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直隶省商品陈列所早期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影响(1913—1922)——兼谈民初商品陈列所与博物馆之别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昊仲 龙凌云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1913—1922年间,直隶省商品陈列所作为我国早期商品陈列所之典范,开展了实业调查、出洋考察赴赛、打造民族主义“展览综合体”,以及联结省内官、商、民阶层等多重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一面极其依仗个别“技术官僚”的推动,一面却也由... 1913—1922年间,直隶省商品陈列所作为我国早期商品陈列所之典范,开展了实业调查、出洋考察赴赛、打造民族主义“展览综合体”,以及联结省内官、商、民阶层等多重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一面极其依仗个别“技术官僚”的推动,一面却也由特殊化转向常态化,同时也使直隶省商品陈列所的职能属性日渐丰富。因此,直隶省商品陈列所不仅有力促进了民初直隶省实业的繁荣,还推动了直隶地区国货运动的开展,更为近代中国会展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诚然,商品陈列所可视为中国现代博物馆之滥觞,但二者却也在职能、理念与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直隶省 商品陈列所 博物馆 严智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蛰居现象的文化透视与哲学思考
2
作者 刘玲 戴树根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04-106,共3页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蛰居族”“尼特族”人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国内一些年轻人也衍生出类似心态,或宅家“啃老”,或四处闲荡,或愤世嫉俗,或安于现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奋斗的“火把”不应被蛰居这种社会生...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蛰居族”“尼特族”人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国内一些年轻人也衍生出类似心态,或宅家“啃老”,或四处闲荡,或愤世嫉俗,或安于现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奋斗的“火把”不应被蛰居这种社会生活的病态文化浇灭,而应由新时代青年接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继续前行、步伐坚定,不畏荆棘、心怀家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蛰居 奋斗幸福观 哲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团体研究
3
作者 汤琰 宋银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文化抗战团体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领导文化界人士开展抗战救亡活动的载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出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抗战方针,在抗日根据地、... 文化抗战团体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领导文化界人士开展抗战救亡活动的载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出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抗战方针,在抗日根据地、国统区和海外华人社会组织成立了一大批文化抗战团体。文化抗战团体通过编写传播大众读物,推进文化教育通俗化大众化;组织宣传抗日的集会和游行,开展志愿募捐活动;深入抗日前线慰问将士,报道前线真实状况;开展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组织抗日戏剧公演等活动,推动全民族抗日。这些活动广泛地团结文化界各阶层人士,服务战地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抗战的功能,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文化抗战团体 抗战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三链”有效衔接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于意 谭慧子 盛欣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是围绕产业、教育和创新三大主题形成的活动链条,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衔接,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现。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组织形式,担负着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衔接的组织功能,在高校... 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是围绕产业、教育和创新三大主题形成的活动链条,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衔接,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现。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组织形式,担负着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衔接的组织功能,在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通过明确其在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中的角色作用,剖析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衔接机理,并就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衔接问题提出对策,对于全面发挥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专业建设等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现代产业学院 “三链” 角色 机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主义·非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北美学者对船山“气”范畴的阐释
5
作者 陈代湘 张小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0,共6页
王船山哲学以张载气论为宗,已为学界所公认。在北美学界,陈荣捷和陈慰中把船山“气”范畴等同于西方的“物质”,进而将船山哲学定位为唯物主义。非唯物主义者反对以唯物主义诠释船山哲学,他们认为船山所言之“气”具有生命、心灵、精神... 王船山哲学以张载气论为宗,已为学界所公认。在北美学界,陈荣捷和陈慰中把船山“气”范畴等同于西方的“物质”,进而将船山哲学定位为唯物主义。非唯物主义者反对以唯物主义诠释船山哲学,他们认为船山所言之“气”具有生命、心灵、精神等特质,使得气超越了任何单一或传统的物质类别。在此基础上,布拉索文以后现代的生态人文主义为视角、以新唯物主义为理论前提对船山气范畴的唯物主义进行完善。布拉索文的理论尝试为中西之间的思想对话提供了一种理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唯物主义 北美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亦农统战思想研究
6
作者 王云枫 宋银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对统一战线问题进行论述的领导人之一,他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广泛联合、孤立少数;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其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对统一战线问题进行论述的领导人之一,他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广泛联合、孤立少数;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其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联合与独立并重,统一与斗争并重,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是其基本的统战策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亦农 统一战线 思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哲学视域下公平与效率关系之和解 被引量:5
7
作者 邹智贤 王皓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作为人类社会基本价值追求的两个重要目标,公平与效率之间是冲突还是和解的关系,引发了学界的长期论争。立足经济哲学视域、透过经济行为的价值属性发现,公平与效率在本质上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即有公平就有效率,不公平带来低效率。马克... 作为人类社会基本价值追求的两个重要目标,公平与效率之间是冲突还是和解的关系,引发了学界的长期论争。立足经济哲学视域、透过经济行为的价值属性发现,公平与效率在本质上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即有公平就有效率,不公平带来低效率。马克思揭示了“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之间存在的矛盾。沿着马克思的思路,将“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结合起来,公平与效率的和解将在现实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与效率 价值 经济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内涵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玲 方红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32-133,共2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也是中国传统"天下大同""天下为公"思想的升华.它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全球性议题和深层次问题提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也是中国传统"天下大同""天下为公"思想的升华.它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全球性议题和深层次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去苏联教科书体系化”阐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伯中 彭利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6,共7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界逐渐摆脱了把毛泽东哲学思想完全纳入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阐释模式,开始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维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去苏联教科书体系化的阐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去苏联教科书体系化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界逐渐摆脱了把毛泽东哲学思想完全纳入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阐释模式,开始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维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去苏联教科书体系化的阐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去苏联教科书体系化阐释引入了实践哲学的资源,呈现出一片繁荣局面。这种去苏联教科书体系化的哲学阐释研究丰富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内涵,彰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性和人民主体性,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轻率的抽象化、片面化、碎片化的解读。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去苏联教科书体系化阐释需要构建一种以科学性和人民性为价值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预设、体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毛泽东哲学思想阐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思想 去苏联教科书体系化 实践哲学 社会存在论 阐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早期工人运动历史地位论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银桂 张玉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163,共6页
1919—1928年的湖南早期工人运动波澜壮阔,在全国工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建党前后和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现代工会组织之一——湖南劳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为代表的工人运动,无论是规模... 1919—1928年的湖南早期工人运动波澜壮阔,在全国工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建党前后和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现代工会组织之一——湖南劳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为代表的工人运动,无论是规模、影响还是组织都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工运的先声和示范;且在“二七”惨案后全国工运转入低潮时巍然独存,继续发展。第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湖南工人运动在开展反帝斗争、支援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结合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特色,为大革命兴起和北伐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三,大革命失败后,湖南工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组织工农义勇军反攻长沙,积极参加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和全省各地暴动,最终走上了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这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实属仅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湖南早期工人运动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早期工人运动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原创性视域下普列汉诺夫唯物史观探析
11
作者 李伏清 唐琦露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他提炼并阐释了诸多重要哲学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开创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说,对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作了新阐释。普列汉诺夫创新性阐释唯物史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在...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他提炼并阐释了诸多重要哲学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开创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说,对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作了新阐释。普列汉诺夫创新性阐释唯物史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在“史”“论”结合中所具有的继承性、批判性、主体性和时代性。普列汉诺夫从哲学世界观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为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危机做了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东渐”俄国的进程,对构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话语体系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唯物史观 创新性 特征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对传统知行观的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红姣 吴冬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优秀的认识论传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继承中国优秀的知行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性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实事求是”精神的同时给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知行观的...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优秀的认识论传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继承中国优秀的知行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性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实事求是”精神的同时给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知行观的内涵。其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了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再次,中国共产党的知行观,在重视“德性之知”的同时,更加注重“见闻之知”,其重点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且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践行中华优秀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实事求是 传统知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安国《春秋传》“亲亲、尊尊、贤贤”的逻辑进路
13
作者 徐建勇 王佩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胡安国《春秋传》原亲于情,通过亲亲容情和亲亲容隐赋予传统儒家人伦关系以情感的基础,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将父子人伦推展为以尊君为大的政治建构,而这种政治又反过来制约人情的泛滥,这就是“不以亲亲害尊尊”,从而不... 胡安国《春秋传》原亲于情,通过亲亲容情和亲亲容隐赋予传统儒家人伦关系以情感的基础,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将父子人伦推展为以尊君为大的政治建构,而这种政治又反过来制约人情的泛滥,这就是“不以亲亲害尊尊”,从而不但保证了政治的严肃性,而且强化了君主集权,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同时在君主集权下,社会治理主要依靠对贤人的使用,而贤人的使用不仅能够保证君主贵族的亲亲之情,而且能够保证整个社会以亲亲之情贯连,这就是“尊贤为亲亲之本”的意蕴。总之,胡安国以“亲亲”为根据而建构人伦秩序、君主集权和贤人治世的经世理念,彰显了其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经学诠释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传》 亲亲 尊尊 贤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本与成效:清代西南增设中下级土司考——以贵州旧田氏领地为例
14
作者 杨曾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3,共8页
永乐十一年(1413)明廷革罢思州、思南两田氏宣慰司并就其领地分置八府,自此以后直到清朝灭亡,这片土地处于土流并治格局。在近五百年的岁月里,朝廷始终未打破两田氏旧属中下级土司格局,即使清雍正朝还推行了大规模改土归流,但朝廷依然... 永乐十一年(1413)明廷革罢思州、思南两田氏宣慰司并就其领地分置八府,自此以后直到清朝灭亡,这片土地处于土流并治格局。在近五百年的岁月里,朝廷始终未打破两田氏旧属中下级土司格局,即使清雍正朝还推行了大规模改土归流,但朝廷依然因时制宜,不断增设中下级土司。据此,可证在土流并治格局中,中下级土司或被改土归流土司嫡裔的地方影响力,并未随着州县确立而消减。由于州县流官面临短期内很难克服的施政困境,故流官不得不借助中下级土司以协助征缴赋税、派差轮役和传播教化。以此观之,作为王朝国家职官制度的土司制度,具有流官制度不可取代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而作为其结构性部分的改土归流的本质,则是依律惩处不法土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土流并治 保留与增设 成本与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前期军中肉食供给初探--以敦煌吐鲁番军事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啸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唐前期军中马匹等牲畜死亡后的处置,为剥皮纳库、畜肉出售。出售环节中,军人以象征性低价购买,军外平民则按市价交易。唐代行军中设置临时账房,统兵军官将兵士钱财集中存入,随时支取,向随军商人购买肉食等军需品,军中向士兵放贷的制度... 唐前期军中马匹等牲畜死亡后的处置,为剥皮纳库、畜肉出售。出售环节中,军人以象征性低价购买,军外平民则按市价交易。唐代行军中设置临时账房,统兵军官将兵士钱财集中存入,随时支取,向随军商人购买肉食等军需品,军中向士兵放贷的制度亦随之产生。这反映出彼时西州地区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唐军 马肉 左憧憙 敦煌吐鲁番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群认识论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践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传统认识论侧重认识的个人成因,而认识的真正重要成因是社群。承认社群能够成为认识主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社会认识论、阶级意识、知识共同体等理论是社群认识的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重视社会实... 传统认识论侧重认识的个人成因,而认识的真正重要成因是社群。承认社群能够成为认识主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社会认识论、阶级意识、知识共同体等理论是社群认识的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重视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社群认识的物质基础是人际相互作用场,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共时态互动与历时态承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认识论 社群主义 知识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无成例: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之设立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翔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33,共9页
20世纪40年代,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之设立是近代石窟寺保护事业中的一项创举,是一个前无成例的机构。本文综合利用档案、报刊等资料,梳理了当时围绕着敦煌石窟的保护问题所提出的诸种方案,并对最终选定艺术研究所这一组织形式及其产生之... 20世纪40年代,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之设立是近代石窟寺保护事业中的一项创举,是一个前无成例的机构。本文综合利用档案、报刊等资料,梳理了当时围绕着敦煌石窟的保护问题所提出的诸种方案,并对最终选定艺术研究所这一组织形式及其产生之影响进行了分析。此外,又重新检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裁撤一事,揭出该所改隶中央研究院期间,傅斯年欲将其改组为敦煌古迹保管所之史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敦煌古迹保管所 石窟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安国《春秋传》义利之辨的展开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代湘 孟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义利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论题。胡安国在宋代理学背景下,吸收前儒的义利之辨思想,将义、利作为《春秋》的权衡标准。在《春秋传》中,义利之辨的展开以天理人欲之辨作为理论依据,以公、私作为义、利的现实判断标准,义利之辨在民族... 义利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论题。胡安国在宋代理学背景下,吸收前儒的义利之辨思想,将义、利作为《春秋》的权衡标准。在《春秋传》中,义利之辨的展开以天理人欲之辨作为理论依据,以公、私作为义、利的现实判断标准,义利之辨在民族文化和治国方式上分别体现为华夷之辨和王霸之辨。《春秋传》的义利之辨对“春秋学”及后儒义利观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社会政治实践上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传》 义利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天宇 余静林 《古今农业》 2022年第2期86-93,17,共9页
渔业向为沿海诸省居民“生存之业”。民国时期,中国沿海地区渔业在海盗劫掠与日轮倾轧双重“夹攻”下,地位一落千丈。同时,囿于渔民素质低下、捕捞技术落后、渔船装备陈旧等诸多要素的交织,中国渔民在与日渔商较量中始终处于弱势。但是... 渔业向为沿海诸省居民“生存之业”。民国时期,中国沿海地区渔业在海盗劫掠与日轮倾轧双重“夹攻”下,地位一落千丈。同时,囿于渔民素质低下、捕捞技术落后、渔船装备陈旧等诸多要素的交织,中国渔民在与日渔商较量中始终处于弱势。但是,民国政府先后通过筹设渔业警察、发挥水警“协剿防侵”功能以及建立渔业试验所、开展职业教育等方式,亦在不断挽救萎靡中的渔业经济,从而使渔业逐渐振兴,可为时下中国沿海繁荣渔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渔业 日轮 海盗 渔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唐时期苜蓿的推广与接纳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啸虎 陈叶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3,共9页
伴随养马业的需求与饲料的匮乏,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在西汉被引种入华。两汉之际政治中心东移洛阳,苜蓿被随之向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在北方的种植远盛于南方。在农牧互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隋唐承袭北朝,苜蓿的种植... 伴随养马业的需求与饲料的匮乏,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在西汉被引种入华。两汉之际政治中心东移洛阳,苜蓿被随之向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在北方的种植远盛于南方。在农牧互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隋唐承袭北朝,苜蓿的种植范围打破南北界限,此或亦为南北整合的具体表征。随着苜蓿被纳入税草征收体系,以及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化,用途渐趋广泛。作为域外物种和草本植物的苜蓿,逐渐打破了农耕民族的“厌草”情结,融入日常生活,真正得到接纳,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农牧交流与互动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汉唐 养马业 “厌草”情结 农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