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腾 卢怡凝 +5 位作者 冼健安 鲁耀鹏 郑佩华 张泽龙 李军涛 郭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5-10,共6页
科技的发展推动塑料的使用,塑料被排放并积累于水环境中严重危害了水产动物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不可降解的微塑料在水环境中进入水产动物体内可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综述了水中微塑料的分布及种... 科技的发展推动塑料的使用,塑料被排放并积累于水环境中严重危害了水产动物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不可降解的微塑料在水环境中进入水产动物体内可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综述了水中微塑料的分布及种类以及其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组织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微塑料对水产动物影响研究和水产动物的健康生态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产动物 生长 免疫功能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虾类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驰 冼健安 +5 位作者 郭慧 张秀霞 张泽龙 郑佩华 李军涛 鲁耀鹏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0-502,共13页
虾类养殖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产业,不仅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提高优质的虾类产品,满足人类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有助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水平[1]。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虾类养殖规模和集约化养殖方式高速发展[2]。但集... 虾类养殖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产业,不仅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提高优质的虾类产品,满足人类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有助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水平[1]。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虾类养殖规模和集约化养殖方式高速发展[2]。但集约化养殖模式导致水质恶化、污染物超标、疾病频发等问题,限制了水产养殖的发展[3]。其中,重金属因其毒性、环境持久性和在生物体中的生物蓄积性而被公认为环境危害物,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毒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3
作者 钟小飘 陈政思 +5 位作者 李一 陈华谱 黄瑜 王蓓 简纪常 蔡佳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8-97,共10页
【目的】分离鉴定1株来自患病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病原菌,并对该菌的类型、生理生化特性、药敏特性和致病性开展研究,为其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湛江市某养殖场发现患病石斑鱼,无菌条件下从脾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OR539201),... 【目的】分离鉴定1株来自患病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病原菌,并对该菌的类型、生理生化特性、药敏特性和致病性开展研究,为其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湛江市某养殖场发现患病石斑鱼,无菌条件下从脾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OR539201),对该菌株开展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进一步开展药敏试验、回归感染试验,并检测其毒力基因。【结果】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菌株OR539201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该菌株在LB平板上呈圆形菌落,形态饱满,光滑均匀。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OR539201与美人鱼发光杆菌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同为弧菌属。生化鉴定结果显示,氧化酶活性、尿素、赖氨酸等反应呈阳性,水杨苷、甘露醇等反应呈阴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粘菌素、丁胺卡那、头孢曲松等6种抗生素中等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氨苄等13种抗生素敏感。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石斑鱼具有致病性,人工感染后出现体表溃疡、红色增生结节、肝脏肿大、肠道糜烂、脑部红肿等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载菌量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石斑鱼脾脏及肝脏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具有磷脂酶活性相关基因(plpV)。【结论】成功从患病石斑鱼中分离得到1株潜在致病菌,鉴定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该菌株具有明显致病性,可诱发明显病变、引起鱼类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美人鱼发光杆菌 生化特性 药敏试验 回归感染 致病性 载菌量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行为活动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丽娜 申玉春 +2 位作者 叶宁 郭慧 操玉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0-92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养殖密度 摄食行为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呕吐毒素毒性及其对水产养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虎 李玲 +3 位作者 梁金荣 操玉涛 郭慧 申玉春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7,共7页
用来源广的廉价植物性蛋白源取代动物性蛋白源,已成为水产饲料生产的趋势,也使得水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和影响有所增加。有一定毒性的呕吐毒素是谷物中的霉菌次级代谢产物,在饲料及其原料中的检出率极高,长期摄入会影响动物的健康。... 用来源广的廉价植物性蛋白源取代动物性蛋白源,已成为水产饲料生产的趋势,也使得水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和影响有所增加。有一定毒性的呕吐毒素是谷物中的霉菌次级代谢产物,在饲料及其原料中的检出率极高,长期摄入会影响动物的健康。本文通过综述呕吐毒素的产生、毒性、污染现状及对水产养殖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呕吐毒素对水产动物毒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毒性作用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龟人工养殖与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腾 鲁耀鹏 +6 位作者 张泽龙 李军涛 许嘉芮 郑佩华 张秀霞 郭慧 冼健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7-92,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宠物养殖的需求,龟类养殖产业在全国各地逐步发展。乌龟是人工养殖历史较悠久的品种,也是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与繁育技术不断改进。本文对乌龟的人工养殖技术、繁育技术、生理特征等方面的研...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宠物养殖的需求,龟类养殖产业在全国各地逐步发展。乌龟是人工养殖历史较悠久的品种,也是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与繁育技术不断改进。本文对乌龟的人工养殖技术、繁育技术、生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乌龟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人工养殖 配合饲料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对徐闻附近海域优势物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郭慧 李舒泓 +2 位作者 刘智 高尔杰 陈华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深远海浮式风电的建设及运营对周边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方法]对徐闻罗斗沙海域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机位点附近海域的S1站点(距机位点约4 km处)和S3站点(距机位点约5 km处)进行拖网取样,选择优势物种南洋舌鳎(Cynoglossidae l... [目的]研究深远海浮式风电的建设及运营对周边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方法]对徐闻罗斗沙海域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机位点附近海域的S1站点(距机位点约4 km处)和S3站点(距机位点约5 km处)进行拖网取样,选择优势物种南洋舌鳎(Cynoglossidae lid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为试验对象,探讨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运行对优势物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S3站点南洋舌鳎肝脏中褪黑素(MT)、多巴胺(DA)、白蛋白(ALB)、5-羟色胺(5-HT)含量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S1站点(P<0.05),S3站点南洋舌鳎鳃中ALB含量及Casp-3、碱性磷酸酶(ALP)、ACP活性显著高于S1站点(P<0.05);S3站点哈氏仿对虾肝胰腺中DA、ALB、5-HT含量及Casp-3、ALP、ACP活性显著高于S1站点(P<0.05),S3站点哈氏仿对虾鳃中MT、ALB含量及ALP、ACP活性显著高于S1站点(P<0.05)。[结论]深远海浮式风电在一定范围内对徐闻附近海域优势物种的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 周边海域 海洋生物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代谢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邹永烽 包志明 +6 位作者 曹攀辉 张嘉媛 郭介宇 苏现斌 徐宇 许志强 郭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1-334,共14页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代谢机制,为改善其养殖管理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6℃为对照组,对克氏原螯虾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在胁迫后24 h和72 h收集鳃丝样品。通过组织学观察、生化指标测定(丙...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代谢机制,为改善其养殖管理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6℃为对照组,对克氏原螯虾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在胁迫后24 h和72 h收集鳃丝样品。通过组织学观察、生化指标测定(丙二醛、活性氧、总抗氧化能力、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碱性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录组学分析,综合探讨克氏原螯虾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代谢机制。【结果】高温导致鳃丝组织损伤,生化指标总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与对照组相比,32℃胁迫组在24和72 h分别鉴定出226和693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37℃胁迫组则有高达2928和9449个DEGs。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显著富集在O-聚糖生物合成、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花生四烯酸代谢、鞘脂代谢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等过程。此外,加权基因表达网络分析发现DEGs聚类在免疫和能量代谢等模块上,并筛选出组蛋白(H2A)、线粒体(ND6)等核心基因。选取10个DEGs进行RT-qPCR验证,结果和测序结果一致,验证了转录组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在32℃和37℃的温度下,克氏原螯虾的鳃丝受到损伤并降低了葡萄糖的利用率,迫使其通过调整热休克蛋白、抗氧化能力和代谢等途径维持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高温 生理代谢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梯度和规格体重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耗氧率(R_O)和排氨率(R_N)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银环 曹伏君 +1 位作者 罗杰 叶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2-397,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规格体重等特质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耗氧率(R_O)和排氨率(R_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大弹涂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大弹涂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规格体重等特质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耗氧率(R_O)和排氨率(R_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大弹涂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大弹涂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随大弹涂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体重(W)与单位体重的耗氧率之间的关系呈负指数相关。温度和体重对大弹涂鱼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F>0.01)。随着温度的升高(16—31oC),大弹涂鱼耗氧率明显升高;在31—36oC时,耗氧率从高位缓慢下降;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一直上升到最高。大弹涂鱼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而温度和体重的交替作用对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不显著。O︰N比也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温度下大弹涂鱼平均O︰N比为23.1,呼吸Q_(10)平均值为1.495,排泄Q_(10)平均值为1.798;大、中规格的大弹涂鱼O︰N比值接近,比小规格鱼的O︰N比值低。16—31oC时大弹涂鱼主要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蛋白质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生态学方法 大弹涂鱼 温度梯度 体重规格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罗氏沼虾血清中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慧 卢芷程 +3 位作者 谭翠婷 陈劲鑫 李可旭 申玉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罗氏沼虾血清中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为其养殖环境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0(对照组)和100μg/L(胁迫组)两个Cu^(2+)浓度,分别在罗氏沼虾受Cu^(2+)胁迫后的0、3、6、12、24和48 h取样,分离血清,...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罗氏沼虾血清中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为其养殖环境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0(对照组)和100μg/L(胁迫组)两个Cu^(2+)浓度,分别在罗氏沼虾受Cu^(2+)胁迫后的0、3、6、12、24和48 h取样,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结果】在Cu^(2+)胁迫的3~12 h,罗氏沼虾血清中T-AOC显著升高(P<0.05,下同),并在12 h达峰值,胁迫后24和48 h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AT活力在胁迫3 h时显著升高,6 h时显著下降,12 h时又显著上升并达峰值,之后又逐渐降低,并在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胁迫组罗氏沼虾血清中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P活力在胁迫后6和12 h显著升高,24和48 h时降至初始水平;AKP活力在胁迫3~12 h内无显著变化(P>0.05),胁迫后24和48 h显著降低。【结论】Cu^(2+)胁迫导致罗氏沼虾脂质过氧化发生,机体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抵御Cu^(2+)胁迫,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具有一定时间效应,其中T-AOC、CAT活力和MDA含量对Cu^(2+)胁迫较敏感,在胁迫短时间内即被显著诱导,可作为Cu^(2+)污染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罗氏沼虾 抗氧化能力 免疫 生物指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毒性及caspase-3、α-2M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慧 朱晓闻 +4 位作者 欧荣华 卢芷程 谭翠婷 申玉春 朱春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299,共7页
本研究以Cu^(2+)(0、100μg·L^(-1))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处理,分别在胁迫后的0 h、3 h、6 h、12 h、24 h和48 h收集血淋巴,检测血细胞中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含量、酯酶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细胞... 本研究以Cu^(2+)(0、100μg·L^(-1))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处理,分别在胁迫后的0 h、3 h、6 h、12 h、24 h和48 h收集血淋巴,检测血细胞中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含量、酯酶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细胞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和免疫因子α-2M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血细胞凋亡率和ROS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胁迫后的6~48 h显著升高(P<0.05)。酯酶活性在胁迫后的3~48 h均显著下降(P<0.05),最低值出现在48 h。在胁迫后的6~48 h,NO含量持续增加,并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在胁迫后的6~48 h均显著升高(P<0.05),并在24 h达到最高值。在胁迫后的12 h,α-2M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并达到峰值,在24 h有短暂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显著增加(P<0.05),在48 hα-2M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细胞凋亡率和NO以及ROS都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实验表明,Cu^(2+)胁迫显著抑制了机体的酯酶活性,诱导NO和ROS的产生以及免疫相关基因α-2M的表达来对抗Cu^(2+)胁迫带来的损伤。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过高浓度的NO和ROS对机体自身造成了伤害,并诱导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说明Cu^(2+)对虾类具有免疫抑制性和毒性。NO和ROS的升高可能是细胞凋亡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CU^2+ 血细胞毒性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裸颊鲷精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伏君 叶宁 章俊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2月龄至2龄的长鳍裸颊鲷精巢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光镜下观察长鳍裸颊鲷精巢发生、发育至成熟的过程。结果表明,长鳍裸颊鲷的精巢为叶型,位于腹腔后上方,尾部没有合并。精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精细胞的发育过程也分为6个时期... 以2月龄至2龄的长鳍裸颊鲷精巢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光镜下观察长鳍裸颊鲷精巢发生、发育至成熟的过程。结果表明,长鳍裸颊鲷的精巢为叶型,位于腹腔后上方,尾部没有合并。精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精细胞的发育过程也分为6个时期。精细胞的发育由同步到不同步,最后又同步的变化规律。为长鳍裸颊鲷分批排精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裸颊鲷 精巢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洋 杜涛 朱春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3,共4页
试验研究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C组(10 kg/t)、D组(15 kg/t)比对照组和B组(5 kg/t)有显著提高;C、D两组比对照组体重增长率分别提高17%和16%,差异显著(P<0.05);试验阶段成活率... 试验研究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C组(10 kg/t)、D组(15 kg/t)比对照组和B组(5 kg/t)有显著提高;C、D两组比对照组体重增长率分别提高17%和16%,差异显著(P<0.05);试验阶段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免疫性能方面,B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当添加量为10 kg/t和15 kg/t时,溶菌酶活性分别提高23%和35%,差异显著(P<0.05);D组SOD活性最强,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5%(P<0.05),B组与A组和C组差异均不显著,但C组比A组显著提高了4%(P<0.05);磷酸酶活性方面,各试验组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D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7%、8.3%、12.81%,仅D组AKP活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添加5 kg/t和10 kg/t小肽制品对其影响不大,说明小肽制品对磷酸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提升酸性磷酸酶活性方面。结果显示,在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添加5 kg/t小肽制品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凡纳滨对虾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过氧化物还原酶3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慧 李腾 +5 位作者 张秀霞 鲁耀鹏 张泽龙 李军涛 郑佩华 冼健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5,共8页
【目的】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过氧化物还原酶3(Peroxiredoxin 3,Prx3)基因(LvPrx3)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和抗胁迫能力,为揭示凡纳滨对虾抗环境胁迫的应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技术取得LvPrx3基因的... 【目的】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过氧化物还原酶3(Peroxiredoxin 3,Prx3)基因(LvPrx3)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和抗胁迫能力,为揭示凡纳滨对虾抗环境胁迫的应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技术取得LvPrx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应用Clustal X、EditSeq、ExPASy、MEGA 6.0、SignalP 5.0和TMHMM 2.0等多个软件开展Prx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半定量PCR和qRT-PCR技术检测分析LvPrx3基因在多种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响应情况。【结果】LvPrx3基因cDNA全长序列962 bp,内含45 bp 5′端非编码区(5′-UTR)、233 bp 3′端非编码区(3′-UTR)和684 bp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27个氨基酸残基。LvPrx3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5.09 ku,理论等电点(pI)为6.22,属于典型的2-Cys Prx,包含高度保守的“FYPLDFTFVCPTE”N端和“GEVCPA”C端。进化树分析显示,LvPrx3与节肢动物门的Prx亲缘关系较近,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Prx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LvPrx3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肠道次之,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区别。脂多糖(LPS)注射后,眼柄中LvPrx3的表达分别在胁迫3 h和12~48 h时显著上调,而肠道中,LvPrx3表达量在胁迫3~24 h时均显著下调;在4-壬基酚(4-NP)胁迫后,眼柄中LvPrx3表达量在胁迫6~24 h后显著上调,24 h时最高,为对照组的4.11倍;肠道中的LvPrx3表达量在胁迫12 h时显著上调,在胁迫48 h时显著下调;以上显著性水平α均为0.05。【结论】LvPrx3基因属典型的2-Cys Prx,主要在凡纳滨对虾眼柄和肠道中高表达。脂多糖LPS刺激和4-NP胁迫可明显诱导凡纳滨对虾LvPrx3基因的表达水平,表明LvPrx3在对虾抵御病原菌感染及抗逆境胁迫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过氧化物还原酶(Prx) 基因克隆 脂多糖 4-壬基酚(4-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湾海域皮氏叫姑鱼肌肉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15
作者 郭慧 徐明 +2 位作者 申玉春 叶宁 操玉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4-26,共3页
文章对流沙湾海域皮氏叫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皮氏叫姑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41%、1.35%、7.19%和16.92%。皮氏叫姑鱼肌肉中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 文章对流沙湾海域皮氏叫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皮氏叫姑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41%、1.35%、7.19%和16.92%。皮氏叫姑鱼肌肉中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有7种,占39.9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有4种,占25.2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10种,占24.12%。多不饱和脂肪酸中DHA和EPA含量分别为8.63%和5.20%。经测定,皮氏叫姑鱼肌肉(干样)中有17种氨基酸,第一限制氨基酸是缬氨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TAA)的33.05%,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氏叫姑鱼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鱼IGF-1和IGF-2的克隆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达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克伟 陈华谱 +4 位作者 江东能 邓思平 朱春华 吴天利 李广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14,共8页
【目的】克隆金钱鱼IGF-1和IGF-2基因,研究二基因在金钱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不同发育时间点的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胚胎为实验材料,分析IGF-1和IGF-2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图式。【... 【目的】克隆金钱鱼IGF-1和IGF-2基因,研究二基因在金钱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不同发育时间点的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胚胎为实验材料,分析IGF-1和IGF-2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图式。【结果】金钱鱼IGF-1和IGF-2的蛋白全序列分别为186和21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IGF-1和IGF-2均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典型结构,含有N端信号肽、B、C、A、D和E结构域,且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与其他鲈形目鱼类花鲈的IGF-1和IGF-2相似性较高(95%和91%)。IGF-1从受精卵到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量逐渐上调;IGF-2在受精后至囊胚期表达量极低,而在原肠胚期和神经胚期表达量显著上调至最高水平,在神经胚期后表达量显著降低并维持稳定。【结论】IGF-1和IGF-2序列保守性低,与鲈形目同源性高,在金钱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不同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IGF-1 IGF-2 基因克隆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鱼Amhr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妹 邓思平 +4 位作者 陈华谱 朱春华 吴天利 李广丽 江东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7-24,共8页
【目的】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与其特异的Ⅱ型受体Amhr2共同参与脊椎动物性腺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了解金钱鱼Amhr2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克隆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Amhr2,采用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 【目的】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与其特异的Ⅱ型受体Amhr2共同参与脊椎动物性腺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了解金钱鱼Amhr2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克隆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Amhr2,采用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Amhr2的组织分布及其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金钱鱼Amhr2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金钱鱼Amhr2 N端有信号肽、跨膜螺旋区和配体结合结构域。金钱鱼Amhr2与欧洲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的相似性最高,为73.1%,与人类的相似性最低,为23.2%。金钱鱼与欧洲海鲈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亲缘关系最近,与进化地位一致,说明金钱鱼Amhr2与其他物种具有一定保守性。金钱鱼Amhr2主要在性腺表达,且精巢表达高于卵巢。Amhr2在Ⅱ时相卵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ⅡI和IV时相卵巢。【结论】金钱鱼Amhr2序列与鲈形目同源性高,在雌雄性腺均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Amhr2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卵巢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鱼Dmrt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江东能 彭友幸 +6 位作者 奥马尔.法鲁克.穆斯塔法 古皓天 邓思平 陈华谱 朱春华 吴天利 李广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Dmrt4(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4)基因在性腺和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Dmrt4,采用逆转录PCR检测Dmrt4的组织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mrt4在性腺和... 【目的】研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Dmrt4(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4)基因在性腺和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Dmrt4,采用逆转录PCR检测Dmrt4的组织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mrt4在性腺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金钱鱼Dmrt4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260 bp,编码蛋白全序列为419个氨基酸。金钱鱼Dmrt4氨基酸序列含有DM和DMA结构域。金钱鱼Dmrt4与欧洲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同源性最高,为87.6%;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的同源性最低,为47.1%。金钱鱼Dmrt4与其他鲈形目鱼类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支。金钱鱼Dmrt4在精巢、卵巢和鳃中高表达,在Ⅲ和Ⅳ期精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V期精巢和Ⅱ、Ⅲ和Ⅳ期卵巢。胚胎发育过程中Dmrt4均有表达,原肠胚的表达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Dmrt4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性腺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氮对日本囊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亭君 刘建勇 +1 位作者 申玉春 栗志民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3期35-40,共6页
在水温(28±0.2)℃、盐度29.8±0.2、pH8.0±0.2和溶氧6.0mg/L的条件下,将体长(49.28±4.79)mm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幼虾放在盛水20L的100L白桶中,用NaNO2(分析纯)溶于新鲜海水配制成2000mg/L的母液,使... 在水温(28±0.2)℃、盐度29.8±0.2、pH8.0±0.2和溶氧6.0mg/L的条件下,将体长(49.28±4.79)mm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幼虾放在盛水20L的100L白桶中,用NaNO2(分析纯)溶于新鲜海水配制成2000mg/L的母液,使试验组水中亚硝酸盐氮(NO2^--N)质量浓度为151.36、239.88、380.19、602.56、954.99mg/L,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亚硝酸盐氮对日本囊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NO2^--N毒性效应与质量浓度和胁迫时间呈正相关。在同一时间下日本囊对虾的死亡率随着NO2^--N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同一质量浓度下对虾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O2^--N对日本囊对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806.100、970.939、780.050、427.391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2.739mg/L。NO2^--N质量浓度为151.36、239.88、380.19、602.56、954.99mg/L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是120.008、111.954、94.207、78.810、60.102h。试验表明,日本囊对虾养殖水体中NO-2-N质量浓度应控制42.739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氮 日本囊对虾幼虾 半致死质量浓度 半致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月龄尖紫蛤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亭君 何旭盟 +1 位作者 申玉春 栗志民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23-29,共7页
【目的】了解尖紫蛤(Soletellina acuta)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测量120个20月龄人工养殖的尖紫蛤,以壳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为自变量,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mL和软体质量mM为因变量建立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 【目的】了解尖紫蛤(Soletellina acuta)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测量120个20月龄人工养殖的尖紫蛤,以壳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为自变量,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mL和软体质量mM为因变量建立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壳形态性状与活体、软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性水平(P<0.01),壳长和壳宽是决定尖紫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和壳高是决定尖紫蛤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mL=-62.105+0.647 X1+0.726 X2+0.779 X3、mM=-26.116+0.240 X1+0.439 X2+0.322 X3,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20月龄尖紫蛤壳壳长是和壳宽、壳长和壳高分别是决定尖紫蛤活体质量、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尖紫蛤的选择育种提供形态学证据,可首选壳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形态性状 体质量性状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