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FEB调控--肾脏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婷婷 王淑君 +4 位作者 杨陈 吴洪銮 李志航 刘华锋 刘伟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4-759,共6页
2017年世界肾脏病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亿,接受透析的患者人数近40万,透析年治疗费用约10万,政府医保和患者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肾脏疾病病因复杂,大多数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治疗也多依赖于经验性、对症... 2017年世界肾脏病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亿,接受透析的患者人数近40万,透析年治疗费用约10万,政府医保和患者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肾脏疾病病因复杂,大多数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治疗也多依赖于经验性、对症性治疗。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明确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病因性治疗才能有效地遏制肾脏病向终末期肾脏病的进展。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具有众多细胞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TFEB也参与一些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TFEB在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肾脏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EB 肾细胞癌 糖尿病肾病 胱氨酸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非降糖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薛晶 杨陈 +1 位作者 安宁 刘华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3-596,共4页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应用于2型糖尿病,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已得到公认。二甲双胍除降血糖而间接起肾脏保护作用之外,新近研究发现,它还可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诱导...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应用于2型糖尿病,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已得到公认。二甲双胍除降血糖而间接起肾脏保护作用之外,新近研究发现,它还可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诱导自噬、抗衰老、抗氧化应激、抗内质网应激、抗炎、抗纤维化等,对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损伤起防治作用。该文就二甲双胍非降糖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非降糖作用 肾脏保护 AMPK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廖淑珍 招春飞 +3 位作者 施蕾 林洁平 刘华锋 潘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2-495,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具备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曾经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垃圾序列",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是参与免疫和炎症的重要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具备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曾经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垃圾序列",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是参与免疫和炎症的重要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扮演着关键角色,还有望成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但目前大部分研究只停留在差异性表达的阶段,关于lncRNA在其发病机制中精细的分子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其未来的临床应用也需更多的探讨和验证。本文主要对lncRNA的概述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注射顺铂诱导小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统生 郭赟 +7 位作者 杨陈 安宁 叶霖 唐皓璇 黄希杰 许勇芝 潘庆军 刘华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8,共9页
目的构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小管损伤指标和间质纤维化程度随顺铂造模剂量的改变,为研究从AKI到CKD进展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低、中... 目的构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小管损伤指标和间质纤维化程度随顺铂造模剂量的改变,为研究从AKI到CKD进展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顺铂模型组。模型组小鼠按5、7、10 mg/kg顺铂腹腔注射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构建模型。处死小鼠后,留取标本进行相关检测。检测血浆肌酐和24 h尿蛋白排泌量来评估小鼠肾功能;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和尿液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以评估肾小管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CD3阳性T细胞和免疫荧光法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以评估肾脏纤维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注射顺铂浓度的升高,小鼠肾脏损伤越明显,其中10 mg/kg顺铂高剂量组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顺铂高剂量组小鼠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血浆肌酐浓度和24 h尿蛋白排泌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空泡变性等病理学改变显著,肾组织KIM-1表达显著上升(P<0.05),尿NAG水平升高;肾组织浸润的CD3阳性T细胞和F4/80阳性巨噬细胞增多;肾组织天狼星红染色阳性胶原纤维区域显著增多(P<0.001),胶原I和α-SMA表达也明显增多(P<0.01),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结论反复注射4周10 mg/kg顺铂可诱导小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可为研究AKI向CKD的转化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管-间质损伤 顺铂 巨噬细胞 肾损伤分子1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酶体与肾固有细胞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婷 王淑君 +3 位作者 唐皓璇 杨陈 潘庆军 刘华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溶酶体是一种富含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是胞内主要的降解工厂,参与物质分泌、质膜修复、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其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发现,肾固有细胞溶酶体功能障碍参与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溶酶体功能障碍可导致足细... 溶酶体是一种富含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是胞内主要的降解工厂,参与物质分泌、质膜修复、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其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发现,肾固有细胞溶酶体功能障碍参与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溶酶体功能障碍可导致足细胞自噬受阻,诱发足细胞的转分化和损伤;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损伤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诱导其凋亡;系膜细胞溶酶体损伤可导致其Ⅰ型胶原蛋白降解减少;溶酶体组织蛋白酶-S及α-半乳糖苷酶-A表达异常与肾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综上,溶酶体功能障碍与肾固有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阐明溶酶体在肾固有细胞的作用,有望为明确慢性肾病肾固有细胞的损伤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 足细胞 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系膜细胞 内皮细胞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条件性Atg5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小荣 黄衍恒 +5 位作者 叶霖 杨陈 汤济鑫 安宁 刘建兴 刘华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0-775,共6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巨噬细胞条件性Atg5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巨噬细胞自噬在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引进LysM-Cre小鼠与Atg5^flox/+小鼠进行杂交、Atg5^flox/+小鼠自交,分别获得基因型为Atg5^flox/+Cre^+/-和Atg5^flox... 目的构建并鉴定巨噬细胞条件性Atg5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巨噬细胞自噬在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引进LysM-Cre小鼠与Atg5^flox/+小鼠进行杂交、Atg5^flox/+小鼠自交,分别获得基因型为Atg5^flox/+Cre^+/-和Atg5^flox/flox Cre^-/-的子代小鼠;将上述两种基因型的子代小鼠杂交,得到巨噬细胞条件性Atg5基因敲除小鼠(Atg5^flox/flox Cre^+/-,Atg5^-/-)和对照小鼠(Atg5^flox/flox Cre^-/-,Atg5^+/+)。提取小鼠鼠尾组织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DNA水平判断小鼠基因型;提取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RNA和蛋白,利用基因测序和Western blot技术检验Atg5基因的敲除效果。结果成功建立巨噬细胞条件性Atg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该小鼠存活并且可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巨噬细胞Atg5基因敲除成功;且与Atg5^+/+小鼠相比,Atg5^-/-小鼠自噬基础水平低下(p62明显增多,LC3Ⅱ明显减少),对于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刺激不能恢复到正常基础水平。结论利用Cre/loxp系统,本研究成功构建并鉴定出条件性巨噬细胞Atg5基因敲除小鼠,为在动物水平研究巨噬细胞自噬在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Atg5基因 基因敲除 自噬 基因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小群 陆兴 +3 位作者 廖淑珍 招春飞(综述) 刘华锋 潘庆军(审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7-1402,1406,共7页
当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防治策略有限,临床疗效仍欠佳。已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可通过负性调节,维持免疫细胞的稳态和机体的健康。因此,深入探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 当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防治策略有限,临床疗效仍欠佳。已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可通过负性调节,维持免疫细胞的稳态和机体的健康。因此,深入探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等的发生和发展中,PD/PD-L1在多种免疫细胞功能紊乱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有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故本文就PD-1/PD-L1在SLE和RA中的研究现状,及以其为靶点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前景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PD-1 PD-L1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B调控机制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小翠 杨陈 +1 位作者 李志航 刘华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02-906,共5页
转录因子EB(TFEB)是具有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分子结构的转录因子,在维持细胞稳态等过程中至关重要。TFEB作为维持细胞自噬-溶酶体稳定的转录因子,其异常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其调节机制及其靶向调节药物的研究均... 转录因子EB(TFEB)是具有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分子结构的转录因子,在维持细胞稳态等过程中至关重要。TFEB作为维持细胞自噬-溶酶体稳定的转录因子,其异常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其调节机制及其靶向调节药物的研究均有一定进展。该文对目前TFEB的调节机制和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与TFEB调节异常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EB 调节机制 磷酸化修饰 乙酰化修饰 抑制因子互作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招春飞 李文生 +3 位作者 廖淑珍 王思捷 刘华锋 潘庆军(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3-F0003,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两种常见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可选的临床药物仍有限,治疗效果尚不尽如人意。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近发现和被认知的,具有生物标志物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非编码RNA。近年,circRNA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两种常见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可选的临床药物仍有限,治疗效果尚不尽如人意。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近发现和被认知的,具有生物标志物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非编码RNA。近年,circRNA在SLE和RA中的研究获得广泛关注,多种circRNAs被发现在SLE和RA患者中差异性表达,且circRNA可通过与microRNA等结合发挥其调控作用,进而参与SLE和RA发病。基于新近的研究报道,本文对circRNA在SLE和RA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环状RNA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思捷 廖淑珍 +2 位作者 招春飞 吴平 潘庆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可选的药物有限,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RA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治疗风险。MSCs可排泌多种功能性外泌体(MSCs-Exos),MSCs-Exos不但具备MSCs的疗效,且可显著降低M... 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可选的药物有限,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RA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治疗风险。MSCs可排泌多种功能性外泌体(MSCs-Exos),MSCs-Exos不但具备MSCs的疗效,且可显著降低MSCs的治疗风险。随着Exos研究技术的成熟,以及更多的动物模型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MSCs-Exos有望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鼠源到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改造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蕾 林洁平 +3 位作者 廖淑珍 招春飞 刘华锋 潘庆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8-532,共5页
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一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的鼠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的全人源单抗,新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 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一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的鼠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的全人源单抗,新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和测序技术等。同时,通过改变全人源单抗的糖基化水平、优化单抗亲和力成熟技术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亲和力。目前,全人源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受到行业关注,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平衡在降低其免疫原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亲和力等,仍寄希望于新的技术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 全人源 单克隆抗体 糖基化 单细胞分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7介导线粒体和溶酶体互作机制新进展
12
作者 陈研色 潘庆军 +1 位作者 刘华锋 王淑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0-127,共8页
溶酶体不仅是细胞中物质的降解中心,更是许多物质代谢过程和细胞生长的重要代谢传感器,类似的,线粒体也是决定细胞命运的主要代谢中心,两者通过相互作用对细胞代谢进行共同调节,溶酶体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或相互作用异常,与代谢性疾病、神... 溶酶体不仅是细胞中物质的降解中心,更是许多物质代谢过程和细胞生长的重要代谢传感器,类似的,线粒体也是决定细胞命运的主要代谢中心,两者通过相互作用对细胞代谢进行共同调节,溶酶体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或相互作用异常,与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和溶酶体贮积症等疾病存在密切关系。目前我们认识到线粒体与溶酶体通过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衍生的囊泡和线粒体-溶酶体膜接触位点等途径进行相互作用。然而,调控这些途径的机制尚未明确,近年,研究表明,Rab7蛋白参与了线粒体和溶酶体相互交谈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线粒体自噬体形成,线粒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以及线粒体-溶酶体接触与解离的过程等等。因此,本文对Rab7在线粒体与溶酶体相互交谈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这将为线粒体与溶酶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溶酶体 线粒体-溶酶体互作 Rab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