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腺瘤16例CT诊断分析
1
作者 李轩然 陈平聪 曾宗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34-136,144,共4页
目的:探讨CT诊断肝细胞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16例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16例肝细胞腺瘤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如下:病变为单发肿块,大小不等,边界清晰;大部... 目的:探讨CT诊断肝细胞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16例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16例肝细胞腺瘤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如下:病变为单发肿块,大小不等,边界清晰;大部分位于肝脏右叶。平扫多为低或稍低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及坏死灶,2例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囊变、坏死及脂肪变性部分外呈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大多数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影像能提供重要信息,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部分表现不典型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慎重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诊断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平聪 李轩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63-136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食管型颈椎病39例患者,全部进行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及食管钡餐检查。结果: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椎前缘骨赘高度5.0~6.9 mm 13例次,7.0~9.9 mm 12例次... 目的:探讨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食管型颈椎病39例患者,全部进行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及食管钡餐检查。结果: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椎前缘骨赘高度5.0~6.9 mm 13例次,7.0~9.9 mm 12例次,10.0~12.9 mm 6例次,13.0~14.9 mm 5例次,15.0 mm以上3例次。增生骨赘压迫食管,致颈段食管后壁单发或多发性弧形压迹,位于颈4~5椎平面6例次,颈5~6椎平面33例次,颈6~7椎平面26例次,位于颈4~5至颈6~7椎平面钡剂滞留9例次。结论:临床表现与骨赘大小及弧形压迹深度呈正相关,食管型颈椎病普通X线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食管钡餐检查,再结合临床表现,对于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型颈椎病 食管钡餐检查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平聪 李轩然 李智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97-699,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6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及螺旋CT平扫、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s)、延迟期(180~300s)增强扫描资料...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6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及螺旋CT平扫、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s)、延迟期(180~300s)增强扫描资料。结果:FNH多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主要分布在肝脏表面,病变边界清晰,平扫13个病灶呈略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者,其中10个病灶内见点状、小星状、小片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影;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外,均呈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5个病灶还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扫描3个病灶呈高密度,9个病灶呈略高密度,5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扫描16个病灶均呈略高或等密度;8个病灶中心瘢痕有延迟强化,2个无强化。结论:抓住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中央瘢痕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