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之维
1
作者 吴建雄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6,173,174,共18页
科学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应集萃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的标识性概念,包括核心概念、基本概念、专业概念和组合概念;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中的原创性范畴、原创性判断、原创性基本理论研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监察... 科学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应集萃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的标识性概念,包括核心概念、基本概念、专业概念和组合概念;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中的原创性范畴、原创性判断、原创性基本理论研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监察文化精髓、民族基因等历史渊源研究;加强纪检监察实践经验及其要旨和规律研究;加强纪检监察党内法规、法律制度、规范文本的学理性研究;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理论回应,深化国际法基础理论、机制创新和跨境腐败治理研究,形成从体系之首、体系之基、体系之源、体系之要、体系之本和体系之责的逻辑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 纪检监察学 自主知识体系 标识性概念 党内法规 反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检监察体系融入公司治理框架的法理展开
2
作者 连光阳 张宸毓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0,共9页
纪检监察体系与公司治理体系在目标上具有耦合性,即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关键人员的监督,提升组织透明度和责任落实。纪检监察体系融入公司治理,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强化市场竞争力以及推动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 纪检监察体系与公司治理体系在目标上具有耦合性,即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关键人员的监督,提升组织透明度和责任落实。纪检监察体系融入公司治理,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强化市场竞争力以及推动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纪检监察体系融入公司治理的前提条件包括特定的企业性质、规模和组织形式。具体融入方式包括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静态要素应当强调独立纪检监察体系的重要性,包括权力配置、人员素质和工作绩效管理体系。动态要素涉及纪检监察机构的运行,包括与监事会、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协调等。纪检监察体系融入公司治理框架需平衡监督与管理、内部与外部监督的关系,以确保企业健康有序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 公司治理 企业反腐败 优化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改《监察法》的原理、原则与建言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建雄 邝山子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蕴含着具有“发生学”意义的政理、哲理和法理。其政理为“保持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高度自觉”,其哲理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其法理为“以良法引领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修改《监察... 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蕴含着具有“发生学”意义的政理、哲理和法理。其政理为“保持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高度自觉”,其哲理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其法理为“以良法引领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修改《监察法》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以政治为统领、以人民为本位、以问题为导向、以系统为理路。新修《监察法》充分吸收了学术界研究成果和实务部门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体现了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法治原则,增强了监察全覆盖的有效性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效性。其进一步完善可通过未来修改《监察法实施条例》的方式,从党的领导、纪监一体、监司衔接、行贿惩治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监察法 基本原理 基本原则 思路建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建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共13页
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部署要求,具有确保反腐败格局中职能责任的依法履行、确保反腐败法网密织及流程贯通、确保反腐败执法司法公平公正的时代价值。推进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亟需从理论上... 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部署要求,具有确保反腐败格局中职能责任的依法履行、确保反腐败法网密织及流程贯通、确保反腐败执法司法公平公正的时代价值。推进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亟需从理论上回应“结构平衡说”“监察中心主义说”等学术争议。其一,构建以监察执法为主导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结构形式。应当从反腐败格局中的职责定位来深刻把握腐败治理与社会治理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差异,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逻辑。其二,明确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主体责任。该主体责任是建立在监察机关履行反腐败法定职能基础之上的监察机关与审判、检察、公安及相关执法特定机构和人员所承担的法法衔接职责和义务。其三,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主要包括监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与审判机关的协调配合机制,如证据审查认定、审判信息通报配合等,以及与检察机关的衔接机制,如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案件移送等,其要旨是通过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配合制约,确保反腐败执法司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执法 刑事司法 有机衔接 结构形式 主体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与转型: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系统逻辑与治理之策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译 李嘉飞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2,共10页
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是数字时代深入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基于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构建的现实目标,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系统演进逻辑体现为三重维度,即从个案监察到系统治理的价值转向,从人力监察到智能监察的动力转换及... 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是数字时代深入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基于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构建的现实目标,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系统演进逻辑体现为三重维度,即从个案监察到系统治理的价值转向,从人力监察到智能监察的动力转换及从电子监察系统到人工智能系统的技术进步。在助推纪检监察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时,监察实践面临技术依赖、数据壁垒、数据泄露及算法技术缺陷等技术应用风险。在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与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理性之间,立法应寻求相对平衡的规制进路。化解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技术和观念风险,以人工智能的辅助性定位为基础,考量建立健全监察数据共享机制,夯实监察数据全流程管理保障机制,增强人工智能生成结果的可接受性等规制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监察 能动监察 数据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执法质量考评机制的运行及其优化
6
作者 李蓉 张文倩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41,共9页
公安执法质量考评作为规范公安执法行为与提升公安执法效能的重要抓手,旨在确保执法活动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有效制约监督执法行为。当下,这一机制面临着考评目标设定失衡,实施机制的有效性不足,考评指标和测量规则的科... 公安执法质量考评作为规范公安执法行为与提升公安执法效能的重要抓手,旨在确保执法活动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有效制约监督执法行为。当下,这一机制面临着考评目标设定失衡,实施机制的有效性不足,考评指标和测量规则的科学性有待提高,考评方法不尽合理,考评结果的应用欠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考评理念的系统性不足、指标考评激励效用递减、程序意义上的考评要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反馈信息利用不足等。为了完善公安执法质量考评机制,需要进一步矫正考评目标,以确保执法规范和效果;优化激励机制,激发执法内在动力;科学构建考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信息化监督平台,打通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执法 质量考评 公安执法规范化 执法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理性的假设:党纪轻处分追究时效的应然向度
7
作者 王译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163,共10页
自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历了三次系统性修订。在轻微违纪行为的处分认定过程中,党纪轻处分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占绝大多数比例。以刑事追诉、行政处罚时效条款为参照,“... 自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历了三次系统性修订。在轻微违纪行为的处分认定过程中,党纪轻处分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占绝大多数比例。以刑事追诉、行政处罚时效条款为参照,“一般追究时效”和“特殊追究时效”乃为时效规则的“一体两面”,而党纪处分追究时效在党的监督保障法规中尚未形成有效的规范文本。将党纪重处分排除在追究时效之外,是由“治党务必从严”的政治逻辑决定的。基于追究时效的制度功能,设置党纪轻处分追究时效并非忽视党纪的约束和规制效果,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纪检监察的工作效率,有效填补党的监督保障法规中时效规则的空缺。为降低监督执纪成本,未来立规部门可围绕执纪程序法定、党员权利本位等理念,探寻党纪轻处分追究时效规则的可能运行空间。其中,不仅要明确党纪轻处分追究时效的一般适用情形及其例外,还应保障被处分对象必要的程序救济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纪轻处分 追究时效 程序法定 比例原则 程序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建雄 马瑞凤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2,共15页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机制,其法理基础是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相统一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其价值法则是人民权力永远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至上”宗旨,其法治逻辑是依规...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机制,其法理基础是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相统一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其价值法则是人民权力永远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至上”宗旨,其法治逻辑是依规治党和依法治权的有机统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特色是:监督框架的“一元多体”,即由党统一指挥的各类监督主体构成、权力监督与权利监督并举;监督导向的政治统摄,即坚持“两个确立”在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政治监督确保各类监督力量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监督力量的统筹协调,即由纪检监察监督统筹各类监督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监督运行的“三不一体”,即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一体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法治路径,是依宪执政、尊崇宪法和党章,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推进“三不一体”的法治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体系 自我革命 人民监督 权力监督 权利监督 历史周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的理论问题和规范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建雄 宋阳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7,共8页
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诉讼领域的制度创新,当前已驶入快车道。但仍存在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创制的基本定位、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职能定位、公益诉讼中检察与行政、检察与监察的... 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诉讼领域的制度创新,当前已驶入快车道。但仍存在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创制的基本定位、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职能定位、公益诉讼中检察与行政、检察与监察的关系等。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作为公益领域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体现的是法律监督和司法主体的双重身份,公益诉讼中应形成检察为主导、行政为配合、监察为保障的职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公益诉讼 立法创制 问题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