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3+掺杂的锗铋酸玻璃光谱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勇 任国仲 +3 位作者 杨奇斌 徐昌富 刘云新 尚振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9-1002,共4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掺Er3+锗铋酸盐玻璃。分析了吸收光谱和上转换荧光光谱,并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锗铋酸盐玻璃的3个强度参量tΩ(t=2,4,6),分别为Ω2=3.35×10-20cm2,Ω4=1.34×10-20cm2以及Ω6=0.67×10-20cm2。研究了在... 制备了一种新型掺Er3+锗铋酸盐玻璃。分析了吸收光谱和上转换荧光光谱,并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锗铋酸盐玻璃的3个强度参量tΩ(t=2,4,6),分别为Ω2=3.35×10-20cm2,Ω4=1.34×10-20cm2以及Ω6=0.67×10-20cm2。研究了在两种不同的激发光下(980和808 nm)锗铋酸盐玻璃的发光机制。根据McCumber理论,分析了在1.55μm光通讯窗口的光谱性质,计算了能级4I13/2→4I15/2跃迁的受激发射截面,结果显示掺Er3+锗铋酸盐玻璃具有较宽的荧光半高宽和较大的受激发射截面。因此有希望成为高效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和1.55μm光通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铋酸盐玻璃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JUDD-OFELT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成核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国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7-415,共9页
本文综述了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金刚石薄膜过程中非金刚石衬底表面金刚石成核机理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衬底表面缺陷诱导金刚石成核模型,指出最大原子团的存在决定了金刚石... 本文综述了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金刚石薄膜过程中非金刚石衬底表面金刚石成核机理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衬底表面缺陷诱导金刚石成核模型,指出最大原子团的存在决定了金刚石成核是否能够在衬底表面发生;分析了金刚石在非金刚石衬底成核时的过渡层问题,提出了过渡层存在机理;对于在等离子体CVD 中的偏压增强金刚石成核效应,提出的负偏压离子流增强成核模型和正偏压电子流增强成核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相关的实验现象:在表面反应机理基础上发展的金刚石成核动力学模型发现,在金刚石成核早期,较大的碳浓度可以极大地提高金刚石成核密度这一重要的金刚石成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成核 半导体 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断裂表面分维计算的Slit Island Analysis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国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6,共2页
讨论了用于计算材料断裂表面分维的Slit island analysis方法,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M-M方法。
关键词 材料 断裂表面 分维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诱导液-固界面反应制备立方相C_3N_4纳米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金斌 刘秋香 杨国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719-1720,共2页
β-C3N4是由Liu和Cohen等[1~3]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计算而预言的一种新型超硬材料,据Liu等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认为,β-C3N4的硬度为427GPa,具有接近金刚石的体模量(理论值为435GPa,实验值为4... β-C3N4是由Liu和Cohen等[1~3]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计算而预言的一种新型超硬材料,据Liu等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认为,β-C3N4的硬度为427GPa,具有接近金刚石的体模量(理论值为435GPa,实验值为443GPa).Liu采用可变晶格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N4 立方相 激光诱导 纳米晶 制备 氮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共掺杂ZnO粉末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群 杨利文 +4 位作者 刘云新 徐昌富 尚振岗 张勇 杨奇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73-1478,共6页
采用高温氧化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ZnO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成分和组织结构分析,发现样品主要由ZnO和YbF3组成。在ZnO中测量到少量Er3+和Yb3+,而YbF3中无Er3+,故发光主要是由ZnO产生的。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发... 采用高温氧化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ZnO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成分和组织结构分析,发现样品主要由ZnO和YbF3组成。在ZnO中测量到少量Er3+和Yb3+,而YbF3中无Er3+,故发光主要是由ZnO产生的。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发下,观察到由处于激发态能级4F9/2,4S3/2,2H11/2和2H9/2的Er3+离子向基态4I15/2跃迁时发出的波长依次为658,538,522和409nm的上转换发光。在488nmAr+激光器的激发下,观察到了较强的409nm的紫光,466和450nm的弱蓝光以及379nm的紫外光,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2H9/2→4I15/2,2P3/2→4I11/2,4F3/2/4F5/2→4I15/2,4G11/2→4I15/2等跃迁。上转换发光强度随激发功率的变化关系表明,488nm激发下紫色上转换荧光为双光子过程,主要是通过Er3+/Yb3+离子间正向和反向的能量传递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Er^3+/Yb^3+共掺杂 Z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对Er^(3+)的上转换荧光淬灭 被引量:7
6
作者 肖思国 阳效良 +1 位作者 刘政威 颜晓红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1,共2页
提要:本文研究了Ce3+离子对Er3+离子的上转换荧光淬灭规律,随着Ce3+离子浓度增加,Er3+离子各波段的上转换荧光强度迅速下降,并且发现红色荧光带的淬灭要快于绿色荧光带。具体分析了Er3+离子的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通过分析Ce3+对Er3+... 提要:本文研究了Ce3+离子对Er3+离子的上转换荧光淬灭规律,随着Ce3+离子浓度增加,Er3+离子各波段的上转换荧光强度迅速下降,并且发现红色荧光带的淬灭要快于绿色荧光带。具体分析了Er3+离子的上转换荧光的产生机制,通过分析Ce3+对Er3+离子淬灭机理,进一步讨论了Er3+离子的上转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荧光淬灭 Er^3+离子 Ce^3+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伴随Stark位移效应的简并双光子J-C模型的消相干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志祥 陈秋成 张登玉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9-823,共5页
针对存在Stark位移的Jaynes-Cummings模型,利用求解相互作用系统约化密度矩阵元的方法,研究热库中的二能级原子简并双光子过程的消相干特性。当外加驱动场消除消相干时,得到驱动场所必须满足的约束方程。
关键词 量子光学 JAYNES-CUMMINGS模型 STARK位移 约化密度矩阵 消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囚禁粒子在热库型驻波场中的量子相干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登玉 唐志祥 高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0-714,共5页
研究囚禁粒子与热库型(热辐射)驻波场的相互作用,通过外加驱动场,分析置于热库型驻波场中的囚禁粒子约化密度算符非对角元的时间演化,得到囚禁粒子在热库型驻波场中的相干特性。当外加驱动场的时间演化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保持囚禁粒子的... 研究囚禁粒子与热库型(热辐射)驻波场的相互作用,通过外加驱动场,分析置于热库型驻波场中的囚禁粒子约化密度算符非对角元的时间演化,得到囚禁粒子在热库型驻波场中的相干特性。当外加驱动场的时间演化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保持囚禁粒子的相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囚禁粒子 热辐射场 驻波场 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结构与非周期结构像模拟计算中相光栅准备的实空间算法
9
作者 刘秋香 杨奇斌 王元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5,共5页
利用数学上一积分公式推导出了一个求晶体电势分布函数U(r→)的解析表达式 :U(r→) =(1 VC) ∑Nn =1 ∑5j=1anj(4π (bnj+Bn) ) 3 2 exp(- 4π2 (r→n -r→) 2 (bnj +Bn) )。将它运用到实空间多层法像模拟中计算相光栅 ,可大大缩短相... 利用数学上一积分公式推导出了一个求晶体电势分布函数U(r→)的解析表达式 :U(r→) =(1 VC) ∑Nn =1 ∑5j=1anj(4π (bnj+Bn) ) 3 2 exp(- 4π2 (r→n -r→) 2 (bnj +Bn) )。将它运用到实空间多层法像模拟中计算相光栅 ,可大大缩短相光栅的计算时间。文中先介绍了解析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以Mg4 4Rh7和C6 0 为例详细说明了相光栅的计算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像模拟 相光栅准备 实空间 周期结构 非周期结构 计算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掺杂高氟浓度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乐静 任国仲 +1 位作者 陈敏鹏 柳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12-3215,共4页
研究了Er3+掺杂的高氟浓度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质。采用不同条件制备了两组初始组分为50SiO2-45PbF2-5PbO-1ErF3的样品,利用氟离子电极对实验样品的最终氟含量进行测定,表明了烧结过程中坩埚加盖可以有效地增加最... 研究了Er3+掺杂的高氟浓度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质。采用不同条件制备了两组初始组分为50SiO2-45PbF2-5PbO-1ErF3的样品,利用氟离子电极对实验样品的最终氟含量进行测定,表明了烧结过程中坩埚加盖可以有效地增加最终生成样品的氟含量。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吸收光谱以及上转换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与低氟含量的先驱样品为非晶态不同,高氟含量的先驱样品中出现了β-PbF2结晶,高分辨透射电镜像表明该结晶为球形且颗粒尺寸大约在10~15nm。吸收光谱、J—O参数和上转换光谱进一步证明了高氟含量的先驱样品中Er3+存在于玻璃基质和β-PbF2微晶中。退火后,玻璃基质中的Er3+进入了PbF2微晶中,显示了比退火前强的上转换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氟含量 微观结构 上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Ce^(3+)共掺杂γ-LiAlO_2的发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强人峰 肖思国 +2 位作者 阳效良 丁建文 朱楚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不同于传统固相反应法的制备方法合成了Fe,Ce共掺杂γ-LiAlO2。通过XRD和SEM分析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成功获得尺寸小于10μm的四方相结构γ-LiAlO2荧光粉。从γ-LiAlO2:Fe,Ce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可以看出,通过引入少量的铈离子,我们... 采用不同于传统固相反应法的制备方法合成了Fe,Ce共掺杂γ-LiAlO2。通过XRD和SEM分析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成功获得尺寸小于10μm的四方相结构γ-LiAlO2荧光粉。从γ-LiAlO2:Fe,Ce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可以看出,通过引入少量的铈离子,我们首先发现了铈离子掺杂对样品的发光效率有明显的影响。并且随着铈离子浓度的增加,其发光效率也出现规律性的变化,而且发射光谱在Ce离子摩尔分数达到1.5%的情况下发光效率最强,当Ce离子摩尔分数达到3%时,发光效率明显下降。这种高效的荧光粉作为转光剂应用于人工植物照明和农用转光膜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体 发光 效率 共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