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洁 徐大宝 +4 位作者 金毅然 罗桑 杨澈 邹晓洁 刘丹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21~202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TCRA的中、重度两组IUA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不同雌激素用量,组内再分为A组(4 mg/d)和B组(6 mg...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21~202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TCRA的中、重度两组IUA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不同雌激素用量,组内再分为A组(4 mg/d)和B组(6 mg/d)。2月后复查宫腔镜,3月后随访月经量、B超检测分泌期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纤维化及血流相关因子。结果:①重度IUA组内,A_(2)组与B_(2)组在宫腔再粘连率无差异,B_(2)组子宫内膜上皮化满意率及子宫内膜腺管密度满意率优于A_(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IUA组内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月:重度IUA组内,两组在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ET)、子宫内膜容积(EV)、子宫内膜血流值(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化血流指标)、子宫动脉血流值(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中度IUA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标志物检测:重度IUA组内B_(2)组的增殖标志物(Ki-67)及血管生成标志物(CD31、CD34、CD146、b-FGF、VEGF)表达较A_(2)组高,而纤维化标志物(α-SMA、TGF-β1)表达较A_(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IUA组内A_(1)组和B_(1)两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A术后短期应用相对大剂量雌激素(6 mg/d)可以通过对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的改善促进子宫内膜更好地修复,而对中度IUA子宫内膜修复影响没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雌激素 子宫内膜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弥漫性平滑肌瘤病个体化治疗后成功妊娠5例
2
作者 陈姝丹 贺斯黎 +1 位作者 李瑞珍 程春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9-1105,共7页
目的:目前,子宫切除术是子宫弥漫性平滑肌瘤病(diffuse uterine leiomyomatosis,DUL)唯一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希望保持生育能力的DUL患者来讲,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总结与分析了5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DUL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过程... 目的:目前,子宫切除术是子宫弥漫性平滑肌瘤病(diffuse uterine leiomyomatosis,DUL)唯一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希望保持生育能力的DUL患者来讲,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总结与分析了5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DUL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旨在为同类患者实施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例有生育愿望DUL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肌瘤分布特点,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例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1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hysteroscopic myomectomy, HM)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RM),1例行HIFU治疗联合HM及LRM,1例行药物治疗联合分期HM,1例行HIFU治疗联合分期HM和药物治疗。分析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5例患者月经量或痛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3例患者发生轻度宫腔粘连。5例患者均成功妊娠,其中1例因慢性高血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于孕34周行剖宫产,其余4例均足月剖宫产分娩。发生胎盘植入3例,产后出血2例。在远期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因月经量增多于产后2年行子宫全切术,其余4例病情稳定。结论:根据DUL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保留其生育功能,辅助其成功妊娠并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弥漫性平滑肌瘤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生育力保留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调控miR-15a激活Bag5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潘琼 胡馨予 郭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9-1119,共11页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AD的进展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5a和Bag5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AD神经细...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AD的进展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5a和Bag5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AD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通过给SD大鼠脑部注射Aβ42构建AD大鼠模型,并使用Aβ42处理SH-SY5Y细胞构建AD细胞模型。采用莫里斯(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尼氏(Niss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形态以及数量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Bag5相互作用的上游miRNA;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miR-15a和Bag5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g5、Bax和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iR-15a敲减或过表达载体以及Bag5敲减载体处理大鼠和细胞,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5a与Bag5之间的结合关系。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HE染色和Nissl染色结果表明A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且Aβ可诱导AD大鼠中神经细胞凋亡和抑制miR-15a表达。与正常细胞相比,Aβ处理可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g5的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和miR-15a表达,过表达miR-15a会进一步加强Aβ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效果,而敲减miR-15a的表达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均P<0.01)。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miR-15a与Bag5存在负向靶向关系。且与单独敲减Bag5相比,敲减miR-15a和Bag5共转染会显著提高细胞活力以及Bag5的表达,同时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率以及Bax、Caspase-3的表达,体内实验也得到一致的结果(均P<0.01)。结论:Aβ可抑制miR-15a的表达,进而诱导Bag5表达,以激活Bag5对于Aβ引起凋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细胞凋亡 Bag5 miR-1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adipogenesis”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s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elvic organ prolapse
4
作者 ZHOU Yanhua YAN Dayu +3 位作者 ZHANG Xiulan LI Xuhong YAN Wenguang JIANG Li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8-1820,共13页
Objective: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s a common condi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due to aging.Some women experience POP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ir ... Objective: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s a common condi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due to aging.Some women experience POP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is a critical pelvic support structur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OP using transcriptomic analysis.Methods:Transcriptomic data of uterosacral ligament tissu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ublic dataset GSE28660,which includes samples from 4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OP,4 with primary POP,and 4 without POP.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identified between recurrent POP and both primary and non-POP groups.Further analysis included intersection analysis of DEGs,gene ontology enrichment,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 construction,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single-sample GSEA,and xCell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recurrent POP.Additionally,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fference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simulated vaginal delivery(SVD)rat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ovariectomy.Results:Compared with primary POP and non-POP groups,recurrent POP exhibited activation of adip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related pathways,while pathways related to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contraction were downregulated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Nine key DEGs(ADIPOQ,FABP4,IL-6,LIPE,LPL,PCK1,PLIN1,PPARG,and CD36)were identified,with most enriched in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ignaling pathway.These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ipid accumulation,monocyte infiltration,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Urodynamic testing revealed that the bladder leak point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variectomized SVD rats,both of which had higher values than the sham group.Masson staining showed pronounced adipogenesi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of ovariectomized SVD rats,along with reduced collagen and muscle fibers compared to the sham and non ovariectomized SVD groups.Furthermore,real-time RT-PCR confirme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expression of key DEGs,including ADIPOQ,IL-6,PCK1,and PLIN1,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s of ovariectomized SVD rats.Conclusion:Adip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may contribute to its reduced supportive function,potentially leading to recurrence POP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t pelvic organ prolapse uterosacral ligament ADIPOGENESIS INFLAMMATION TRANSCRIPTO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被引量:61
5
作者 徐大宝 何亚琼 +2 位作者 刘慧 万亚军 薛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有效性。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行宫腔镜下矫形术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且术后均随访1年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有效性。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行宫腔镜下矫形术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且术后均随访1年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9例经期延长者术后经期正常;术前1例经期延长伴不孕患者术后经期正常,但1年后仍未孕;术前1例经间期出血者症状消失;术前1例性交后出血者术后仍有症状。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阴道出血 宫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侧支动脉的形成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叶斌 田婷婷 +3 位作者 梁琪 邵明杰 赵珊珊 米春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3-1228,共6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发现侧支动脉形成的概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资料,并根据有无侧支动脉的形成将患者分成有侧支动脉组(3...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发现侧支动脉形成的概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资料,并根据有无侧支动脉的形成将患者分成有侧支动脉组(34例)及无侧支动脉组(对照组,110例)。记录可能引起侧支动脉形成的各项参数,分别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20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有侧支动脉形成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发病率为23.4%。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胎盘前置(RR=78.556,95%CI:2.869~2 150.651,P=0.010)、盆腔炎症(RR=6.633,95%CI:1.595~27.592,P=0.009)、人流手术史(RR=18.381,95%CI:1.683~200.752,P=0.017)及子宫肌瘤或腺肌症(RR=12.580,95%CI:1.004~157.550,P=0.050)与剖宫产瘢痕妊娠侧支动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结论:前置胎盘、盆腔炎症、人流手术史以及子宫肌瘤或腺肌症是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侧支动脉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剖宫产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侧支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程度及其螺旋动脉和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彭梅 喻玲 +1 位作者 丁依玲 周昌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的浸润程度及螺旋动脉和微血管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及正常妊娠产妇各20例。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胎盘床底蜕膜和子宫浅肌层中滋养细胞的浸润程度及螺旋动脉和...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的浸润程度及螺旋动脉和微血管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及正常妊娠产妇各20例。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胎盘床底蜕膜和子宫浅肌层中滋养细胞的浸润程度及螺旋动脉和微血管的变化。结果3组滋养细胞的浸润程度的差异主要在子宫浅肌层,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浅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滋养细胞浸润密度自>1/2底蜕膜层及肌层内,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胎盘床底蜕膜、子宫浅肌层螺旋动脉平均管腔面积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小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螺旋动脉平均管壁厚度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大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螺旋动脉生理性变化及病理性变化主要发生在子宫浅肌层:螺旋动脉有生理性变化的发生率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病理性变化的发生率在子痫前期重度组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子痫前期组中螺旋动脉的生理性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深度和密度呈正相关(均P<0.05);病理性变化与滋养浸润深度及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其生理性变化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病理性变化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子宫浅肌层的深度和密度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正常妊娠胎盘床子宫浅肌层有62.50%的螺旋动脉管壁中可见滋养层细胞浸润,而子痫前期重度组产妇仅见27.50%(P<0.01)。胎盘床底蜕膜及子宫浅肌层微血管密度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存在滋养细胞浅浸润。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改变及胎盘床螺旋动脉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主要发生在子宫浅肌层中,且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微血管密度自底蜕膜开始减少,提示子痫前期胎盘床微血管发育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床 螺旋动脉 微血管密度 滋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sure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治疗无性生活子宫黏膜下肌瘤6例 被引量:29
8
作者 蒋建发 万亚军 薛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8-280,共3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肿瘤,育龄期女性的患病率达20%~25%,其中黏膜下肌瘤占5.5%~16.6%[1],可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宫腔镜电切术是有性生活女性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肿瘤,育龄期女性的患病率达20%~25%,其中黏膜下肌瘤占5.5%~16.6%[1],可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宫腔镜电切术是有性生活女性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无性生活的女性,黏膜下肌瘤的诊断和治疗较困难,为避免处女膜损伤,目前国内外主要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但此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量 性生活 肌瘤 黏膜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雄黄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立杰 王陆颖 +3 位作者 肖松舒 李月燃 程春霞 薛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8-1075,共8页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不同宫颈癌细胞株Hela(HPV18阳性,腺癌),Caski(HPV16阳性,鳞癌),C33A(HP V阴性,腺癌)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种不同宫颈癌细胞,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10,2 0,4 0 mg/L)纳米雄黄作用于不同宫颈癌细胞2 4,4 8,...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不同宫颈癌细胞株Hela(HPV18阳性,腺癌),Caski(HPV16阳性,鳞癌),C33A(HP V阴性,腺癌)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种不同宫颈癌细胞,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10,2 0,4 0 mg/L)纳米雄黄作用于不同宫颈癌细胞2 4,4 8,7 2,9 6 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纳米雄黄混悬液(5,10,20,40 mg/L)作用于Caski,Hela,C33A细胞24,48,72,96 h,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率波动于9.02%~49.06%,以20 mg/L质量浓度组为例,抑制率Caski(39.15%)>Hela(36.17%)>C33A(30.56%)。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早期凋亡、中晚期凋亡细胞均增加,凋亡率(早期+中晚期凋亡率)波动于19.29%~99.54%,以20 mg/L质量浓度组为例,凋亡率Caski(60.43±2.88)%>Hela(41.95±3.01)%>C33A(43.49±2.19)%。细胞周期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组(20,40 mg/L)对Hela,Caski细胞有G2/M期阻滞。结论:纳米雄黄混悬液可抑制不同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对Caski细胞的作用最强,对Hela细胞次之,对C33A细胞相对最弱。对HPV阳性的细胞可产生G2/M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雄黄 宫颈癌 凋亡 E6 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40
10
作者 邓新粮 肖松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与母体外周血vWF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梅 丁依玲 +1 位作者 喻玲 周昌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的表达与母体外周血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妊娠产...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产妇胎盘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的表达与母体外周血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妊娠产妇、子痫前期轻度及子痫前期重度产妇各20例,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母体外周血vWF的浓度;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HIF-1α蛋白在子痫前期重度组胎盘床中的表达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vWF浓度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母体外周血中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盘床HIF-1α蛋白的表达与母体外周血vWF浓度呈正相关(r1=0.65,P<0.001);母体外周血vWF浓度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2=0.61,P<0.001)。结论:HIF-1α和vWF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床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P2,iASPP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欧阳密霞 胡媛 曾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2,ASPP2)、ASPP家族抑制成员(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PP2,iASPP,p53在5...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2,ASPP2)、ASPP家族抑制成员(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PP2,iASPP,p53在51例早期宫颈癌、5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期、48例CIN I期及4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SPP2,iASPP与p53的相互关系。结果:p53阴性时,ASPP2在宫颈癌组、CIN Ⅱ-Ⅲ组、CIN I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且CIN Ⅱ-Ⅲ组、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SPP在宫颈癌组、CIN Ⅱ-Ⅲ组、CIN Ⅰ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且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时,ASPP2和iASPP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P2和iASPP可能通过调节野生型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参与早期宫颈癌的发生,ASPP2和iASPP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潜在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53凋亡刺激蛋白2 ASPP家族抑制成员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囊瘤1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媛 曾飞 +1 位作者 薛敏 肖松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2-1365,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囊瘤发病率极低,常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影像学检查提示宫内肿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可最终确诊。目前...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囊瘤发病率极低,常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影像学检查提示宫内肿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可最终确诊。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通常采取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囊瘤 甲胎蛋白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中IGF-I、瘦素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红婴 薛敏 夏爱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8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5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及胎盘组织中IGF-1、leptin的水平。...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8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5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及胎盘组织中IGF-1、leptin的水平。结果: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分娩前和脐静脉血IGF-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l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且随子痫前期的病情加重,分娩前和脐静脉血IGF-I水平亦随之降低,leptin水平亦随之增加,各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IGF-I和leptin的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I和leptin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可作为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1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益民 刘华 李文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中Mta-1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中Mta-1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1、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子宫内膜癌中Mta-1、VEGF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或P〈0.01),而与患者年龄无关。Mta-1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2,P〈0.05)。结论:Mta-1和VEGF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表达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转移相关基因-1(Mta-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EGF)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生期产妇健康素养量表条目筛选 被引量:7
16
作者 戴婵媛 严谨 +1 位作者 许林勇 齐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8-563,共6页
目的:对围生期产妇健康素养量表条目池进行条目筛选,形成条目更可靠、更准确的围生期产妇健康素养量表。方法:运用Delphi法,请14名妇幼专家对研究者自行编写的56个条目的需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两轮函询,保留50个条目。用该条目池对350名产... 目的:对围生期产妇健康素养量表条目池进行条目筛选,形成条目更可靠、更准确的围生期产妇健康素养量表。方法:运用Delphi法,请14名妇幼专家对研究者自行编写的56个条目的需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两轮函询,保留50个条目。用该条目池对350名产后1~3 d的产妇进行横断面调查,选取其中10%的调查对象1周后重测。在这些数据基础上,运用χ2检验法、相关系数法(2种)、因子分析法、Cronbach’sα系数法、重测信度法6种方法进行条目筛选,保留3种或3种以上方法均不需删除的条目,组成最终量表。结果:重测结果Person相关系数为0.507(P=0.004)。通过6种筛选方法删除的条目数量分别为:1)χ2检验法删除9条;2)相关系数法1删除25条;3)相关系数法2删除1条;4)Cronbach’sα系数法删除19条;5)因子分析法删除8条;6)重测信度法删除37条。最终由33个条目组成围生期产妇健康素养量表。结论:运用6种条目筛选方法获得了精简后的量表,但距离推广应用还有很大距离,需要在人群中进行大样本调查,进行信效度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 产妇 健康素养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超声聚焦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疗效的临床因素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信 薛敏 +1 位作者 邓新粮 万亚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3-939,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远期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患者382例,聚焦超声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病理类型、年龄、病程长短、病变... 目的:探讨影响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远期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患者382例,聚焦超声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病理类型、年龄、病程长短、病变面积、瘙痒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缓解,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达99.74%。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变面积、不同病程、不同搔痒程度之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9.58,P<0.01;χ2=22.385,P<0.01;χ2=57.99,P<0.01;χ2=32.260,P<0.01;χ2=42.13,P<0.01)。结论:聚焦超声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与病理类型、年龄、病程长短、病变面积、瘙痒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疗效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绒毛滋养细胞AAH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米春梅 周昌菊 薛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AH)在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差异。方法:选取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有已知可能原因者20例为研究组1,未知原因者30例为研究... 目的:研究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AH)在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差异。方法:选取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有已知可能原因者20例为研究组1,未知原因者30例为研究组2。选取同期经B超证实胚胎存活,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稽留宫内时间长短不同将研究组分为≤4周组和>4周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绒毛滋养细胞中AAH的表达。结果:AAH在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滋养细胞胞浆及胞核表达,稽留流产患者绒毛滋养细胞中AAH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妇女(P<0.05)。有已知原因及未知原因稽留流产患者之间AAH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稽留流产患者胚胎稽留宫内时间长短不同,AAH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AH在滋养细胞胞浆及胞核中的低表达可能导致稽留流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 稽留流产 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青少年患者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春香 薛敏 +1 位作者 易开桂 丁四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350-2353,共4页
青少年期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心理成长压力。目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青少年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领域的关注。本研究对先心病青少年患者的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测评方法、影响因素、缓冲因素进行综述,以... 青少年期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心理成长压力。目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青少年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领域的关注。本研究对先心病青少年患者的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测评方法、影响因素、缓冲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有效干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青少年 心理行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易水晶 肖松舒 薛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0-942,共3页
宫颈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妊娠和清宫过程中均易引起大出血。子宫动静脉瘘是较为罕见的子宫及宫旁动静脉血管畸形性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经子宫动静脉栓塞术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成功保留子宫。
关键词 宫颈妊娠 子宫动静脉瘘 子宫动静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