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维”定位
1
作者 黄显中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共13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为党的优良作风,确立其对于党的建设的根本铸魂地位;定位为党的革命事业,确立其对于不断...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为党的优良作风,确立其对于党的建设的根本铸魂地位;定位为党的革命事业,确立其对于不断夺取党的事业胜利的关键先导地位;定位为党的创新理论,确立其对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流地位;定位为党的实践智慧,确立其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的核心保障地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维”定位,为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态度演变
2
作者 李泽民 李永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少年中国》是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也是会员讨论主义的主要园地。会员自由研究与讨论各自信仰的主义,又共同从事社会主义的“预备”。学会编译学会丛书和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也注重马克思主义研究,还探讨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问... 《少年中国》是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也是会员讨论主义的主要园地。会员自由研究与讨论各自信仰的主义,又共同从事社会主义的“预备”。学会编译学会丛书和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也注重马克思主义研究,还探讨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问题。按照研究主义到确定学会主义的发展逻辑,共产派会员提出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共同主义,引发了主义问题的激烈争论。共产派坚定马克思主义,无政府派反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主义派进而提出以国家主义为学会主义,导致国家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争辩和对抗。从《少年中国》可见从会员个体到学会整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变化,也可窥见马克思主义在进步社团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中国》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的西耶斯因素
3
作者 刘建湘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在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转变和发展中,有着显著的西耶斯因素。在历史主体理论上,马克思遵循西耶斯对第三等级的社会经济论证和政治法律论证逻辑,基于劳动将革命阶级和革命意识的主体力量定格为无产阶级并主张实现人类的解放;在现代国... 在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转变和发展中,有着显著的西耶斯因素。在历史主体理论上,马克思遵循西耶斯对第三等级的社会经济论证和政治法律论证逻辑,基于劳动将革命阶级和革命意识的主体力量定格为无产阶级并主张实现人类的解放;在现代国家的起源和构建理论上,马克思基于西耶斯的制宪权理论,阐述了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宪法创建现代国家和通过人权承认市民社会的历史。研究西耶斯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生命力和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西耶斯 劳动 制宪权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芳 李伏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信仰问题是方向性问题、根本性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论述是对“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青年信仰问题的现实关切,也是对如何加强新时代青年信仰培育的积极回应... 信仰问题是方向性问题、根本性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论述是对“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青年信仰问题的现实关切,也是对如何加强新时代青年信仰培育的积极回应。其独特的理论意蕴表现在,将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整体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意义;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的逻辑关系,突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互联网平台传播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拓展了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信仰培育 立德树人 信仰 信念 信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创造性贡献
5
作者 谢辉元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60,共12页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他将历史知识视作指导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推动了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学重镇的形成;亲自参与中国史学的理论构建,掀起中共党史学习和研究运动,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他将历史知识视作指导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推动了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学重镇的形成;亲自参与中国史学的理论构建,掀起中共党史学习和研究运动,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史鉴智慧出色地运用于革命实践中,从史学价值论、史家群体与史学机构建设、史著创作、史学活动、史学经世等多个层面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延安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论要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文兵 荆世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2,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是其跨文化实践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反思和理解其文化来源和文化基础,阐明其文化内容和文化特性,确立其文化谱系和文化认同,把握其超越“西化”“儒化”“苏化”的文化逻辑,探索和展望其发展趋势。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是其跨文化实践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反思和理解其文化来源和文化基础,阐明其文化内容和文化特性,确立其文化谱系和文化认同,把握其超越“西化”“儒化”“苏化”的文化逻辑,探索和展望其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识,特别是跨文化意识,并通过对“中”、“西”、“马”及其关系的认识和解决鲜明地表现出来,实质上是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自我反思和自主筹划,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艰难探索,也是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思想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变革进程,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文化自觉的思想主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研究,能够同时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文化自觉研究、民族文化自觉研究与人类文化自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自觉 跨文化实践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条基本路径 被引量:8
7
作者 范贤超 范湘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共6页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着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审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一条是以民族形式理解、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着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审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一条是以民族形式理解、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般形态到特殊形态和中国传统哲学从古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的两个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在逻辑——兼论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 被引量:5
8
作者 谭志敏 方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35,39,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属于相对落后的领域,其改进有赖于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又以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为前提。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关注,环境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界方兴未艾的课题。本文... 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属于相对落后的领域,其改进有赖于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又以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为前提。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关注,环境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界方兴未艾的课题。本文从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出发,试图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在关联,从环境教育角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为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沧南 彭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经过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态转变为中国形态,在中国具体化;第二飞跃,是中国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再回到实际中去指导实践,实现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今天,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经过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态转变为中国形态,在中国具体化;第二飞跃,是中国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再回到实际中去指导实践,实现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今天,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确保中国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离开这个根本目的来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实际意义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结合 发展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学会与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金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1,132,共6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湖南得以迅速传播,是与新民学会的努力分不开的。新民学会的会员们通过各种渠道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通过创办刊物、成立进步团体、开办文化书社、创办新式学堂,以及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战等形式,将...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湖南得以迅速传播,是与新民学会的努力分不开的。新民学会的会员们通过各种渠道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通过创办刊物、成立进步团体、开办文化书社、创办新式学堂,以及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战等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传播开去,使马克思主义在湖南这片热土上扎下根,开花结果,使湖南成为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有成效、也最富有朝气的省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学会 马克思主义 湖南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发展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鹰 曾天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1,共6页
当代中国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尽其所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大众化,力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说中国话。在全面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立足于"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的重构,一是高... 当代中国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尽其所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大众化,力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说中国话。在全面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立足于"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的重构,一是高度融合历史厚重的传统民族文化,二是广度契合人民大众的生活世界语言,三是深度结合全面转型发展的中国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创新发展 生活世界 话语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价值意蕴、重要原则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天雄 符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展现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在重要原则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推...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展现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在重要原则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准确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等方面为根本遵循。在实践进路上,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立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三是发挥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着力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化创新人才队伍;四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着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坚持走和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文化强国 新的文化使命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契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开拓性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向清 王思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
冯契在建构“智慧”说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做了开拓性探索。首先,将价值界定为为我之物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物与我的关系中,是主客观的统一。其次,价值的形成包括两大环节:一是主体在评价活动中运用评价的语言将蕴... 冯契在建构“智慧”说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做了开拓性探索。首先,将价值界定为为我之物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物与我的关系中,是主客观的统一。其次,价值的形成包括两大环节:一是主体在评价活动中运用评价的语言将蕴含意向、意象、意味等构成的评价意义(即“意蕴”)表达出来;二是主体在包含理想、意愿等观念结构的“意蕴”规范下从可能界中创作、实现价值。再次,价值具有真善美统一的特征或属性。价值的“真”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真理,促使自己的目标现实化,也就是使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价值”的善是广义的好,即为我之物能满足主体道德、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需要;价值的“美”指为我之物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成了审美对象。最后,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创造的文化蕴含了价值,不同的文化体系承载了不同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既蕴含了权威主义和独断论的负面价值观,也培养了勤劳、勇敢、爱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正面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评价 为我之物 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 独断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志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宣传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准备;与中国实际结合,与工人运动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宣传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准备;与中国实际结合,与工人运动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报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沧南 彭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2,27,共7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正在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飞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文兵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2,共8页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需要和相互制约,由于理论与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异质性,由于马克恩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间距性,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需要和相互制约,由于理论与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异质性,由于马克恩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间距性,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不同步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为基本原则和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式必然形成其内在张力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大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主要包括异质性张力、间距性张力和不同步性张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反思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历史性变化的重要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重要动力,是批判和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实践 内在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正芒 李国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体现在已经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及被收进这些著作中的正式讲话和报告中,而且体现在他与各界人士的诸多非正式场合的谈话中。从这些日常谈话中的相关内容也可以看出毛泽东不仅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和...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体现在已经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及被收进这些著作中的正式讲话和报告中,而且体现在他与各界人士的诸多非正式场合的谈话中。从这些日常谈话中的相关内容也可以看出毛泽东不仅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和积极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而且是一个勇敢的马克思主义捍卫者和睿智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日常谈话 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重维度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佑新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关系,最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关系,最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于这一重大论断,可从实践发展、文化结合以及理论创新三个维度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重维度 时代化 历史进程 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辉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文化传统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5
19
作者 熊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一个农民国度里进行的,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中国农民文化传统中的反抗精神、农民均平思想作了透彻分析,吸取了正确部分,批判了错误部分,对农民封建宗法迷信心理采取了既有马克思主义坚定原则又富有灵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一个农民国度里进行的,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中国农民文化传统中的反抗精神、农民均平思想作了透彻分析,吸取了正确部分,批判了错误部分,对农民封建宗法迷信心理采取了既有马克思主义坚定原则又富有灵活性的态度,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农民文化传统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创新”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可可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8,共4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遵循这一战略布署,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中的使命只能完善、不能改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何让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遵循这一战略布署,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中的使命只能完善、不能改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何让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声音在海量信息中凸现出来成为新常态,"机制创新"是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最佳选择。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宣传"战略思想指导下,"机制创新"的推进策略:一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二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荐推送机制;三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以促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社会认同,抹平社会缝隙中的各种缺口,保持正常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