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y/MWNTs/G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攀 刘羽熙 王永贵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6,共5页
以吡咯为单体,多壁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为模板,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PPy/MWNTs/GO)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 以吡咯为单体,多壁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为模板,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PPy/MWNTs/GO)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制备复合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比例、吡咯用量对复合材料电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PPy/MWNTs/GO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电容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且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接近于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多壁碳纳米管 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折叠热塑性复合材料接头的力学性能
2
作者 刘羽熙 陈玉 +1 位作者 刘少柱 荆祥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9,共9页
开发了一种芳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接头,用于海洋管道非开挖穿插修复内衬管的连接。静液压爆破测试结果表明内压作用下的失效模式是管体本身纤维发生断裂,接头处保持完好;拉伸测试结果表明接头拉伸强度高于内衬管本体强度,满足... 开发了一种芳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接头,用于海洋管道非开挖穿插修复内衬管的连接。静液压爆破测试结果表明内压作用下的失效模式是管体本身纤维发生断裂,接头处保持完好;拉伸测试结果表明接头拉伸强度高于内衬管本体强度,满足穿插施工要求。分别建立复合材料接头的内压、拉伸和折叠展开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预测了内衬管及接头的极限强度、应力应变分布和变化趋势。有限元结果显示内压作用下主要承载结构为环向纤维,最大应变发生在接头与内衬管本体交接的位置。拉伸作用下主要承载结构为轴向纤维,外层热塑性聚氨酯边缘位置由于应力集中导致应变较大,但仍在材料极限弹性应变范围内。折叠展开大变形过程中,最大应变发生在折叠阶段,接头应变与内衬管本体应变相近。研发的管体中间接头制造方便,尺寸与内衬管匹配性好,可以进行连续盘卷、折叠,满足海底管道一次性长距离修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折叠复合材料接头 非开挖穿插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折叠和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共价热固性树脂及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剑桥 张雪利 +2 位作者 张研 杨璐瑶 王梓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4,共12页
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其存在成型后无法重复加工以及材料回收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将动态共价键引入交联树脂体系,可以制备得到动态共价热固性树脂... 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其存在成型后无法重复加工以及材料回收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将动态共价键引入交联树脂体系,可以制备得到动态共价热固性树脂,这类树脂具有可回收、可重塑等类似热塑性聚合物的动态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动态共价热固性树脂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网络调控策略,简述了以其为基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基本特点,随后以动态共价键类型进行分类标准,综述了酯交换型、双硫交换型、亚胺交换型及其他键交换型热固性树脂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这类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商业化应用。最后总结了上述树脂及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设计建议,为该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商业化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树脂 树脂基复合材料 动态共价网络 动态共价键 键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7,共7页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是目前公认的可实现飞行器红外隐身的特种功能材料。现已报道了纳米复合薄膜、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树脂/金属复合涂层、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核壳结构材料等多种类型的低红外发射率材料。介绍了上述低红外发射率材...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是目前公认的可实现飞行器红外隐身的特种功能材料。现已报道了纳米复合薄膜、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树脂/金属复合涂层、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核壳结构材料等多种类型的低红外发射率材料。介绍了上述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的优缺点及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理论研究、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及红外光谱选择性低发射率涂层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 纳米复合薄膜 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 树脂/金属复合涂层 树脂 /半导体复合涂层 核壳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涂层的构建与性能调控
5
作者 庄月婷 徐国娟 +4 位作者 张伟钢 张佳伦 杨茂盏 唐婉琪 张千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13-325,共13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超疏水性能,以及兼具低红外发射率和低近红外反射率的复合涂层。方法使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备复合涂层,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丙烯酸改性聚氨酯(APU)共混改性树脂为黏合剂,以铝(Al)为红外隐身材料,以...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超疏水性能,以及兼具低红外发射率和低近红外反射率的复合涂层。方法使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备复合涂层,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丙烯酸改性聚氨酯(APU)共混改性树脂为黏合剂,以铝(Al)为红外隐身材料,以多层石墨烯为近红外吸收剂,以纳米SiO_(2)、硅烷偶联剂(KH560)和氨基硅烷改性剂(APTES)为界面改性剂,研究各组分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当总填料的质量分数为45%,且m纳米SiO_(2)∶mGO+Al=4∶6,mAl∶mGO=6∶4,mAPU∶mPDMS=1∶9时,涂层在1.06μm处的反射率低至42.1%,在8~14μm处的发射率低至0.711,水接触角达到150.5°。添加KH560、APTES进行优化(KH560的质量分数为2%,APTES的质量分数为4%)后,涂层的性能进一步提升,红外发射率低至0.697,在1.06μm处近红外反射率低至41.5%,水接触角达到151.5°,附着力为1级,柔韧性指标为2 mm,耐冲击强度为50 kg·cm。结论成功制备了超疏水、低红外发射率、低近红外反射率兼容的涂层,它在各类装备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为超疏水功能涂层的力学性能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低红外发射率 低近红外反射率 复合涂层 力学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植被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的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构建及性能调控
6
作者 张佳伦 张伟钢 +1 位作者 庄月婷 张千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3-1669,共7页
仿绿色植被伪装材料一直是多频谱兼容隐身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聚氨酯树脂基体、黄蓝色浆、片状铝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黄蓝色浆配比、片状铝粉及总颜料(色浆+铝粉)量的调控,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与绿色植被相似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的低红... 仿绿色植被伪装材料一直是多频谱兼容隐身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聚氨酯树脂基体、黄蓝色浆、片状铝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黄蓝色浆配比、片状铝粉及总颜料(色浆+铝粉)量的调控,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与绿色植被相似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的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黄蓝色浆配比、片状铝粉添加量及总颜料添加量对涂层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颜色特征、红外发射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红外隐身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9∶1~9.8∶0.2范围内调控黄蓝聚氨酯色浆比例,涂层的颜色可在翠绿色到黄绿色范围内变化,涂层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峰可在541~545 nm范围内变化,与涂层的颜色变化规律一致。调控黄蓝聚氨酯色浆比例至9.6∶0.4,涂层在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中具有与绿色植被相似的绿峰特征,使涂层体现出与绿叶匹配的黄绿色特征。不同色浆配比条件下的纯色浆涂层发射率均大于0.894,涂层基本不具备红外隐身效果。在最佳黄蓝色浆配比下通过在涂层中添加少量的片状铝粉便可显著降低涂层的发射率。随着涂层中片状铝粉添加量的增大,涂层的发射率降低,涂层的黄绿色颜色特征变浅,但反射光谱中依然可以在545 nm处看到一黄绿色反射峰的存在。当涂层中的片状铝粉添加量为10%,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可降至0.679,相比纯色浆涂层的发射率(0.894)降低了24%,且涂层依然保持了明显的绿峰和黄绿色可见光特征。在最佳铝粉和色浆配比条件下调控涂层中的总颜料量,涂层的颜色特征及545 nm处的谱峰特征基本没有变化。当涂层中的总颜料量不超过50%时,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可随总颜料量的增大而降低。通过调控总颜料量发现其为50%时,涂层的发射率可低至0.677,红外隐身性能最佳。同时涂层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附着力1级、柔韧性2 mm、耐冲击强度50 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红外发射率 绿峰 红外隐身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烧结X9R型陶瓷电容器介质材料的研究
7
作者 黄雪琛 陈文文 +2 位作者 陈亚西 林文昌 佘培婷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7-42,共6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Ba-B-Si(LBBS)助烧剂粉体,通过固相法制备LBBS助烧剂添加BaTiO3-Na0.5Bi0.5TiO3-Nb2O5(BT-NBT-Nb)介质陶瓷,研究LBBS助烧剂含量对BT-NBT-Nb陶瓷的烧结性能、相结构、微观结构及介温温度稳定性的影响。随着LBBS助烧...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Ba-B-Si(LBBS)助烧剂粉体,通过固相法制备LBBS助烧剂添加BaTiO3-Na0.5Bi0.5TiO3-Nb2O5(BT-NBT-Nb)介质陶瓷,研究LBBS助烧剂含量对BT-NBT-Nb陶瓷的烧结性能、相结构、微观结构及介温温度稳定性的影响。随着LBBS助烧剂含量的增加,介质陶瓷的烧结温度逐渐降低,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所有的样品的介温曲线都出现了双峰结构,室温介电常数先增加后减小,介电损耗逐渐减小。结果表明,添加剂含量为1.0 wt%~1.5 wt%的陶瓷样品能满足X9R特性(在-55~200℃范围内ΔC/C25℃≤±15%)。当LBBS助烧剂添加量为1.0 wt%时,介质陶瓷性能最佳,室温介电常数为1266,介电损耗为0.018,烧结温度为1100℃,有望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的介质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CC X9R 介电性能 LB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硒化镍颗粒催化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田融融 涂欢 +2 位作者 操霞芳 王金秀 孙开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5-559,共5页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纯NiSe材料,由XRD、扫描电镜以及氮气吸脱附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是由纳米颗粒二次团聚构成的直径为700 nm左右、具有高比表面积(1156 m^2·g^(-1))和丰富孔(孔尺寸为30 nm左右)结构的球形纯NiSe。室温...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纯NiSe材料,由XRD、扫描电镜以及氮气吸脱附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是由纳米颗粒二次团聚构成的直径为700 nm左右、具有高比表面积(1156 m^2·g^(-1))和丰富孔(孔尺寸为30 nm左右)结构的球形纯NiSe。室温下,NiSe在催化水合肼分解过程中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50 min内实现水合肼的完全分解;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iSe材料也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前30次充放电循环中比容量基本保持在440 mAh g^(-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e 水热法 催化 水合肼分解 锂离子电池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近红外吸收涂层的近红外光谱、力学及耐盐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伟钢 潘露露 吕丹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9-445,共7页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Sm2O3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为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同时具有突出力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近红外低反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Sm2O3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种类、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和石墨烯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Sm2O3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为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同时具有突出力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近红外低反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Sm2O3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种类、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和石墨烯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2O3添加量的增加可明显降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当Sm2O3添加量为50%,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31.2%。此时,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1级和50 kg·cm。用硅烷偶联剂改性涂层,偶联剂上的强极性基团分别可与涂层中的树脂基体和颜料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可发挥桥连作用,进而可明显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其中KH560的改性效果最佳。当KH560添加量为5%,涂层的柔韧性可从改性前的9 mm显著改善为改性后的4 mm。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共平面结构和超长共轭结构特征,使其对入射光的吸收可延伸到近红外区域。石墨烯特殊的片层结构使其具有很高的耐冲击强度和柔韧性,在涂层中添加石墨烯可明显改善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的添加可在进一步改善涂层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当石墨烯添加量为8%,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12.6%,此时涂层可具备突出的激光隐身效能。同时,涂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1级、2 mm和50 kg·cm,可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在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的协同界面优化作用下,最佳配方(Sm2O3添加量为50%、KH560添加量为5%、石墨烯添加量为8%)的涂层经盐水腐蚀21 d后,涂层的微结构、近红外低反射率性能和力学性能可保持稳定。此时,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为12.47%,涂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保持在1级、2 mm和45 kg·cm,表明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近红外光谱 力学性能 耐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助剂对PDMS改性环氧树脂/Al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伟钢 李娇 吕丹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8-282,共5页
为进一步降低超疏水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发射率并提高涂层的附着力,采用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KH560来改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Al复合涂层的填料分散状态及界面结构。系统研究了分散剂添加量(质量分数)及KH560添加量(质... 为进一步降低超疏水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发射率并提高涂层的附着力,采用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KH560来改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Al复合涂层的填料分散状态及界面结构。系统研究了分散剂添加量(质量分数)及KH560添加量(质量分数)对涂层微结构、光学性能、疏水性能及附着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羧酸盐阴离子型分散剂可通过静电斥力和降低填料颗粒的表面能来改善涂层中片状Al粉和纳米SiO_(2)的分散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同时可使涂层具备较低的光泽度和良好的超疏水性能。KH560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两端的甲氧基和环氧基在涂层中发挥桥连作用。通过KH560的桥连作用,涂层中的树脂基体和填料间可形成良好的化学键结合,从而使涂层表面结构更加致密,孔隙减少,进而可使涂层的发射率有所降低。同时,KH560改性可使涂层中的树脂基体与金属基板间形成化学键结合,从而可明显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当涂层中分散剂和KH560的添加量分别为5%和3%时,涂层具有最佳的发射率(0.619)、光泽度(2.9)及附着力(1级)。同时,涂层具备良好的超疏水性能(水接触角为154°,滚动角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低红外发射率 超疏水 分散剂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伟钢 徐国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以环氧树脂为黏合剂,片状Cu粉为功能颜料,石墨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界面结构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片状Cu粉添加量(质量分数)、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及DOP添加量(质量分... 以环氧树脂为黏合剂,片状Cu粉为功能颜料,石墨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界面结构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片状Cu粉添加量(质量分数)、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及DOP添加量(质量分数)对涂层微结构、发射率、光泽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适的片状Cu粉添加量可以构建出表面结构规整、颜料分散均匀、片状Cu粉定向与涂层表面平行的微观结构,从而使涂层实现较低的发射率性能。石墨烯改性可提高涂层的致密度,减少由树脂填充的空隙,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涂层的发射率。黑色石墨烯改性可明显强化涂层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从而降低涂层的光泽度。另外,利用石墨烯固有的高强度及高韧性特点,可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DOP可通过减弱环氧树脂分子间作用力和增强分子链的移动性来提高涂层的塑性和韧性,从而可明显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当涂层中片状Cu粉、石墨烯和DOP的添加量分别为40%、8%和7%时,所制备的褐土色涂层具有最佳的发射率(0.222)、光泽度(20.4)、附着力(1级)、柔韧性(2mm)及耐冲击强度(50kg·cm)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褐土色 低红外发射率 力学性能 石墨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交联聚吡咯衍生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能
12
作者 王攀 刘晶晶 邹洁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有机共轭聚合物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光电性能,在发光材料及器件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以吡咯和单醛基苯甲醛为线形单体,以对苯二甲醛为交联单体,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备了4种蓝光微交联聚吡咯衍生物,并对其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微观... 有机共轭聚合物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光电性能,在发光材料及器件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以吡咯和单醛基苯甲醛为线形单体,以对苯二甲醛为交联单体,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备了4种蓝光微交联聚吡咯衍生物,并对其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微观形貌、热行为、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取代基类型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微交联聚吡咯衍生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能,为非晶态和亚微米级的球形堆积体;在340nm左右紫外光的激发下,微交联聚吡咯衍生物能够产生约473nm的可见光,属于蓝色发光材料;不同类型的取代基对微交联聚吡咯衍生物的结构和光学特性有所影响。该微交联聚吡咯衍生物制备简单,结构可调可控,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交联聚合物 聚吡咯衍生物 荧光材料 合成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紫光支化聚吡咯衍生物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13
作者 王攀 陈智轩 +2 位作者 胡子怡 曹思伟 蔡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8-633,共6页
开发新一代的绿色节能照明器件是落实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聚吡咯及其衍生物是一类蓝紫光聚合物材料,因光电性能突出而备受关注。以N-甲基吡咯和4种单醛基苯甲醛为线形单体,对苯二甲醛为支化单体,采用溶液共缩聚法制备了4... 开发新一代的绿色节能照明器件是落实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聚吡咯及其衍生物是一类蓝紫光聚合物材料,因光电性能突出而备受关注。以N-甲基吡咯和4种单醛基苯甲醛为线形单体,对苯二甲醛为支化单体,采用溶液共缩聚法制备了4种可溶的、低结晶度的蓝紫光支化聚吡咯衍生物。研究表明,该类衍生物在268nm和358nm左右有明显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在355nm左右紫外光的激发光下,该类衍生物能发射出约为430nm的可见光,属于蓝紫光材料。该类支化聚吡咯衍生物可用作聚合物发光材料,在发光二极管领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聚吡咯衍生物 支化聚合物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环氧树脂/黄铜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吕丹丹 罗静文 张伟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37,142,共7页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片状黄铜粉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为界面改性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采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低红外发射率环氧树脂/黄铜复合涂层,研究了黄铜粉添加量、硅烷偶...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片状黄铜粉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为界面改性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采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低红外发射率环氧树脂/黄铜复合涂层,研究了黄铜粉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种类、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及DOP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铜粉添加量的增加会使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和光泽度明显降低,当黄铜粉添加量为50%(质量分数)时,复合涂层具有最低的红外发射率(0.585)和光泽度(21.9)。在涂层配方中引入硅烷偶联剂KH570和DOP,可增强树脂基体与颜料间的结合强度及改善环氧树脂基体的韧性,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当复合涂层中KH570和DOP添加量均为7%(质量分数)时,复合涂层具有较低红外发射率(0.468)、较低光泽度(21.5)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附着力为1级,柔韧性为2mm,冲击强度为50kg·cm)。采用最佳配方制备的复合涂层在盐水中浸泡21d后,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和光泽度基本稳定,力学性能变化有限,表明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低红外发射率 力学性能 耐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夏枯草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华 郑建东 +2 位作者 马田林 周阿洋 朱文彬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4-272,共9页
以夏枯草多糖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夏枯草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9∶1(mL·g^-1),乙醇体积分数68%,微波功率295W,微波时间8min,在... 以夏枯草多糖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夏枯草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9∶1(mL·g^-1),乙醇体积分数68%,微波功率295W,微波时间8min,在该条件下夏枯草多糖得率为5.28%,与理论值(5.19%)的相对误差为1.73%。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多糖提取物具有较好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具有不同的清除能力,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8、0.49和1.19mg·mL^-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多糖 响应面 微波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钙钛矿催化剂LaSrFeM_(o_(1-x))C_(o_x)O_6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建东 侯豹 +3 位作者 魏有山 唐菲 程立 王保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1-1335,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Mo2+,Co2+同时作为活性组分的一系列双钙钛矿催化剂LaSrFeMo1-x Cox O6(x=0,0.1,0.3,0.5,0.7,0.9,1.0),通过XRD,BET,H2-TPR,SEM,TG-DSC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o2+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甲...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Mo2+,Co2+同时作为活性组分的一系列双钙钛矿催化剂LaSrFeMo1-x Cox O6(x=0,0.1,0.3,0.5,0.7,0.9,1.0),通过XRD,BET,H2-TPR,SEM,TG-DSC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o2+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在800℃焙烧后可形成完整的双钙钛矿晶型,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Co2+掺杂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较大,说明Fe3+,Mo2+,Co2+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加入Co2+时催化剂的高温活性得到明显提高,但加入过量Co2+时催化剂的高温活性有所降低,而低温活性有所提高。其中LaSrFeMo0.9Co0.1O6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反应温度472℃时甲烷转化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催化剂 甲烷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镉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金秀 任兰正 +1 位作者 吴霖生 李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5-736,739,共3页
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害元素之一,具有强烈的致畸和致癌毒性,是环境监测中常规分析的项目之一。因此测定环境水样中镉的含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测定镉的方法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 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害元素之一,具有强烈的致畸和致癌毒性,是环境监测中常规分析的项目之一。因此测定环境水样中镉的含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测定镉的方法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等。相对于前几种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测定 环境水样 痕量镉 浊点萃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法研究己二酸/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合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永贵 刘芷晴 +3 位作者 阚明君 李永红 侯长平 王攀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64-2267,共4页
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胶膜性,但它的耐水性较差。为了制备具有高强度耐水性的PVA水凝胶,以己二酸为交联剂,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用响应面法优化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VA的质量浓度8%,反应温度88.5℃,反应时间1.6 h,... 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胶膜性,但它的耐水性较差。为了制备具有高强度耐水性的PVA水凝胶,以己二酸为交联剂,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用响应面法优化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VA的质量浓度8%,反应温度88.5℃,反应时间1.6 h,PVA与己二酸质量比8.21∶1。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VA与己二酸之间形成了交联结构,改性后的PVA水凝胶具有较高的耐水性,可达86.3%。实践证明采用响应面法对实验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剂 聚乙烯醇 响应面优化法 胶黏剂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果糖缩糖绿色胶粘剂的合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永贵 葛秀涛 +3 位作者 李永红 郑建东 王贝 潘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65,共3页
果糖在酸性条件下降解后生成5-羟甲基-2-糠醛(HMF),然后与聚乙烯醇反应,合成了一种环保型聚脂胶粘剂。利用响应面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果糖/PVA质量比等数据进行设计和分析。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 果糖在酸性条件下降解后生成5-羟甲基-2-糠醛(HMF),然后与聚乙烯醇反应,合成了一种环保型聚脂胶粘剂。利用响应面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果糖/PVA质量比等数据进行设计和分析。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2.37℃,反应时间为6.13 h,果糖/PVA质量比为6.09。在此条件下,胶粘剂的胶合强度为377.54 N,并用红外光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响应面优化法 聚乙烯醇 果糖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累托石负载Zn-TiO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杰 付林晨 +3 位作者 郑建东 凌俊 姚儒霖 刘子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碳酸钠对累托石进行改性,并以改性后的累托石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改性累托石负载Zn-TiO_2的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仪、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 以碳酸钠对累托石进行改性,并以改性后的累托石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改性累托石负载Zn-TiO_2的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仪、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煅烧温度和Zn掺杂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氧化基团捕获实验和复合催化剂重复使用实验,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催化氧化酸性大红3R的催化机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优复合催化剂煅烧温度为500℃,Zn掺杂量为0.8%(质量分数),在光照时间为90min时对酸性大红3R的降解率达到100%左右。重复使用3次后,酸性大红3R的降解率下降到78.23%。负载Zn-TiO_2后改性累托石的层状结构变为了片状结构。采用改性累托石作为载体时,其煅烧温度不宜超过700℃。酸性大红3R的降解是以羟基自由基氧化为主,超氧自由基氧化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的重新复合为辅的共存氧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累托石 TIO2 ZN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