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琴瑟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76-80,共5页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吴琴瑟(湛江水产学院养殖系湛江524025)螺旋藻属蓝藻门(Cganophyta)、颤藻门(Oscilatoriales)、颤藻科(Oscila-atoriaceae)的螺旋藻属(Spirul...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吴琴瑟(湛江水产学院养殖系湛江524025)螺旋藻属蓝藻门(Cganophyta)、颤藻门(Oscilatoriales)、颤藻科(Oscila-atoriaceae)的螺旋藻属(Spirulina)。该属全世界已知共有3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港南三岛近岸海区异养细菌数量变动与潮汐周期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刚 韩建新 黄海立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9-24,共6页
研究了南三岛近岸海区异养细菌数量变动与潮汐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4h内异养细菌的数量随着潮位的上升而减少或随着潮位的下降而增加,高平潮时数量最低,低平潮时数量最高。比较一个月内各个高平潮异养细菌的数量,发现异养菌... 研究了南三岛近岸海区异养细菌数量变动与潮汐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4h内异养细菌的数量随着潮位的上升而减少或随着潮位的下降而增加,高平潮时数量最低,低平潮时数量最高。比较一个月内各个高平潮异养细菌的数量,发现异养菌数量在小潮期向大潮期转变的过程中达到顶峰,并在大潮期急剧下降至最低值,接着从大潮期至小潮期,异养细菌数量缓慢回升,直至小潮期后才快速地上升。在水平分布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在潮间带最大,其次是离低潮线100m的海区,离低潮线300m的海区最小。在垂直分布中.异养细菌数量以表层水最高,中层水次之,底层水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细菌 数量变动 潮汐周期 湛江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3)——光合细菌作为仔鱼开口饵料的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皓 姚祖旭 郑晶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8-61,85,共5页
本文所报导的是用光合细菌作为仔鱼开口饵料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纯使用光合细菌,鱼(?)成活率较高,但因营养成份不全面,仔鱼生长速度较慢;如将光合细菌和其它饵料混合使用,则仔鱼在体长、体重和成活率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水产养殖 开口饵料 仔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港雷州湾海水增养殖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思俭 陈明耀 +2 位作者 吴琴瑟 陈杏明 阙正汉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1-9,共9页
综述了湛江港、雷州湾的地理环境、气候、海岸水文、水化、水产资源等基本情况,介绍了鱼、虾、贝、藻的生产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湛江港 雷州湾 海水增养殖资源 开发利用 发展前景
全文增补中
墨吉对虾体长与体重关系的计算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鸿基 吴琴瑟 蒋静南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研究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经回归分析得其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计算得体长和体重换算表,对指导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墨吉对虾 体长 体重 回归分析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湛江沿海口足类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冯玉爱 张珍兰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1-32,共12页
本文报道1992~1993年在湛江沿海收集的口足类标本,经整理鉴定共20种,隶属3个上科,6个科,13个属。对每种的外部形态作了描述。
关键词 湛江沿海 口足类 外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永嘉 吴泽阳 +5 位作者 刘小高 李思政 黄卫坚 许其爵 罗海年 林鼎旋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34-40,共7页
于1989至1992年对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各发病期、各症状型的病鱼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的病理基础是肝肾功能障碍,病鱼的肝、肾、脾、肠、鳃、性腺、脑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或变性。本文还对细菌... 于1989至1992年对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各发病期、各症状型的病鱼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养殖罗非鱼综合症的病理基础是肝肾功能障碍,病鱼的肝、肾、脾、肠、鳃、性腺、脑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或变性。本文还对细菌继发性感染,各症状型的病理学变化及防治对策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鱼病 病理组织学 网箱养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澳岛贝类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蔡英亚 林永木 欧瑞木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报导南澳岛的贝类375种,按水平分布可分4组:(1)84种为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2)144种分布于东海和南海的亚热带种;(3)141种分布于南海的亚热带—热带种;(4)6种为分布于黄、渤海的温带种。南澳岛的贝类区系大多由暖水性亚热带种组成,... 本文报导南澳岛的贝类375种,按水平分布可分4组:(1)84种为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2)144种分布于东海和南海的亚热带种;(3)141种分布于南海的亚热带—热带种;(4)6种为分布于黄、渤海的温带种。南澳岛的贝类区系大多由暖水性亚热带种组成,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区中国—日本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区系 南澳岛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养殖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韵桐 何幼发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23-28,共6页
四年来,在研究了大口黑鲈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的养殖经验,结合实际确立了在水泥池和池塘中繁殖鱼苗、培育鱼种和池塘主养、配养食用鱼的养殖技术。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生物学特性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地区沿海游泳虾类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玉爱 张珍兰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49-56,共8页
本文整理了真虾类标本共21种,隶属6科9属,其中有的种类是虾捕捞业中常见的种类,有一定的产量;有的种类是虾养殖中的敌害。
关键词 湛江 沿海 游泳虾 调查
全文增补中
湛江港浒苦、礁膜生态调查及初步采苗研究
11
作者 刘思俭 揭振英 曾淑芳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9-11,共3页
报导了1994~1995年春在湛江港进行浒苔、礁膜的生态调查。每月在湛江港的特呈岛东北角及南三岛湖村两个海区插竹签观察幼苗附着及藻体的消长情况。发现4月份大部份藻体成熟,并放散孢子。5月份藻体逐渐消失。6月底竹签上出... 报导了1994~1995年春在湛江港进行浒苔、礁膜的生态调查。每月在湛江港的特呈岛东北角及南三岛湖村两个海区插竹签观察幼苗附着及藻体的消长情况。发现4月份大部份藻体成熟,并放散孢子。5月份藻体逐渐消失。6月底竹签上出现极小的幼苗,7、8、9三个月幼苗生长缓慢,10月份幼苗生长加快,11月份藻体长达3~5cm,12、1、2月份生长最茂盛。11月份又在两海区各安放一个100×100cm的维尼纶网片,12月份附着一定数量的幼苗,生长迅速.2月份长达10cm以上。3月份收获,特呈岛海区为116g/m2干品,南三岛海区为125g/m2干品。初步结论:采天然苗生产应该在11月份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港 浒苔 礁膜 生态调查 采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鱼类区系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叶富良 杨萍 宋蓓玲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7,共7页
根据1981—1983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东江125种鱼类,分隶干11目25科,其中纯淡水鱼类为111种,鲤科鱼类有63种,占鱼类总数的50.4%,构成东江鱼类的基础;并讨论了东江鱼类的地理分布、来源、区系组成和地理区划。
关键词 东江 鱼类 分布 区系
全文增补中
海水网箱养殖鱼类越冬期的死亡原因及对策
13
作者 张永嘉 郑琼 李殊生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5,共5页
在冬春季低水温期,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大批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低水温环境下,这些鱼类虽然因冻伤而造成局部坏死,但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的机能仍处于基本正常状态;而患鱼继发感... 在冬春季低水温期,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大批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低水温环境下,这些鱼类虽然因冻伤而造成局部坏死,但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的机能仍处于基本正常状态;而患鱼继发感染细菌致病才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的越冬防寒措施可提高养殖海鱼在越冬期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鱼 海水 越冬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沿海鱼类补遗
14
作者 宋蓓玲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30-33,共4页
增补湛江市沿海鱼类种类有51种,隶属于11目39科45属,其中软骨鱼类8种;硬骨鱼类43种,(鲈形目30种)。现知湛江市沿海鱼类有222种。
关键词 湛江市 鱼类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港浮游硅藻优势种的初步调查
15
作者 陈彩香 杨笑波 +1 位作者 黄爱贞 陈兆和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60-69,共10页
前文对湛江港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周年的数量变化已作了论述。本文主要论述从1981年4月至1982年3月湛江港浮游硅藻优势种的初步调查,鉴定结果共有9种。调查水域浮游硅藻优势种年总生物量的周年变化中,大约出现三个高峰期。在9个优势... 前文对湛江港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周年的数量变化已作了论述。本文主要论述从1981年4月至1982年3月湛江港浮游硅藻优势种的初步调查,鉴定结果共有9种。调查水域浮游硅藻优势种年总生物量的周年变化中,大约出现三个高峰期。在9个优势种中.它们生物量的周年变化皆不相同。调查结果表明,湛江港浮游硅藻总生物量的多少是由优势种总生物量的多少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生物量 周年变化 硅藻 水域 种类组成 高峰期 数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淋巴囊肿病病变过程的超微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永嘉 郭青 吴泽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6-410,共5页
于1989—1990年,对海水网箱养殖的云纹石斑鱼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淋巴囊肿病进行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淋巴囊肿细胞之间并无区别,它们均含有许多包涵体和病毒颗粒;主要描述用患淋巴囊肿病病鱼的皮肤结节匀... 于1989—1990年,对海水网箱养殖的云纹石斑鱼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淋巴囊肿病进行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淋巴囊肿细胞之间并无区别,它们均含有许多包涵体和病毒颗粒;主要描述用患淋巴囊肿病病鱼的皮肤结节匀浆对实验鱼作皮下注射而感染的淋巴囊肿病的超微病理过程,包括病毒颗粒在成纤维细胞胞膜上的附着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内含物的形态变化等过程;此外,病鱼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肠上皮也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淋巴囊肿病 超微病理 石斑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鉴江尖紫蛤的生态调查 被引量:14
17
作者 蔡英亚 邓陈茂 刘志刚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7-11,共5页
尖紫蛤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广东鉴江它的栖息密度为3.5~7.0个/m^2。生活在比重1.0006~1.0007,水温19.2~30.8℃,pH 值6.9~7.2.流速0.243~0.704m/s,透明度为0.38~0.60m 的咸淡水交汇处,从低潮区至水深3m 的沙滩均有分布,栖息深度... 尖紫蛤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广东鉴江它的栖息密度为3.5~7.0个/m^2。生活在比重1.0006~1.0007,水温19.2~30.8℃,pH 值6.9~7.2.流速0.243~0.704m/s,透明度为0.38~0.60m 的咸淡水交汇处,从低潮区至水深3m 的沙滩均有分布,栖息深度一般为0.30~0.50m,最深可达0.70m。食料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雌雄异体,繁殖期在9~10月,一周龄个体平均大小为37.5mm×16.5mm×8.2mm。在鉴江尖紫蛤的年产量约5万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态 尖紫蛤 贝类 鉴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冷热休克诱导四倍体近江牡蛎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容寿柏 李一民 +3 位作者 刘绍琼 李寿武 范伟 黄雨青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8-21,共4页
当近江牡蛎授精卵发育至第一次卵裂前3min或个别受精卵开始出现第一次卵裂时,分别用热体克(37℃,39℃,41℃)和冷休克(8℃,10℃,12℃)处理3min诱导四倍体。测定39℃热休克组胚胎早期的四倍体诱导率为28%,10℃冷休克组胚胎早期的四倍体... 当近江牡蛎授精卵发育至第一次卵裂前3min或个别受精卵开始出现第一次卵裂时,分别用热体克(37℃,39℃,41℃)和冷休克(8℃,10℃,12℃)处理3min诱导四倍体。测定39℃热休克组胚胎早期的四倍体诱导率为28%,10℃冷休克组胚胎早期的四倍体诱导率为30%。温度过高(如42℃以上)可导致卵的高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 冷休克 四倍体 牡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冷热休克诱导三倍体近江牡蛎 被引量:9
19
作者 容寿柏 李寿武 +3 位作者 刘绍琼 李一民 范伟 黄雨青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32-35,共4页
在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卵子授精后25分钟,分别用高温(35℃)和低温(10℃)持续处理20分钟,其胚胎发育初期的三倍体诱导率分别达到64%和69%。在这个高温点和低温点以外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三倍体诱导率均迅速减小。
关键词 冷休克 热休克 三倍体 近江牡蛎 诱导率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鲤鱼肠道、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20
作者 李广丽 王义强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34-40,共7页
用两种不同蛋白质和糖类水平的饲料喂养草鱼、鲤鱼夏花及一龄鱼种,通过对两种鱼肝胰脏及肠道的消化酶活性测定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随着水温升高,两种鱼肠道及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均升高;鱼类摄食后六小时酶比活明显大于... 用两种不同蛋白质和糖类水平的饲料喂养草鱼、鲤鱼夏花及一龄鱼种,通过对两种鱼肝胰脏及肠道的消化酶活性测定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随着水温升高,两种鱼肠道及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均升高;鱼类摄食后六小时酶比活明显大于摄食后二十四小时的酶比活,在水温25℃条件下,用两种不同饲料分别饲养草鱼、鲤鱼六周后发现: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草鱼、鲤鱼肝胰脏中蛋白酶比活明显升高鲤,而总肠变化不显著;随饲料中糖量水平的提高,草鱼肝胰脏及肠道的淀粉酶比活明显升高,而鲤鱼差异不显著.草鱼,鲤鱼肠道蛋白酶比活以后肠最高,中肠次之,前肠最小。而肠道淀粉酶比活性却随饲料成分而发生差异。两种鱼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均为一龄鱼种大于夏花阶段,这与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鲤鱼 饲料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