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观音堂锑矿床地质、地化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1
作者 章志明 陈澍民 +4 位作者 刘家军 黎长洲 韦少港 王明兴 吴金虹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95,共19页
湖南观音堂锑矿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内,以往勘查工作均围绕NE走向的矿脉展开,而对近期发现的NWW走向矿脉研究尚属空白。文章旨在综合新地质事实基础上阐明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深化成矿规律认识,建立综合找矿模型,指导矿区深边部及外... 湖南观音堂锑矿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内,以往勘查工作均围绕NE走向的矿脉展开,而对近期发现的NWW走向矿脉研究尚属空白。文章旨在综合新地质事实基础上阐明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深化成矿规律认识,建立综合找矿模型,指导矿区深边部及外围锑矿勘探工作。文章针对区内地层、构造及矿体特征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对成矿相关元素分析化验,综合分析其对成矿指示作用。调查研究显示,观音堂锑矿床赋矿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留茶坡组厚层硅质岩,金家洞组底部白云岩次之。矿石以辉锑矿为主,围岩蚀变类型包括褪色化、硅化、碳酸盐化、石墨化等。矿体分布严格受褶皱和断裂复合控制,轴向NE的宽缓背斜轴部及附近和NE、NWW向断裂为主要容矿空间。矿区内留茶坡组硅质岩Sb、Zn及金家洞组As、Sb、Pb、Zn元素存在明显富集特征;Sb与Cd、Zn元素具有良好亲缘性,共同构成最主要的指示元素,圈定出AS-1~AS-4共4个土壤元素组合异常。建立了硅质岩、白云岩赋矿,背斜轴部叠加NE/NWW断裂复合控矿,Sb高异常为指示的观音堂锑矿综合找矿模型。以上结果表明,观音堂锑矿为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硅质岩中的典型裂隙充填型锑矿,褶皱和断裂叠加,尤其是与多期断裂叠加对锑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良好的虚脱空间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Sb、Cd、Zn致矿元素异常组合对寻找锑矿具有良好指示作用;矿区北东部溜溪坑以及南东部的赔机冲背斜具有良好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地化异常 找矿模型 找矿远景 雪峰弧形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