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水虻的饲用价值及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彭宇腾 蒋金山 +2 位作者 方刘 周怡 张恒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4-168,共5页
优质蛋白源短缺是阻碍动物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黑水虻(BSF)作为一种新型饲用昆虫,其虫体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部分替代饲粮中鱼粉等蛋白原料。BSF的饲养条件简单,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高。BSF的加工副产物黑水虻幼虫(B... 优质蛋白源短缺是阻碍动物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黑水虻(BSF)作为一种新型饲用昆虫,其虫体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部分替代饲粮中鱼粉等蛋白原料。BSF的饲养条件简单,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高。BSF的加工副产物黑水虻幼虫(BSFL)被证实是一种更环保的膳食蛋白质。近年来,BSFL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进一步提升了BSFL在动物饲粮中的应用潜力。文章综述了BSF的营养特性、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高值化利用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BSF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推动BSF全产业链的综合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营养特性 饲用价值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假俭草和牛鞭草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秦格格 韩炼 +7 位作者 何心雨 王玉生 任凡 陈兹舜 周存宇 杨朝东 谭德宝 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4,共9页
假俭草和牛鞭草是2种分布于江汉平原地区并能在旱生和水湿环境中生长的湿地植物,适应江汉平原地区的季节性洪水,在长江流域各种退化湿地和消落带的植被修复中耐水淹植物的筛选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假俭草和牛鞭草环境适应性结构(通气组... 假俭草和牛鞭草是2种分布于江汉平原地区并能在旱生和水湿环境中生长的湿地植物,适应江汉平原地区的季节性洪水,在长江流域各种退化湿地和消落带的植被修复中耐水淹植物的筛选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假俭草和牛鞭草环境适应性结构(通气组织和质外体屏障结构)和解剖结构差异所体现的耐水淹能力倾向,研究了两个物种根、茎解剖结构与组织化学特性。运用植物解剖切片法、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表明:1)假俭草和牛鞭草具有适应湿地环境的解剖结构特征,是典型的湿地植物。这些结构特征包括通气组织(茎部气腔和根部裂-溶生性通气组织)和质外体屏障(内皮层、外皮层、栓质化组织和角质层)等。假俭草和牛鞭草的不定根都具有内皮层和外皮层,其细胞壁上都有木栓质和木质素沉积。2)牛鞭草的茎具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和维管束鞘细胞以及髓腔;而假俭草的茎仅有木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厚壁机械组织环和维管束鞘细胞,以及髓腔和皮层气腔。牛鞭草匍匐茎和根状茎均具连续的栓质化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和维管束鞘,而假俭草匍匐茎的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仅木质化且是不连续的,从而推测牛鞭草比假俭草适应更高强度的淹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假俭草 牛鞭草 解剖结构 通气组织 质外体屏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对高温胁迫响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靳纪明 路晶晶 +5 位作者 李小勇 刘文珍 王玉柱 刘文舒 方刘 郭小泽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愈发频繁,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学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大部分鱼类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以及由最高耐受点和最低耐受点构成...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愈发频繁,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学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大部分鱼类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以及由最高耐受点和最低耐受点构成的耐受温度范围。当环境温度超过鱼类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时,就会对鱼体产生胁迫,影响鱼类的生理代谢、免疫能力、生长和生殖性能等;当环境温度超过其最高耐受温度时,随着胁迫加剧,会直接造成鱼类死亡。相应地,鱼类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表现包括调节呼吸频率、改变营养物质代谢方式、激活体内抗氧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笔者综述了高温胁迫对鱼类的影响,涉及鱼类呼吸代谢、摄食率、消化酶活性、能量代谢、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生殖性能等方面,并提出可能缓解高温胁迫的措施,旨在为我国鱼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高温胁迫 生理代谢 免疫能力 生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抗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科力 李寒 +9 位作者 曹梦宇 张静航 薛延韬 罗明磊 李艳 马东方 帕提玛·乌木尔汗 黄聪 张桂芬 张毅波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5-1029,共15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主要危害茄科作物,尤其喜欢番茄。自2006年从原产地南美洲秘鲁传入西班牙后,番茄潜叶蛾已扩散至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入侵地区的番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2017年8月,该虫入侵我...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主要危害茄科作物,尤其喜欢番茄。自2006年从原产地南美洲秘鲁传入西班牙后,番茄潜叶蛾已扩散至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入侵地区的番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2017年8月,该虫入侵我国新疆,截止2023年底,已经扩散蔓延至20余个省份,防控形势严峻。目前,防治番茄潜叶蛾的主要手段为化学防治。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及其选择压力的不断上升,易导致番茄潜叶蛾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升高。为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番茄潜叶蛾的抗药性水平发生现状及形成机制,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番茄潜叶蛾的抗药性现状、抗性机制等研究内容,从番茄潜叶蛾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双酰胺类杀虫剂等其他类型杀虫剂)和番茄潜叶蛾的抗药性机制(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番茄潜叶蛾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化学防治 田间防效 抗药性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耐渍机理解析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谢伶俐 李永铃 +1 位作者 许本波 张学昆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300,共14页
渍害胁迫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主要通过低氧胁迫、离子毒害等抑制植物生长。油菜对渍害胁迫非常敏感,任何生育期遭遇渍害胁迫均可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油菜主要通过过量ROS清除、转变能量代谢方式、内... 渍害胁迫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主要通过低氧胁迫、离子毒害等抑制植物生长。油菜对渍害胁迫非常敏感,任何生育期遭遇渍害胁迫均可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油菜主要通过过量ROS清除、转变能量代谢方式、内源激素调控等响应和适应渍害胁迫。为加快油菜耐渍性遗传改良的步伐,本文综述了油菜耐渍性改良需求变化、渍害胁迫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油菜响应渍害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油菜耐渍抗性改良的主要技术途径,以期为深入研究油菜耐渍机制和培育耐渍油菜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渍害胁迫 需求变化 适应机制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i2改良晚粳品系WPA4的稻瘟病抗性
6
作者 孙娜娜 胡慧 +7 位作者 赵明卓 孙铭若 徐俊英 李志新 杨隆维 刘海洋 田雨 邱先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50-252,共3页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导入到晚粳品系WPA4中,改良WPA4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改良系的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WPA4,改良系中抗稻瘟病,WPA4高感稻瘟病。改良系的生育期极显著缩短了6.3 d,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导入到晚粳品系WPA4中,改良WPA4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改良系的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WPA4,改良系中抗稻瘟病,WPA4高感稻瘟病。改良系的生育期极显著缩短了6.3 d,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产抗稻瘟病的晚粳新品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品系WPA4 稻瘟病 产量 分子育种 基因Pi2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绿肥紫云英研究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7
作者 朱宏相 朱杰 +4 位作者 蒋梦蝶 刘章勇 易丽霞 聂江文 朱波 《作物研究》 2025年第3期233-241,共9页
紫云英是南方双季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充分利用紫云英提高水稻产能和种粮效益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与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1—2024年的文献,运用... 紫云英是南方双季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充分利用紫云英提高水稻产能和种粮效益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与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1—2024年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稻田紫云英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关于稻田紫云英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和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紫云英对稻田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氮素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等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土壤养分循环的作用机制、种植模式构建与优化以及紫云英产业路径的增值增效等方面将成为未来紫云英在稻田系统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紫云英 稻田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尾水经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后的浮游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陶玲 李晓丽 +1 位作者 朱建强 李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利用稻田生态工程对精养池塘尾水进行循环利用,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探讨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回用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池塘养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生... 为利用稻田生态工程对精养池塘尾水进行循环利用,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探讨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回用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池塘养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优势浮游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组成相同,均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优势门类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由进水中的46.72%显著降低至表面流出水中的41.82%和渗流出水中的34.77%;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由3.90%增加至表面流出水中的5.65%和渗流出水中的6.45%。属水平上优势浮游细菌组成也相同,但微囊藻属(Microcystis)的相对丰度由0.83%显著降低至渗流出水中的0.46%(P<0.05)。另外,稻田生态工程表面流出水中浮游细菌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 1)显著提高,渗流出水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且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生态工程 稻田 浮游细菌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OsOFP30基因创制水稻粒型突变体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勇 刘耀威 +7 位作者 熊翔 祝丹晨 王爱群 马拉娜 王廷宝 张健 李建雄 田志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5,共9页
【目的】研究水稻OFP家族转录因子OsOFP30对粒型的影响,创制新的粒型突变材料,为水稻粒型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受体材料,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OsOFP30基因进行定向编辑;通过T_(0)、T_(1)和T_(2)代连续筛选,获得3... 【目的】研究水稻OFP家族转录因子OsOFP30对粒型的影响,创制新的粒型突变材料,为水稻粒型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受体材料,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OsOFP30基因进行定向编辑;通过T_(0)、T_(1)和T_(2)代连续筛选,获得3类无外源片段插入的纯合突变体(长片段删除突变OsOFP30^(-89)、单碱基插入突变OsOFP30^(+1G)和OsOFP30^(+1A));分析粒型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和测序分析,初步确定粒型变异原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3类突变体的粒宽和千粒重都显著降低,OsOFP30^(-89)和OsOFP30^(+1G)仅粒长和粒厚显著降低,穗型指标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OsOFP30^(+1A)的粒长和粒厚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仅一次枝梗数显著低于野生型;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3类突变体均由移码突变导致的翻译提前终止所产生,OsOFP30^(-89)突变蛋白长度为252个氨基酸,OsOFP30^(+1G)和OsOFP30^(+1A)突变蛋白长度均为282个氨基酸,两者仅第323位的核酸序列存在G和A的单碱基差异,导致突变蛋白第108位产生丝氨酸和天冬酰胺的差别。【结论】初步判断OsOFP30基因可调控水稻粒型变异。本研究创制了新的粒型突变材料,可为水稻粒型改良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OFP30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适应洪水胁迫的结构与生理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霞 杨朝东 +3 位作者 周存宇 李腾 张梦迪 谭德宝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24-128,132,共6页
湿地植物主要通过形态结构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保护植物体的内、外环境稳定性,为乳酸代谢途径和乙醇发酵途径等提供生命能量,以及逃避低氧胁迫的策略而适应洪水胁迫。屏障结构具界面保护功能,保护通气组织的氧气不易扩散出去。根尖无屏障结... 湿地植物主要通过形态结构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保护植物体的内、外环境稳定性,为乳酸代谢途径和乙醇发酵途径等提供生命能量,以及逃避低氧胁迫的策略而适应洪水胁迫。屏障结构具界面保护功能,保护通气组织的氧气不易扩散出去。根尖无屏障结构,离子能透过并进入维管柱,同时释放氧气解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洪水胁迫引起湿地植物缺氧,促使产生活性氧,抗氧化防御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剂保护组织免受氧化损伤;同时体内CO_(2)含量增加促进以无氧呼吸、乙醇发酵途径和乳酸代谢途径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响应乙烯信号的转录因子SKs基因和Sub1A-1基因控制湿地植物采取伸长生长或生理静止逃避低氧胁迫来适应洪水胁迫。湿地植物在固定土壤和消除水体离子污染等生态修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洪水胁迫 解剖结构 逆境生理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稻田湿地对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水环境的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新新 李婷 +5 位作者 李少文 朱长波 张博 苏家齐 阮国良 张晓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探索海水稻-对虾塘田生态联作模式中稻田湿地的水环境净化作用,分别开展了稻田净化单元在夏、冬季对虾养殖周期的尾水处理效果研究。夏季试验中,对虾养殖尾水经不同种植密度的海水稻和常规水稻稻田净化处理,6周后各处理尾水中氨氮(NH_... 为探索海水稻-对虾塘田生态联作模式中稻田湿地的水环境净化作用,分别开展了稻田净化单元在夏、冬季对虾养殖周期的尾水处理效果研究。夏季试验中,对虾养殖尾水经不同种植密度的海水稻和常规水稻稻田净化处理,6周后各处理尾水中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大幅下降,单倍密度海水稻稻田净化效果最好,对应去除率分别为81.6%、68.2%、63.7%、91.0%和29.7%,均显著高于无水稻对照处理(P<0.05),其中-N及可溶性无机氮去除率显著高于常规水稻处理(P<0.05);冬季试验中,塘田联作塘海水稻收割,池塘进入冬棚养殖,水体中NH_(4)^(+)-N、NO_(3)^(-)-N、可溶性无机氮和总悬浮颗粒物(TPM)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较单养对照池塘降低了51.5%、40%、36.7%和11.2%(P<0.05);NO_(3)^(-)-N、TP、COD、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无机物(PIM)的平均质量浓度与对照池塘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海水稻稻田在水稻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具有相似作用,均具备一定的水质净化能力,有利于维持对虾生长所需的良好水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田联作 养殖尾水 海水稻 无机氮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特征及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彭梦 黄城晨 +4 位作者 李立杰 余佳妮 杨帆 谭凤霞 柴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9-1563,共15页
为了解生态调控后的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和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于2020年10月-2021年7月按季节对湖北长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的方法对浮游... 为了解生态调控后的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和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于2020年10月-2021年7月按季节对湖北长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的方法对浮游植物优势种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四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7属、78种;优势种19种。长湖属于绿藻+蓝藻+硅藻为主的水体。其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为四季共有优势种,对水环境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显示长湖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根据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的结果,19个优势种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范围为0.02-0.96,季节差异明显,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方差比率的结果显示秋季和冬季浮游植物优势种间总体呈现显著正联结,群落较稳定;春夏季节优势种间总体呈现不显著负联结,群落处于波动状态。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综合显示:优势种对间联结性的显著率较低,群落种间联结不紧密。且冬季和春季负联结种对数较多,群落处于演替早期;夏季和秋季正联结种对数较多,群落处于演替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浮游植物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植物香附子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海 王莹 +7 位作者 徐娟 朱婷婷 秦格格 周存宇 杨朝东 谭德宝 张霞 魏红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以分布在三峡水库消落区和江汉平原河漫滩香附子营养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解剖镜下切片法、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光学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试验结果,研究其叶、直立茎、根状茎、块茎和不定根适应两栖环境的解剖结构与组织化学特征。... 以分布在三峡水库消落区和江汉平原河漫滩香附子营养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解剖镜下切片法、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光学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试验结果,研究其叶、直立茎、根状茎、块茎和不定根适应两栖环境的解剖结构与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香附子具有适应两栖环境的气腔和质外体屏障等典型结构特征,其中气腔包含根、根状茎及叶的溶生性通气组织和茎的裂生性通气组织;质外体屏障包括内皮层、外皮层、栓质化中柱和维管束鞘细胞等。2)香附子的不定根和茎具有栓质化中柱和维管束;叶片和茎的花环结构由内侧维管束鞘、中间维管束鞘和薄壁细胞维管束鞘3层组成。3)香附子的质外体屏障可能有助于香附子在淹没缺氧下保持氧气流通,同时控制水、离子与环境交换,气腔有利于保存和输送有氧呼吸所必需的氧气。香附子适应淹没-陆生两栖转换环境的结构特征表明其是长江流域生态恢复的重要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子 解剖结构 两栖植物 组织化学 质外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水稻基因工程及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爽 何勇 +3 位作者 童晓红 应杰政 田志宏 王以锋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6期1-6,共6页
合成生物学是融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水稻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不仅可以将水稻改造成高价值的天然产物生产工厂,还可以对水稻的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改良和优化。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在水稻... 合成生物学是融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水稻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不仅可以将水稻改造成高价值的天然产物生产工厂,还可以对水稻的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改良和优化。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在水稻中合成药用蛋白、疫苗和天然代谢产物,以及改良农艺性状、提高水稻产量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药用蛋白 疫苗 天然代谢产物 水稻 作物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氮对我国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洋 肖大康 +5 位作者 李炫 李锦涛 胡仁 任科宇 侯俊 曹玉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探讨在不同条件下侧深施氮(SDN)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搜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214组SDN和农民常规撒施(BN)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在水稻种植区、土壤... 探讨在不同条件下侧深施氮(SDN)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搜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214组SDN和农民常规撒施(BN)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在水稻种植区、土壤氮素含量、不同施氮量等条件下SDN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采用随机森林方法明确了影响SDN效果的主控因素。相对于BN,SDN能够显著提高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幅度分别为4.57%、4.57%、23.94%和21.11%。不同种植区域下SDN对产量的提升幅度东北稻区最大。不同水稻类型下SDN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提升幅度不同,产量提升方面,粳稻(6.85%)>籼稻(5.11%),杂交稻无显著提升;SDN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方面,籼稻>粳稻>杂交稻。不同种植模式下SDN对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均为单季稻>双季稻。土壤全氮<2 g/kg、速效氮<150 mg/kg时SDN对产量的提升幅度较大。当SDN的氮肥施用量≤150 kg/hm^(2)和追肥施氮均使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提升幅度较大,然而,随着SDN施氮量的提升,增产增效幅度下降。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SDN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幅度主要受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施氮量的影响,而其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主要受速效氮、施氮量和有效磷的影响。SDN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有显著的提高,南方稻区和长江流域采取SDN对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增幅不如东北稻区,SDN有利于含氮量较低的土壤水稻增产增效,且SDN施氮量不宜超过150 kg/hm^(2),增效型氮肥、追施氮肥以及磷肥与SDN配合施用利于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施肥 氮素 产量 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梁茂厂 郭晓华 +3 位作者 张影 马雨萌 陈弈铭 龚复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4-1647,共14页
了解生态环境质量(EEQ)的时空演变对于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至关重要。深入分析湖北省EEQ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区域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聚焦于海拔、气候条件及人类足迹的协... 了解生态环境质量(EEQ)的时空演变对于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至关重要。深入分析湖北省EEQ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区域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聚焦于海拔、气候条件及人类足迹的协同效应对EEQ演变的影响,利用2001-2020年的EEQ与土地利用数据,结合Theil-Sen Median和Mann-Kendall分析,揭示了EEQ的演变特征并预测了其未来趋势。同时,结合海拔、气候及人类足迹等多元数据,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了自然与人为因素对EEQ演变的作用机制,并针对EEQ下降提出了应对措施。结果表明,EEQ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后减,拐点在2000-2200 m之间,这与气温条件及人类活动强度的海拔差异紧密相关。过去20年间,湖北省EEQ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区域差异显著,西部山区EEQ上升,中南部江汉平原则下降。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指出,西部山区EEQ受气温正向影响,而江汉平原EEQ则受人类足迹的负向影响与太阳辐射的正向影响的共同作用,模型解释度分别高达98%和82%。基于2011-2020年EEQ趋势与Hurst指数分析,预测西部山区EEQ将持续上升,江汉平原则可能继续下降。为此,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植被恢复,以应对EEQ下降的潜在风险。该研究不仅丰富了EEQ演变机制的理论研究,也为湖北省及类似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决策依据。其创新在于综合多源数据与多种分析方法,全面剖析EEQ演变的复杂成因,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时间序列趋势 结构方程模型 植被覆盖 海拔 人类活动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与复合肥组合施用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17
作者 何勇 张诗骞 +5 位作者 王志成 詹逍康 丁一可 刘晓瑞 马素素 田志宏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2,共11页
【目的】探索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泰优203和ZY246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1 g/L的印度梨形孢菌液为基准施用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印度梨形孢、复合肥及其组... 【目的】探索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泰优203和ZY246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1 g/L的印度梨形孢菌液为基准施用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印度梨形孢、复合肥及其组合施用三种处理方式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复合肥不会影响印度梨形孢在水稻根部的正常定殖,可以将印度梨形孢与复合肥组合施用;两者的组合施用不仅能显著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还能促进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印度梨形孢促进水稻生长机制的理解,而且为印度梨形孢在水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机插秧育秧环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水稻机插秧育秧 秧苗素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对再生稻产量、CH_(4)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振远 刘阳 +4 位作者 曾茜倩 蒋梦蝶 聂江文 刘冬 金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明确硅藻土与氮肥配施对再生稻模式下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北荆州市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施用(N)和氮肥与硅藻土配施(N+... 明确硅藻土与氮肥配施对再生稻模式下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北荆州市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施用(N)和氮肥与硅藻土配施(N+Si)]下再生稻田CH_(4)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再生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性质的变化。两年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N和N+Si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再生稻两季产量,以及再生稻头季CH_(4)累积排放量与CH_(4)排放强度(P<0.05)。与N处理相比,2022年和2023年N+Si处理头季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75%和3.85%(P<0.05),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38.66%和25.99%(P<0.05),CH_(4)排放强度头季分别显著降低43.51%和26.52%(P<0.05),再生季分别降低18.65%和41.14%(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性质对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不同处理以及水稻生长季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头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再生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头季持续淹水期间,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N+Si处理下CH_(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Q_(10))值最高,为8.86,这意味着添加硅藻土使CH_(4)排放通量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综上所述,硅藻土的施用通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土壤温度等关键因子,调节CH_(4)排放,以上有助于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减排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CH_(4)排放 硅藻土 氮肥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饮子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永熙 闫普普 +12 位作者 郭伟丽 李亚娜 朱君 刘满 侯超群 覃美林 李蓉 武毅 苏应兵 杨小林 郭利伟 王雄 戴刚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4-889,共16页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Angelica decoction, DGYZ)治疗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皮肤病变效果,为临床宠物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用90只BALB/c小鼠,分为6组:空白组(Control)、DNCB组、D...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Angelica decoction, DGYZ)治疗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皮肤病变效果,为临床宠物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用90只BALB/c小鼠,分为6组:空白组(Control)、DNCB组、DGYZ低(9.8 mg/kg DGYZ)、中(19.6 mg/kg DGYZ)、高(39.3 mg/kg DGYZ)剂量组和西替利嗪组(4 mg/kg西替利嗪),每组15只小鼠。空白组小鼠涂抹丙酮溶液作为对照,其余各组小鼠通过背部反复涂抹DNCB建立小鼠AD样皮肤病模型,并按分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采集小鼠背部皮肤、血液及脾脏用于后续分析。通过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厚度和肥大细胞数;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CD8^(+)和Th1/2细胞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背部皮肤中细胞因子相关mRNA的表达水平;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TOF-MS)分析DGYZ的主要活性成分,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DGYZ治疗AD的主要靶点和作用机制。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AK1-STAT3信号通路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NCB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严重的皮肤病变和表皮增厚现象,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显著上升(P<0.05);与DNCB组相比,DGYZ各剂量组和西替利嗪组小鼠表皮增厚现象均得到有效缓解,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均下降,且DGYZ高剂量组及西替利嗪组差异显著(P<0.05);DGYZ高剂量组和西替利嗪组小鼠血清中IgE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DNCB组小鼠CD4^(+)/CD8^(+)和Th1/2细胞的平衡受到干扰,不同剂量DGYZ均可显著改善这一情况(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DNCB组小鼠皮肤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IL-4、IL-13、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DNCB组相比,饲喂DGYZ治疗后皮肤组织中IFN-γ和IL-12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上调,IL-4、IL-13、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UPLC-TOF-MS鉴定出89种DGYZ成分,其中活性成分64种。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以上64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蛋白激酶B(AKT1)等基因及JAK/STAT、NF-κB和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对AD样皮肤病变发挥治疗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DNCB可诱导小鼠JAK1-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DGYZ可抑制该途径的激活。[结论]DGYZ可减少小鼠皮肤中肥大细胞数目和血清中IgE的表达,调节免疫平衡,降低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并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缓解AD样皮肤病变。本研究结果可为中药治疗动物AD样皮肤病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饮子(DGYZ) AD样皮肤病变 2 4-二硝基氯苯(DNCB) 流式细胞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和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曹兵 丁紫娟 +7 位作者 侯俊 马孝卫 王学霞 王磊 王甲辰 邹国元 倪小会 陈延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6-63,共8页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施肥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该研究以扬籼优41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armer’s Fertilization Practice,FFP)、优化施氮(Optimized Nitrogen Application,OPT)...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施肥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该研究以扬籼优41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armer’s Fertilization Practice,FFP)、优化施氮(Optimized Nitrogen Application,OPT)、控释掺混肥(ControlledReleaseBlendedFertilizer,CRBF)和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ControlledReleaseBlended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Dense Planting,CRFDP)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差异。结果发现,CRFDP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较FFP分别增加26.1%和18.7%。CRFDP处理较FFP处理水稻增产33.3%。与FFP相比,CRFDP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160%、22.8 kg/kg、16.27 kg/kg。CRFDP较CRBF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10.0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FFP处理相比,3个优化施氮处理(OPT、CRBF和CRFDP)在氮肥用量降低20%的情况下,水稻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328~8968元,其中CRFDP处理的水稻产值和净收益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水稻生长季的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和土壤脲酶活性,与FFP处理相比,CRFDP处理的氨挥发强度和累积氨挥发损失分别降低62.5%和46.3%。综上,控释掺混肥与增密结合可兼顾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利用和氨减排。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产及环境友好和资源高效的水稻种植新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氮肥 控释掺混肥 氨挥发 增密 经济效益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