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彩鹏 谭敏 +3 位作者 徐茜茜 黄少珍 马久栋 唐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1331,共6页
目的报道1例73岁具有潜伏性结核合并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因消化道溃疡存在激素使用禁忌,联合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预防、... 目的报道1例73岁具有潜伏性结核合并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因消化道溃疡存在激素使用禁忌,联合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肾病综合征缓解,其中尿蛋白由约8 g降至1 g以下,疾病控制良好。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孢素能使患者肾病综合征部分缓解甚至接近完全缓解。对于合并潜伏性结核、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使用单抗类生物制剂等免疫抑制剂应注意预防感染。当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用药多时,使用环孢素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监测血药浓度,治疗期间定期随访患者,警惕肾功能不全、感染等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对保证疾病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环孢素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机理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英华 肖为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3,共2页
ILIB提供的生物能量改善红细胞的聚集性 ,ILIB提供的生物信息和生物能量调整红细胞的变形性 。
关键词 氦氖激光 血管 照射 血液流变学性质 低强度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地区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附120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玮玲 林华鹏 刘华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0-1151,共2页
目的探讨粤西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对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最多见,多合并肾小球IgM沉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肾小... 目的探讨粤西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对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最多见,多合并肾小球IgM沉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肾小球IgM检出率较系膜增生性型高。结论 IgA肾病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构成比可能有地区差异;临床上易将其他肾小球疾病误诊为IgA肾病;肾小球免疫沉积性质和程度可能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IgM沉积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与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梁铭海 苏伟强 +1 位作者 梁崇孝 刘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00-301,共2页
38例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卡托普利、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并与对照组36例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心衰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动脉血气及肾功能均有明显好转,而对照组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 38例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卡托普利、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并与对照组36例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心衰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动脉血气及肾功能均有明显好转,而对照组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卡托普利、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应用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多巴胺 酚妥拉明 肺心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5
作者 林辉斌 苏伟强 +1 位作者 莫俊德 陈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93-494,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规则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予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予胸腔间断抽... 目的:观察和评价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规则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予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予胸腔间断抽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胸液引流量、胸液消失天数、住院平均天数、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包裹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继发感染、血气胸并发症、穿刺晕针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明显优于间断抽液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对照组 深静脉 导管引流 胸腔内置管引流 胸液 结论 显著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例肺癌临床分析
6
作者 陈峙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