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文学传播的伦理困惑与文以载道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导向 |
兰甲云
曾海纯
鲁红平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2
|
现代性视阈中的现代中国小城文学 |
熊家良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3
|
文学新形态与文学博客群 |
刘海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4
|
中国新文化场域中的外国文学经典 |
王钦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5
|
泛化与重建:走向开放的文学理论 |
王钦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6
|
现代文学中的江南情怀 |
熊家良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7
|
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
黄念然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1999 |
3
|
|
8
|
学科泛化下文学理论的两难困境 |
李珺平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9
|
文学与反腐败之断想 |
熊家良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0
|
中学文学教学阅读体验的促生 |
陈斐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1
|
语言本体论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话语 |
赵志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2
|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融合 |
徐肖楠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3
|
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系列笔谈之文学篇) |
刘士林
赵志军
程相占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4
|
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困境 |
徐肖楠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5
|
“人”的内涵在新中国六十年文学中的演变 |
刘为钦
陈迪泳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打工文学”的消费转型 |
黄柏刚
史习斌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康德的意义——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一种反思 |
蓝国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8
|
高师中文写作课教学的“师范性”特征探析 |
柴平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9
|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国家间的影响关系 |
王钦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0
|
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人性书写的历史关系和艺术传统 |
徐肖楠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