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不同海拔梯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卫红
刘思凡
+3 位作者
向楚华
张洵
杨力
刘兴锋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探究区域尺度不同海拔梯度下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对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的CLCD土地覆盖数据集,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比分析2000...
探究区域尺度不同海拔梯度下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对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的CLCD土地覆盖数据集,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比分析2000~2020年不同海拔梯度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主要是农业用地和森林的相互转换,其中森林为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海拔越高优势度越大,且面积保持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取得良好成效,其次是农业用地,其面积逐年减少,是建筑用地的主要来源;②对比研究区各景观指数近20年来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内景观破碎程度降低,由小斑块向大斑块聚集,反映出湘西州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土地利用与开发逐渐规模化;高海拔山地地区也能因地制宜,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药材种植经济;③在湘西州划分的4个海拔梯度中,T1~T3梯度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较为接近,T4梯度才出现了明显差异。说明在以山地地形为主体的湘西州,海拔1500 m左右是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重要分界线。通过剖析湘西州的景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湘西州的景观规划发展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支持和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州
海拔梯度
景观指数
CLCD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湘西杉木人工林树高-胸径混合效应模型构建
被引量:
1
2
作者
隆吉辉
田银芳
汪超群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建立湘西杉木树高-胸径模型,分析定量、定性因子对林分树高生长的影响,为区域尺度树高估算提供参考。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法,筛选出显著性影响因子分别作为再...
建立湘西杉木树高-胸径模型,分析定量、定性因子对林分树高生长的影响,为区域尺度树高估算提供参考。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法,筛选出显著性影响因子分别作为再参数化变量与随机效应;在6个树高-胸径基础模型中选择拟合程度最好的模型作为最优基础模型;采用再参数化的方法引入密度(ρ)/1000变量,构建含林分密度的最优再参数化模型;在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著性定性因子对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影响,建立湘西杉木人工林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杉木人工林树高的显著性影响因子为胸径(P<0.01)、龄组(P<0.01)、林分密度(ρ<0.05)。6组候选基础模型中,N slund(Model 1)模型最优,其AIC、BIC值均最小,分别为154.7417、159.6544,R 2=0.5727;其参数a、b均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种再参数化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最优基础模型(Model 1)的。Model 1.1各参数均显著,确定系数R 2=0.6202,均方根误差RMSE=1.6159。3个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最优基础模型、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的;与最优基础模型、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相比,nlme 1.1、nlme 1.3的确定系数(R 2)分别提高了19.6%、10.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14.1%、8.9%。考虑到模型的简易程度,将nlme 1.1作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杉木人工林的最优混合效应模型。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采用再参数化方法、非线性混合效应法拟合的树高-胸径模型,其预测效果更具有优越性,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研究结果可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树高-胸径模型
再参数化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2023年湖南省林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刘思凡
汪超群
田银芳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7-25,共9页
植被覆盖度(FVC)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对评估区域生态安全与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林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3年Landsat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
植被覆盖度(FVC)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对评估区域生态安全与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林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3年Landsat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斜率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与交叉相关函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林地FVC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3年,湖南省林地FVC整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年均增长速率达1.08%,高植被覆盖等级区域比例由26.2%提升至54.5%,生态恢复成效显著。(2)林地FVC空间格局以“西南部与中南部较高、东北部与北部相对较低”为特征,FVC等级演替呈现出“低级别缩减、高级别扩张”的稳定优化趋势。(3)气温是驱动FVC长期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弱正相关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降水的驱动作用具有更强的区域异质性和短期波动性。综上所述,湖南省林地FVC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呈现出从扰动走向恢复的演替趋势。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区域差异化生态修复策略,科学统筹气候适应管理与人类干预手段,以提升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监测
时空变化
气候响应
湖南省林地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不同海拔梯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卫红
刘思凡
向楚华
张洵
杨力
刘兴锋
机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森林
生态研究实验站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林业科学研究所
龙山县林业局
吉首市林业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出处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基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廊道建设示范项目(2203-433100-04-01-525418)。
文摘
探究区域尺度不同海拔梯度下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对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的CLCD土地覆盖数据集,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比分析2000~2020年不同海拔梯度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主要是农业用地和森林的相互转换,其中森林为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海拔越高优势度越大,且面积保持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取得良好成效,其次是农业用地,其面积逐年减少,是建筑用地的主要来源;②对比研究区各景观指数近20年来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内景观破碎程度降低,由小斑块向大斑块聚集,反映出湘西州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土地利用与开发逐渐规模化;高海拔山地地区也能因地制宜,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药材种植经济;③在湘西州划分的4个海拔梯度中,T1~T3梯度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较为接近,T4梯度才出现了明显差异。说明在以山地地形为主体的湘西州,海拔1500 m左右是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重要分界线。通过剖析湘西州的景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湘西州的景观规划发展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支持和规划建议。
关键词
湘西州
海拔梯度
景观指数
CLCD数据集
Keywords
Xiangxi
altitude gradient
landscape index
CLCD dataset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西杉木人工林树高-胸径混合效应模型构建
被引量:
1
2
作者
隆吉辉
田银芳
汪超群
机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基金
湘西自治州生态廊道建设示范项目(2203-433100-04-01-525418)。
文摘
建立湘西杉木树高-胸径模型,分析定量、定性因子对林分树高生长的影响,为区域尺度树高估算提供参考。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法,筛选出显著性影响因子分别作为再参数化变量与随机效应;在6个树高-胸径基础模型中选择拟合程度最好的模型作为最优基础模型;采用再参数化的方法引入密度(ρ)/1000变量,构建含林分密度的最优再参数化模型;在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著性定性因子对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影响,建立湘西杉木人工林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杉木人工林树高的显著性影响因子为胸径(P<0.01)、龄组(P<0.01)、林分密度(ρ<0.05)。6组候选基础模型中,N slund(Model 1)模型最优,其AIC、BIC值均最小,分别为154.7417、159.6544,R 2=0.5727;其参数a、b均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种再参数化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最优基础模型(Model 1)的。Model 1.1各参数均显著,确定系数R 2=0.6202,均方根误差RMSE=1.6159。3个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最优基础模型、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的;与最优基础模型、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相比,nlme 1.1、nlme 1.3的确定系数(R 2)分别提高了19.6%、10.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14.1%、8.9%。考虑到模型的简易程度,将nlme 1.1作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杉木人工林的最优混合效应模型。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采用再参数化方法、非线性混合效应法拟合的树高-胸径模型,其预测效果更具有优越性,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研究结果可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树高-胸径模型
再参数化
混合效应模型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tree height-diameter model
reparametrization
mixed effect model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2023年湖南省林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刘思凡
汪超群
田银芳
机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林业科学研究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7-25,共9页
文摘
植被覆盖度(FVC)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对评估区域生态安全与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林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3年Landsat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斜率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与交叉相关函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林地FVC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3年,湖南省林地FVC整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年均增长速率达1.08%,高植被覆盖等级区域比例由26.2%提升至54.5%,生态恢复成效显著。(2)林地FVC空间格局以“西南部与中南部较高、东北部与北部相对较低”为特征,FVC等级演替呈现出“低级别缩减、高级别扩张”的稳定优化趋势。(3)气温是驱动FVC长期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弱正相关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降水的驱动作用具有更强的区域异质性和短期波动性。综上所述,湖南省林地FVC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呈现出从扰动走向恢复的演替趋势。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区域差异化生态修复策略,科学统筹气候适应管理与人类干预手段,以提升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监测
时空变化
气候响应
湖南省林地区域
Keywords
vegetation coverag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limate response
forest land in Hunan Province
分类号
S771.8 [农业科学—森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不同海拔梯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姚卫红
刘思凡
向楚华
张洵
杨力
刘兴锋
《湖北林业科技》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湘西杉木人工林树高-胸径混合效应模型构建
隆吉辉
田银芳
汪超群
《湖南林业科技》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0—2023年湖南省林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思凡
汪超群
田银芳
《湖南林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