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唐佳 葛继稳 +2 位作者 吴兆俊 谷金普 李建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基于湖北省生物多样性数据调查,以湖北省优势生态系统、特殊生态系统、特有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等5项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借助GIS分析工具,综合分析了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 基于湖北省生物多样性数据调查,以湖北省优势生态系统、特殊生态系统、特有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等5项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借助GIS分析工具,综合分析了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湖北省共有261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以群系为单位),其中有75类需要优先保护,并据此提出了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地区;另外,通过综合分析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特点,得出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目前所存在的保护空缺。优先保护地区可作为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的重点地区,而空缺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布局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提高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 优先保护区 保护空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亲和度法测度湖北省植被格局多样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腊梅 葛继稳 +2 位作者 吴兆俊 王自业 李建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以植物群系为指标,采用亲和度分析法测度湖北省的植被格局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植被格局的镶嵌多样性值(mosaic diversity,m)为4.071,景观复杂,不存在明显的生态梯度。根据平均亲和度(mean affini-ties,MA),可将湖北省的植被划分... 以植物群系为指标,采用亲和度分析法测度湖北省的植被格局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植被格局的镶嵌多样性值(mosaic diversity,m)为4.071,景观复杂,不存在明显的生态梯度。根据平均亲和度(mean affini-ties,MA),可将湖北省的植被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中心点,位于中心点的植被比较典型和常见,对联结整个景观的各斑块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武汉市、襄阳市、黄冈市和随州市等4个分区;第二类为外点,位于外点的植被较为珍稀,多为当地特有,对构成整个植被格局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意义重大,包括鹤峰县、利川市和咸丰县等3个分区;第三类为中间点,位于中间点的植被普遍度和稀有度适中,占据了较多的生境空间,是构成整个湖北省植被格局的基础,包括黄石市、荆州市、荆门市、宜昌市等14个分区。将平均相似性值(mean similarity,MS)从中心点到外点排序,结果表明,毗邻地区相似性高,鄂东北、鄂西北、鄂东南以及江汉平原构成了整个植被格局的普遍性,鄂西南则构成其独特性。湖北省植被格局东部和西部差异较大,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度分析 镶嵌多样性 植被格局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袁龙义 龙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12-4813,共2页
介绍了长湖湿地的概况和研究现状,结合湿地的研究理论和长湖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长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并列举出长湖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方案,分为特色专项、观光、人文历史和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产品4个系列,其中观鸟、垂钓、"... 介绍了长湖湿地的概况和研究现状,结合湿地的研究理论和长湖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长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并列举出长湖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方案,分为特色专项、观光、人文历史和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产品4个系列,其中观鸟、垂钓、"农家乐"等都是长湖非常有特色的旅游开发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旅游 长湖 发展 生态旅游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金群 葛继稳 +4 位作者 彭凤姣 李艳元 周颖 李永福 翁文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5,共12页
为研究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对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H_2O通量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①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各季节的C... 为研究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对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H_2O通量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①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各季节的CO_2通量和H_2O通量整体均呈现单峰型曲线,其中夏季碳水通量的变化幅度最大,冬季碳水通量的变化幅度最小;②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与H_2O通量在0.01的检验水平上显著相关,且两者的比值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其中三次拟合效果最优,拟合优度R^2为0.38;③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WUE的变化范围为0.06~13.95g C/kg H_2O,其日均值为3.26g C/kg H_2O,各季节湿地生态系统WUE的变化幅度表现为夏季>冬天>秋季>春季;④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WUE与蒸散量(ET)的拟合关系中,夏季和冬季的拟合效果较好,随着ET的增加,湿地生态系统WUE不断减小;⑤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WUE与气温(T_a)的拟合关系中,夏季拟合效果较好,随着T_a的升高,湿地生态系统WUE不断减小;⑥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WUE与土壤温度(T_s)的拟合关系中,秋季拟合效果较好,随着T_s的升高,湿地生态系统WUE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的预测及功能调控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正确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九湖泥炭湿地 生态系统 CO2通量 H2O通量 水分利用效率(WUE) 蒸散量 气温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水汽通量特征及生态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凤姣 葛继稳 +3 位作者 李永福 李艳元 程腊梅 张志麒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1-8,59,共9页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的水汽通量进行观测,研究了大九湖湿地水汽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水汽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月尺度...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的水汽通量进行观测,研究了大九湖湿地水汽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水汽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月尺度上,日变化范围为-0.63(5月份)~6.95(7月份)mmol/(s·m^2),白天变化幅度较大,夜间基本维持在0左右,在季节尺度上,夏季日变化最为明显,冬季最弱,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水汽源;大九湖湿地全年蒸散量(1 133.88mm)占降雨量(2 096.97mm)的54.07%,表明降雨量能满足目前生态系统的需求;大九湖湿地水汽通量主要受净辐射(Rn)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共同影响,即湿地春、夏、秋、冬四季水汽通量与Rn两者拟合的R^2值分别为0.682 3、0.753 4、0.638 4、0.284 7,均优于其他研究区域,可能与泥炭湿地常年积水以及亚高山地区辐射较强有关;大九湖湿地植物主要生长季内(6~9月份)水汽通量与VPD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泥炭藓生长季初期和末期(6、7、9月份),其叶片易受到水分胁迫,水汽通量随VPD先增加后减小,而在泥炭藓生长季中期(8月份),其发育成熟,水汽通量随VPD的增加而增大,两者的拟合效果也达到最佳(R^2=0.408 4)。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水热评估及气候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九湖泥炭湿地 涡度相关法 水汽通量 生态意义 净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态系统五年(2010-2015)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程腊梅 张旭 +3 位作者 葛继稳 王立辉 王玲玲 李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基于2010年和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数据,分析了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系统构成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区域内共存在7类生态系统,即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和裸地,其中森林面积最大,其次是灌丛和农田,区... 基于2010年和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数据,分析了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系统构成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区域内共存在7类生态系统,即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和裸地,其中森林面积最大,其次是灌丛和农田,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整体生态环境较好;(2) 2010-2015年期间,各类生态系统均发生了变化,森林、灌丛和裸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草地、湿地、农田和城镇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城镇;(3)城镇化、水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农业开发以及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区域内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其中城镇化是主要影响因素。为了保护优先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结合各类保护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规划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保护优质耕地,限制或禁止重要湿地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区域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 空间格局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树种群生态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杨 段翔 +1 位作者 杨诗雨 葛继稳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红豆树是中国特有物种,多混生于阔叶林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物种,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采用样地法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杨林桥镇杨林桥小学旁红豆树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种群年... 红豆树是中国特有物种,多混生于阔叶林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物种,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采用样地法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杨林桥镇杨林桥小学旁红豆树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研究结果均表明红豆树种群呈稳定型特征;空间分布指数法、负二项参数(k)法检验结果表明红豆树种群分布呈集群分布。对红豆树野生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年龄结构 存活曲线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现状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甘娟 丁亚文 +1 位作者 袁琛皓 葛继稳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40-43,共4页
截止到2019年6月,湖北省共划定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6处。总结湖北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现状以及保护成效,分析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保护建议。
关键词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建设现状 保护建议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保护思考——基于植硅体记录的水稻(Oryza sativa)起源演化分析
9
作者 李勇 顾延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276,共7页
水稻起源于野生稻(又名普通野生稻),中国科学家在水稻起源、演化及传播等科学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深入理解野生稻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核心作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从环境生物学角度出发,基于水... 水稻起源于野生稻(又名普通野生稻),中国科学家在水稻起源、演化及传播等科学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深入理解野生稻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核心作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从环境生物学角度出发,基于水稻植硅体记录的起源演化阶段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相关热点问题。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水稻在晚更新世以来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为水稻起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水稻起源演化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①距今24000~13000 a为野生稻采集利用阶段;②距今13000~11000 a为野生稻栽培驯化阶段,距今11000 a左右,水稻驯化成功,稻作农业发展;③距今11000~6600 a为水稻加速驯化阶段,距今6600 a左右水稻不掉粒性状趋于稳定;④距今6600~4000 a为水稻驯化性状稳定发展阶段;⑤距今4000 a左右为籼、粳分化阶段,水稻分化为籼稻和粳稻。普通野生稻被驯化为水稻经历了近万年的漫长过程,可谓来之不易,野生稻资源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核心作用。因此,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使野生稻种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与未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分析 水稻 起源演化 野生稻资源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穿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及措施探讨——以十堰-卧龙500 kV输电线路工程为例
10
作者 蔡勇 邓丽 +2 位作者 谭雨松 陈曦 李辉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2期89-91,共3页
指出了输变电工程经常存在跨越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破坏。输变电工程如何在自然保护区内施工、运营和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以十堰-卧龙500 kV输电线路工程为案例,在总结生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 指出了输变电工程经常存在跨越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破坏。输变电工程如何在自然保护区内施工、运营和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以十堰-卧龙500 kV输电线路工程为案例,在总结生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类似工程的生态保护提供经验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自然保护区 生态影响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CO_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凤姣 葛继稳 +3 位作者 李艳元 李金群 周颖 张志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60,共8页
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碳源、碳汇功能的转变已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为研究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亚高山泥炭湿地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法对大九湖泥炭湿地CO_2通量进行了观测,选取2016年6—8月作... 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碳源、碳汇功能的转变已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为研究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亚高山泥炭湿地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法对大九湖泥炭湿地CO_2通量进行了观测,选取2016年6—8月作为生长季和2015年12月—2016年2月作为非生长季,对比分析泥炭湿地在不同生长季节CO_2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CO_2通量的日变化规律明显,整体呈"U"型曲线,日变化范围为-6.84~6.65μmol·m^(-2)·s^(-1);非生长季CO_2通量变化趋势平缓,在-0.88~5.19μmol·m^(-2)·s^(-1)之间。(2)白天生长季与非生长季的CO2通量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均符合直角双曲线关系,但生长季PPFD与CO_2通量的拟合效果(R^2=0.427 3,P<0.01)优于非生长季(R^2=0.045 6,P<0.01)。(3)生长季的气温(Ta)与CO_2通量呈二次曲线相关(R^2=0.248 6,P<0.01),CO_2通量随Ta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非生长季Ta与CO_2通量(R^2=0.042 8,P<0.01)相关性显著,两者呈负相关,但Ta仅能解释CO_2通量4.28%的变异数据。(4)土壤温度(Ts)和土壤含水量(SWC)对CO_2通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呼吸上。生长季夜间生态系统呼吸受Ts与SWC的共同影响(R^2=0.199 5,P<0.01),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为1.84;非生长季夜间生态系统呼吸与Ts、SWC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大九湖 亚高山泥炭湿地 涡度相关法 CO2通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丁少华 葛继稳 +5 位作者 彭凤姣 李艳元 甘娟 李永福 朱庆星 胡忠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0-75,82,共7页
为研究珍稀濒危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利用资源状况和种间关系,2014年7―8月,在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51个珍稀濒危植物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并用Levins生态位宽度、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公式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了... 为研究珍稀濒危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利用资源状况和种间关系,2014年7―8月,在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51个珍稀濒危植物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并用Levins生态位宽度、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公式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了保护区内14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生态位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茎>华榛>金钱槭>山白树>青檀>银杏>黄连>白辛树>榉树>红豆树>八角莲=厚朴=杜仲=巴山榧树;(2)赛武当珍稀濒危植物对环境及资源的要求差异性较大,生态位相似比例(Cik)和生态位重叠(Oik)集中分布在[0, 0.2)。生态位相似比例最大值为杜仲和厚朴达到的1,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杜仲和厚朴、白辛树和榉树,Oik均为1;(3)受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并无绝对关系;(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应主要防止人为干扰,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则应根据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样地调查 生态位 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10年(2000-2010年)质量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甘娟 葛继稳 +3 位作者 刘奕伶 王自业 吴先 丁少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6-774,共9页
为了解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利用多种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该保护区10年间(2000-201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地上生物量(AGB)、叶面积指数(LAI)、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年际变化进行... 为了解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利用多种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该保护区10年间(2000-201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地上生物量(AGB)、叶面积指数(LAI)、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年际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大老岭自然保护区10年间AGB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说明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结构状态比较稳定,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不够,应创新管理机制,减少人为干扰;(2)年均LAI以中等(1.6~2.2)和较高等级(2.2~2.8)所占比例较大,年均LAI为1.6~2.8的植被面积占该区植被总面积的90%以上并呈增加趋势,说明该保护区内植被长势较好、生活力旺盛;(3)10年间NPP年总量具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即从4.99×1010 gC(2000年)增加到5.07×1010 gC(2010年),说明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林分类型多样,异质性较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总体较好,也从侧面反映出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植被保护所取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净初级生产力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故道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东 黎明 +4 位作者 程玉 温华军 李鹏飞 徐飞 李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73,共7页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长江故道湿地植被做分类和排序研究。TWINSPAN分类将湿地植被234个样方分为28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长江故道湿地植被做分类和排序研究。TWINSPAN分类将湿地植被234个样方分为28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生境的水分条件。TWINSPAN数量分类在DCA排序图中有较为明确的分布范围和界限,两者的结合使用,能很好地反映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洲故道 黑瓦屋故道 湿地植被 TWINSPAN数量分类 DCA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鹅洲湿地退化区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关系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力志 操瑜 +4 位作者 付文龙 王伟 李鹏飞 温华军 李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1,共8页
2015年1-7月在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退化区内选取30个样点,研究土壤种子库特征,并比较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采用幼苗萌发法确定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数量,通过样方法进行地面植被调查。结果显示,种... 2015年1-7月在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退化区内选取30个样点,研究土壤种子库特征,并比较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采用幼苗萌发法确定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数量,通过样方法进行地面植被调查。结果显示,种子库萌发次序依次为禾本科(Gramineae)、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和葎草(Humulus scandens);在生长速率方面,葎草(0.4~1.2 cm/d)〉苍耳(0.2~1.0 cm/d)〉禾本科(0.1~0.4 cm/d)。退化区内种子库物种由18科、33属、34种组成,平均种子密度为6 153粒/m2,生活型以1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3种);地面植被由21科、32属、32种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1种)。种子库与地面植被兼有物种数为20种,物种相似性较高(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Srenson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35和0.606),但地面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种子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488〉1.886,Simpson多样性指数0.889〉0.672,Pielou均匀度指数0.783〉0.539);种子库优势种为狗尾巴草(Setaria viridis)和早熟禾(Poa annua),地面植被优势种为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接骨草(Sambucus javanica)。探究天鹅洲湿地退化区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的关系,可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库 地面植被 湿地退化 优势种 天鹅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先 葛继稳 +6 位作者 彭凤姣 李艳元 甘娟 曹临洪 胡华卫 熊昊 郭文辉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562,共8页
为深入调查、评价和保护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于2012至2014年对该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维管植物143科498属968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3属13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 为深入调查、评价和保护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于2012至2014年对该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维管植物143科498属968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3属13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科478属948种。从生长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灌木;从药用部位来看,全草类植物最多,其次是根类;按药用功效划分,以清热类、祛风湿类和活血化瘀类居多。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药用维管植物共有57种,占药用维管植物总种数的5.89%。此外,在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瑶族民间常用药用植物58种。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维管植物 物种多样性 保护与开发利用 药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句容河氧化亚氮溶存浓度与排放的影响
17
作者 马巍 章文诗 +1 位作者 李玉红 蒋浩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揭示土地利用对河流氧化亚氮(N_(2)O)浓度与排放的影响,为提高全球温室气体模型估算的准确度,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2022年7月在句容河采集了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量了相关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因子,并测定了河流N_(2)O溶存浓度和水-气界面... 揭示土地利用对河流氧化亚氮(N_(2)O)浓度与排放的影响,为提高全球温室气体模型估算的准确度,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2022年7月在句容河采集了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量了相关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因子,并测定了河流N_(2)O溶存浓度和水-气界面排放速率,探讨了缓冲区、河岸带和集水区3个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对河流N_(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句容河夏季N_(2)O的平均浓度为10.11 nmol/L,近岸位置的平均排放速率为1.66μmol/(m^(2)·h),河中位置的平均排放速率为1.28μmol/(m^(2)·h),浓度与排放速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7.50nmol/L;4.01μmol/(m^(2)·h)]。句容河N_(2)O的浓度和排放与河流级别没有显著的关系,而更多受流域内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和城市化的显著影响。污水输入的氮、碳等营养盐显著改变了河流内部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进而影响了N_(2)O的产生与排放。不同人类活动类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句容河N_(2)O产生具有显著影响,以点源污染为主的城镇和城市(不透水地表)在较大尺度上(河岸带与集水区)影响较为明显(P=0.1),而在缓冲区这种小尺度范围内,农田的影响较为明显(P=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 空间尺度 句容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能量通量及平衡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颖 葛继稳 +4 位作者 彭凤姣 李艳元 李金群 李永福 翁闻畅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共8页
研究大九湖泥炭湿地通量,为准确评估泥炭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神农架大九湖2015年9月~2016年8月的净辐射、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及土壤热通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泥炭地... 研究大九湖泥炭湿地通量,为准确评估泥炭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神农架大九湖2015年9月~2016年8月的净辐射、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及土壤热通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泥炭地全年净辐射为3 146.91MJ/m2,显热通量为931.79MJ/m2,潜热通量为1 762.40MJ/m2,土壤热通量为22.26MJ/m2;能量分配主要以潜热为主,占净辐射的56%。潜热通量为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土壤表现为热汇。2)各能量分量季节变化明显,10月、1月、4月及7月的日变化均以净辐射为基础,呈相似的单峰型曲线变化。3)波文比逐月变化不规律,月平均波文比为0.65、波动在0.34~1.06,年波文比为0.53,全年能量分配潜热通量大于显热通量。4)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年能量闭合度为0.86,存在14%的能量不闭合。不闭合的原因可能与下垫面状况、季节变化及平流的影响产生的波动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能量通量 涡度协方差 大九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菹草生长及生理对纳米银污染的响应
19
作者 朱曦 臧献伟 +3 位作者 李茹楠 尹黎燕 颜丹 江红生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403,共12页
本研究以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为材料,探究菹草石芽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对水体中AgNPs污染的响应。结果显示: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在0.25~1 mg/L的AgNPs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菹草幼苗地上部分和... 本研究以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为材料,探究菹草石芽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对水体中AgNPs污染的响应。结果显示: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在0.25~1 mg/L的AgNPs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菹草幼苗地上部分和根都可显著积累Ag元素;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0.50和1 mg/L的AgNPs处理下显著降低;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AgNPs胁迫下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PSⅡ的光能转化效率Y(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AgNPs浓度高于0.50 mg/L时显著降低;菹草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在AgNPs处理下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菹草的生长和生理均显著受到水体AgNPs污染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菹草 石芽萌发 幼苗生理特征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重要湖泊湿地评定初步研究
20
作者 葛继稳 Ngbo-Ngbangbo Louis MAXIME +2 位作者 雷艳辉 吴兆俊 杨晓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F11期21-33,共13页
参照《Ramsar公约》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国际重要湖泊湿地标准,创建了国家重要和省级重要湖泊湿地标准;依此确定了11个湖泊重要湿地,并对龙感湖、沉湖、网湖、梁子湖和涨渡湖等5个国际重要湖泊湿地,斧头湖1个... 参照《Ramsar公约》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国际重要湖泊湿地标准,创建了国家重要和省级重要湖泊湿地标准;依此确定了11个湖泊重要湿地,并对龙感湖、沉湖、网湖、梁子湖和涨渡湖等5个国际重要湖泊湿地,斧头湖1个国家重要湖泊湿地以及西凉湖、汈汊湖、大冶湖、保安湖和黄盖湖等5个湖北省省级重要湖泊湿地的现状、保护状况等进行了介绍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湖泊 重要湿地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