表明石蒜总生物碱对家蝇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石蒜总生物碱不同浓度(15、12、9、6、3mg/mL)、不同作用时间(24h、36h、48h、60h、72h)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分别对家蝇幼虫和... 在室内测定了石蒜总生物碱对家蝇的生物活性,表明石蒜总生物碱对家蝇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石蒜总生物碱不同浓度(15、12、9、6、3mg/mL)、不同作用时间(24h、36h、48h、60h、72h)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分别对家蝇幼虫和成虫的触杀作用有显著影响。当石蒜总生物碱的浓度为15mg/mL时,家蝇幼虫(3龄早期)和成虫(羽化3d)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为40.96%和38.25%,随着浓度的降低,触杀作用逐渐降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触杀作用逐渐增强,72h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达39.35%和37.55%,但总生物碱对家蝇幼虫和成虫的触杀作用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4、36、48、60、72h后,石蒜总生物碱对家蝇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57.42、36.48、21.92、13.13和10.95mg/mL,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86.66、37.86、23.91、14.15和11.51mg/mL。老熟幼虫的平均重量除了在3mg/mL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各浓度下都显著低于对照,而在各浓度下的化蛹率、蛹的平均重量和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 总生物碱 家蝇 触杀作用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玉勇 吴江平 +1 位作者 殷培峰 汪美英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6-410,共5页
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均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和毒杀作用。在10mg/mL的浓度下,臭椿、曼陀罗和桂花的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驱避作用较强,其在12h的驱避... 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均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和毒杀作用。在10mg/mL的浓度下,臭椿、曼陀罗和桂花的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驱避作用较强,其在12h的驱避率分别为78.74%、77.54%、75.11%;夏枯草提取物的驱避效果最弱,12h的驱避率为58.53%。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植物提取物的驱避效果均呈下降趋势;印楝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最强,72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68.30%;曼陀罗和苦瓜的作用次之,72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41%和63.70%;夏枯草提取物的作用最低,72h后的校正死亡率仅为26.47%。进一步的毒力分析表明,印楝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毒力较强,24h的LC50值为11.0836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蚜虫 植物提取物 驱避活性 毒杀作用 毒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黄瓜专化型枯萎病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16
作者 管利 苏洁文 +2 位作者 彭晨 孙星 方泽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0,共11页
[目的]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从黄海海域的海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抑制尖孢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的拮抗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鉴定菌株H5-9Z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 [目的]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从黄海海域的海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抑制尖孢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的拮抗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鉴定菌株H5-9Z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对其作为黄瓜枯萎病生防菌的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拮抗菌株H5-9Z抑菌效果最好,其发酵菌液抑菌率为82.67%,无菌滤液抑菌率为77.87%,抑菌效果明显。胞外活性物质在紫外线和金属离子的条件下抑菌直径均无明显改变;pH在5.0、7.0、9.0、11.0都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当pH越靠近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越好;当温度高于70℃时失去抑菌活性,表明该菌株不耐高温。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5-9Z的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有一定的拮抗作用(57.65%)。探究发现菌株H5-9Z的主要抑菌化合物分子质量范围在33~95 kDa之间。[结论]分离得到的短小芽孢杆菌H5-9Z具有作为生物防治剂的潜力,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 黄瓜枯萎病菌 分离鉴定 生物活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处理对芡实粉微观结构和糊化性质影响
17
作者 张汆 杨心怡 +2 位作者 石玉琪 陈娟 陆雅媚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7,共9页
芡实粉中淀粉颗粒微小,在胚乳中以球状聚合体形式存在。为了解不同球磨处理条件下,芡实粉粒径变化及聚合体结构和糊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采用粒度分析仪、电子扫描显微镜、X-衍射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方法,分别对芡实粉粒径分布、微观结构... 芡实粉中淀粉颗粒微小,在胚乳中以球状聚合体形式存在。为了解不同球磨处理条件下,芡实粉粒径变化及聚合体结构和糊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采用粒度分析仪、电子扫描显微镜、X-衍射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方法,分别对芡实粉粒径分布、微观结构、相对结晶度及糊化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球磨机转速和研磨时间对芡实粉的粒度分布、聚合体结构、相对结晶度以及糊化性质影响显著,相比之下,料/球比和研磨球直径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球磨机转速为200 r/min、料/球比1/20、研磨球直径4 mm下,研磨20 min,所得芡实超微粉平均粒径从原来的8.19μm降低至2.00μm,其中粒径0~1μm部分从7.84%(CK)增加到67.38%;此时,芡实粉糊化温度从83.60℃降低至63.65℃,其回生值从1969 mPa·s降低至704 mPa·s。表明适当的球磨处理,可显著改变芡实粉颗粒形态,降低样品的结晶度,增加淀粉糊的稳定性(P≤0.05)。作为一种物理加工方法,球磨处理可显著改善天然芡实粉难糊化、易老化的不足,可用于芡实微粉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处理 芡实粉 微观结构 糊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金银花尺蠖幼虫、蛹和成虫4种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向玉勇 张妍 陶翠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63,共10页
【目的】探究温度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体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用金银花尺蠖采自安徽省滁州市三界镇,于室内饲养,光周期设为白天14 h/黑暗10 h,相对湿度为70%。测定了金银花尺蠖幼虫、蛹、雌蛾和雄蛾在不同温... 【目的】探究温度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体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用金银花尺蠖采自安徽省滁州市三界镇,于室内饲养,光周期设为白天14 h/黑暗10 h,相对湿度为70%。测定了金银花尺蠖幼虫、蛹、雌蛾和雄蛾在不同温度(16、19、22、25、28、31和34℃)下乳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不同温度下金银花尺蠖幼虫、蛹、雌蛾和雄蛾体内的4种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在16~34℃,4种酶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幼虫、蛹、雌蛾和雄蛾体内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在22℃最高,分别为17.93、15.25、19.63和18.81 mmol·g^(-1)·min^(-1);过氧化物酶活性在25℃最高,分别为34.63、31.83、37.19和36.87mmol·g^(-1)·min^(-1);羧酸酯酶活性在28℃最高,分别为26.78、23.36、29.44和28.32 mmol·g^(-1)·min^(-1);酸性磷酸酶活性在25℃最高,分别为13.82、11.37、15.43和14.38 mmol·g^(-1)·min^(-1)。根据回归模型,得出金银花尺蠖幼虫、蛹、雌蛾和雄蛾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1.45、21.44、22.32和21.56℃,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16、25.94、25.67和25.54℃,羧酸酯酶活性最高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9.20、29.65、28.93和28.92℃,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05、26.39、24.86和25.24℃。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和虫态的交互作用对金银花尺蠖4种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温度能影响金银花尺蠖幼虫、蛹.、雌蛾和雄蛾体内乳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尺蠖 温度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酚类提取物对延缓贮藏期大米陈化的影响
19
作者 邵娟 江婷 +2 位作者 王晓东 朱向东 张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57-462,共6页
为探究滁菊酚类提取物对贮藏期大米陈化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滁菊酚类提取物与大米混合,进行贮藏试验。在贮藏0、40、80、120、160 d进行大米色泽、米饭质构特性、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滁菊酚类提取物的添加... 为探究滁菊酚类提取物对贮藏期大米陈化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滁菊酚类提取物与大米混合,进行贮藏试验。在贮藏0、40、80、120、160 d进行大米色泽、米饭质构特性、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滁菊酚类提取物的添加可以保持大米色泽在陈化中不发生显著变化,可以降低在储藏过程中导致的米饭硬度上升、弹性降低、咀嚼性变差的程度,抑制大米脂肪酸含量的上升,有利于维持大米淀粉的溶解度,降低膨胀度。滁菊酚类物质对储藏期大米陈化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酚类提取物 大米 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快速检测LAMP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0
作者 唐彤彤 李子强 +3 位作者 林安琪 胡晓蕾 邓佳莹 孙星 《长江蔬菜》 2025年第4期26-30,共5页
针对当前番茄枯萎病的为害及防治难点,急需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尖孢镰刀菌检测体系。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r DNA-IGS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初步建立LAMP快速检测体系,并对LAMP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测反应体... 针对当前番茄枯萎病的为害及防治难点,急需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尖孢镰刀菌检测体系。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r DNA-IGS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初步建立LAMP快速检测体系,并对LAMP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测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同时,对以碱裂法提取DNA和以番茄不同部位(根、叶)组织液为检测模板的反应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菌株TR-4的r DNA-IGS区段为靶标设计了LAMP引物共5条;最终反应体系为dNTPs 1.0 mmol/L、Mg^(2+)2.0 m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长50 min;所设计的LAMP引物可针对尖孢镰刀菌进行特异性检测,且检测灵敏度达到1 pg/μL;碱裂法提取DNA的检出效率高于番茄组织液,根的检测效率高于叶。本研究所建立的尖孢镰刀菌LAMP检测方法,可为田间番茄枯萎病的快速检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番茄枯萎病 r DNA-IGS 环介导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