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湛江市大气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安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鲁磊 郑宇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144-9146,共3页
通过建立大气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对湛江市2007年大气环境承载状态进行了现状评价,并对湛江市2010年和2020年大气环境承载状态进行了情景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市大气环境承载现状良好,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如... 通过建立大气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对湛江市2007年大气环境承载状态进行了现状评价,并对湛江市2010年和2020年大气环境承载状态进行了情景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市大气环境承载现状良好,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如果湛江继续按照现有模式发展,到2020年大气环境承载将达到预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承载力 量化模型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市农业土壤与作物铬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被引量:3
2
作者 关卉 王金生 +4 位作者 李丕学 万洪富 杜加强 朱永安 杨国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在湛江市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中铬的含量,研究铬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铬平均含量为87.13mg/kg,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样品占20.75%,徐闻、雷州等地超标... 在湛江市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中铬的含量,研究铬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铬平均含量为87.13mg/kg,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样品占20.75%,徐闻、雷州等地超标较严重。湛江市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大的4大类农作物蔬菜、水果、甘蔗和水稻铬平均含量介于0.014~0.160mg/kg之间,均符合我国《食品中铬限量卫生标准》(GB 14961-1994)。蔬菜类的芥菜铬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强,青瓜、菜心、生菜等蔬菜品种和菠萝、香蕉、橙子、甘蔗等水果类铬的富集能力则较低;水稻铬的富集能力容易受土壤复合污染影响,富集系数介于0.0001~0.0048。依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RfD值和广东省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进行计算,湛江市蔬菜、水稻和水果(含甘蔗)三大类作物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日平均摄入量为78.9μg/d,若考虑其它的摄入途径,农产品中的铬对人体潜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农作物 富集能力 健康风险 湛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关卉 王金生 +1 位作者 徐凌 李丕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1168,共8页
战略环境评价是现阶段促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科学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之一。但是,战略环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不完善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综述了战略环境评价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总结了目前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存... 战略环境评价是现阶段促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科学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之一。但是,战略环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不完善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综述了战略环境评价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总结了目前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复合系统,涉及因子众多而且复杂。因此,以为决策提供环境可持续依据为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其评价方法将逐步与政策、规划和计划的方法相融合,形成以决策过程为核心的综合决策模式,将成为未来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的主流,而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集成是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环境评价 技术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地区农业土壤与作物砷含量及食用安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关卉 王金生 +2 位作者 万洪富 李丕学 朱永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为了解湛江地区农业土壤及主要作物(可食用部分)中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共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并评价了农作物食用的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湛江地区农业土壤中砷平均质量比为4.04 mg/kg... 为了解湛江地区农业土壤及主要作物(可食用部分)中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共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并评价了农作物食用的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湛江地区农业土壤中砷平均质量比为4.04 mg/kg,符合国家土壤1级标准(GB 15618—1995)的样品占98.1%,与国内外不同地区土壤砷平均含量相比,湛江地区土壤中砷平均含量相对较低。湛江地区各区域土壤受砷污染程度大小依此为:雷州、廉江、霞山、赤坎、徐闻、麻章、坡头、遂溪、吴川;4种主要土壤利用类型受砷污染程度大小依此为:水田、果园土、甘蔗地、菜地。湛江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蔬菜、水果(含甘蔗)和稻谷可食部分砷平均质量比总体较低,分别为0.470×10^(-1)mg/kg、0.440×10(-1)mg/kg和0.179 mg/kg,均符合我国有关蔬菜、水果及粮食的卫生标准(GB 18406—2001),与我国土壤砷清洁地区的统计数据相当。湛江地区蔬菜、稻谷和水果3大类作物可食部分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年平均摄入量为39.45mg/(人·a),约占允许摄取限值(547.50 mg/(人·a))的7.2%,可见,食用湛江地区出产的蔬菜、水果和稻谷等农产品砷的安全风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土壤 农作物 分布特征 食用安全 湛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洲江广东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关卉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2期20-21,共2页
在充分获取调研资料和实测数据的基础上 ,对九洲江广东段进行了功能区划分 ,并通过计算 ,得出各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 ,指出九洲江广东段各功能区现状纳污量基本上没有超过各自的水环境容量 ,但在确定原有排污口适宜排污量及削减方案时 ,... 在充分获取调研资料和实测数据的基础上 ,对九洲江广东段进行了功能区划分 ,并通过计算 ,得出各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 ,指出九洲江广东段各功能区现状纳污量基本上没有超过各自的水环境容量 ,但在确定原有排污口适宜排污量及削减方案时 ,不仅要考虑其所在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值 ,还应考虑其水质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划 水环境容量 九州江广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研究 被引量:74
6
作者 关卉 王金生 +2 位作者 万洪富 李丕学 杨国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2-628,共7页
在雷州半岛典型农业区共采集了71个表层土样和3个剖面土样,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16种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个样品未检出PAEs化合物外,其余70个样品均有检出,PAE... 在雷州半岛典型农业区共采集了71个表层土样和3个剖面土样,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16种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个样品未检出PAEs化合物外,其余70个样品均有检出,PAEs含量(∑PAEs)在ND ̄5452.7μg·kg-1之间,平均736.5μg·kg-1。属于美国国家环保总局优先控制的6种PAEs化合物中,DEP、DMP和DnBP含量超过了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4%、45.07%和91.55%,其余3种优控PAEs化合物(DEHP、DnOP、BBP)的含量均低于美国标准。总的来看,雷州半岛农业土壤∑PAE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雷州半岛农业土壤中PAEs化合物组分主要以DnBP、DEHP、DIP、BEHP和DAP为主,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2.3、140.7、92.55、79.63和45.94μg·kg-1。在4种主要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含量高低排序为甘蔗地→水田→菜地→果园地;按雷州半岛各区域∑PAEs含量高低排序则为:雷州→霞山→赤坎→吴川→徐闻→廉江→麻章→坡头→遂溪。土壤剖面点各层∑PAEs残留总量总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DEHP进入土壤以后,主要吸附在土壤的表层,也基本上随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而DnBP含量较高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呈先增加而后又随深度降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邻苯二甲酸酯 污染水平 分布特征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探查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关卉 杨国义 +2 位作者 李丕学 万洪富 王冼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326,共4页
在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共采集了74个表层土壤和4个剖而土壤,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杆及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检出率为100%,其中∑HCH(六六六)和EDDT(滴滴涕)质量分数范刖分别在nd-65.93μg·kg^-1和0.04... 在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共采集了74个表层土壤和4个剖而土壤,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杆及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检出率为100%,其中∑HCH(六六六)和EDDT(滴滴涕)质量分数范刖分别在nd-65.93μg·kg^-1和0.04—52.00μg·kg^-1之间,同国内外同类报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按土壤中有机氯农药17种成分质最分数所占的比重排序,前五名分别为P,P'-DDE、β-HCH、硫丹硫酸盐、硫丹Ⅱ、艾氏剂;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有机氯残留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为菜地→水田→果园→甘蔗地;有机氯农药残留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耕层(0~20cm)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质角分数都高于底下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氯农药 质量分数 残留成分 土壤利用方式 垂直分布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佛肇近十年空气污染指数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伍复胜 《绿色科技》 2013年第5期160-163,共4页
以2003年3月1日~2012年2月29日连续3288d的空气污染指数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的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广佛肇经济圈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持。结果表明:3个城市冬季空气质量较差,夏季空气质量较好,... 以2003年3月1日~2012年2月29日连续3288d的空气污染指数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的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广佛肇经济圈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持。结果表明:3个城市冬季空气质量较差,夏季空气质量较好,近10年空气质量有变好的趋势。广州和佛山SO2污染主要集中在夏季,肇庆在春季和秋季的SO2污染天数相对较多。NO2污染最容易出现在冬季,广州已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特征。广佛肇属于颗粒物污染主导型,表现出常年污染性特征,PM10季节性变化不大。佛山陶瓷工业是PM10浓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肇庆空气质量总体上较好。建议佛山重点加强燃煤的脱硫除尘,广州应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广佛肇经济圈应形成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肇经济(卷) API SO2 NO2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洲江(广东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关卉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在水质现状调查和污染源预测基础上 ,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各入河排污口造成的污染带长度 ,结合各排污口排污量、污染带长度与所在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的关系进行多方案比较 ,从而确定各控制单元合理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提出水污... 在水质现状调查和污染源预测基础上 ,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各入河排污口造成的污染带长度 ,结合各排污口排污量、污染带长度与所在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的关系进行多方案比较 ,从而确定各控制单元合理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提出水污染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洲江 水污染 水质预测 污染带 污染物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项目环境影响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建 鲁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9054-9055,共2页
以廉江市塘蓬镇49.5 MW风电场项目为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导则,分析了风电项目产生环境影响及其带来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廉江市塘蓬49.5 MW风电场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关键词 廉江市 风电 环境影响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承载力及提升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崇杰 关卉 +2 位作者 朱永安 鲁磊 孙媛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25-428,共4页
通过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以湛江市为例分析了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设置情景分析定量预测未来湛江市重要开发活动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环境承载安全程度体系,判断水环境承载的安全程度,提出提高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针对... 通过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以湛江市为例分析了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设置情景分析定量预测未来湛江市重要开发活动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环境承载安全程度体系,判断水环境承载的安全程度,提出提高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针对性措施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情景分析 承载压力 承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江下游及其支流小东江和袂花江放射性研究
12
作者 潘禄宏 徐斌 王冼民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为了解鉴江放射性含量,分别在鉴江流域布设了5个水质和底泥监测点,取样进行总α和总β分析,并与省内本底调查资料比较,结果表明:鉴江水质中放射性含量上下游都比较低,而底泥的放射性含量则下游略高于上游;鉴江底泥放射性含量也低于省内... 为了解鉴江放射性含量,分别在鉴江流域布设了5个水质和底泥监测点,取样进行总α和总β分析,并与省内本底调查资料比较,结果表明:鉴江水质中放射性含量上下游都比较低,而底泥的放射性含量则下游略高于上游;鉴江底泥放射性含量也低于省内各地土壤放射性含量的平均值;鉴江水质放射性总α和总β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底泥 放射性 鉴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农业土壤与作物镍含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 被引量:19
13
作者 关卉 王金生 +2 位作者 万洪富 李丕学 杨国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1416,共6页
在雷州半岛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可食部分镍的含量,研究镍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土壤中镍平均含量为49.81mg·kg-1,超... 在雷州半岛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可食部分镍的含量,研究镍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土壤中镍平均含量为49.81mg·kg-1,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样品占25.47%,徐闻、雷州等地超标较严重。蔬菜和稻谷镍含量分别介于0.083 ̄0.733mg·kg-1和0.360 ̄1.09mg·kg-1,不同程度超过食品卫生建议标准,而水果类(含甘蔗)镍含量较低。不同种类农作物可食部分对镍元素的富集均存在着差异,其中蔬菜类的芥菜、小白菜镍的富集能力较强,青瓜、生菜、花菜、油麦菜等蔬菜品种和菠萝、香蕉、橙子、甘蔗等水果类镍的富集能力则较低,菠萝和甘蔗镍的富集系数仅为0.0013和0.0005,较适合在雷州半岛镍含量较高的玄武岩风化土种植;稻谷镍的富集系数介于0.0056 ̄0.0259,6个样品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样点间土壤pH值不同或复合污染有关。依据USEPA推荐的RfD值和广东省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进行计算,雷州半岛蔬菜、稻谷和水果(含甘蔗)三大类作物可食部分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年平均摄入量为174.4mg·人^(-1)·a^(-1),若考虑其他的摄入途径,雷州半岛农产品中的镍对人体潜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农作物可食部分 分布特征 富集系数 潜在健康风险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32
14
作者 关卉 万洪富 +2 位作者 王冼民 杨国义 朱永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7-760,771,共5页
在雷州半岛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分析了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Cd、Hg和As)的全量。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土壤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为Ni>Cr>Hg>Cu>Zn>Cd>As>Pb,Zn、Cd、As和Pb质量浓度均没有超... 在雷州半岛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分析了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Cd、Hg和As)的全量。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土壤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为Ni>Cr>Hg>Cu>Zn>Cd>As>Pb,Zn、Cd、As和Pb质量浓度均没有超标,Hg和Cu质量浓度超标率亦不高,但Ni和Cr平均质量浓度达49.81、87.13mg/kg,高于国内外其他对照区域,超标率分别为25.47%和24.53%;重金属元素在雷州半岛各土壤利用类型中分布规律不明显,按4种主要土壤利用类型受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甘蔗地>果园土>水田>菜地;雷州半岛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总平均为0.970,土壤总体上尚清洁,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雷州半岛各区域中,徐闻、雷州两地土壤重金属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徐闻、雷州两地成土母质主要为玄武岩,造成土壤Cr、Ni及其他重金属背景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的VAR模型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伍复胜 管东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1,共5页
基于以往研究多采用大气数值模式分析污染物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输送规律及内外源的贡献率,现从时间序列角度引入一个新方法,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广州、佛山、肇庆2003-2012年逐日空气... 基于以往研究多采用大气数值模式分析污染物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输送规律及内外源的贡献率,现从时间序列角度引入一个新方法,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广州、佛山、肇庆2003-2012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模拟演算,得到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效应及其贡献。结果表明,广佛地区污染源对肇庆空气质量影响突出,肇庆并未成为广州和佛山的主要污染源。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前7期累积作用较明显,污染物的累积效应容易导致区域性灰霾天气出现。佛山对广州的污染贡献达到了10.9%,广州对佛山的污染贡献相对偏小,佛山对肇庆的污染贡献接近30%,广佛肇经济圈应形成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大气污染 灰霾 相互影响 向量自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