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渔业环境监测中样品处理的质量保证
1
作者 吴银笑 《海洋与渔业》 2006年第9期14-15,共2页
检测质量的好坏集中地反映在数据上.准确、可靠、可比的检测数据不仅是渔业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渔业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而且是渔业污染事故鉴定、渔业环境评估的根本保证.样品处理作为检测工作一个重要的步骤,因此,样品处理过程... 检测质量的好坏集中地反映在数据上.准确、可靠、可比的检测数据不仅是渔业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渔业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而且是渔业污染事故鉴定、渔业环境评估的根本保证.样品处理作为检测工作一个重要的步骤,因此,样品处理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极为重要.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确立科学可行的样品处理方案,做好样品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做好样品处理过程的质量评价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环境监测 样品处理 质量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港区底泥悬浮物对2种海洋动物的致死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林诗天 黄一平 +1 位作者 杨锋 莫怡玉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4期40-43,共4页
为评价湛江沿海涉海工程建设过程中引起的悬浮物质对附近海区海洋动物的影响,研究了底泥液相及不同浓度底泥悬浮物对川纹笛鲷和尖吻鲈的致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8d的试验时间里,底泥水相对川纹笛鲷和尖吻鲈均无致死效应。底泥悬浮物... 为评价湛江沿海涉海工程建设过程中引起的悬浮物质对附近海区海洋动物的影响,研究了底泥液相及不同浓度底泥悬浮物对川纹笛鲷和尖吻鲈的致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8d的试验时间里,底泥水相对川纹笛鲷和尖吻鲈均无致死效应。底泥悬浮物浓度≤160mg/L时,川纹笛鲷和尖吻鲈的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底泥悬浮物浓度≥2560 mg/L时,川纹笛鲷死亡率达75%,尖吻鲈死亡率达70%。通过概率单位法计算得出川纹笛鲷的8d半致死浓度为716.14 mg/L,尖吻鲈的8d半致死浓度为1105.09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悬浮物 致死效应 川纹笛鲷 尖吻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近岸海域水质质量监测
3
作者 陈宇波 吴银笑 +1 位作者 莫怡玉 黄一平 《海洋与渔业》 2006年第7期31-33,共3页
湛江市三面临海,海岸线为1556公里,占全省的46%,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海域总面积110.52公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沿岸的开发,近岸海域水质质量受到污染的威胁日益严重,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监督显得日益重要.通过对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 湛江市三面临海,海岸线为1556公里,占全省的46%,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海域总面积110.52公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沿岸的开发,近岸海域水质质量受到污染的威胁日益严重,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监督显得日益重要.通过对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全面掌握湛江市管辖近岸海域水质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科学、客观地评价海洋与渔业环境质量,为海洋与渔业环境管理、社会公众提供公正有效的信息服务,为编制我省海洋与渔业环境质量公报提供基础数据,为海洋与渔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质 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近海水质环境关键因子时空变化与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付东洋 杨锋 +4 位作者 梁晓军 栾虹 王文芳 蒋城飞 李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8-64,共7页
利用2008-2011 年共6 个航次调查数据,对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关键水质环境因子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富营养指数法对该海域水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近几年COD、PO4-P、NO2-N、NO3-N、NH4-N、石油类、叶绿素浓度等关键水质因子的... 利用2008-2011 年共6 个航次调查数据,对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关键水质环境因子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富营养指数法对该海域水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近几年COD、PO4-P、NO2-N、NO3-N、NH4-N、石油类、叶绿素浓度等关键水质因子的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61 - 1.71 mg/L、0.01 - 0.04 mg/L、0.004 - 0.05 mg/L、0.05 - 0.21 mg/L、0.02 - 0.20 mg/L、0.01 - 0.60 mg/L、1.16 - 3.17 μg/L.该海域COD、石油类污染程度较低,而PO4-P、无机氮污染程度高、污染风险大.半岛东部海域污染程度高于西部海域,尤其是湛江港、雷州湾及半岛东北海域呈高富营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近海水质 时空变化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玛原甲藻对湛江港多种鱼虾贝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兰涛 叶健欣 +1 位作者 叶宁 黄一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7-550,共4页
2010年3月采集在湛江港爆发的利玛原甲藻赤潮海水,测定了湛江港利玛原甲藻赤潮海水对凡纳滨对虾虾苗、斑节对虾虾苗、菲律宾蛤仔、丽文蛤和乌塘鳢的毒性。结果表明,利玛原甲藻对2种虾苗有一定的毒性影响,其中对凡纳滨对虾虾苗的96 h半... 2010年3月采集在湛江港爆发的利玛原甲藻赤潮海水,测定了湛江港利玛原甲藻赤潮海水对凡纳滨对虾虾苗、斑节对虾虾苗、菲律宾蛤仔、丽文蛤和乌塘鳢的毒性。结果表明,利玛原甲藻对2种虾苗有一定的毒性影响,其中对凡纳滨对虾虾苗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1.990×106个/L,对斑节对虾虾苗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1.214×106个/L;利玛原甲藻毒物含量较低,因此赤潮海水对菲律宾蛤仔、丽文蛤和乌塘鳢未产生明显的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原甲藻 毒性试验 凡纳滨对虾 斑节对虾 菲律宾蛤仔 丽文蛤 乌塘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港区底泥悬浮物对近江牡蛎的毒害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叶健欣 杨锋 +2 位作者 李兰涛 叶宁 林尤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91-94,共4页
模拟湛江港涉海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探讨底泥悬浮物对工程附近海区近江牡蛎养殖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大、小规格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大规格近江牡蛎(8.12±1.76 cm)的毒害影响... 模拟湛江港涉海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探讨底泥悬浮物对工程附近海区近江牡蛎养殖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大、小规格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大规格近江牡蛎(8.12±1.76 cm)的毒害影响不明显;对小规格近江牡蛎(2.33±0.78 cm),悬浮物浓度≤270 mg/L时死亡率低于30%,悬浮物浓度≥810 mg/L时死亡明显增加,死亡率达60%。通过概率单位法计算,小规格近江牡蛎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627.1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毒害效应 近江牡蛎 湛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港疏浚弃土悬浮物对3种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黄一平 杨锋 +2 位作者 陆建明 叶健欣 叶宁 《绿色科技》 2010年第10期67-69,共3页
为评价沿海涉海工程建设过程中由疏浚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3种浮游植物的生... 为评价沿海涉海工程建设过程中由疏浚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3种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d的试验时间里,悬浮物对3种浮游植物的生长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悬浮物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96h半抑制率96h-EC50=3.93g/L,悬浮物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的96h半抑制率96h-EC50=3.65g/L,悬浮物对小球藻生长的96h半抑制率96h-EC50=5.03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浮游植物 亚心形扁藻 湛江等鞭金藻 小球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港区底泥悬浮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兰涛 杨锋 +3 位作者 陆建明 林尤通 梁晓军 黄一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91-94,共4页
模拟吹填、疏浚等海上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底泥悬浮物浓度下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成活影响。结果表明:海水中底泥悬浮物浓度超过10mg/L,持续时间超过12h时,将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产生影响,随着悬浮物实验浓度... 模拟吹填、疏浚等海上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底泥悬浮物浓度下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成活影响。结果表明:海水中底泥悬浮物浓度超过10mg/L,持续时间超过12h时,将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产生影响,随着悬浮物实验浓度的递加,仔虾的死亡率从13.33%增至96.67%;超过80mg/L,且持续时间超过48h,将对凡纳滨对虾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全部仔虾的死亡;悬浮物对凡纳滨对虾的12h、24h、36h和48h半致死量(LC50)分别为54.56、40.29、25.8和19.1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悬浮物 凡纳滨对虾 仔虾 致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湾及其附近海域近5年海水中氮、磷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袁旗 许振勇 +5 位作者 彭华强 陆建明 黄履才 梁晓军 莫怡玉 梁巧玲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4期41-45,共5页
根据2011~2015年湛江湾海水质量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中的无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以及活性磷酸盐的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呈明显上升趋势,2015年较2011年平均浓度增加了1倍;2015年无机氮的年平均浓度比2... 根据2011~2015年湛江湾海水质量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中的无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以及活性磷酸盐的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呈明显上升趋势,2015年较2011年平均浓度增加了1倍;2015年无机氮的年平均浓度比2011年略有增加,增加的主要因素为亚硝酸盐和氨氮,而硝酸盐的浓度低于2011年。根据近5年的监测数据,湛江湾海水中无机氮年平均浓度最高为2013年,活性磷酸盐年最高浓度为2015年。N、P的原子比值可以表征水体接收营养盐输入负荷的结构特征,2011~2015年间湛江湾海水中N/P比值范围在4.02~9.88之间。2011年C_(DIN)/C_(PO4-P)的比值范围为4.19~14.62之间;2012年为2.26~19.46之间;2013年为6.31~31.78之间;2014年为3.15~26.12之间;2015年为2.04~13.17之间;五年间站位1#、11#、12#、13#、14#的N/P比值范围在11.10~14.24之间,接近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的营养盐结构,具有赤潮暴发的潜在风险。应用DIN和PO_4-P值结合潜在性富营养化分类分级模式对湛江湾海域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湛江湾海域在时间上处于氮中等限制潜在富营养(Ⅴ_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湾 环境调查 营养盐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近海水质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雷州半岛海域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付东洋 张莹 +5 位作者 刘大召 丁又专 栾虹 杨锋 梁晓军 黄一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建立适用于近岸海域水质的评价模型,依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构建了1个包含13种水质指标信息、共计400个假设采样站位的数据样本。通过计算其KMO统计量、球形检验及相关矩阵发现,各水质指标间存在较大相关性,故可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为建立适用于近岸海域水质的评价模型,依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构建了1个包含13种水质指标信息、共计400个假设采样站位的数据样本。通过计算其KMO统计量、球形检验及相关矩阵发现,各水质指标间存在较大相关性,故可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针对13个水质指标,仅前2个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是有效的,且它们可以代表原假设数据81.25%的信息。利用前2个主成分建立了可完全区分四类水质的自动分类图版,即水质评价模型。根据上述水质评价模型绘制了2010年雷州半岛近岸海域的水质类型专题图。分析表明,雷州半岛的湛江港湾、鉴江口海域及铁山港区为第四类水质,东海岛西南、鉴江口外海、徐闻东北角海域、流沙湾及江洪港海域为三类水质,其它区域为一、二类水质。本研究较好地反应了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水质分布状况,可为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及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海域 近海水质 自动评价模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刺网调查的雷州湾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学锋 吕少梁 +2 位作者 黄一平 杨锋 李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8月在雷州湾开展的4个航次的流刺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游泳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相对资源丰度及其影响因子。共鉴定游泳动物113种,隶属于5纲16目49科86属;其中鱼类(82种)和软甲纲(27种)分别占出现总种类数的72.5%...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8月在雷州湾开展的4个航次的流刺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游泳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相对资源丰度及其影响因子。共鉴定游泳动物113种,隶属于5纲16目49科86属;其中鱼类(82种)和软甲纲(27种)分别占出现总种类数的72.5%和23.9%。种类的丰度排序结果显示,重要性居前10位的种类中,近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各2种,甲壳类6种。该海域群落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由湾内向湾口海域呈递增趋势;分类多样性指数(Δ)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相关(Pearson test,P<0.01),能更全面地反映游泳生物群落特征。基于RAD的建模分析表明,Mandelbrot模型拟合优度最佳(AIC=485),初步推断该群落总体处于生态竞争占优势的动态平衡。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质量(B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尾数(NPUE)与环境因子分析表明:1)水体溶解氧(DO)极显著影响BPUE(P<0.01),而溶解氧、水温及季节变动与水温交互作用显著影响NPUE(P<0.05)。2)流刺网的网具长度、站位的地理位置差异对BPUE、NPUE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调查海域湾内、湾中和湾口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季节、空间差异较小,仅NPUE的分布存在显著季节波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刺网 游泳生物 多样性 广义线性模型 雷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海域水质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莹 谢仕义 杨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针对海洋水质评价问题,建立了一套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各水质指标权重关系,继而参考权重关系依照海水水质分类标准建立分类样本,最终通过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判别函数实现水体自动分类的方案。该方案在粤西海域,水体分类回判符合率达到9... 针对海洋水质评价问题,建立了一套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各水质指标权重关系,继而参考权重关系依照海水水质分类标准建立分类样本,最终通过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判别函数实现水体自动分类的方案。该方案在粤西海域,水体分类回判符合率达到91.4%。依据自动分类结果绘制了粤西海域2008—2010年水体分布专题图,为粤西海域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海域 水体分类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管中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卓智 莫怡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0,共3页
建立了塑料管中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消除了玻璃容器中杂质的干扰。方法空白值低,检出限为0.006mg/L,测定实际水样的精密度≤3.0%,加标回收率为98.4%~104%,与次溴酸盐氧化-分光光度法作比对,结果基本... 建立了塑料管中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消除了玻璃容器中杂质的干扰。方法空白值低,检出限为0.006mg/L,测定实际水样的精密度≤3.0%,加标回收率为98.4%~104%,与次溴酸盐氧化-分光光度法作比对,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管 氧化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氨氮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总氮 被引量:19
14
作者 莫怡玉 茅丽秋 吴卓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年第4期47-49,共3页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总氮,用螺纹盖聚四氟乙烯消化管代替比色管,称重法校正体积,加大NaOH用量,讨论了干扰及消除办法。方法在0μg^2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6 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1.5%...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总氮,用螺纹盖聚四氟乙烯消化管代替比色管,称重法校正体积,加大NaOH用量,讨论了干扰及消除办法。方法在0μg^2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6 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1.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9.2%~102%,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硝酸盐氮时还原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莫怡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仪器测定 分子吸收光谱法 还原时间 硝酸盐氮 气相 恒温水浴 监测分析方法 溶液反应 第四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泥悬浮物对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仔虾生物毒性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兰涛 杨锋 黄一平 《水产养殖》 CAS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为评价疏浚、吹填过程中产生的底泥悬浮物对南海区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影响,根据《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死毒性的测定》方法,对南海区凡纳滨对虾仔虾的生物毒性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区海水中底泥悬浮物浓度超过10m... 为评价疏浚、吹填过程中产生的底泥悬浮物对南海区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影响,根据《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致死毒性的测定》方法,对南海区凡纳滨对虾仔虾的生物毒性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区海水中底泥悬浮物浓度超过10mg/L,持续12h,对凡纳滨对虾仔虾产生一定的致死效应。底泥悬浮物浓度超高80mg/L,且持续48h以上,将对仔虾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全部仔虾的死亡。根据仔虾的死亡概率和底泥悬浮物浓度对数,分别计算出12h、24h、36h、48h的半致死量(LC50)为54.56、40.29、25.89、19.1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悬浮物 凡纳滨对虾仔虾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沉积物中的硫化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粱巧玲 吴卓智 +1 位作者 莫怡玉 陈宇波 《海洋与渔业》 2007年第3期24-25,共2页
本文将海洋规范的酸化吹气前处理方法与行业标准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硫化物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求得沉积物中的硫化物含量.该法的操作简便,有较好的精密度,结果可靠.所得加标回收率为95%,相对标准偏差为3.0%.
关键词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沉积物 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量法自校验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的程序与效果
18
作者 茅丽秋 吴卓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3-245,共3页
玻璃量器所标示的容积与其真实容积之间都有误差,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自校验既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又不影响检测工作的正常运作。文章采用衡量法对常用的玻璃量器进行了自校验,容量误差在国家规定的允差之内的才能用于样品检... 玻璃量器所标示的容积与其真实容积之间都有误差,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自校验既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又不影响检测工作的正常运作。文章采用衡量法对常用的玻璃量器进行了自校验,容量误差在国家规定的允差之内的才能用于样品检测,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经过自校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未知样测定都能顺利通过,项目的校准曲线经常能做到相关系数R≥0.999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量法 自校验 玻璃量器 程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石墨弯面平台石墨管
19
作者 吴卓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石墨平台 原子吸收分析技术 石墨管 吸光值 环境监测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囊藻的危害及防治探讨
20
作者 黄一平 杨锋 +1 位作者 吴银笑 陈宇波 《海洋与渔业》 2006年第9期16-17,共2页
  赤潮,亦称红潮,是海洋中某一种或多种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使一定范围内的海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赤潮作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之一,主要危害...   赤潮,亦称红潮,是海洋中某一种或多种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使一定范围内的海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赤潮作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之一,主要危害在于破坏海洋环境,造成大量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生物死亡,严重破坏捕捞业、水产养殖业的正常生产,有的甚至通过鱼、贝类生物体将毒素传给人类,严重时将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