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海波 李坚 +2 位作者 杨智 彭吒 廖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患者术前分期及术中吻合口位置,对98例T2期以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超低位Dixon术、改良Parks术和Miles术,并将患者分为Dixon组(39例)、改良Parks组(4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患者术前分期及术中吻合口位置,对98例T2期以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超低位Dixon术、改良Parks术和Miles术,并将患者分为Dixon组(39例)、改良Parks组(43例)、Miles组(1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与Dixon组相比,改良Parks组患者更加肥胖、肿瘤距肛缘距离更近、手术时间更长(均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改良Parks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住院总费用也更低(均P<0.05)。虽然改良Parks组患者术后早期的肛门功能较差,但随着规律的肛门功能锻炼,从术后6个月开始达到与Dixon组相近的水平(P>0.05)。与Miles组相比,改良Parks组患者在肿块大小、体型、肿瘤距肛缘距离、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改良Parks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总费用也更低(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保肛术式,不但可以为一部分原本只能行Miles术的患者保住肛门,而且术后患者恢复得更好、更快,虽然早期肛门功能较差,但可逐渐恢复至与Dixon术相当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 超低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